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趣店深陷輿論風波,現金貸還能一路狂奔嗎?

高利潤下, 校園貸、暴力催收的負面報導一直圍繞現金貸, 其“嗜血”的面目曾讓輿論震驚。 而從校園貸起家的趣店, 自赴美上市以來, 面臨了一次又一次地輿論風波, 多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第一次:10月18日, 趣店在美上市, 市值一度突破100億美元, 一夜成名的同時受到諸多質疑。 許多網友疑惑趣店憑什麼能在紐交所上市。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一是近年來紐交所大幅降低了外國公司上市的標準, 二是趣店滿足了紐交所對金融行業的歷史偏好, 三是金融科技是時下的風口, 發展空間大。

外界對趣店的質疑主要包括:暴利之下是否涉嫌高利貸;現金貸模式究竟有沒有問題;是否存在對學生放高利貸;商業模式過度依賴流量巨頭等。

隨著輿情的持續發酵, 矛頭從趣店擴散到整個現金貸行業。 一方面, 高利率和暴力催收等問題再次成為焦點;另一方面, 行業整頓加速, 全面監管勢在必行。

第二次:10月22日, “不存在違規催收, 不追壞賬”回應引發輿論拷問。 面對外界的種種質疑, 趣店創始人羅敏在上市後第二天回國跟盧泓言做了對話。

在《趣店羅敏回應一切》文章中, 羅敏表示“凡是過期不還的, 一律不會催促他們來還錢。 你不還錢, 就算了, 當作福利送你了”, 並否認高利貸的存在, 稱“年化利率從0到36%。 36%是一道紅線, 不會跟自己過不去。

羅敏本人甚至還在文章下面留言, 稱若有人發現趣店的名義和實際利率超過36%, 他將會直接提供100萬的資助資金。

注:圖片來源於“盧泓言”微信公眾號

羅敏的回應非但沒有挽回局面, 反而將趣店捲入更大的輿論漩渦。 截止10月26日8時, 趣店股價已跌至26.390美元, 即將跌破發行價。

眾多媒體及自媒體人紛紛出面質疑羅敏的回應, @PingWest品玩 發文質疑羅敏睜著眼睛說瞎話, 並表示“羅敏的話裡甚至還有部分內容與趣店招股書中的描述相悖。 ”在趣店招股書中顯示, 只有三種情況下會停止催收:借款人死亡、被認定為欺詐、逾期達到180天以上或者催收達到一定次數。

@介面 也發文稱“多家媒體都曾報導過趣店的催收事宜, 除了通知學校、親友等,

趣店甚至還通過追債公司討債, 威脅欠款人不還錢就將對其施加綁架、毆打等手段迫使其還錢。 ”

此外據Pingwest報導, 在趣店的員工當中, 天津的222位員工, 撫州的367人, 主要的任務就是負責電話中心的運營,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分佈在各個城市的負責催收的員工。

第三次:11月21日, 趣店資料疑遭內鬼外泄, 輿論質疑其維護使用者資訊安全不力。 21日, 自媒體“一本財經”發佈消息稱“趣店資料疑似外泄, 十萬可買百萬學生資訊”, 本次洩露的資料維度極為細緻, 除學生借款金額、滯納金等金融資料外, 甚至包括學生父母電話、男女朋友電話、學信網帳號密碼等隱私資訊。

文中稱, 多位趣店離職員工證實, 該資料確實來自趣店, 洩露的資料檔案格式為CSV, 疑似不是駭客入侵, 而是內部人員匯出, 並稱早期趣店存在巨大安全隱患。

針對此事, 趣店方面表示:“趣店一直高度重視使用者個人資訊安全, 在內部建立了嚴格的使用者資訊保護制度, 對不法行為將與警方合作堅決打擊。 ”

事件曝光之後, 許多線民聲討趣店,

認為其作為網路運營者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面對一次次的輿論風波, 線民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質疑實名制導致個人資訊洩露。 互聯網時代, 個人資訊既是重要的個人隱私, 又是重要的經濟資源。 而資訊洩露會給很多人帶來困擾, 用戶的個人隱私和權益遭到侵害, 騷擾電話和垃圾短信源源不斷還是小事, 還可能誘發財產損失甚至威脅人身安全。

而趣店作為大規模收集、存儲、保管、使用個人資訊的互聯網企業, 其對使用者資訊安全負有重大責任。

部分網友認為, 此次資料外泄不僅數量巨大、資訊維度也極為細緻, 嚴重損害了用戶的利益, 趣店作為運營者難辭其咎, 還有網友表達了對資訊安全現狀的憂慮, 直言“我從來不相信後臺是安全的,特別是實名制後臺”。

二、強烈抨擊現金貸等金融模式。趣店創立於2014年,以校園貸起家,如今商業模式為現金貸的金融收入以及商品分期的金融收入和傭金。之所以輿論風波不能平息,一個重要原因是現金貸的商業模式受到普遍質疑。

第一,現金貸一直被認為有高利貸的嫌疑,不僅利率高還收取高逾期罰金,“在招股書中,趣店承認2016年的交易當中,大約59.5%的交易的年化收益率高出36%的上限”。第二,為了掩蓋住高額的利息,許多平臺都收取高額“管理費”來規避監管。第三,雖然校園貸已經被叫停,但是現金貸並沒有真正退出校園市場,一部分用戶仍然是學生群體。

此外,現金貸還存在資訊不透明,涉嫌虛假宣傳和惡意誘導借款人,多頭借貸等問題。因此有部分線民認為,現金貸的存在雖然有合理之處,但是必須加強監管,使之規範發展。

近期,因現金貸監管風暴襲來,多家現金貸平臺股價應聲下跌。11月21日,央行互聯網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通知,暫停發放互聯網小貸牌照。在接踵而至的監管對現金貸行業敲響警鐘後,趣店等平臺未來面臨的形勢或更為嚴峻。

直言“我從來不相信後臺是安全的,特別是實名制後臺”。

二、強烈抨擊現金貸等金融模式。趣店創立於2014年,以校園貸起家,如今商業模式為現金貸的金融收入以及商品分期的金融收入和傭金。之所以輿論風波不能平息,一個重要原因是現金貸的商業模式受到普遍質疑。

第一,現金貸一直被認為有高利貸的嫌疑,不僅利率高還收取高逾期罰金,“在招股書中,趣店承認2016年的交易當中,大約59.5%的交易的年化收益率高出36%的上限”。第二,為了掩蓋住高額的利息,許多平臺都收取高額“管理費”來規避監管。第三,雖然校園貸已經被叫停,但是現金貸並沒有真正退出校園市場,一部分用戶仍然是學生群體。

此外,現金貸還存在資訊不透明,涉嫌虛假宣傳和惡意誘導借款人,多頭借貸等問題。因此有部分線民認為,現金貸的存在雖然有合理之處,但是必須加強監管,使之規範發展。

近期,因現金貸監管風暴襲來,多家現金貸平臺股價應聲下跌。11月21日,央行互聯網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通知,暫停發放互聯網小貸牌照。在接踵而至的監管對現金貸行業敲響警鐘後,趣店等平臺未來面臨的形勢或更為嚴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