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不叫古風,叫土味兒!

2015年9月5日, 湖南省郴州市小東江, 一群漢服愛好者在朝霞中合影留念。 圖/何雄飛/新週刊

不管是一二線的文藝青年, 還是三四線的小鎮青年,

“逼格”已經成為新剛需。

文/阿餅

一個人或許可以一夜暴富, 卻不可能一夜之間養成自己的格調。 底層或新貴階層, 往往急切地想要擺脫昨日的蒼白本色, 於是推崇古典就成了一條終南捷徑。

戴上所謂古典的面具, 在種種古風、國學、中式、簡歐的符號語境中左右逢源, 自以為長袖善舞, 殊不知貽笑大方。

電視劇《朝歌》, 保劍鋒的服裝造型雷人。

“速成古風填詞”:不知所云

首先請搞清概念:古風≠中國風≠古典。 不要因為喜歡方文山, 喜歡遊戲的同人歌, 就說自己喜歡古典文化或中國風。 看看各種古風貼吧——所謂古風, 僅僅是拿一堆不講任何文法的辭藻隨意堆砌——什麼“殘陽暮雪長安白頭昔年塵土”, 確定不是抓鬮組合?倒是有一種快速摸清詞作者斤兩的方法, 就是看能否忍住不用“殤”字。

當然, 古風圈友並不同意這個說法, 一句“自娛自樂、不喜勿噴”就讓別人閉嘴——這一點也不文明, 一點也不古典, 沒看出建安風骨, 談不上漢唐風度。

“古風”作為一種當代流行文化被年輕人喜歡,

本身並沒有錯, 就怕更年輕的人錯把這種便利的速食當成集詩詞歌賦於一身的饕餮盛宴, 從中認識歷史和傳統文化。 對古典文化真有那麼熱愛, 不妨買楚辭漢賦書籍來看, 學學古箏、二胡、琵琶、笙簫, 何必在無病呻吟的歌詞裡紙上談兵?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太子妃升職記》劇照。

片描述

高端貴氣“古典”傢俱:人傻錢多

在品牌地圖炮中, 服裝品牌偏愛義大利, 紅酒以法國為尊, 速食祖籍通通是美國, 面膜代言人都是長腿歐巴。

一種典型心態是有錢就應該用洋品牌, 還得是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的洋品牌。 低調是假, 高價是真。 當越來越多的人陷入對偽古典風格傢俱品牌的癡迷中時, 精明的商家製造一些“陷阱”也就在所難免了。

“歐式傢俱”成了中國土豪標配。

“歐洲宮廷風”裝修:國際笑話

大多數新鮮事物都是頂層社會先接受, 然後普通民眾再學習接受的, 比如象徵著奢華富貴的歐洲古典宮廷裝修風格, 進入中國尋常百姓家, 倍兒顯門面、上檔次。

這種審美甚至成了一個閉合迴圈:大多數人的審美取向一致—開發商做市場調研後決定產品類型—迎合多數人的偏好—銷量上升—更多人趨之若鶩……

但很多業主壓根兒不瞭解也不想瞭解, 這些設計對天花板、地板、牆柱、傢俱、布藝, 包括裝飾物等一系列的搭配, 要求其實極為講究。

比如,要忍住別給家用電器戴上保護套,戴也別選碎花、卡通、動物圖案或蕾絲的;客廳吊頂別裝七彩霓虹燈,也別在房間裡貼牆紙加軟包,不然,夜幕降臨,燈紅酒綠,五光十色,絢麗無比……

最後,所謂原裝歐式古典,都入鄉隨俗進行過“本土化改造”。噢,此處應尬舞《勁爆迪斯可舞曲串燒》。

所謂的“簡歐”家裝。

形形色色“國學”培訓:南轅北轍

任何“國”字輩兒的東西都是博大精深,更何況包含了古漢語、文獻學、博物館學、圖書館學、考古學、哲學等十幾個專業的國學。

平時無人問津,一熱起來就跟傳銷一樣,一代代學人的思考、辯論、砥礪、傳承、變革、書寫,最後被縮水和偷換成“國學大師”的暢銷書。

一時間,人人背完《弟子規》又背《逍遙遊》,覺得自己很古典範兒、很仙氣兒,覺得從此少年強而中國強了;而那些大熱天還穿長袍假裝民國范兒的民科、職業騙子、雞湯廚子、培訓老濕、神棍等人群,也賺得盆滿缽滿。

中國幾千年來的學術,各家各派,百花齊放。古代做學問的人,道不同不相為謀;而現代生意人把它們一股腦兒包裝成“國學”出售。

在2017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葛劍雄對封面新聞表示:打著上國學班的旗號不上學,應採取強制措施。

高級會所、沙龍:文化口紅

別out了,真正有錢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是不會去什麼“高級私人會所”的。如果有需要,他們會在“西湖邊上建個自己喜歡的禪院”,會在“長城腳下建個屬於自己的公社”。他們在裡面喝茶、焚香、冥想、把玩古董,順便談幾樁“小生意”。

古時候“爺”們是啥樣的,今天也差不離。比方許多外國友人點名要來的“北京中國會”,就在清朝親王的宅第裡,青磚灰瓦、雕樑畫棟、宮燈古槐,保留了康熙二十四子府邸靜默而斑駁的原貌,讓人恍如回到當年皇家金盞玉碗的古意中。

這裡的會員經常說:“中國會的一切都是古董,只有人是新的。”上海名流富人愛去的“九間堂會館”由日本著名後現代建築大師磯崎新操刀,卻也強調中式設計,營造一個象徵永恆的風格,畢竟,長生不老是歷代權貴的共同願望。

圖/NIKOLAY OSMACHKO

東搬西抄“漢服熱”:假裝是仙女

花樣少女身穿抹胸,拿著團扇,露出溫婉笑容,獨自蕩舟湖上,一邊45°仰望天空,一邊作吟詩狀,中場捧出一把做舊古琴,彈一曲《死了都要愛》……此時,請寫真攝影師務必跟上客人的表情節奏,按下連拍快門。

本來是挺賞心悅目的一幕,偏偏有人要賦予其“復興傳統文化”“提升民族精神”的歷史重任。漢服表示:臣妾做不到啊!

說句大實話,那些時代久遠的高度復古的周制、漢制服飾,在當時都是貴族專用,一般人一般場合鎮不住。

即便是唐宋以後的平民款式也很講究,不談文化背景,光是昂貴繁複的工藝造價就限制了漢服只能成為一種禮服或少數人的玩物,何況還需髮型、妝面、飾品和鞋子的整體搭配——別隨便拿影樓、cosplay或自己改良的廉價款假裝仙女。

東搬西抄的漢服。圖/人民網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無病呻吟偽才女

林徽因,好好的一位女建築師,被從“電視詩歌散文”和大眾讀物出身的雞湯作家給毀了——

在某“才女”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裡,林徽因是一個一輩子心裡有初戀(徐志摩)的矯情綠茶婊。而這位現代才女還毀人不倦,書名連起來可以繞地球一周:《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你是錦瑟 我為流年》……

另一位才女安意如也不甘示弱,專業擴寫古詩詞一百年:《人生若只如初見》《陌上花開緩緩歸》《當時只道是尋常》……安妮寶貝和郭敬明都沒有那麼矯情。

格局有限不是女作家們的錯,但烏合之眾捧殺了那些句子。雞湯擁躉們太過容易的陶醉和太過廉價的感動,拉低了古典詩詞鑒賞的底線。來,說說你的QQ簽名是哪一條?

在《人間四月天》中,黃磊飾演徐志摩,周迅飾演林徽因。

修行是個筐,事事往裡裝

這是一個戴手串取代戴大金鏈的時代,這是一個“修行”“供養”“放生”與“共用經濟”“KPI”“天使基金”並存的時代,這是一個可以線上查詢“藏傳佛教活佛”辨真偽的時代,這是一個因為“斷舍離”所以又可以“買買買”的時代;

這是一個某天傍晚不餓就“過午不食”結果半夜猛吃宵夜的時代,這是一個關閉朋友圈兩小時不到就以春晚開場白“朋友們我想死你們了”回歸的時代,這是一個參加禪修營只為混人脈結果卻被神棍坑錢的時代……

喝茶是修行,跑步是修行,單身是修行,做家務是修行,關閉朋友圈是修行,輕斷食是修行……當代修行,不過是借助需要投入時間以及精力的各類時髦活動,尋求心靈上的淨化而多半以失敗告終的一種行為。

輕斷食,即間歇性禁食,近年來在中國頗為流行。

哪來那麼多“匠人”“匠心”

自從被打上政治正確的標籤,各行各業不管原來幹什麼的都變得“工匠”了起來。國產文娛節目念詩讀信了,做手機的講工藝了,賣燒餅的講情懷了,連隔壁大媽家的保姆最近也開始“擇一事終一生”了——一顆匠心,帶好每一個孩子。

就怕這只是一場表面的繁榮,正如荷爾德林詩中的低吟:“哪裡有危險,哪裡就生拯救。”匠人從心所欲、專注所愛的生活方式,正是在欲望和焦慮中掙扎的青年所嚮往的,如癡如醉的觀看背後,是心嚮往之和求而不得。

不管是一二線的文藝青年,還是三四線的小鎮青年,“逼格”已經成為新剛需。

我們越來越重視那些符號性的元素:它們是屬於什麼風格什麼流派的,夠不夠純正和正宗,真的是純手工製作嗎?而不是它們帶給自己的直接感受:味道真好,用著真舒服。

比如,要忍住別給家用電器戴上保護套,戴也別選碎花、卡通、動物圖案或蕾絲的;客廳吊頂別裝七彩霓虹燈,也別在房間裡貼牆紙加軟包,不然,夜幕降臨,燈紅酒綠,五光十色,絢麗無比……

最後,所謂原裝歐式古典,都入鄉隨俗進行過“本土化改造”。噢,此處應尬舞《勁爆迪斯可舞曲串燒》。

所謂的“簡歐”家裝。

形形色色“國學”培訓:南轅北轍

任何“國”字輩兒的東西都是博大精深,更何況包含了古漢語、文獻學、博物館學、圖書館學、考古學、哲學等十幾個專業的國學。

平時無人問津,一熱起來就跟傳銷一樣,一代代學人的思考、辯論、砥礪、傳承、變革、書寫,最後被縮水和偷換成“國學大師”的暢銷書。

一時間,人人背完《弟子規》又背《逍遙遊》,覺得自己很古典範兒、很仙氣兒,覺得從此少年強而中國強了;而那些大熱天還穿長袍假裝民國范兒的民科、職業騙子、雞湯廚子、培訓老濕、神棍等人群,也賺得盆滿缽滿。

中國幾千年來的學術,各家各派,百花齊放。古代做學問的人,道不同不相為謀;而現代生意人把它們一股腦兒包裝成“國學”出售。

在2017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葛劍雄對封面新聞表示:打著上國學班的旗號不上學,應採取強制措施。

高級會所、沙龍:文化口紅

別out了,真正有錢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是不會去什麼“高級私人會所”的。如果有需要,他們會在“西湖邊上建個自己喜歡的禪院”,會在“長城腳下建個屬於自己的公社”。他們在裡面喝茶、焚香、冥想、把玩古董,順便談幾樁“小生意”。

古時候“爺”們是啥樣的,今天也差不離。比方許多外國友人點名要來的“北京中國會”,就在清朝親王的宅第裡,青磚灰瓦、雕樑畫棟、宮燈古槐,保留了康熙二十四子府邸靜默而斑駁的原貌,讓人恍如回到當年皇家金盞玉碗的古意中。

這裡的會員經常說:“中國會的一切都是古董,只有人是新的。”上海名流富人愛去的“九間堂會館”由日本著名後現代建築大師磯崎新操刀,卻也強調中式設計,營造一個象徵永恆的風格,畢竟,長生不老是歷代權貴的共同願望。

圖/NIKOLAY OSMACHKO

東搬西抄“漢服熱”:假裝是仙女

花樣少女身穿抹胸,拿著團扇,露出溫婉笑容,獨自蕩舟湖上,一邊45°仰望天空,一邊作吟詩狀,中場捧出一把做舊古琴,彈一曲《死了都要愛》……此時,請寫真攝影師務必跟上客人的表情節奏,按下連拍快門。

本來是挺賞心悅目的一幕,偏偏有人要賦予其“復興傳統文化”“提升民族精神”的歷史重任。漢服表示:臣妾做不到啊!

說句大實話,那些時代久遠的高度復古的周制、漢制服飾,在當時都是貴族專用,一般人一般場合鎮不住。

即便是唐宋以後的平民款式也很講究,不談文化背景,光是昂貴繁複的工藝造價就限制了漢服只能成為一種禮服或少數人的玩物,何況還需髮型、妝面、飾品和鞋子的整體搭配——別隨便拿影樓、cosplay或自己改良的廉價款假裝仙女。

東搬西抄的漢服。圖/人民網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無病呻吟偽才女

林徽因,好好的一位女建築師,被從“電視詩歌散文”和大眾讀物出身的雞湯作家給毀了——

在某“才女”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裡,林徽因是一個一輩子心裡有初戀(徐志摩)的矯情綠茶婊。而這位現代才女還毀人不倦,書名連起來可以繞地球一周:《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你是錦瑟 我為流年》……

另一位才女安意如也不甘示弱,專業擴寫古詩詞一百年:《人生若只如初見》《陌上花開緩緩歸》《當時只道是尋常》……安妮寶貝和郭敬明都沒有那麼矯情。

格局有限不是女作家們的錯,但烏合之眾捧殺了那些句子。雞湯擁躉們太過容易的陶醉和太過廉價的感動,拉低了古典詩詞鑒賞的底線。來,說說你的QQ簽名是哪一條?

在《人間四月天》中,黃磊飾演徐志摩,周迅飾演林徽因。

修行是個筐,事事往裡裝

這是一個戴手串取代戴大金鏈的時代,這是一個“修行”“供養”“放生”與“共用經濟”“KPI”“天使基金”並存的時代,這是一個可以線上查詢“藏傳佛教活佛”辨真偽的時代,這是一個因為“斷舍離”所以又可以“買買買”的時代;

這是一個某天傍晚不餓就“過午不食”結果半夜猛吃宵夜的時代,這是一個關閉朋友圈兩小時不到就以春晚開場白“朋友們我想死你們了”回歸的時代,這是一個參加禪修營只為混人脈結果卻被神棍坑錢的時代……

喝茶是修行,跑步是修行,單身是修行,做家務是修行,關閉朋友圈是修行,輕斷食是修行……當代修行,不過是借助需要投入時間以及精力的各類時髦活動,尋求心靈上的淨化而多半以失敗告終的一種行為。

輕斷食,即間歇性禁食,近年來在中國頗為流行。

哪來那麼多“匠人”“匠心”

自從被打上政治正確的標籤,各行各業不管原來幹什麼的都變得“工匠”了起來。國產文娛節目念詩讀信了,做手機的講工藝了,賣燒餅的講情懷了,連隔壁大媽家的保姆最近也開始“擇一事終一生”了——一顆匠心,帶好每一個孩子。

就怕這只是一場表面的繁榮,正如荷爾德林詩中的低吟:“哪裡有危險,哪裡就生拯救。”匠人從心所欲、專注所愛的生活方式,正是在欲望和焦慮中掙扎的青年所嚮往的,如癡如醉的觀看背後,是心嚮往之和求而不得。

不管是一二線的文藝青年,還是三四線的小鎮青年,“逼格”已經成為新剛需。

我們越來越重視那些符號性的元素:它們是屬於什麼風格什麼流派的,夠不夠純正和正宗,真的是純手工製作嗎?而不是它們帶給自己的直接感受:味道真好,用著真舒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