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河北省張家口宣化區

宣化區, 地處河北省西北部, 隸屬於張家口市。 東南距首都北京170公里, 西鄰“煤海”大同180公里, 北接內蒙古草原, 世稱“神京屏翰”之域。 宣化區地域廣闊, 屬中溫帶亞乾旱氣候區, 晝夜溫差大, 光照充足, 地形多樣, 水源充足, 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盛產優質玉米、馬鈴薯, 農副產品鸚哥綠豆、芸豆、白牛奶葡萄在國際、國內享有盛名。 境內山場廣大, 野生花卉、中草藥材種類齊全。

2016年, 同意撤銷宣化縣、宣化區, 設立新的宣化區, 以原宣化縣、宣化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宣化區的行政區域, 政府駐地在原宣化區人民政府駐地。

中文名稱

宣化區

外文名稱

Xuanhua District

別 名

京西第一府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河北省張家口市

下轄地區

7個街道、10個鎮、8個鄉

政府駐地

建國街街道

電話區號

0313

郵政區碼

075100

地理位置

張家口市區東南方

面 積

2371平方公里

人 口

68.8萬人

方 言

冀魯官話

氣候條件

中溫帶亞乾旱氣候

著名景點

宣化古城, 明長城, 柏林寺, 小白陽古墓群及西陽城遺址, 峽谷漂流

機 場

張家口寧遠機場

火車站

宣化火車站

車牌代碼

冀G

區劃代碼

130705

歷史沿革

在一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 就有先民在宣化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據對宣化西南60公里處的泥河灣遺址和宣化城及附近的劉家夭、王河灣、水泉、趙川、關子口、白廟等地發現的仰韶、龍山文化遺址及出土的石器、陶器等物考證,

遠在6000年前人類活動已遍及宣化各地。 考古專家論證說, 宣化屬中國華北燕山山脈北緣, 既有黃河流域的文化特徵, 又有北方紅山文化的遺存, 是中華民族南北文化交融彙聚的中心地帶, 文化積澱豐富, 對研究史前文化有重要意義。

夏、商時期中華分九州, 宣化先屬幽州、後屬冀州。

周武王滅商紂後, 封台公姬爽建立燕國, 宣化屬燕國領地。

戰國時期(西元前403年至西元前221年), 由東胡族佔據。 燕王派秦開破襲東胡, 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等郡, 宣化屬上穀郡。

秦始皇(西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後, 分天下為36郡、宣化為其一的上穀郡, 置守尉監, 因在穀之上, 直名上穀。

漢置幽州刺史部上谷郡, 宣化屬上穀郡下洛縣。 濡子嬰居攝三年,

王莽篡漢, 改上穀郡為朔調, 並改上穀各縣名。

三國黃初元年(西元220年)改下洛縣為廣寧縣。

晉太康年間(西元228年至280年)宣屬廣寧郡地。

南北朝時期(西元488年至550年)設永豐郡, 宣化轄境屬懷戍縣。

隋大業三年(西元607年)設涿郡懷戍縣, 宣化仍屬懷戍縣置。

唐初改為媯州, 屬河北道。 僖宗年間(西元885年)設武州、文德縣、宣化為州、縣治所。

五代時, 西晉石敬瑭割燕, 分16州給契丹, 其中包括武州。 契丹建遼國, 遼改武州為歸化州, 仍轄文德縣, 屬西京道。 宣化為當時州、縣治所。

金大定七年(西元1167年)改歸化州為宣化州, 八年改為宣德州, 九年複設宣德州、領文德縣, 宣化仍為州、縣治所。

元初, 改宣德州為宣寧府, 後又改為宣德州。 至元三年(西元1337年)因地震原因又改為順寧府和宣德縣治所。

明代, 宣化是北部邊防重鎮, 不設地方政府, 只沿長城設九鎮, 宣府鎮為九鎮之一, 轄四海鎮至大同1300裡的防禦任務, 是宣府鎮總兵駐地和指揮中心, 又稱宣府鎮城。

清康熙三十二年(西元1693年)廢宣府衛所, 改置宣化府轄一廳、三州、七縣, 宣化為府城所在地。

1913年廢宣化府, 存宣化縣, 屬直隸省口北道。 1929年廢道, 宣化縣直屬察哈爾省。 1939年日偽建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在宣化設察南政廳。 1943年改置宣化省, 為偽宣化省會所在地。

1945年9月, 宣化首次解放。 1946年1月設立宣化市, 為察哈爾省會。 當年10月, 國民黨政府佔領宣化, 置宣化縣。

1948年12月, 宣化二次解放, 恢復宣化市建置, 屬察哈爾省。

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 宣化市曾改為察南專區宣化鎮。

1950年2月仍恢復市建制並於1952年底改隸河北省。

1955年11月,撤銷宣化市, 置宣化城區為宣化鎮, 屬張家口市。

1958年11月,宣化縣、鎮合併。 1959年6月, 改合併後的宣化鎮為宣化區, 仍屬張家口市。

1960年7月, 撤宣化區, 改置宣化市, 屬張家口地區,由張家口市代管。 1961年6月, 恢復宣化縣建制, 仍市、縣分設。

1963年3月改宣化市為張家口市轄區。

2016年, 同意撤銷宣化縣、宣化區, 設立新的宣化區, 以原宣化縣、宣化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宣化區的行政區域, 政府駐地在原宣化區人民政府駐地。

風景旅遊

宣化古城

宣化古城

戰國、秦漢時,天下分36郡,宣化屬上穀郡。唐代始置武州和文德縣(州縣同治),明代為宣府鎮,清朝改為直隸省宣化府。解放後,曾屬察哈爾省,置宣化市,後改屬河北省,直到1963年改市為區,屬張家口市至今。

柏林寺

柏林寺

柏林寺位於北京東城區雍和宮大街戲樓胡同1號,建於元至正七年(西元1347年),明清兩代均有修葺和增建,清康熙帝曾題額"萬古柏林"。寺內保存的《龍藏》經版,是中國釋藏中現存的唯一木刻經版。

2006年05月25日,柏林寺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小白陽墓群

小白陽墓群

小白陽墓群位於宣化縣李家堡鄉小白陽村西1000米處的一座小山坡上,墓地南北長160米,東西寬80米,面積3450平方米。

涵豐富的夏家店上層文化為主和內蒙古長城地帶文化因,1984年春曾做過調查,為進一步摸清墓地內涵,曾在1985年4月至5月,對小白陽墓群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此次發掘共發現11座,墓葬48座,皆長方形土壙豎穴式。隨葬器物中有陶器、兵器和生產工具,其中裝飾品種類繁多,有銅泡,銅牌飾及各種骨、石珠等。

宣化古城

戰國、秦漢時,天下分36郡,宣化屬上穀郡。唐代始置武州和文德縣(州縣同治),明代為宣府鎮,清朝改為直隸省宣化府。解放後,曾屬察哈爾省,置宣化市,後改屬河北省,直到1963年改市為區,屬張家口市至今。

柏林寺

柏林寺

柏林寺位於北京東城區雍和宮大街戲樓胡同1號,建於元至正七年(西元1347年),明清兩代均有修葺和增建,清康熙帝曾題額"萬古柏林"。寺內保存的《龍藏》經版,是中國釋藏中現存的唯一木刻經版。

2006年05月25日,柏林寺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小白陽墓群

小白陽墓群

小白陽墓群位於宣化縣李家堡鄉小白陽村西1000米處的一座小山坡上,墓地南北長160米,東西寬80米,面積3450平方米。

涵豐富的夏家店上層文化為主和內蒙古長城地帶文化因,1984年春曾做過調查,為進一步摸清墓地內涵,曾在1985年4月至5月,對小白陽墓群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此次發掘共發現11座,墓葬48座,皆長方形土壙豎穴式。隨葬器物中有陶器、兵器和生產工具,其中裝飾品種類繁多,有銅泡,銅牌飾及各種骨、石珠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