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健康與婚姻家庭的關係

大家經常聽到這樣的表述, 就是說, 愛情在談戀愛的階段是很甜蜜的, 但是一進入婚姻, 有一句話說,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進入了婚姻以後,

愛情就變淡了, 或者變味了。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人把他們的愛情引入到婚姻當中?或者把他們的愛情帶入到婚姻當中以後, 這個愛情都將消失不復存在。

肯定不是這樣的, 那麼我們會看到很多的人, 在他們已經結婚了很多年, 愛情一點也不變色。 那麼一批人覺得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另外一批人終生相伴, 白頭偕老。 這兩者的差別是怎麼出現的?

我想今天我就來跟大家一塊探討探討這個問題。 就是我們很需要研究一下, 在夫妻關係當中, 在婚姻家庭當中, 有哪些因素造成夫妻之間關係的不和諧?有哪些因素可能導致家庭瓦解?有哪些因素使得家庭出現危機最後破裂?

首先我先講講如果一個婚姻是美滿的話, 那麼它應該具有哪些要素呢?那麼實際上我們在研究一對夫妻, 他們在一起建立的這個婚姻和這個家庭, 它是不是美滿的時候, 我們會考慮到很多的因素。 那麼有這麼三點我們覺得很重要:

有沒有基礎?

互動的情況怎麼樣?

這兩個人投入這個家庭裡的精力是不是均等?

比如有一個人又洗衣服又做飯, 又擦地又打掃衛生, 出去幹活還掙錢最多。 另外一個人對家庭的貢獻本身就不大, 收入可能還不如每天又洗衣服又做飯的那一位, 但是回到家裡不是抽煙就是喝茶看電視。 閑著沒事嗑瓜子, 嗑瓜子還把瓜子皮灑得到處都是, 這讓我們感覺到一種什麼?就在這一個家庭裡, 丈夫和妻子各自的付出和收穫很不平衡。 那麼我們不能管這樣的婚姻叫美滿的婚姻。

當然有的家庭發生家庭暴力的現象, 那就存在著更大的問題, 如果一個家庭裡面, 夫妻雙方溝通交流不夠, 那麼他們是以什麼方式溝通和交流導致問題的呢?

如果一個家庭裡頭付出和收穫很不平衡,

是什麼原因讓那個付出的老付出?收穫的老收穫呢?當我們深入研究這些問題, 在這些現象背後我們去觀察、去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 我們就會發現, 建立家庭的夫妻雙方心理是不是健康, 可能是婚姻美滿和諧與否的一個重要的潛在原因。

所以我們就想, 今天的講座裡頭就探討一下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準的高低, 對婚姻家庭生活有什麼影響, 那麼心理健康水準我們想從一個人的思維、情感、行為、人格各個方面來衡量, 看看這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 以及在這個人的這樣的心理健康水準之上, 會對家庭造成些什麼影響。

那麼, 心理健康和婚姻家庭之間的美滿幸福狀態有很大的關係, 那麼這幾種關係會以什麼樣的方式表現呢?心理健康和美滿婚姻之間的關係可能會受到什麼因素的影響?有哪些表現?

第一, 比如說一個人他有理性的思維, 這個人有理性的思維, 這個人就容易把自己和愛人的關係搞好。 所以我們第一個問題叫做理性思維和夫妻關係的和諧美滿。

什麼叫理性思維?我看待問題、評價問題、認識問題的態度是合乎理性的, 是合乎世界本來的道理的。 那麼合乎理性的思維相對應的就是非理性的思維, 如果一個人滿腦子的非理性思維, 那麼這個人心理健康水準就不高, 心理健康水準高的人, 應該是充滿了理性思維的。

一個非理性的思維就是愛人必須喜歡自己, 愛人必須喜歡自己關愛自己。 而實際上我們大家都明白, 我們每一個人除了有很多優點,有很多長處,有很多讓人喜歡的地方,同時我們每一個人還會有一些東西讓別人不喜歡。那麼談戀愛的時候,可能人家反映出來特別喜歡你,你也表現出來特別喜歡人家。但是談戀愛跟婚姻畢竟不是同一種狀態,那麼結婚以後兩人終日廝守在一起。談戀愛的時候,總是有聚有散的,那麼雙方只要沒有婚姻關係,可能大家會花很多精力去讓對方高興。為什麼有一些人戀愛談到一定的時候,儘管沒結婚也談不下去了,因為終日廝守在一起。久而久之自己的全部特性都暴露出來了。除了那些好的特點展現給對方以外,不好的東西也展現給對方,就是說如果我們有一種合乎理性的思維進入婚姻的話,我們除了希望對方喜歡我們,我們也得有預期對方對我們比較反感。

在某些情況下,當你做了某件事情,說了某些話的時候,對方可能表現出對你反感。因為我們知道,兩個陌生人從相識到相戀到相愛,到締結婚姻,那麼在這兩個人相識之前,有相當長的人生道路是各自在完全不同的地點,在完全不同的家庭,在完全不同的學校成長起來的。雙方形成了很多差異性,那麼有了這種差異性,就有可能一方對另外一方大部分是滿意的。

如果我們按60分及格的話,這麼說的話,你60分及格的那些東西以外是不及格的東西,當那些不及格的東西表現出來的時候,你也能理性地加以接受。你覺得這就是我愛人,他就有那麼一部分讓我不喜歡的東西。當對方不喜歡我的時候,我也能加以接受。因為我有一些東西,大約有40%的東西是對方不喜歡的,那麼雙方就面臨著一個共同的任務,就是我們首先先接受對方,我們不能100%的滿意這個現實。我們也不能讓對方100%滿意這個現實,那麼在這個現實基礎之上,我盡可能地改變我自己。

第二個情況就是說,我應該改造你,我要改造對方。這也是一個非理性的想法和願望,那就是說既然你有我不喜歡的東西,你必須得改正。你如果不改,我壓著你、逼著你改。在我壓迫之下,你如果不改我就會怎麼怎麼樣。但實際上合乎理性的思維就是你欲改造別人先改造自己,尤其是跟你關係密切的人,你想讓對方做出什麼樣的改變,你最好先改變你自己。改變了你自己就影響了對方,對方就會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所以如果你在完全忽略掉你自己主觀上加以改變的必要性的時候,就去要求改變對方,這可能是造成婚姻當中夫妻關係緊張和衝突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是我們在從思維方式來談理性思維和夫妻和諧的關係的關係,這是從理性思維方面來談理性思維和夫妻關係的和諧美滿有什麼聯繫。

第二個就是想談談情緒情感的變化,情緒和情感的健康狀態影響夫妻關係。我們大家都知道人們的情緒是可以互相傳染的,比如說我們宿舍裡頭,或者我們的街坊鄰居裡頭有一個人情緒特別低落,那麼當我們跟這個同學,或者跟這個鄰居打交道的時候,我們就會受到他的情緒感染。有一些人他的情緒狀態比較壓抑,容易焦慮,容易緊張,容易抑鬱。那麼當他結婚以後,在他的家庭關係當中,他也經常表現出來這些不良情緒,就很容易讓跟他在一起生活的愛人,感受到壓抑。那麼對方就會感覺到很難受,就可能有一種傾向,傾向於逃離這個家庭。

第二個可能性就是情緒化的表達可能會破壞夫妻關係。比如說一個太太下了班以後回家的時候,下起了傾盆大雨。然後太太就跑回家,這時候看見丈夫在家裡看電視,太太就說,你看下雨我都淋濕了,你還在這兒看電視,你就沒想著我。先生覺得很委屈,因為他看電視了,沒看天,沒看窗外。他不知道下雨了,然後先生就說,你怎麼不給我打個電話,我好給你送把傘。太太說我不給你打電話,你也應該知道下雨了去接我。如果你不接我,就說明你心裡沒有我。我就成心做這麼一個測試,通過今天的測試證明,你從來就沒愛過我。太太的這種表達有一種什麼傾向呢?就是不斷極端化、不斷高度概括,這就是一種非理性的思維方式導致的非理性的情感表達方式。

第三個就是行為方面的。夫妻之間行為的相互作用,會對夫妻關係有很大的影響。

第四,健全的人格和美滿的婚姻,就是一個人的人格如果健康,它是一種均衡的、開放的一種健全人格,它就會在夫妻之間建立起一種比較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的一種氣氛。就不太容易造成婚姻的危機,或者是夫妻關係的緊張。

那麼如果我們現在探討的這些婚姻關係當中的起作用的一些心理學因素,那麼大家會可能產生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一個健康的婚姻狀態,如果雙方心理都健康,那麼健康的婚姻狀態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談到這一點的時候,大家可能會有一些聯想,就是如果一個人跟另外一個人的夫妻關係當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出現了一些衝突,一些緊張,甚至最後出現了危機。那麼如果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是什麼問題?可能大家希望深入探討一下,就是如果心理不健康,那麼可能存在著什麼深層的問題呢?我們知道,每一個人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都跟他早年生活有關,所以我們去探討一下早年生活對婚姻的影響。

如果一個人從小缺少母愛或父愛,那麼在他以後長大了的生活當中,就會變成一種渴望,他要去獲得、去追尋這種父愛和母愛。等到他了青春期以後,性成熟,性發育開始了以後,那麼他就會產生對異性的興趣。而實際上在這個時候,他在早年有一個未完成和沒有處理好的情結,這個情結使得他對追求母愛、追求父愛有強烈願望,那麼會出現一種可能性,就是把自己對於愛人的選擇跟對於母親的追求結合在一起。這種結合就會導致我們未來建立起來的婚姻關係裡頭出現一些不平衡、一些不和諧。

比如說,夫妻雙方一方為父母,一方為子女的模式。比如說,爸爸和女兒的婚姻模式,或者是母親和兒子的婚姻模式。那麼其實這樣的一種婚姻模式說明了在婚姻當中的夫妻雙方之中的一方,或者雙方都存在著早年生活當中的有精神上的創傷,或者是不幸的經歷留在他們的意識深層,使得他們對比較缺失的東西,產生出渴望。這種追求體現在他選擇愛人這個方面,他就在擇偶這個過程當中,不僅滿足著他自己要獲得情感的需求,建立家庭的需求。還滿足著在他早年生活當中缺少的來自親情的關愛,這樣一來就使得他們在愛情選擇的時候,把愛情和親情混淆在一起。

當一個人以這樣的模式建立起家庭以後,比如說,一個兒子和母親的家庭模式,可能就會出現前面我舉的例子裡說的那種情況,一方承擔過多,一方承擔過少。一方付出過多,一方索取過多。比如說一個人,他娶了一個太太,這個太太出去要工作,要幹活掙錢,在家裡要洗衣做飯擦地收拾屋子,但是他回到家裡以後,就是看電視,嗑瓜子,嗑瓜子還特意把瓜子皮灑得到處都是。這樣呢,實際他是以一種兒童的心態在跟他妻子打交道,你就應該照顧我,你就應該關心我,你就應該管我。

另外一個方面,假如說一個女士她找了一個年紀很大的人,而且很具有她的長輩的那種特徵的人。戀愛了,或者結婚了,或者是有情感的關係,那麼在潛意識裡頭,不僅她在意識層裡把對方作為一個男性去愛,潛意識裡頭,她還把對方看成她的父親。有可能有的人父親早年十分嚴厲或者很小的時候父親遠離、或者缺失,那麼對一個女孩成長過程來說,她一直沒有能夠獲得異性家長的那種關愛,這就造成了她的潛意識裡的一種強烈願望,有可能在她以後選擇男性伴侶的時候,往往就按照符合父親的形象那樣的特徵去選擇她的伴侶。

在這種情況下,她一旦嫁給這個人,她就會要求對方給予她越來越多的關愛。而她就停留在類似一種幼稚的兒童狀態,享受男方提供給她盡可能多的照顧、關心。所以如果雙方,比如說夫妻雙方發生激烈爭吵,出現嚴重矛盾衝突的時候,有可能提示著夫妻雙方有一方可能存在著某些深層心理結構上的一些缺陷,或者某些情結,一些創傷。

比如這個創傷引起他的人格結構的畸形變化,那麼我們可以把這一類的夫妻關係模型,看成是家長和子女,家長和兒童的結構模型。那麼在這樣的夫妻關係裡頭,扮演兒童角色的那一方要求對方給自己以父母般的關照和愛護,表現出自我中心和依賴性,而且缺乏責任心,扮演父母角色者要求對方無條件地服從自己,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他才會給對方無微不至、無所不在地關懷和照料。那麼這就顯示了在他的早年生活裡頭,他的一些經歷和創傷,使得他的人格結構當中,尤其是在跟異性交往這一部分,停留在童年早期。使得他們表現出很多幼稚行為,而對方可能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比如在家的老大,他帶著弟弟妹妹,然後很早就承擔起家庭生活的重擔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無形當中扮演了對方的父母,這樣一來雙方以一種情結,以一種無意識的情結互補,也就可以建立起一個家庭。但雙方的期望是不同的,就會發生很多衝突。

我們表面上看到這樣的結構,你們會覺得這挺穩定的呀!一方願意當孩子,一方願意當家長,願意當家長的控制著孩子,當孩子的依賴著家長,多穩態的結構啊。不是這樣的,因為我們已經都是成人,因為我們內心裡還有一種不可抑制的願望,就是我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成熟男人,要做一個成熟的女人。實際上做家長的那一方也是在無意識當中做了人家的家長。假如說她是一個太太,太太扮演母親的角色,實際上這太太心裡頭有一個願望,我要做人家的太太,而不是做人家的母親。久而久之她就覺得特累,這樣他們可能是為了某些兒童的、或者幼稚的願望相聚,也有可能因為兒童的幼稚的願望而散,發生衝突也像兒童那樣,像兒童的爭鬥那樣發生衝突,容易意氣用事,容易感情用事,容易衝動,遇事不考慮後果。所以這樣的一種夫妻關係模式也會帶來很多麻煩,那麼可能就是這樣的一些孩子,他們在早年很缺乏歡樂的童年。那麼在他們的童年需要父愛母愛的時候,沒有人管理他們,所以他們在既缺乏跟同性家長的交往經驗,也缺乏跟異性家長交往的經驗,甚至缺乏跟某一個人建立穩定持久關係的經驗,這樣的人,建立起來的家庭會是有麻煩的。

那麼前面我講了很多東西,我覺得如果要是想過好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或者在早一點說要建立一樁美滿的愛情,或者再早一點說要去談戀愛,我覺得很有必要先很好地自我認識,然後檢查檢查自己,自我的心理健康狀態怎麼樣?

如果一個人心理足夠健康,其實他才具備了談戀愛的資格。如果你心理不夠健康,那麼你可能去談戀愛,但是談戀愛當中就會有很多困擾和麻煩。然後建立起家庭來,那就可能會出現新的麻煩。因為雙方都不是以一種很平常、很平和、很正常的心態去對對方,所以婚姻家庭生活當中的那些不和諧和苦惱就接踵而至,有可能最後演變成一場危機。

我們每一個人除了有很多優點,有很多長處,有很多讓人喜歡的地方,同時我們每一個人還會有一些東西讓別人不喜歡。那麼談戀愛的時候,可能人家反映出來特別喜歡你,你也表現出來特別喜歡人家。但是談戀愛跟婚姻畢竟不是同一種狀態,那麼結婚以後兩人終日廝守在一起。談戀愛的時候,總是有聚有散的,那麼雙方只要沒有婚姻關係,可能大家會花很多精力去讓對方高興。為什麼有一些人戀愛談到一定的時候,儘管沒結婚也談不下去了,因為終日廝守在一起。久而久之自己的全部特性都暴露出來了。除了那些好的特點展現給對方以外,不好的東西也展現給對方,就是說如果我們有一種合乎理性的思維進入婚姻的話,我們除了希望對方喜歡我們,我們也得有預期對方對我們比較反感。

在某些情況下,當你做了某件事情,說了某些話的時候,對方可能表現出對你反感。因為我們知道,兩個陌生人從相識到相戀到相愛,到締結婚姻,那麼在這兩個人相識之前,有相當長的人生道路是各自在完全不同的地點,在完全不同的家庭,在完全不同的學校成長起來的。雙方形成了很多差異性,那麼有了這種差異性,就有可能一方對另外一方大部分是滿意的。

如果我們按60分及格的話,這麼說的話,你60分及格的那些東西以外是不及格的東西,當那些不及格的東西表現出來的時候,你也能理性地加以接受。你覺得這就是我愛人,他就有那麼一部分讓我不喜歡的東西。當對方不喜歡我的時候,我也能加以接受。因為我有一些東西,大約有40%的東西是對方不喜歡的,那麼雙方就面臨著一個共同的任務,就是我們首先先接受對方,我們不能100%的滿意這個現實。我們也不能讓對方100%滿意這個現實,那麼在這個現實基礎之上,我盡可能地改變我自己。

第二個情況就是說,我應該改造你,我要改造對方。這也是一個非理性的想法和願望,那就是說既然你有我不喜歡的東西,你必須得改正。你如果不改,我壓著你、逼著你改。在我壓迫之下,你如果不改我就會怎麼怎麼樣。但實際上合乎理性的思維就是你欲改造別人先改造自己,尤其是跟你關係密切的人,你想讓對方做出什麼樣的改變,你最好先改變你自己。改變了你自己就影響了對方,對方就會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所以如果你在完全忽略掉你自己主觀上加以改變的必要性的時候,就去要求改變對方,這可能是造成婚姻當中夫妻關係緊張和衝突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是我們在從思維方式來談理性思維和夫妻和諧的關係的關係,這是從理性思維方面來談理性思維和夫妻關係的和諧美滿有什麼聯繫。

第二個就是想談談情緒情感的變化,情緒和情感的健康狀態影響夫妻關係。我們大家都知道人們的情緒是可以互相傳染的,比如說我們宿舍裡頭,或者我們的街坊鄰居裡頭有一個人情緒特別低落,那麼當我們跟這個同學,或者跟這個鄰居打交道的時候,我們就會受到他的情緒感染。有一些人他的情緒狀態比較壓抑,容易焦慮,容易緊張,容易抑鬱。那麼當他結婚以後,在他的家庭關係當中,他也經常表現出來這些不良情緒,就很容易讓跟他在一起生活的愛人,感受到壓抑。那麼對方就會感覺到很難受,就可能有一種傾向,傾向於逃離這個家庭。

第二個可能性就是情緒化的表達可能會破壞夫妻關係。比如說一個太太下了班以後回家的時候,下起了傾盆大雨。然後太太就跑回家,這時候看見丈夫在家裡看電視,太太就說,你看下雨我都淋濕了,你還在這兒看電視,你就沒想著我。先生覺得很委屈,因為他看電視了,沒看天,沒看窗外。他不知道下雨了,然後先生就說,你怎麼不給我打個電話,我好給你送把傘。太太說我不給你打電話,你也應該知道下雨了去接我。如果你不接我,就說明你心裡沒有我。我就成心做這麼一個測試,通過今天的測試證明,你從來就沒愛過我。太太的這種表達有一種什麼傾向呢?就是不斷極端化、不斷高度概括,這就是一種非理性的思維方式導致的非理性的情感表達方式。

第三個就是行為方面的。夫妻之間行為的相互作用,會對夫妻關係有很大的影響。

第四,健全的人格和美滿的婚姻,就是一個人的人格如果健康,它是一種均衡的、開放的一種健全人格,它就會在夫妻之間建立起一種比較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的一種氣氛。就不太容易造成婚姻的危機,或者是夫妻關係的緊張。

那麼如果我們現在探討的這些婚姻關係當中的起作用的一些心理學因素,那麼大家會可能產生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一個健康的婚姻狀態,如果雙方心理都健康,那麼健康的婚姻狀態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談到這一點的時候,大家可能會有一些聯想,就是如果一個人跟另外一個人的夫妻關係當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出現了一些衝突,一些緊張,甚至最後出現了危機。那麼如果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是什麼問題?可能大家希望深入探討一下,就是如果心理不健康,那麼可能存在著什麼深層的問題呢?我們知道,每一個人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都跟他早年生活有關,所以我們去探討一下早年生活對婚姻的影響。

如果一個人從小缺少母愛或父愛,那麼在他以後長大了的生活當中,就會變成一種渴望,他要去獲得、去追尋這種父愛和母愛。等到他了青春期以後,性成熟,性發育開始了以後,那麼他就會產生對異性的興趣。而實際上在這個時候,他在早年有一個未完成和沒有處理好的情結,這個情結使得他對追求母愛、追求父愛有強烈願望,那麼會出現一種可能性,就是把自己對於愛人的選擇跟對於母親的追求結合在一起。這種結合就會導致我們未來建立起來的婚姻關係裡頭出現一些不平衡、一些不和諧。

比如說,夫妻雙方一方為父母,一方為子女的模式。比如說,爸爸和女兒的婚姻模式,或者是母親和兒子的婚姻模式。那麼其實這樣的一種婚姻模式說明了在婚姻當中的夫妻雙方之中的一方,或者雙方都存在著早年生活當中的有精神上的創傷,或者是不幸的經歷留在他們的意識深層,使得他們對比較缺失的東西,產生出渴望。這種追求體現在他選擇愛人這個方面,他就在擇偶這個過程當中,不僅滿足著他自己要獲得情感的需求,建立家庭的需求。還滿足著在他早年生活當中缺少的來自親情的關愛,這樣一來就使得他們在愛情選擇的時候,把愛情和親情混淆在一起。

當一個人以這樣的模式建立起家庭以後,比如說,一個兒子和母親的家庭模式,可能就會出現前面我舉的例子裡說的那種情況,一方承擔過多,一方承擔過少。一方付出過多,一方索取過多。比如說一個人,他娶了一個太太,這個太太出去要工作,要幹活掙錢,在家裡要洗衣做飯擦地收拾屋子,但是他回到家裡以後,就是看電視,嗑瓜子,嗑瓜子還特意把瓜子皮灑得到處都是。這樣呢,實際他是以一種兒童的心態在跟他妻子打交道,你就應該照顧我,你就應該關心我,你就應該管我。

另外一個方面,假如說一個女士她找了一個年紀很大的人,而且很具有她的長輩的那種特徵的人。戀愛了,或者結婚了,或者是有情感的關係,那麼在潛意識裡頭,不僅她在意識層裡把對方作為一個男性去愛,潛意識裡頭,她還把對方看成她的父親。有可能有的人父親早年十分嚴厲或者很小的時候父親遠離、或者缺失,那麼對一個女孩成長過程來說,她一直沒有能夠獲得異性家長的那種關愛,這就造成了她的潛意識裡的一種強烈願望,有可能在她以後選擇男性伴侶的時候,往往就按照符合父親的形象那樣的特徵去選擇她的伴侶。

在這種情況下,她一旦嫁給這個人,她就會要求對方給予她越來越多的關愛。而她就停留在類似一種幼稚的兒童狀態,享受男方提供給她盡可能多的照顧、關心。所以如果雙方,比如說夫妻雙方發生激烈爭吵,出現嚴重矛盾衝突的時候,有可能提示著夫妻雙方有一方可能存在著某些深層心理結構上的一些缺陷,或者某些情結,一些創傷。

比如這個創傷引起他的人格結構的畸形變化,那麼我們可以把這一類的夫妻關係模型,看成是家長和子女,家長和兒童的結構模型。那麼在這樣的夫妻關係裡頭,扮演兒童角色的那一方要求對方給自己以父母般的關照和愛護,表現出自我中心和依賴性,而且缺乏責任心,扮演父母角色者要求對方無條件地服從自己,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他才會給對方無微不至、無所不在地關懷和照料。那麼這就顯示了在他的早年生活裡頭,他的一些經歷和創傷,使得他的人格結構當中,尤其是在跟異性交往這一部分,停留在童年早期。使得他們表現出很多幼稚行為,而對方可能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比如在家的老大,他帶著弟弟妹妹,然後很早就承擔起家庭生活的重擔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無形當中扮演了對方的父母,這樣一來雙方以一種情結,以一種無意識的情結互補,也就可以建立起一個家庭。但雙方的期望是不同的,就會發生很多衝突。

我們表面上看到這樣的結構,你們會覺得這挺穩定的呀!一方願意當孩子,一方願意當家長,願意當家長的控制著孩子,當孩子的依賴著家長,多穩態的結構啊。不是這樣的,因為我們已經都是成人,因為我們內心裡還有一種不可抑制的願望,就是我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成熟男人,要做一個成熟的女人。實際上做家長的那一方也是在無意識當中做了人家的家長。假如說她是一個太太,太太扮演母親的角色,實際上這太太心裡頭有一個願望,我要做人家的太太,而不是做人家的母親。久而久之她就覺得特累,這樣他們可能是為了某些兒童的、或者幼稚的願望相聚,也有可能因為兒童的幼稚的願望而散,發生衝突也像兒童那樣,像兒童的爭鬥那樣發生衝突,容易意氣用事,容易感情用事,容易衝動,遇事不考慮後果。所以這樣的一種夫妻關係模式也會帶來很多麻煩,那麼可能就是這樣的一些孩子,他們在早年很缺乏歡樂的童年。那麼在他們的童年需要父愛母愛的時候,沒有人管理他們,所以他們在既缺乏跟同性家長的交往經驗,也缺乏跟異性家長交往的經驗,甚至缺乏跟某一個人建立穩定持久關係的經驗,這樣的人,建立起來的家庭會是有麻煩的。

那麼前面我講了很多東西,我覺得如果要是想過好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或者在早一點說要建立一樁美滿的愛情,或者再早一點說要去談戀愛,我覺得很有必要先很好地自我認識,然後檢查檢查自己,自我的心理健康狀態怎麼樣?

如果一個人心理足夠健康,其實他才具備了談戀愛的資格。如果你心理不夠健康,那麼你可能去談戀愛,但是談戀愛當中就會有很多困擾和麻煩。然後建立起家庭來,那就可能會出現新的麻煩。因為雙方都不是以一種很平常、很平和、很正常的心態去對對方,所以婚姻家庭生活當中的那些不和諧和苦惱就接踵而至,有可能最後演變成一場危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