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百餘位電影人在第三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共商電影大計

文 | 鄭中砥

編輯 | 林 琳

11月27日全天, 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主辦,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政府和電影頻道節目中心承辦的第三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在杭州隆重舉行。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宏森, 以及總局電影局、浙江省、杭州市有關部門、部分電影單位負責同志出席了論壇。

電影局副巡視員周建東首先代表電影局致辭, 向與會代表分享了党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電影砥礪前行所取得的成就, 高度評價近年來崛起的中國電影新力量逐漸薪火相傳接過前輩電影人的接力棒, 成長為中國電影的中堅力量。 他希望新力量乃至所有中國電影人堅守電影藝術理想, 不忘為廣大中國觀眾服務的初心、保持創造和創新活力, 紮根生活、紮根人民, 創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無愧於新時代的優秀作品,

為實現電影強國中國夢貢獻力量。

本次論壇題目為“昂首新時代 闊步新征程”, 由清華大學教授尹鴻和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李迅輪流主持, 120多位近年來在電影創作中卓有成就的編劇、導演、演員、製片人濟濟一堂、熱情飽滿, 共議中國電影在新時代的新目標和新任務。

為期一天的論壇設置了“如何創作‘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的精品力作”、“如何強化現實題材電影創作”等中國電影在新時代亟待破解的議題, 電影人們圍繞議題或激情發言, 或促膝對談,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激揚起前行的信心, 共同凝心聚氣, 展望未來。

與會導演代表一致認為, 中國電影要尊重創作規律、繼承優良傳統、保持專業態度、發揚工匠精神, 比如導演要學會與演員“說戲”, 攝影師要保持親自掌鏡, 演員要深入體驗生活等等, 只要每個環節、每個工種都做到位並不斷提升, 中國電影才有可能真正贏得核心競爭力、文化張力和國際影響力。

編劇代表也表示, 創作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兼備的作品很難, 要求創作者做到“真誠”面對觀眾、“認真”對待創作, 真誠即是不忘初心, 認真就是職業標準。 做到這兩點, 擁有豐富創作資源的中國電影創作者將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同時, 故事為王、類型為徑, 中國電影人尤其是中國電影新力量應該注重發揮中國智慧、創新方式方法、講好中國故事, 方能滿足廣大觀眾對美好電影生活的需要。

黃曉明、朱亞文、鹿晗、楊冪、周冬雨等演員代表在發言中也紛紛倡議, 用心塑造好角色、積極傳遞正能量, 以德藝雙馨為目標, 維護公共形象、承擔社會責任, 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電影工作者, 為真善美代言, 為中國電影助力。

製片人代表認為, 中國電影產業發展成就舉世矚目、未來潛力依然巨大, 中國電影人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果, 一方面要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矢志不渝致力於提升電影創作的品質和水準, 另外也要注重運用新技術提升中國電影的工業水準。 党的十九大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力戒浮躁之風、尊重電影本體, 加強現實題材電影的創作, 建立健全中國特色電影工業體系, 推動電影創作由“高原”向“高峰”邁進。

電影局副局長李國奇在最後的總結發言中提出了中國電影發展要堅定“四個信心”, “要對新時代電影產業持續繁榮充滿信心;要對新時代中國電影提升創作品質, 生產出更多優秀作品充滿信心;要對中國電影在世界電影中發揮更大影響力充滿信心;要對新時代中國電影人才輩出充滿信心”。

論壇最後還舉行了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浙江地區新加盟影院授牌儀式。該聯盟成立運營一年以來,已經有全國145個城市,433家影院的579個影廳加盟。

第一組

發言嘉賓

■ 林超賢(《紅海行動》導演)

■ 賈樟柯(《山河故人》導演)

■ 徐崢(《人再囧途之泰囧》導演)

■ 韓延(《滾蛋吧!腫瘤君》導演)

林超賢

懷揣一顆赤誠的“工匠之心”

電影創作者要在題材和製作上有所堅持,以《湄公河行動》為例,有人說公安題材不好拍,實際上我一直在尋找突破點,希望我的作品是一種“探索”。

我們應該從“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豪”,雖然我們的電影在科技方面還有所不足,但我們應該擁有一顆赤誠的“工匠之心”,要堅持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

賈樟柯

努力提高業務水準

不斷攀登藝術高峰

不忘初心,每個人選擇電影都有最初的理由,需要重溫最初的動力,保持創造活力。目前,中國電影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點,中國電影的市場能力正在逐漸轉變為文化影響力。

今年參與平遙電影展的影片一共有40多部,每一部電影的代表都來到了平遙,他們非常在意中國觀眾的看法和反應。20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給了我們一個宏大的使命,讓我們用自己的工作去推動電影大國向強國的轉變。

這個過程中,需要創作者的專業態度。當前每年800部的電影產量,需要大量的創作人員,不僅是編劇、導演,還包括道具、服裝等等,我們的基礎人才仍然不夠。作為導演,我們要用耐心和專業精神去培養更專業的合作夥伴。

徐崢

創作自覺

是電影人文化自信的基礎和保障

在電影創作中,我們應該積極選擇現實題材,形成中國電影的核心競爭力和創造力。這些作品關注當下、關注生活,從現實中汲取營養,用電影語言描繪現實中的故事,傳遞希望、愛和力量。

同時,要在傳統文化中提煉共鳴,構建中國文化軟實力。電影本體永遠服務於人性和情感,而不能服務於人民幣。我們要學會從傳統文化中淘金,挖掘當代價值主題,進行現代技術的創新和創造。

此外,我們還要堅持“以人為本”,用國際視野創作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作品;堅持“與新導演同行”,幫助年輕人科學成長,薪火相傳,讓中國電影生生不息。

韓延

新型作品與創作者成長的互動

新型作品在電影行業出現過,但是在華語電影中較少出現。在我的新片《動物世界》創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難。當有一些邏輯與現實衝突時,我們應該考慮清楚是選擇類型片的邏輯,還是生活邏輯?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

現在類型片全部細分了,科幻片也被分成了很多個類型。創作中,我們會面臨很多具體的技術問題。藝術的成長需要時間,但是技術的進步卻是“立竿見影”,希望今後我們拍電影都可以抬著頭拍,不再低頭。

對談環節

陳思誠(《唐人街探案》導演)

路陽(《繡春刀2》導演)

宋陽(《羞羞的鐵拳》導演)

吳京(《戰狼2》導演)

楊慶(《火鍋英雄》導演)

在新的市場和變化面前,

怎樣保持自己的創新動力?

路陽:我們一直考慮創新,各位導演也都在各自感興趣的類型中不斷探索。

中國電影未來要做文化輸出,我們需要把電影價值觀輸出出去。當前很多外國電影也在做這件事。比如《摔跤吧!爸爸》《天才槍手》等,都有鮮明的本國特色和本國內涵。我們要做具有東方內核、具有東方文化氣質的電影,在類型上做一些探索。

好萊塢不能照搬,我們要在題材類型和手段上想自己的辦法。比如《繡春刀2》最後一場吊橋的戲,好萊塢的做法是直接在綠幕前拍。但最後我們基於行業現狀,選擇了綠幕和實景相結合的方式,相對逼真,也保證演員安全。我們不要去做與好萊塢硬碰硬的嘗試,應該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更有價值探索的具有東方美的有原創性的作品。

楊慶:導演、編劇、演員這個職業的背後是什麼?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觀眾。每個創作者都是自己作品的第一個觀眾。不斷去理解自己對電影故事創作的需求,把自己當成觀眾去對待,與觀眾之間就不會有太遠的距離。這樣的電影才有誠意、有態度。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放手去拍,把心中最想拍的東西都拍出來。

宋陽:從創作上講,我們不能只拍自己喜歡的電影,要拍觀眾喜歡的,觀眾需要的電影。電影的關注度和傳播度很高,我們要對自己和觀眾負責。統一思想,明確任務,加強創作,通過電影傳遞的能量和精神是什麼?這需要思考。創新是經驗也是經歷,我們在不斷地摸索,吸取前輩的經驗慢慢前行,爭取在喜劇類型中找到新的突破口,拍出更好的作品回饋社會、回饋觀眾。

吳京:金球獎評委說,沒想到中國動作電影會有這麼多的表述。其實很多時候,外國關注的只是中國市場而已,不關心電影本身。

要昂首新時代,其實應該先珍惜這個時代。我們想從好萊塢拿回一項技術,這不可能,他們想把中國人才吸引過去為他們服務。這就需要我們拿出“中國智慧”。

說到動作戲,如今替身和武行現在真的很少了,好多替身現在都在做一個“導演夢”,不願意去多積累替身和武行的經驗。反而美國替身和武行越來越多了,快要打入中國市場。如果替身都沒了,那中國的軍事類型、動作類型片的未來確實堪憂。我們要珍惜這個時代,踏踏實實把自己做好,才能闊步新征程。

陳思誠:新和舊是相對而言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當前我們面臨很大的競爭,確實該思考如何求新求變。我理解的“新”有三個層面:內容新,方式新,形態新。

首先是內容新。2012年徐崢導演的《泰囧》問世,就是新的一個電影類型出現了。電影人要思考的是,還有很多類型我們沒有碰過,是否還有“藍海”?一定是有的。

其次是方式新。比如幾種類型電影的嫁接。《天才槍手》是諜戰片的外殼,《戰狼2》雖然是軍事題材,但是有漫威電影的感覺。

第三是形態新。電影面臨最大的競爭來自互聯網。如今電視劇越來越像電影。那麼,電影能不能像電視劇?這裡說的“像”,是學習它的連續性,比如《速度與激情》拍到第八集,觀眾依然很喜歡,可以拍攝第一部作品時,就思考拍可以延續的電影。

第二組

發言嘉賓

■ 鄭大聖(《村戲》導演)

■ 董成鵬(《縫紉機樂隊》導演)

■ 董潤年(《老炮兒》編劇)

■ 劉毅(《戰狼2》編劇)

鄭大聖

以原創的精神做改編

近五年來,我一直致力於文學作品的改編,《村戲》改編自賈大山小說集,當初改編的起心動念,出自對這類作家由衷的感佩,用敏感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國人的生存狀態,也觸及了時代的荒謬。

從來沒有面對過話筒杆和攝影機的演員,在這部電影中貢獻了最驚喜的表演。樂其道,守其藝,“台下看戲的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創造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小說原作和這群演員教給我,創作者從來不是人民之外或是人民之上的任何人,從來不能代表誰審判誰,同其情,和其體。我們本來就是他們。

董成鵬

我對拍攝電影始終有敬畏之心

早期我經營著一個互聯網節目,後來拍了一個網劇。我對於拍攝電影非常敬畏。2015年的《煎餅俠》是我第一次拍攝電影,這部電影在市場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後來這種成功變成了一種壓力,讓我不斷地想後來的電影怎麼拍?《縫紉機樂隊》沒有獲得和《煎餅俠》一樣的成功,但對我來說,它像是一次鬆綁,我越來越接近心中想要成為的導演的樣子。希望我們永遠都做一個驕傲、幸福、勇敢的電影人。

董潤年

市場的娛樂化需求和核心價值觀的弘揚

市場的娛樂化需求和核心價值觀這二者的關係特別簡單,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市場的娛樂化需求其實就是觀眾的需求。觀眾真正想要獲得的一定是更高級的精神滿足,我認為這是創作者與觀眾之間的契約,而且這種契約已經延續了幾千年。觀眾希望從這些故事上得到力量,更堅定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如果一部喜劇片除了捧腹效果,還能夠讓觀眾產生精神力量,產生面對生活中困難的勇氣。這樣的影片會讓觀眾願意一遍遍走進電影院。

無論做什麼類型影片,不論主人公長成什麼樣,我們都是在塑造一個英雄,這個英雄可能是大人物,也可能是小人物,但只要人物內心有力量,有一團火,他就是一個英雄。創作者有責任滿足觀眾對真正的英雄的需求。

劉毅

故事為王,尊重類型

電影和電視是文化的主體,不僅能夠創造經濟效益,還能夠傳達價值觀。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實一直是全人類的普適價值觀,那我們怎麼把這種價值觀融入我們的作品中。

中國故事、中國人物、中國精神力量加上類型電影的規律,我們的電影能夠走得更遠。類型不是好萊塢的類型,講故事的方式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一個準則。

我們通過中國故事加上類型化的講述方式,可以實現我們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輸出。

對談環節

不思凡(《大護法》導演)

崔民(《守邊人》編劇)

郭柯(《二十二》導演)

袁媛(《滾蛋吧!腫瘤君》編劇)

張力(《空天獵》編劇)

趙寧宇(《勇士》編劇)

如何打造精品力作?

不思凡:我是做動畫的,之前只是想在網上做一個網路動畫,後來變成了動畫電影。從我自己來看,其實有點粗糙。觀眾在生活狀態中隱約觸摸到,但尚未觸摸到的那一點點東西,我們把它挖掘出來,來詮釋個體對於現實的深刻理解。

崔民:2011年寫了《楊善洲》之後,觸及的都是主旋律,紅色題材了。長久以來,主旋律影片“高大全”的做法,導致觀眾不太買帳。在創作過程中,我還是希望人物有血有肉,有溫度、有熱度、接地氣。而談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其實世界上所有電影作品都符合這個創作規律,人對真善美的嚮往是永遠不變的。

郭柯:電影《二十二》的創作過程非常曲折,從借錢拍攝到眾籌宣發。我總體的感受就是溫暖,2002年開始做副導演,不知道自己要拍什麼,選擇紀錄片的模式一開始是為了省錢。在拍老人的時候,我們把機器架得很遠。大家都很主動地在做這樣一個紀錄片,我覺得很溫暖。今年我們做了眾籌和宣發,把這部電影推到了一種新高度,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了更多的溫暖。我也希望把體會到的溫暖和正面的能量繼續傳遞下去。

袁媛:拍電影很難。這個“難”字,最懼怕兩個真,一個是真誠,一個是認真。真誠就是不忘初心,有了這份真誠,觀眾會用更大的真心來回饋我們。認真是一種態度,杜可風和李屏賓仍然親自掌機,這種認真的創作態度深深地打動了我。電影是一個馬拉松式的接力賽,每一棒都要跑好,編劇是第一棒,尤為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歷史的創作者和見證者,不可推卸地擔當著社會的使命感。

張力:拍攝《空天獵》之前,我們一起座談收集素材,當時想要拍中國版的《壯志淩雲》。軍事題材是大國力量集中的象徵,這個題材一定要突破,一定要創新。我們的軍事顧問中有很多一線的飛行員,其中很多案例來自其中的飛行實踐。片中“我只能為祖國犧牲一次”給了我非常大的震撼。這些活靈活現、有質感的素材給了我們很大觸動,要講現代的故事,把現代感編織進去。

趙寧宇:創作《勇士》的時候,歷史材料有2000萬字;創作《建軍大業》的時候,歷史材料有3000萬字。創作電影就是打有準備之仗,如果仗沒打好,就是自己準備不足,要向自己問責。中國電影就是這樣,不忘初心,薪火相傳。

第三組

發言嘉賓

■ 曹保平(《烈日灼心》導演)

■ 張嘉佳(《擺渡人》導演)

■ 張一白(《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導演)

■ 李晨(《空天獵》導演)

曹保平

以優秀的影視作品同心共築中國夢

在現實題材創作中,要注意深入生活,矛盾衝突,藝術性和商業性平衡的問題。所有的藝術創作來源於積累,要廣泛的閱讀,一定要有很高的閱讀量。同時要走進生活深處,從人民中體悟生活的本質。對於每一個創作者而言,這都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張嘉佳

給這個時代以鏡子、高鐵和糖

2002年開始寫劇本,後來與烏爾善導演合作寫《刀見笑》的劇本。我很珍惜自己在這個行業裡工作的機會。我認為,鏡子、高鐵和糖,這三樣東西有著很重要的象徵意義。鏡子:有影響力的電影就像是交給千萬人的一面鏡子,要讓他們聽到、看到正確的是非觀。高鐵:看電影與坐高鐵有點像。一群人坐在一個地方在同一個時間奔向一個目的地。糖:希望做一個給這個時代發糖的人。美好的事物都是由藝術家創造的,要有藝術家賦予它們新的含義。

張一白

在學習中前進

我先後作為導師參加了青蔥計畫以及壞猴子七十二變計畫,在與新導演的合作中,他們對藝術的追求和對生命的洞察非常打動我。他們讓我看到了更新鮮更有活力的電影世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共同實現電影夢。在年輕電影人身上,我看到了對電影單純的熱愛,以及對這個時代的擔當,我希望與他們一起講好中國故事。

李晨

該有人為人民子弟兵拍電影

你們做好工業準備了嗎?其實這句話不僅是問我,也是在問在座各位同仁。軍事題材不能有外國技術團隊參加,我們要開發很多想都沒想過,見都沒見過的呈現方式。在和平年代,我與空軍的面對面,看到了他們的戰鬥與犧牲。應該有電影人為軍人發聲。人民子弟兵保衛人民,人民子弟兵也是人民。為人民拍電影,也應該有人為人民子弟兵拍電影。

對談環節

柳樺(《你,是我的眼》編劇)

盧正雨(《絕世高手》導演)

田羽生(《前任攻略》導演)

相國強(《少年巴比倫》導演)

張遲昱(《羞羞的鐵拳》導演)

張遂遂(《大愛暖龍城》編劇)

關於類型片的創作想法

柳樺:電信詐騙這種題材特別難以做成類型片。我們不斷想辦法,把美國電影中可能有用的東西都放進去。做出一個主旋律與商業手法合併的東西。

盧正雨:曾有一位大師告訴我,把現實題材拍好才是最厲害的。《絕世高手》上映結束後,我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無論自己有多大的想像力,天馬行空的思維,既然要拍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電影,那就要用他們的語境去說話,深入他們的生活。我們要加強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洞察力。

田羽生:大家都是非常優秀的創作者,態度和思想覺悟決定了作品的價值觀。我們不是娛樂圈,我們是新時代的文藝戰士。說到專業人才的問題,攝影、美術等都是專業的,但是下面的工作人員水準卻參差不齊,這個問題怎麼辦?我們是舉國體制,我覺得這種學校只有國家才能辦。

相國強:文藝片導演關注人文的訴求,這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如果一部電影沒有人文的訴求,那我不願看,也不願拍。每個人生命的訴求,都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關注的。我希望能夠一直持續拍下去,希望電影市場能夠提供一種多樣性,讓有些語言能夠發出去,允許不同風格的影片存在。

張遲昱:在創作話劇時,我們每天去現場看觀眾的反應,在不斷糾錯中調整話劇故事。創作內容上,什麼是好包袱?三等包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二等包袱,來自於群眾,詢問當地耳熟能詳的特色,融入到包袱中。一等包袱,是引起觀眾共鳴,反映他們想反應的情況。我們要做好中國喜劇,抖好中國包袱。

張遂遂:我要歌頌“深入生活”這件事。我在這個過程中是受益者,創作中有瓶頸的時候,最後還是要去生活中尋找答案。電影是對生活最動人的比喻。真正打動他們的是要有生活這塊基石。我會不斷問自己,是不是真的離這個人物足夠近?不要被類型和題材限制自己的想像力。生活重要,類型也同樣重要。

第四組

發言嘉賓

■ 黃曉明(《中國合夥人》主演)

■ 佟麗婭(《北京愛情故事》主演)

■ 朱亞文(《建軍大業》主演)

■ 鹿晗(《長城》主演)

■ 王俊凱(《長城》主演)

黃曉明

用心塑造好角色,積極傳遞正能量

演員最重要的是塑造好角色,我最喜愛的演員丹尼爾•戴•路易斯每次都塑造完全不同的形象,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樣,印度電影人阿米爾•汗的敬業精神也值得所有演員學習。《中國合夥人》最讓我開心的是,很多觀眾根本沒看出來那個角色是我演的,我終於塑造了一個一點也不像我的角色。演員們留下的經典角色,會在一代代人心中永遠鮮活。

佟麗婭

公眾形象與社會責任

演員簡單說就是塑造人物,我們拍的戲有那麼多人關注,有那麼多青少年在看,“演員”這兩這個字真是相當有重量。什麼是經典的作品,我認為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有品位、有格調、有責任的作品就是有力量的。作為一個演員,我們要選擇價值觀積極的戲。要真正成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工作者。

朱亞文

信念感與專業精神

生活信念感的正確建立可以幫助我們走過風雨,重回陽光。要勇於面對生活中的無奈,生活信念感是對表演信念感的支持,表演信念感是我們行業信念感的一小部分。這無形間達到了一種行業信念感的修正和進步。

電影除了娛樂還有更多有內涵的東西。演員的任務是幫助觀眾愛上去一個真善美的世界。愛就是我的初心。我愛表演專業,曾經這份愛很狂妄,但今天我變得更克制,放下了自己的野心。當我們面對機會、考驗和誘惑的時候,更應該學會堅守對演員職業的愛。

鹿晗

不忘初心,年輕就是敢

我是一名演員也是一名歌手。前輩們教導我“做戲先做人”。拍戲的過程,我覺得都是經歷,是歷練,是成長,都是作為演員應該去做的,要敢吃苦,敢拼搏。演員要把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傳播出去。

年輕就是敢創造,敢創新。公眾人物需要肩負社會責任,積極投身公益。不僅體現在一言一行也體現在作品中。這份責任感會轉換為動力,鼓舞我在這條路上繼續前行,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王俊凱

懷敬畏之心工作,傾一己之力回報

我很幸運趕上了互聯網高速發展和電影井噴的時代,我在劇組看到了前輩們對這個行業的敬畏。電影也在我心中成為一種值得敬畏的職業。我現在是一名學生,我非常珍惜在北電的學習機會。公眾人物的光環對我來說就是一種督促,我一邊在學校專業學習,一邊在工作中進行實踐,我會付出雙倍的努力。我願傾一己之力去回報祖國和社會,為大家帶來服務于民的優秀作品。

對談環節

周冬雨(《七月與安生》主演)

張翰(《戰狼2》主演)

楊穎(《擺渡人》主演)

楊冪(《繡春刀2》主演)

劉昊然(《建軍大業》主演)

景甜(《長城》主演)

關曉彤(《建軍大業》主演)

陳學東(《爵跡》主演)

怎樣提高自身塑造藝術形象的能力?

周冬雨:要不斷學習,尊敬前輩和學校的理論知識和表演技巧,把學校學習的東西用到我的工作中,推陳出新。對劇本、角色和觀眾負責任是演員的基本責任,我也一直對劇本的選擇堅持著寧缺毋濫的原則。演員是被時代推著走的,要在保持初心的前提下,一直對職業和角色保持新鮮感。作為一個演員我要認真對待每一個角色,努力成為中國電影新生力量的一個小部分。

張翰:電影《梅蘭芳》給了我一個關於做演員的深刻感受,“做人真,做戲才會真”。製作愛情片的人要相信愛情才能參與到其中,吳京的《戰狼》為什麼那麼受歡迎?因為他在生活中就是一個鐵血漢子。要在生活中做真實的自己,在拍戲中努力去走向角色。我拍戲十年,我能對電影做的貢獻是,我未來拍電影所有的片酬可以貢獻給電影慈善事業。

楊穎:我認為演員的初心是做一名值得被觀眾尊重的演員,能夠有幾個可以被觀眾認可和喜愛的角色。當演員要先做人。只有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和想法。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我也曾 經做過一些比較浮躁的事情。我漸漸發現,其實生命中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標價的,你現在覺得得到了很多,好像比別人快,但是未來都是要付出和換回來的。所以要好好做角色,也希望未來可以做更多好的作品回饋大家。

楊冪:我拍戲有15年了。印象最深刻的是拍《紅樓夢》時合作的李少紅導演。她告訴我“不要學那些幹行活兒的人”。我真的運氣特別好。小時候工匠精神就在我心裡。我看到有很多影人在堅守,因為有他們,中國電影才會有越來越好的發展,幸虧有他們在堅守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讓我覺得我們的堅持是值得的,還是有人願意用心做電影這件事的。

對於正在建立價值觀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在關注自己的偶像,在這次論壇中認真聽講和學習。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突破口。需要我們演員去傳達一些關於電影的正能量。

劉昊然:我是從業經驗最少的,只有三年。我在想我的初心是什麼,想到帶我入行的陳思誠導演說的話,“拍好戲做好人”。我希望能好好拍戲,好好做人,如果我按照這個原則努力做下去,可能會取得很高的成就吧。

牢記使命,那使命對我而言是什麼?《建軍大業》首映的時候我看到全部都是年輕觀眾。我覺得他們只要走進影院看到這部電影,這段歷史就會記在他們心裡。扮演粟裕將軍這樣一個角色,能夠吸引更多青年人走進影院,這就是一種傳承,一種使命。

景甜:這兩天所有電影工作者一起探討電影、探討表演,這是我離開電影學院後第一次重回這種學習氛圍,這是我很深的感受。

我覺得我們要反省,戒驕戒躁是電影人的一個初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兩天一直縈繞在我耳邊。演員要做前期功課和體驗人物,準備工作必不可少。

那就是要體驗生活,準備人物,讓人物的靈魂住在你心裡,長在你身上。有的時候你付出很多努力大家可能只能看到五分之一,甚至看不到,可是一旦你沒做功課,大家一下就看到了,還怎麼會去談你的演技呢?那麼多優秀的表演藝術家前輩們都是踏踏實實走過來。我也希望用心塑造人物,以匠心精神,鑄時代精品。

關曉彤:很多人問我“成名對你的生活有無影響”,我沒覺得自己怎麼有名,我就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我的生活也沒有什麼改變和影響。我喜歡走進人堆裡看這個世界,而不是把自己隔離起來,至少沒有浮在天上。我們老師上課講“向人民與學習,為人民服務,做人民藝術家”。我會明確自己的目標,帶著使命感,踏實真誠,承擔自己的責任。

陳學冬:成名之後我一度不出門了,很茫然,沒有任何的生活經驗,所有的“生活經驗”都是看網路、視頻得來的生活感受。後來我認識到這樣不行,就逐漸“放飛自我”,重新回到生活,汲取生活養分。希望以後可以更多參與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創作,在好的作品面前不談片酬只談創作。

第五組

發言嘉賓

■ 韓三平(原中影集團公司董事長)

■ 任仲倫(上海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

■ 葉甯(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總經理)

■ 于冬(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曹寅(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主任)

韓三平

進一步深化電影產業改革,

激發產業活力

十九大以來我的最大感受是:新時期到了,新力量有了。

新時期是說可以真正從事與電影內容生產有關的事情了,初步建立了新時代的雛形,中國電影也在經歷著“彎道超車”,美國電影其實正在走向沒落。談兩點體會:

第一,中國電影在彎道超車的時候一定要堅持電影最本質的東西,情感、情懷、故事、人物,對他人心靈和情感上的衝擊力。如果一個電影能在情感上引起觀眾共鳴,人物能讓觀眾喜愛,那應該一定會收穫票房的成功。

第二,無論在電影的哪個環節,做決定的時候要慎之又慎,一定不要草率。在兩種情況下最容易草率,一種是上一部電影非常成功,另一種是上一部電影非常不成功。

任仲倫

關於電影的藝術價值

藝術電影的本質是作家導演與創作人員去透視人的感情,粗暴地把低成本,票房不好的電影歸為藝術電影我認為不合理。

葉甯

強化人才培養,拓展全球市場,

為助力文化自信不懈努力

當前中國電影的觀影人次達到了15億人次,這是托舉中國電影的力量,也是一個新的起點。

于冬

用工匠精神拍主流商業大片

企業家和商人不一樣,商人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但是企業家首先是社會責任,要回饋社會,要有對社會的責任感和擔當。藝術技術與人文情懷,缺一不可。企業的負責人要對投資負責,對項目負責,要有忍耐力。

曹寅

以敬畏之心

開掘現實題材電影創作這座富礦

現實主義文藝在中國有良好的傳統和深厚的根基。電影頻道是一個播出平臺,也是一個培養宣傳的平臺,播電影、講電影、評電影、拍電影的平臺。

第一, 抓題材,現實主義題材內容十分豐富。關注與民生社會息息相關的題材。注重不同題材之間的均衡發展。第二,抓劇本。好的劇本是用腳走出來的。要求編劇心存敬畏戒驕戒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第三, 抓系列片。關注現實題材的焦點難點痛點,把一些項目拍成系列片。第四,抓品質。三級核准機制。完成片有兩級的審看機制。第五,抓人才。建立老中青電影人才梯隊,大膽起用年輕電影人。希望年輕電影人與世界精彩互動,與時代同頻共振。

對談環節

傅斌星(浙江華策集團副總裁、華策影業董事長)

李寧(新麗傳媒高級副總裁兼新麗電影總裁)

劉洪濤(北京開心麻花娛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孫鵬(浙江天鵬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

魏君子(北京集智映射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總裁)

楊真鑒(真鑒影業董事長)

如何做到藝術與商業共進

傅斌星:做一部電影太不容易了,我們都要有敬畏之心。電影板塊的成績在華策的業務板塊並不顯得亮眼,但我們仍然重視、仍然堅持,我們要陪伴年輕創作人一起成長,共同試錯。

李寧:藝術和商業的結合不矛盾,電影院非常需要有高藝術水準同時有高票房收益的影片。

《妖貓傳》是在商業奇幻大片的背景下講述中國文化的故事,我們同時也在做一個“精忠嶽飛”的題材,要將英雄人物、中國精神和商業大片結合起來。我認為不分藝術片與商業片,只要共同努力,中國電影一定會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

劉洪濤:我對商業電影藝術電影的概念比較困惑。如果沒有商業價值,怎麼被拍出來;如果沒有藝術價值,作品怎麼留下來,被大眾接受。如今的市場已經特別好了,我覺得非常有幸生活於這個時代。希望放棄觀念之爭,扎扎實實做電影創作,至於它的商業性和藝術性交給觀眾去說。

楊真鑒:我在產業層面探討這些問題,有三個方面,一是核心價值觀的系統化的理論構建要比單獨的核心要複雜的多。二是美學呈現系統,這需要電影技術的配合。三是互動系統。

孫鵬:電影是一個環形過程。從人民群眾中來到人民群眾中去。商業和藝術不矛盾。《烽火芳菲》是我為中國電影打造的一張亮麗的名片,這讓我覺得很自豪。但是我沒有完整好這個環形過程的最後一環,沒有讓更多人看到,希望在座各位引以為鑒。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碰撞而出現更多精品。

魏君子:我的身份從影評人,媒體人到做電影的人。以前是隔岸觀火,現在是把自己放在火上烤。《奇門遁甲》是我做製片人的第一部電影,沒有什麼經驗,但是有很多不足可以讓大家引以為鑒。拍《奇門遁甲》就是在不停的天人交戰。徐克的“舊瓶裝新酒”,能夠讓不同時代觀眾對影片都比較滿意。我也學到了很多。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取材是我們中國電影的優勢,我也希望《奇門遁甲》能夠做到。

第六組

發言嘉賓

■ 郭帆(《同桌的你》導演)

■ 楊磊(《鮫珠傳》導演)

■ 俞白眉(《分手大師》導演)

■ 忻鈺坤(《心迷宮》導演)

郭帆

踐行——

科幻電影《流浪星球》的重工業化探索

我們在美國找到了中國科幻片的信心。我認為在昂首闊步的過程中有兩點,一是千萬不要高估自己;二是不要太依賴外國團隊,因為即便外國團隊來幫助,也不一定是多麼有力的幫助,很多資源它是沒辦法調動的,而且真的也會存在偷工減料。

楊磊

傳統套路和新型作品

套路並不是什麼壞東西,但是沒有注入創作者靈魂的套路就是很冷冰冰的套路,是沒有運用好的套路。

新技術改變了電影的傳統流程,把工業化變得特別複雜,但電影技術不是萬能的。當前的電腦特效已經參與到影片的創意階段,在最初的構思階段就已經想到了特效。

無論傳統套路還是新型技術,我認為都要以人為本,電影的靈魂永遠都是人物與情感,只有找到靈魂,人物才活了。

俞白眉

太陽底下有新鮮事

我寫劇本十幾年,當導演才拍過兩部,所以我完全是個新人。三次新力量論壇我都參加了。在去美國的學習中我發現只以經典敘事為主的純粹故事在好萊塢越來越少了。我們還能再活幾十年,還有機會像新人一樣參加論壇,再拍電影,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忻鈺坤

新電影·新觀眾

從理性角度分析,分眾在慢慢形成,分眾勢力在慢慢形成,且會變得越來越細,觀眾一定會細分。中國電影人用十幾年的時間才把觀眾拉回了影院。我是一個新導演,還在產業的邊緣,也沒有背負很大的資本壓力,我還希望能夠做出一些創新,即使創新很難。希望能夠不忘初心,讓更多人看到我們的作品。

對談環節

楊超(《長江圖》導演)

徐紀周《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導演

速達(《大耳朵圖圖之美食狂想曲》導演)

非行(《全民目擊》導演)

李睿珺(《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導演)

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

楊超:我認為那些為電影尋找新思路新想法的電影就是藝術電影。商業片包含90%類型片和10%的文藝片,文藝片不應該負責承擔開拓類型片的責任,可以說是帶有更多作者氣質的軟類型片。

徐紀周:原來一直是拍電視劇的,但我的初心是拍電影,現在回到了我的初心。

速達:美術電影製片廠有一個非常高的藝術準則,“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歷代創作者們都堅持民族風格,用中國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形成了一種中國動畫美學的風格。我的創作也深受這種影響。中國電影要有競爭力、軟實力、影響力。我們中國動畫人也願意為之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為我們有愛有責任。

非行:未來我們的電影年產量會在800部,重要的是要讓中國電影的整體品質提高,讓中國觀眾對中國電影的信心建立起來。我期待有一天能夠建立起國家商業電影大學,一個創作人員的“黃埔軍校”和一個中國電影的“藍翔技校”,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中國電影的健康發展。

李睿珺:我拍的應該算是小眾的現實主義題材藝術片。內容都是我們身邊容易被忽視的群體的日常。我可能是在場最沒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隨著數碼時代到來,一個電影會永久存在,所以導演更要對得起自己的電影,不要等未來有觀眾看到電影來罵我們。我認為文化自信體現在文藝作品的多樣性,不同影片都能有放映空間,才是真正完成了文化自信和文化繁榮。

全國藝聯授牌15家新影院

2017藝術電影新作·秋來影展片單揭幕

11月27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以下簡稱全國藝聯)浙江地區新加盟影院授牌儀式在杭州舉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巨集森為浙江地區新加盟影院的15家代表授牌。

全國藝聯由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聯合多家電影及文化傳播公司共同發起,2016年10月15日在第十三屆中國長春電影節上正式啟動,主要放映具有獨特藝術價值的中外影片。其中,國產影片主要為有較高藝術價值的國產新片、口碑較好的二輪影片、電影史上的經典影片。外國影片主要為進口批片、影展片,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和近年來獲得了世界主要電影節獎項的佳作,以及好萊塢商業大片之外的、有獨特藝術價值的現當代影片。

全國藝聯負責人、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在致辭中總結道,“過去的一年,全國藝聯共放映了50部電影,在145個城市擁有了579塊加盟銀幕,正在試驗分線發行”。她發佈了全國藝聯未來一年的三個工作計畫,“第一,以宣傳推廣放映國產藝術電影新作和傳承中國電影文化為核心,以引進和展映多國別優秀藝術電影為市場烘托,分類型、分主題、分重點、分區域、分市場放映藝術影片。第二,維護已加盟影院,繼續拓展新加盟影院。第三,建立藝術電影觀眾資料體系,通過定向推送、反向定制和迷影組織等多種手段,並尋找熱愛藝術電影、瞭解藝術電影推廣規律的發行單位,豐富分線發行推廣實踐。”

隨後,全國藝聯舉行了“2017年度藝術電影新作·秋來影展”發佈會。鄭大聖、張一白、忻鈺坤、王學博、李睿珺、王強等二十余位導演共同出席並見證了全國藝聯影展的揭幕,在融洽的交流中共話中國藝術電影的發展之路。

發佈會現場宣佈了十部影展作品名單,分別是:《別離》(彭韜作品)、《清水裡的刀子》(王學博作品)、《老獸》(周子陽作品)、《在碼頭》(韓東作品)、《被陽光移動的山脈》(王強作品)、《何日君再來》(王飛飛作品)、《原上》(喬梁作品)、《天梯:蔡國強的藝術》(凱文·麥克唐納作品)、《我心雀躍》(劉紫薇作品)、《心迷宮》(忻鈺坤作品)。這十部影片將在11月30日走進全國藝聯進行展映。

聲明

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獲取授權請點擊“閱讀原文”

商務合作微信:214742506

生產出更多優秀作品充滿信心;要對中國電影在世界電影中發揮更大影響力充滿信心;要對新時代中國電影人才輩出充滿信心”。

論壇最後還舉行了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浙江地區新加盟影院授牌儀式。該聯盟成立運營一年以來,已經有全國145個城市,433家影院的579個影廳加盟。

第一組

發言嘉賓

■ 林超賢(《紅海行動》導演)

■ 賈樟柯(《山河故人》導演)

■ 徐崢(《人再囧途之泰囧》導演)

■ 韓延(《滾蛋吧!腫瘤君》導演)

林超賢

懷揣一顆赤誠的“工匠之心”

電影創作者要在題材和製作上有所堅持,以《湄公河行動》為例,有人說公安題材不好拍,實際上我一直在尋找突破點,希望我的作品是一種“探索”。

我們應該從“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豪”,雖然我們的電影在科技方面還有所不足,但我們應該擁有一顆赤誠的“工匠之心”,要堅持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

賈樟柯

努力提高業務水準

不斷攀登藝術高峰

不忘初心,每個人選擇電影都有最初的理由,需要重溫最初的動力,保持創造活力。目前,中國電影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點,中國電影的市場能力正在逐漸轉變為文化影響力。

今年參與平遙電影展的影片一共有40多部,每一部電影的代表都來到了平遙,他們非常在意中國觀眾的看法和反應。20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給了我們一個宏大的使命,讓我們用自己的工作去推動電影大國向強國的轉變。

這個過程中,需要創作者的專業態度。當前每年800部的電影產量,需要大量的創作人員,不僅是編劇、導演,還包括道具、服裝等等,我們的基礎人才仍然不夠。作為導演,我們要用耐心和專業精神去培養更專業的合作夥伴。

徐崢

創作自覺

是電影人文化自信的基礎和保障

在電影創作中,我們應該積極選擇現實題材,形成中國電影的核心競爭力和創造力。這些作品關注當下、關注生活,從現實中汲取營養,用電影語言描繪現實中的故事,傳遞希望、愛和力量。

同時,要在傳統文化中提煉共鳴,構建中國文化軟實力。電影本體永遠服務於人性和情感,而不能服務於人民幣。我們要學會從傳統文化中淘金,挖掘當代價值主題,進行現代技術的創新和創造。

此外,我們還要堅持“以人為本”,用國際視野創作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作品;堅持“與新導演同行”,幫助年輕人科學成長,薪火相傳,讓中國電影生生不息。

韓延

新型作品與創作者成長的互動

新型作品在電影行業出現過,但是在華語電影中較少出現。在我的新片《動物世界》創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難。當有一些邏輯與現實衝突時,我們應該考慮清楚是選擇類型片的邏輯,還是生活邏輯?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

現在類型片全部細分了,科幻片也被分成了很多個類型。創作中,我們會面臨很多具體的技術問題。藝術的成長需要時間,但是技術的進步卻是“立竿見影”,希望今後我們拍電影都可以抬著頭拍,不再低頭。

對談環節

陳思誠(《唐人街探案》導演)

路陽(《繡春刀2》導演)

宋陽(《羞羞的鐵拳》導演)

吳京(《戰狼2》導演)

楊慶(《火鍋英雄》導演)

在新的市場和變化面前,

怎樣保持自己的創新動力?

路陽:我們一直考慮創新,各位導演也都在各自感興趣的類型中不斷探索。

中國電影未來要做文化輸出,我們需要把電影價值觀輸出出去。當前很多外國電影也在做這件事。比如《摔跤吧!爸爸》《天才槍手》等,都有鮮明的本國特色和本國內涵。我們要做具有東方內核、具有東方文化氣質的電影,在類型上做一些探索。

好萊塢不能照搬,我們要在題材類型和手段上想自己的辦法。比如《繡春刀2》最後一場吊橋的戲,好萊塢的做法是直接在綠幕前拍。但最後我們基於行業現狀,選擇了綠幕和實景相結合的方式,相對逼真,也保證演員安全。我們不要去做與好萊塢硬碰硬的嘗試,應該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更有價值探索的具有東方美的有原創性的作品。

楊慶:導演、編劇、演員這個職業的背後是什麼?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觀眾。每個創作者都是自己作品的第一個觀眾。不斷去理解自己對電影故事創作的需求,把自己當成觀眾去對待,與觀眾之間就不會有太遠的距離。這樣的電影才有誠意、有態度。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放手去拍,把心中最想拍的東西都拍出來。

宋陽:從創作上講,我們不能只拍自己喜歡的電影,要拍觀眾喜歡的,觀眾需要的電影。電影的關注度和傳播度很高,我們要對自己和觀眾負責。統一思想,明確任務,加強創作,通過電影傳遞的能量和精神是什麼?這需要思考。創新是經驗也是經歷,我們在不斷地摸索,吸取前輩的經驗慢慢前行,爭取在喜劇類型中找到新的突破口,拍出更好的作品回饋社會、回饋觀眾。

吳京:金球獎評委說,沒想到中國動作電影會有這麼多的表述。其實很多時候,外國關注的只是中國市場而已,不關心電影本身。

要昂首新時代,其實應該先珍惜這個時代。我們想從好萊塢拿回一項技術,這不可能,他們想把中國人才吸引過去為他們服務。這就需要我們拿出“中國智慧”。

說到動作戲,如今替身和武行現在真的很少了,好多替身現在都在做一個“導演夢”,不願意去多積累替身和武行的經驗。反而美國替身和武行越來越多了,快要打入中國市場。如果替身都沒了,那中國的軍事類型、動作類型片的未來確實堪憂。我們要珍惜這個時代,踏踏實實把自己做好,才能闊步新征程。

陳思誠:新和舊是相對而言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當前我們面臨很大的競爭,確實該思考如何求新求變。我理解的“新”有三個層面:內容新,方式新,形態新。

首先是內容新。2012年徐崢導演的《泰囧》問世,就是新的一個電影類型出現了。電影人要思考的是,還有很多類型我們沒有碰過,是否還有“藍海”?一定是有的。

其次是方式新。比如幾種類型電影的嫁接。《天才槍手》是諜戰片的外殼,《戰狼2》雖然是軍事題材,但是有漫威電影的感覺。

第三是形態新。電影面臨最大的競爭來自互聯網。如今電視劇越來越像電影。那麼,電影能不能像電視劇?這裡說的“像”,是學習它的連續性,比如《速度與激情》拍到第八集,觀眾依然很喜歡,可以拍攝第一部作品時,就思考拍可以延續的電影。

第二組

發言嘉賓

■ 鄭大聖(《村戲》導演)

■ 董成鵬(《縫紉機樂隊》導演)

■ 董潤年(《老炮兒》編劇)

■ 劉毅(《戰狼2》編劇)

鄭大聖

以原創的精神做改編

近五年來,我一直致力於文學作品的改編,《村戲》改編自賈大山小說集,當初改編的起心動念,出自對這類作家由衷的感佩,用敏感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國人的生存狀態,也觸及了時代的荒謬。

從來沒有面對過話筒杆和攝影機的演員,在這部電影中貢獻了最驚喜的表演。樂其道,守其藝,“台下看戲的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創造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小說原作和這群演員教給我,創作者從來不是人民之外或是人民之上的任何人,從來不能代表誰審判誰,同其情,和其體。我們本來就是他們。

董成鵬

我對拍攝電影始終有敬畏之心

早期我經營著一個互聯網節目,後來拍了一個網劇。我對於拍攝電影非常敬畏。2015年的《煎餅俠》是我第一次拍攝電影,這部電影在市場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後來這種成功變成了一種壓力,讓我不斷地想後來的電影怎麼拍?《縫紉機樂隊》沒有獲得和《煎餅俠》一樣的成功,但對我來說,它像是一次鬆綁,我越來越接近心中想要成為的導演的樣子。希望我們永遠都做一個驕傲、幸福、勇敢的電影人。

董潤年

市場的娛樂化需求和核心價值觀的弘揚

市場的娛樂化需求和核心價值觀這二者的關係特別簡單,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市場的娛樂化需求其實就是觀眾的需求。觀眾真正想要獲得的一定是更高級的精神滿足,我認為這是創作者與觀眾之間的契約,而且這種契約已經延續了幾千年。觀眾希望從這些故事上得到力量,更堅定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如果一部喜劇片除了捧腹效果,還能夠讓觀眾產生精神力量,產生面對生活中困難的勇氣。這樣的影片會讓觀眾願意一遍遍走進電影院。

無論做什麼類型影片,不論主人公長成什麼樣,我們都是在塑造一個英雄,這個英雄可能是大人物,也可能是小人物,但只要人物內心有力量,有一團火,他就是一個英雄。創作者有責任滿足觀眾對真正的英雄的需求。

劉毅

故事為王,尊重類型

電影和電視是文化的主體,不僅能夠創造經濟效益,還能夠傳達價值觀。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實一直是全人類的普適價值觀,那我們怎麼把這種價值觀融入我們的作品中。

中國故事、中國人物、中國精神力量加上類型電影的規律,我們的電影能夠走得更遠。類型不是好萊塢的類型,講故事的方式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一個準則。

我們通過中國故事加上類型化的講述方式,可以實現我們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輸出。

對談環節

不思凡(《大護法》導演)

崔民(《守邊人》編劇)

郭柯(《二十二》導演)

袁媛(《滾蛋吧!腫瘤君》編劇)

張力(《空天獵》編劇)

趙寧宇(《勇士》編劇)

如何打造精品力作?

不思凡:我是做動畫的,之前只是想在網上做一個網路動畫,後來變成了動畫電影。從我自己來看,其實有點粗糙。觀眾在生活狀態中隱約觸摸到,但尚未觸摸到的那一點點東西,我們把它挖掘出來,來詮釋個體對於現實的深刻理解。

崔民:2011年寫了《楊善洲》之後,觸及的都是主旋律,紅色題材了。長久以來,主旋律影片“高大全”的做法,導致觀眾不太買帳。在創作過程中,我還是希望人物有血有肉,有溫度、有熱度、接地氣。而談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其實世界上所有電影作品都符合這個創作規律,人對真善美的嚮往是永遠不變的。

郭柯:電影《二十二》的創作過程非常曲折,從借錢拍攝到眾籌宣發。我總體的感受就是溫暖,2002年開始做副導演,不知道自己要拍什麼,選擇紀錄片的模式一開始是為了省錢。在拍老人的時候,我們把機器架得很遠。大家都很主動地在做這樣一個紀錄片,我覺得很溫暖。今年我們做了眾籌和宣發,把這部電影推到了一種新高度,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了更多的溫暖。我也希望把體會到的溫暖和正面的能量繼續傳遞下去。

袁媛:拍電影很難。這個“難”字,最懼怕兩個真,一個是真誠,一個是認真。真誠就是不忘初心,有了這份真誠,觀眾會用更大的真心來回饋我們。認真是一種態度,杜可風和李屏賓仍然親自掌機,這種認真的創作態度深深地打動了我。電影是一個馬拉松式的接力賽,每一棒都要跑好,編劇是第一棒,尤為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歷史的創作者和見證者,不可推卸地擔當著社會的使命感。

張力:拍攝《空天獵》之前,我們一起座談收集素材,當時想要拍中國版的《壯志淩雲》。軍事題材是大國力量集中的象徵,這個題材一定要突破,一定要創新。我們的軍事顧問中有很多一線的飛行員,其中很多案例來自其中的飛行實踐。片中“我只能為祖國犧牲一次”給了我非常大的震撼。這些活靈活現、有質感的素材給了我們很大觸動,要講現代的故事,把現代感編織進去。

趙寧宇:創作《勇士》的時候,歷史材料有2000萬字;創作《建軍大業》的時候,歷史材料有3000萬字。創作電影就是打有準備之仗,如果仗沒打好,就是自己準備不足,要向自己問責。中國電影就是這樣,不忘初心,薪火相傳。

第三組

發言嘉賓

■ 曹保平(《烈日灼心》導演)

■ 張嘉佳(《擺渡人》導演)

■ 張一白(《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導演)

■ 李晨(《空天獵》導演)

曹保平

以優秀的影視作品同心共築中國夢

在現實題材創作中,要注意深入生活,矛盾衝突,藝術性和商業性平衡的問題。所有的藝術創作來源於積累,要廣泛的閱讀,一定要有很高的閱讀量。同時要走進生活深處,從人民中體悟生活的本質。對於每一個創作者而言,這都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張嘉佳

給這個時代以鏡子、高鐵和糖

2002年開始寫劇本,後來與烏爾善導演合作寫《刀見笑》的劇本。我很珍惜自己在這個行業裡工作的機會。我認為,鏡子、高鐵和糖,這三樣東西有著很重要的象徵意義。鏡子:有影響力的電影就像是交給千萬人的一面鏡子,要讓他們聽到、看到正確的是非觀。高鐵:看電影與坐高鐵有點像。一群人坐在一個地方在同一個時間奔向一個目的地。糖:希望做一個給這個時代發糖的人。美好的事物都是由藝術家創造的,要有藝術家賦予它們新的含義。

張一白

在學習中前進

我先後作為導師參加了青蔥計畫以及壞猴子七十二變計畫,在與新導演的合作中,他們對藝術的追求和對生命的洞察非常打動我。他們讓我看到了更新鮮更有活力的電影世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共同實現電影夢。在年輕電影人身上,我看到了對電影單純的熱愛,以及對這個時代的擔當,我希望與他們一起講好中國故事。

李晨

該有人為人民子弟兵拍電影

你們做好工業準備了嗎?其實這句話不僅是問我,也是在問在座各位同仁。軍事題材不能有外國技術團隊參加,我們要開發很多想都沒想過,見都沒見過的呈現方式。在和平年代,我與空軍的面對面,看到了他們的戰鬥與犧牲。應該有電影人為軍人發聲。人民子弟兵保衛人民,人民子弟兵也是人民。為人民拍電影,也應該有人為人民子弟兵拍電影。

對談環節

柳樺(《你,是我的眼》編劇)

盧正雨(《絕世高手》導演)

田羽生(《前任攻略》導演)

相國強(《少年巴比倫》導演)

張遲昱(《羞羞的鐵拳》導演)

張遂遂(《大愛暖龍城》編劇)

關於類型片的創作想法

柳樺:電信詐騙這種題材特別難以做成類型片。我們不斷想辦法,把美國電影中可能有用的東西都放進去。做出一個主旋律與商業手法合併的東西。

盧正雨:曾有一位大師告訴我,把現實題材拍好才是最厲害的。《絕世高手》上映結束後,我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無論自己有多大的想像力,天馬行空的思維,既然要拍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電影,那就要用他們的語境去說話,深入他們的生活。我們要加強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洞察力。

田羽生:大家都是非常優秀的創作者,態度和思想覺悟決定了作品的價值觀。我們不是娛樂圈,我們是新時代的文藝戰士。說到專業人才的問題,攝影、美術等都是專業的,但是下面的工作人員水準卻參差不齊,這個問題怎麼辦?我們是舉國體制,我覺得這種學校只有國家才能辦。

相國強:文藝片導演關注人文的訴求,這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如果一部電影沒有人文的訴求,那我不願看,也不願拍。每個人生命的訴求,都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關注的。我希望能夠一直持續拍下去,希望電影市場能夠提供一種多樣性,讓有些語言能夠發出去,允許不同風格的影片存在。

張遲昱:在創作話劇時,我們每天去現場看觀眾的反應,在不斷糾錯中調整話劇故事。創作內容上,什麼是好包袱?三等包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二等包袱,來自於群眾,詢問當地耳熟能詳的特色,融入到包袱中。一等包袱,是引起觀眾共鳴,反映他們想反應的情況。我們要做好中國喜劇,抖好中國包袱。

張遂遂:我要歌頌“深入生活”這件事。我在這個過程中是受益者,創作中有瓶頸的時候,最後還是要去生活中尋找答案。電影是對生活最動人的比喻。真正打動他們的是要有生活這塊基石。我會不斷問自己,是不是真的離這個人物足夠近?不要被類型和題材限制自己的想像力。生活重要,類型也同樣重要。

第四組

發言嘉賓

■ 黃曉明(《中國合夥人》主演)

■ 佟麗婭(《北京愛情故事》主演)

■ 朱亞文(《建軍大業》主演)

■ 鹿晗(《長城》主演)

■ 王俊凱(《長城》主演)

黃曉明

用心塑造好角色,積極傳遞正能量

演員最重要的是塑造好角色,我最喜愛的演員丹尼爾•戴•路易斯每次都塑造完全不同的形象,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樣,印度電影人阿米爾•汗的敬業精神也值得所有演員學習。《中國合夥人》最讓我開心的是,很多觀眾根本沒看出來那個角色是我演的,我終於塑造了一個一點也不像我的角色。演員們留下的經典角色,會在一代代人心中永遠鮮活。

佟麗婭

公眾形象與社會責任

演員簡單說就是塑造人物,我們拍的戲有那麼多人關注,有那麼多青少年在看,“演員”這兩這個字真是相當有重量。什麼是經典的作品,我認為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有品位、有格調、有責任的作品就是有力量的。作為一個演員,我們要選擇價值觀積極的戲。要真正成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工作者。

朱亞文

信念感與專業精神

生活信念感的正確建立可以幫助我們走過風雨,重回陽光。要勇於面對生活中的無奈,生活信念感是對表演信念感的支持,表演信念感是我們行業信念感的一小部分。這無形間達到了一種行業信念感的修正和進步。

電影除了娛樂還有更多有內涵的東西。演員的任務是幫助觀眾愛上去一個真善美的世界。愛就是我的初心。我愛表演專業,曾經這份愛很狂妄,但今天我變得更克制,放下了自己的野心。當我們面對機會、考驗和誘惑的時候,更應該學會堅守對演員職業的愛。

鹿晗

不忘初心,年輕就是敢

我是一名演員也是一名歌手。前輩們教導我“做戲先做人”。拍戲的過程,我覺得都是經歷,是歷練,是成長,都是作為演員應該去做的,要敢吃苦,敢拼搏。演員要把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傳播出去。

年輕就是敢創造,敢創新。公眾人物需要肩負社會責任,積極投身公益。不僅體現在一言一行也體現在作品中。這份責任感會轉換為動力,鼓舞我在這條路上繼續前行,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王俊凱

懷敬畏之心工作,傾一己之力回報

我很幸運趕上了互聯網高速發展和電影井噴的時代,我在劇組看到了前輩們對這個行業的敬畏。電影也在我心中成為一種值得敬畏的職業。我現在是一名學生,我非常珍惜在北電的學習機會。公眾人物的光環對我來說就是一種督促,我一邊在學校專業學習,一邊在工作中進行實踐,我會付出雙倍的努力。我願傾一己之力去回報祖國和社會,為大家帶來服務于民的優秀作品。

對談環節

周冬雨(《七月與安生》主演)

張翰(《戰狼2》主演)

楊穎(《擺渡人》主演)

楊冪(《繡春刀2》主演)

劉昊然(《建軍大業》主演)

景甜(《長城》主演)

關曉彤(《建軍大業》主演)

陳學東(《爵跡》主演)

怎樣提高自身塑造藝術形象的能力?

周冬雨:要不斷學習,尊敬前輩和學校的理論知識和表演技巧,把學校學習的東西用到我的工作中,推陳出新。對劇本、角色和觀眾負責任是演員的基本責任,我也一直對劇本的選擇堅持著寧缺毋濫的原則。演員是被時代推著走的,要在保持初心的前提下,一直對職業和角色保持新鮮感。作為一個演員我要認真對待每一個角色,努力成為中國電影新生力量的一個小部分。

張翰:電影《梅蘭芳》給了我一個關於做演員的深刻感受,“做人真,做戲才會真”。製作愛情片的人要相信愛情才能參與到其中,吳京的《戰狼》為什麼那麼受歡迎?因為他在生活中就是一個鐵血漢子。要在生活中做真實的自己,在拍戲中努力去走向角色。我拍戲十年,我能對電影做的貢獻是,我未來拍電影所有的片酬可以貢獻給電影慈善事業。

楊穎:我認為演員的初心是做一名值得被觀眾尊重的演員,能夠有幾個可以被觀眾認可和喜愛的角色。當演員要先做人。只有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和想法。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我也曾 經做過一些比較浮躁的事情。我漸漸發現,其實生命中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標價的,你現在覺得得到了很多,好像比別人快,但是未來都是要付出和換回來的。所以要好好做角色,也希望未來可以做更多好的作品回饋大家。

楊冪:我拍戲有15年了。印象最深刻的是拍《紅樓夢》時合作的李少紅導演。她告訴我“不要學那些幹行活兒的人”。我真的運氣特別好。小時候工匠精神就在我心裡。我看到有很多影人在堅守,因為有他們,中國電影才會有越來越好的發展,幸虧有他們在堅守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讓我覺得我們的堅持是值得的,還是有人願意用心做電影這件事的。

對於正在建立價值觀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在關注自己的偶像,在這次論壇中認真聽講和學習。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突破口。需要我們演員去傳達一些關於電影的正能量。

劉昊然:我是從業經驗最少的,只有三年。我在想我的初心是什麼,想到帶我入行的陳思誠導演說的話,“拍好戲做好人”。我希望能好好拍戲,好好做人,如果我按照這個原則努力做下去,可能會取得很高的成就吧。

牢記使命,那使命對我而言是什麼?《建軍大業》首映的時候我看到全部都是年輕觀眾。我覺得他們只要走進影院看到這部電影,這段歷史就會記在他們心裡。扮演粟裕將軍這樣一個角色,能夠吸引更多青年人走進影院,這就是一種傳承,一種使命。

景甜:這兩天所有電影工作者一起探討電影、探討表演,這是我離開電影學院後第一次重回這種學習氛圍,這是我很深的感受。

我覺得我們要反省,戒驕戒躁是電影人的一個初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兩天一直縈繞在我耳邊。演員要做前期功課和體驗人物,準備工作必不可少。

那就是要體驗生活,準備人物,讓人物的靈魂住在你心裡,長在你身上。有的時候你付出很多努力大家可能只能看到五分之一,甚至看不到,可是一旦你沒做功課,大家一下就看到了,還怎麼會去談你的演技呢?那麼多優秀的表演藝術家前輩們都是踏踏實實走過來。我也希望用心塑造人物,以匠心精神,鑄時代精品。

關曉彤:很多人問我“成名對你的生活有無影響”,我沒覺得自己怎麼有名,我就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我的生活也沒有什麼改變和影響。我喜歡走進人堆裡看這個世界,而不是把自己隔離起來,至少沒有浮在天上。我們老師上課講“向人民與學習,為人民服務,做人民藝術家”。我會明確自己的目標,帶著使命感,踏實真誠,承擔自己的責任。

陳學冬:成名之後我一度不出門了,很茫然,沒有任何的生活經驗,所有的“生活經驗”都是看網路、視頻得來的生活感受。後來我認識到這樣不行,就逐漸“放飛自我”,重新回到生活,汲取生活養分。希望以後可以更多參與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創作,在好的作品面前不談片酬只談創作。

第五組

發言嘉賓

■ 韓三平(原中影集團公司董事長)

■ 任仲倫(上海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

■ 葉甯(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總經理)

■ 于冬(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曹寅(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主任)

韓三平

進一步深化電影產業改革,

激發產業活力

十九大以來我的最大感受是:新時期到了,新力量有了。

新時期是說可以真正從事與電影內容生產有關的事情了,初步建立了新時代的雛形,中國電影也在經歷著“彎道超車”,美國電影其實正在走向沒落。談兩點體會:

第一,中國電影在彎道超車的時候一定要堅持電影最本質的東西,情感、情懷、故事、人物,對他人心靈和情感上的衝擊力。如果一個電影能在情感上引起觀眾共鳴,人物能讓觀眾喜愛,那應該一定會收穫票房的成功。

第二,無論在電影的哪個環節,做決定的時候要慎之又慎,一定不要草率。在兩種情況下最容易草率,一種是上一部電影非常成功,另一種是上一部電影非常不成功。

任仲倫

關於電影的藝術價值

藝術電影的本質是作家導演與創作人員去透視人的感情,粗暴地把低成本,票房不好的電影歸為藝術電影我認為不合理。

葉甯

強化人才培養,拓展全球市場,

為助力文化自信不懈努力

當前中國電影的觀影人次達到了15億人次,這是托舉中國電影的力量,也是一個新的起點。

于冬

用工匠精神拍主流商業大片

企業家和商人不一樣,商人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但是企業家首先是社會責任,要回饋社會,要有對社會的責任感和擔當。藝術技術與人文情懷,缺一不可。企業的負責人要對投資負責,對項目負責,要有忍耐力。

曹寅

以敬畏之心

開掘現實題材電影創作這座富礦

現實主義文藝在中國有良好的傳統和深厚的根基。電影頻道是一個播出平臺,也是一個培養宣傳的平臺,播電影、講電影、評電影、拍電影的平臺。

第一, 抓題材,現實主義題材內容十分豐富。關注與民生社會息息相關的題材。注重不同題材之間的均衡發展。第二,抓劇本。好的劇本是用腳走出來的。要求編劇心存敬畏戒驕戒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第三, 抓系列片。關注現實題材的焦點難點痛點,把一些項目拍成系列片。第四,抓品質。三級核准機制。完成片有兩級的審看機制。第五,抓人才。建立老中青電影人才梯隊,大膽起用年輕電影人。希望年輕電影人與世界精彩互動,與時代同頻共振。

對談環節

傅斌星(浙江華策集團副總裁、華策影業董事長)

李寧(新麗傳媒高級副總裁兼新麗電影總裁)

劉洪濤(北京開心麻花娛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孫鵬(浙江天鵬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

魏君子(北京集智映射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總裁)

楊真鑒(真鑒影業董事長)

如何做到藝術與商業共進

傅斌星:做一部電影太不容易了,我們都要有敬畏之心。電影板塊的成績在華策的業務板塊並不顯得亮眼,但我們仍然重視、仍然堅持,我們要陪伴年輕創作人一起成長,共同試錯。

李寧:藝術和商業的結合不矛盾,電影院非常需要有高藝術水準同時有高票房收益的影片。

《妖貓傳》是在商業奇幻大片的背景下講述中國文化的故事,我們同時也在做一個“精忠嶽飛”的題材,要將英雄人物、中國精神和商業大片結合起來。我認為不分藝術片與商業片,只要共同努力,中國電影一定會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

劉洪濤:我對商業電影藝術電影的概念比較困惑。如果沒有商業價值,怎麼被拍出來;如果沒有藝術價值,作品怎麼留下來,被大眾接受。如今的市場已經特別好了,我覺得非常有幸生活於這個時代。希望放棄觀念之爭,扎扎實實做電影創作,至於它的商業性和藝術性交給觀眾去說。

楊真鑒:我在產業層面探討這些問題,有三個方面,一是核心價值觀的系統化的理論構建要比單獨的核心要複雜的多。二是美學呈現系統,這需要電影技術的配合。三是互動系統。

孫鵬:電影是一個環形過程。從人民群眾中來到人民群眾中去。商業和藝術不矛盾。《烽火芳菲》是我為中國電影打造的一張亮麗的名片,這讓我覺得很自豪。但是我沒有完整好這個環形過程的最後一環,沒有讓更多人看到,希望在座各位引以為鑒。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碰撞而出現更多精品。

魏君子:我的身份從影評人,媒體人到做電影的人。以前是隔岸觀火,現在是把自己放在火上烤。《奇門遁甲》是我做製片人的第一部電影,沒有什麼經驗,但是有很多不足可以讓大家引以為鑒。拍《奇門遁甲》就是在不停的天人交戰。徐克的“舊瓶裝新酒”,能夠讓不同時代觀眾對影片都比較滿意。我也學到了很多。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取材是我們中國電影的優勢,我也希望《奇門遁甲》能夠做到。

第六組

發言嘉賓

■ 郭帆(《同桌的你》導演)

■ 楊磊(《鮫珠傳》導演)

■ 俞白眉(《分手大師》導演)

■ 忻鈺坤(《心迷宮》導演)

郭帆

踐行——

科幻電影《流浪星球》的重工業化探索

我們在美國找到了中國科幻片的信心。我認為在昂首闊步的過程中有兩點,一是千萬不要高估自己;二是不要太依賴外國團隊,因為即便外國團隊來幫助,也不一定是多麼有力的幫助,很多資源它是沒辦法調動的,而且真的也會存在偷工減料。

楊磊

傳統套路和新型作品

套路並不是什麼壞東西,但是沒有注入創作者靈魂的套路就是很冷冰冰的套路,是沒有運用好的套路。

新技術改變了電影的傳統流程,把工業化變得特別複雜,但電影技術不是萬能的。當前的電腦特效已經參與到影片的創意階段,在最初的構思階段就已經想到了特效。

無論傳統套路還是新型技術,我認為都要以人為本,電影的靈魂永遠都是人物與情感,只有找到靈魂,人物才活了。

俞白眉

太陽底下有新鮮事

我寫劇本十幾年,當導演才拍過兩部,所以我完全是個新人。三次新力量論壇我都參加了。在去美國的學習中我發現只以經典敘事為主的純粹故事在好萊塢越來越少了。我們還能再活幾十年,還有機會像新人一樣參加論壇,再拍電影,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忻鈺坤

新電影·新觀眾

從理性角度分析,分眾在慢慢形成,分眾勢力在慢慢形成,且會變得越來越細,觀眾一定會細分。中國電影人用十幾年的時間才把觀眾拉回了影院。我是一個新導演,還在產業的邊緣,也沒有背負很大的資本壓力,我還希望能夠做出一些創新,即使創新很難。希望能夠不忘初心,讓更多人看到我們的作品。

對談環節

楊超(《長江圖》導演)

徐紀周《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導演

速達(《大耳朵圖圖之美食狂想曲》導演)

非行(《全民目擊》導演)

李睿珺(《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導演)

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

楊超:我認為那些為電影尋找新思路新想法的電影就是藝術電影。商業片包含90%類型片和10%的文藝片,文藝片不應該負責承擔開拓類型片的責任,可以說是帶有更多作者氣質的軟類型片。

徐紀周:原來一直是拍電視劇的,但我的初心是拍電影,現在回到了我的初心。

速達:美術電影製片廠有一個非常高的藝術準則,“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歷代創作者們都堅持民族風格,用中國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形成了一種中國動畫美學的風格。我的創作也深受這種影響。中國電影要有競爭力、軟實力、影響力。我們中國動畫人也願意為之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為我們有愛有責任。

非行:未來我們的電影年產量會在800部,重要的是要讓中國電影的整體品質提高,讓中國觀眾對中國電影的信心建立起來。我期待有一天能夠建立起國家商業電影大學,一個創作人員的“黃埔軍校”和一個中國電影的“藍翔技校”,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中國電影的健康發展。

李睿珺:我拍的應該算是小眾的現實主義題材藝術片。內容都是我們身邊容易被忽視的群體的日常。我可能是在場最沒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隨著數碼時代到來,一個電影會永久存在,所以導演更要對得起自己的電影,不要等未來有觀眾看到電影來罵我們。我認為文化自信體現在文藝作品的多樣性,不同影片都能有放映空間,才是真正完成了文化自信和文化繁榮。

全國藝聯授牌15家新影院

2017藝術電影新作·秋來影展片單揭幕

11月27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以下簡稱全國藝聯)浙江地區新加盟影院授牌儀式在杭州舉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巨集森為浙江地區新加盟影院的15家代表授牌。

全國藝聯由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聯合多家電影及文化傳播公司共同發起,2016年10月15日在第十三屆中國長春電影節上正式啟動,主要放映具有獨特藝術價值的中外影片。其中,國產影片主要為有較高藝術價值的國產新片、口碑較好的二輪影片、電影史上的經典影片。外國影片主要為進口批片、影展片,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和近年來獲得了世界主要電影節獎項的佳作,以及好萊塢商業大片之外的、有獨特藝術價值的現當代影片。

全國藝聯負責人、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在致辭中總結道,“過去的一年,全國藝聯共放映了50部電影,在145個城市擁有了579塊加盟銀幕,正在試驗分線發行”。她發佈了全國藝聯未來一年的三個工作計畫,“第一,以宣傳推廣放映國產藝術電影新作和傳承中國電影文化為核心,以引進和展映多國別優秀藝術電影為市場烘托,分類型、分主題、分重點、分區域、分市場放映藝術影片。第二,維護已加盟影院,繼續拓展新加盟影院。第三,建立藝術電影觀眾資料體系,通過定向推送、反向定制和迷影組織等多種手段,並尋找熱愛藝術電影、瞭解藝術電影推廣規律的發行單位,豐富分線發行推廣實踐。”

隨後,全國藝聯舉行了“2017年度藝術電影新作·秋來影展”發佈會。鄭大聖、張一白、忻鈺坤、王學博、李睿珺、王強等二十余位導演共同出席並見證了全國藝聯影展的揭幕,在融洽的交流中共話中國藝術電影的發展之路。

發佈會現場宣佈了十部影展作品名單,分別是:《別離》(彭韜作品)、《清水裡的刀子》(王學博作品)、《老獸》(周子陽作品)、《在碼頭》(韓東作品)、《被陽光移動的山脈》(王強作品)、《何日君再來》(王飛飛作品)、《原上》(喬梁作品)、《天梯:蔡國強的藝術》(凱文·麥克唐納作品)、《我心雀躍》(劉紫薇作品)、《心迷宮》(忻鈺坤作品)。這十部影片將在11月30日走進全國藝聯進行展映。

聲明

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獲取授權請點擊“閱讀原文”

商務合作微信:214742506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