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外媒公佈“遼寧艦”關鍵資料,標誌中國航母事業進入嶄新階段

最近在外媒中, 關於“呼倫湖號-965”的衛星照片頻繁亮相。 與它一起曝光的, 還有“遼寧艦”。 其中的“呼倫湖號”是為海上作業的船隻提供補給的船艦;“遼寧艦-16”是中國用蘇聯航母改進而成的, 2016年底首次進入太平洋。 兩者都是國內自主研製的新一代艦船。

其中, “呼倫湖號”能夠給海軍提供足量的補給。 該艦在研製海上補給裝置、大型艦總體製造等方面, 其技術水準都得到關鍵性突破。 不僅表現為對海上編隊補給力強, 同時也體現出了多種補給方式。

“遼寧艦”實現了承載固定翼戰機的目標。 2013年11月, “遼寧艦”參加海上演練, 期間編組了各類大型航母, 各種艦船二十餘艘。 這標誌著我國的航母事業已經進入了能夠組織海上編隊, 組建戰鬥群的階段。

在新聞中我們見到過, 中國航母的預示警報、對空阻截、對海襲擊、反導、補給等場面, 卻沒見過艦載機在夜間起飛、降落的鏡頭。 其實, 這是一項有難度的作業, 可以想像一架飛機在能見度極低的夜晚, 要以每秒數十米的速度起步, 在三百米內如果沒有穩定停止, 等待它的就只能是一片大海了。

對此, 中國一直保持低調, 沒有對外公開夜間起降。 或許有人認為, 夜間戰機的起降在中國的技術領域還是空白。 然而在2017年初, “遼寧艦”所在的海域曾經封禁達十五小時。 據推測, 封禁期間是“遼寧艦”在夜間演練戰機起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