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遠視”在於把握方向,而“近視”則在於把握當下!

【問】:“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這是我們中國人對於“未來”與“當下”這兩個方面最辯證的哲學觀, 意為“人若不能看得足夠遠, 則當下也可能會過得不夠好”。

像約伯斯、馬雲和馬化騰, 都是有足夠戰略眼光的企業家, 看得足夠遠, 所以才取得空前的成就。

在當下, 不少人會擔心明天的新趨勢, 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又把自己給顛覆了。 我們該如何把握, 才能看得足夠遠呢?

【論】:

我覺得最佳的答案就是把兩個詞反過來讀, 就是——不僅要“慮遠”(遠視), 而且還要“憂近”(近視)。

蘋果CEO庫克曾經說道:人們總是有一種傾向, 那就是熱衷於談論下一個、甚至是下下一個趨勢是什麼, 而容易忽視眼下正在發生的事情, 反而錯失當下最能抓住的良機。

聯想控股的董事長柳傳志則說:人對於未來的事情容易看得樂觀。 可是, 如果你放棄目前手裡的事情, 轉而去做其它事情的話, 那也有可能會被某個或者某些環節給卡住,

前進不得, 最後一無所有。 所以, 其中的關鍵是選擇, 而選擇的關鍵則在於——你是否有能力把握新方向, 認清楚中間是否有坎, 而那些坎你又是否能夠走過去。

所以, 即便是約伯斯、馬雲或者馬化騰, 如果他們只是能夠看得遠, 那也並不能夠保證他們就可以順利地到達目的地——相反能不能把握好當下, 能不能把你所看到的方向分解成可執行的過程化, 同時能不能在過程化的管理中, 合理地去調配人才和資源, 去克服每一道坎, 才是我們今天所強調的關鍵!

其實何為趨勢?趨勢本身是多元化的, 在同一個時間點, 或許就會有很多潛在的趨勢在同時發生, 而最終我們只會把最後既成事實的結果——稱之為“趨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