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文摘」想讓孩子更自信?試試這10招 !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都是特別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該如何給予孩子真正的自信, 避免孩子的自卑?今天, 我們跟隨幾位教育專家, 一起尋找破解途徑。

1

避免孩子自卑的關鍵在於

不和別人比

作者 | 孫雲曉 閆玉雙

在我們的習慣中, 凡事都要和人比, “比”的情結已經深入人心。

■ 孩子們對“比”怎樣看待

一名同學在給父母的信中說:

你們總是對我不滿足, 動不動就說, 看你們班的某某, 8點就睡了, 成績還總是年級第一, 你呢?11點才睡, 成績才考120多名……爸爸媽媽, 孩兒也知道“人往高處走, 水往低處流”這個理, 可人和人不一樣, 有先天因素, 也有後天因素。 您找個和我成績差不多的同學比, 這樣我才會有上進心, 和太好的比, 純屬好高騖遠。 我這些話總想對你們說, 可是你們會說, 人家能做到, 你為什麼不能!?

他的話道出了無數孩子的心聲。 但他即使被“比”得苦不堪言,

卻也認為“比”能激發上進心, 只是希望父母“找個和我成績差不多的同學比”。 可見, “比”在孩子們心中已經根深蒂固。

■ 和別人比, 是教育的誤區

01

“比”, 不是成功的激勵

有一位被家鄉人稱之為“才子”的學生, 當年是以縣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一所重點大學,

畢業後又被分配在部委機關工作。 他被父母和鄉親們視為驕傲, 但他感到成功了嗎?那位“才子”在家裡總打自己的腦袋, 一邊打, 一邊說, 你怎麼這麼失敗!原來, 和他同年分到機關的那個人提升了, 他沒有升。 可照這樣比下去, 又有誰是成功者呢?

不可否認, 既是比, 就一定能比出在某一階段或某一方面的佼佼者。 但是失敗的也一定是大多數。 如果以大部分的失敗來烘托少數人一時的成功, 這種“比”又怎麼能說是一種成功的激勵呢?

02

“比”, 容易讓孩子失去自我

用“比”來激勵孩子, 會使孩子心胸狹窄、目光短淺。 被“比”激發的不是上進, 而是和人較勁。

上進是縱向的, 是個人的、線上的比較。 每往前走一點, 每有一點長進, 都可以讓人對自己滿意,

努力地實現自己, 是一種自發的內動力。 和人較勁是橫向的比較, 永遠都不會快樂。

每個孩子都有其各自的特徵, 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孩子都得到發展, 和別人“比”扼殺的是自我的特徵, 其直接後果是使人們不再關注生命本體, 而關注生命之外的東西, 生命的創造性就這樣被消耗掉了。

家長不如就事論事, 心平氣和地幫助孩子找原因, 在此基礎上尋找改進措施。

2

讓孩子更自信, 試試這10招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父母給予孩子真正的自信也很重要。 怎樣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我們跟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主治醫師李英輝一起來瞭解!

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要求

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要求受重視, 比如孩子提出:“媽媽, 你陪我玩一會兒!”如果當時家長忙, 沒辦法陪孩子玩, 可以明確說明原因, 並告知:“等媽媽忙完了馬上陪你”, 讓孩子感到提出的要求得到了重視。

適度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在做決定之前, 家長可以給孩子一個選擇範圍。 以出去玩為例, 可以給孩子一些可行的選擇, 讓他來決定去哪裡。比如說:“你想去遊樂場還是動物園?”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不要嘲笑孩子

有些父母開玩笑似的嘲笑,有時候也會打擊孩子。有的家長會說:“你這個小笨蛋!”在大人看來可能是昵稱,孩子卻分不清是玩笑還是真的嘲笑。

讓孩子知道自己被人需要

比如父母適度請孩子幫忙做一些家務,事後表達感謝,這對培養孩子自信心也很有幫助。不妨說:“寶寶今天幫媽媽洗碗了,媽媽非常開心。”

在家裡展示孩子的作品

獲獎行為是需要被讚賞的。在家裡展示孩子的作品(畫、手工等)或所獲獎勵(獎狀、獎盃、獎牌等),客人來了能一眼看到。對於孩子來說,讚賞的語言能使其好的行為得到強化,自信也會隨之增強。

不要老跟別的孩子比

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拿孩子跟他以前比,只要孩子這段時間有進步,就應該為他感到高興。

教孩子學會用錢

學會用錢不僅是要教孩子理財能力,更是鍛煉他自我控制和安排生活的能力。家長可以教他做零花錢的預算,如何節省錢,讓孩子自己做消費決定。他如果想買一個東西,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攢錢買。這樣也會增加孩子的成就感。

別過度干涉孩子的社交

家長應鼓勵孩子主動去交朋友。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家長可以適當提參考建議,但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強行篩選孩子的朋友圈。

不制止孩子探索他感興趣的東西

孩子喜歡到處摸、到處玩。其實,只要沒有危險,應該多鼓勵這種行為,不要怕髒怕麻煩而一味制止。

教孩子發揮自己個性中積極的一面

家長要明白孩子優點在哪裡,缺點在哪裡。外向的孩子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家長可以教孩子把事情分成一段一段來做,儘量培養他的韌性。文靜的孩子不是那麼活潑,家長除了鼓勵其交往,還可以多讓他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增強信心。不要強迫孩子改變秉性,而是要根據孩子個性來發展。

讓他來決定去哪裡。比如說:“你想去遊樂場還是動物園?”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不要嘲笑孩子

有些父母開玩笑似的嘲笑,有時候也會打擊孩子。有的家長會說:“你這個小笨蛋!”在大人看來可能是昵稱,孩子卻分不清是玩笑還是真的嘲笑。

讓孩子知道自己被人需要

比如父母適度請孩子幫忙做一些家務,事後表達感謝,這對培養孩子自信心也很有幫助。不妨說:“寶寶今天幫媽媽洗碗了,媽媽非常開心。”

在家裡展示孩子的作品

獲獎行為是需要被讚賞的。在家裡展示孩子的作品(畫、手工等)或所獲獎勵(獎狀、獎盃、獎牌等),客人來了能一眼看到。對於孩子來說,讚賞的語言能使其好的行為得到強化,自信也會隨之增強。

不要老跟別的孩子比

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拿孩子跟他以前比,只要孩子這段時間有進步,就應該為他感到高興。

教孩子學會用錢

學會用錢不僅是要教孩子理財能力,更是鍛煉他自我控制和安排生活的能力。家長可以教他做零花錢的預算,如何節省錢,讓孩子自己做消費決定。他如果想買一個東西,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攢錢買。這樣也會增加孩子的成就感。

別過度干涉孩子的社交

家長應鼓勵孩子主動去交朋友。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家長可以適當提參考建議,但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強行篩選孩子的朋友圈。

不制止孩子探索他感興趣的東西

孩子喜歡到處摸、到處玩。其實,只要沒有危險,應該多鼓勵這種行為,不要怕髒怕麻煩而一味制止。

教孩子發揮自己個性中積極的一面

家長要明白孩子優點在哪裡,缺點在哪裡。外向的孩子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家長可以教孩子把事情分成一段一段來做,儘量培養他的韌性。文靜的孩子不是那麼活潑,家長除了鼓勵其交往,還可以多讓他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增強信心。不要強迫孩子改變秉性,而是要根據孩子個性來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