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發燒不要緊,亂吃藥、亂捂汗才是幫倒忙!

一到秋冬季節, 感冒發燒的孩子就多了。 這時候爸爸媽媽心理素質的大考驗也來了:發燒燒到幾度要送醫院?燒到幾度要吃退燒藥?有些長輩說:把汗逼出來就可以退燒,

是真的嗎?如果沒有及時地退燒, 是不是孩子就會燒壞腦袋呢……

每次孩子熱度一上來, 媽媽的心就跟著這些問題七上八下。

這個時候到底該聽誰的?當然是聽專家的。

關於這個話題, 臺灣馬偕兒童醫院主治醫師黃瑽寧可有太多想和媽媽們分享的了。 他是很多明星媽媽們信賴的臺灣兒科男神, 也是年糕媽媽學院的講師。

對於六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燒, 黃醫生建議都應該先找醫生查明原因;而對於6個月以上的孩子, 怎麼在家裡做好基本的判斷和護理, 黃醫生就有太多想和家長們交流啦!

看完他的心得和建議, 你一定會成為孩子最棒的家庭護理師!

首先我們得知道

孩子為什麼會發燒

我們大腦內部有個叫下視丘(下丘腦)的地方, 相當於人體空調系統的遙控器。 它會給我們的身體設定一個最理想的恒定體溫, 也就是37度。

當我們的體溫在37度以下的時候, 身體就會通過發抖產生熱能, 將體溫調回標準的37度;當身體溫超過37度的時候,

又會通過流汗散熱、讓體溫再度回到37度。

但是當孩子身體被細菌或病毒入侵的時候, 免疫功能的第一道防線白血球(白細胞), 就會向大腦發出“警報”。 接到“警報”的大腦就會通過下視丘(下丘腦)這個“遙控器”, 把溫度往上調了2度說:“現在我宣佈, 人體的標準體溫是39度, 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剛才的體溫在37度, 現在被上調39度了, 身體要怎麼做呢?沒錯!就是發抖、產熱。 通過這個動作把體溫上調到39度, 這就是發燒前期所謂畏寒的現象。

這個時候身體會一直發抖, 雖然摸上去很燙, 孩子還是會覺得冷, 這都表示他的體溫正在往上升, 希望能符合體溫中樞所設定的39或40度的那個標準體溫。

關於發燒

你有多少誤解

發燒其實不是壞事, 它對我們身體免疫力其實有正向的幫助。

但是我們的身體沒有辦法一直忍受持續的高溫。 所以孩子即便不吃退燒藥, 體溫其實也會高高低低上上下下。

在退燒的過程中, 身體會通過排汗、想喝水、想睡覺, 用這種方式把體溫向下調節到37度。

所以排汗流汗是體溫中樞把體溫往下設定的結果,

而不是退燒的原因。

但很多人把因果關係搞反了:覺得流汗之後就退燒了, 所以我只要讓我的孩子悶出汗來, 他就會比較快退燒。 於是給孩子裹棉襖、蓋棉被、洗熱水澡、喝熱水, 就是要讓他流汗。

其實這是錯的, 天大的誤區。

發燒的孩子怎麼照顧

那麼孩子發燒了,正確的照顧方式應該怎麼做呢?

最重要的當然是先補充水分:不管你是給孩子喝水、牛奶、雞湯、吃水果,只要有水分都可以補充孩子發燒時的水分散失。

隨著體溫的高低,幫孩子更舒服:當孩子在畏寒後他覺得冷,你就給他加衣服;如果他正在退燒覺得熱、流汗,你就讓他脫衣服。千萬不要盲目捂汗。

如果孩子溫度高到精神開始有點不太好,請你給他吃一點退燒藥。那到底是38.5度還是39度該給孩子吃藥呢?

其實都不對。退燒的目的是讓孩子覺得舒服,有些孩子到了39、40度都還是生龍活虎活蹦亂跳,你沒事喂他藥幹嘛呢?

吃不吃退燒藥,應該看得是孩子的精神,而不是體溫:看看你的孩子在哪個溫度精神開始不好,或是跟媽媽說覺得不舒服,這才是應該喂藥的時候。

通過口服的退燒藥有兩種:

一種是Acetaminophen:中文翻譯叫做撲熱息痛或是對乙醯氨基酚,雖然有很多不同的商品名,但基本上成分都是一樣的;另外一個叫Ibuprofen:中文是布洛芬。

不管給孩子服用哪種藥,都需要大概2小時左右才能發揮藥效,平均可以降1~1.5度的體溫。如果你的孩子39度,不要期待可以掉到37度,通常降到38度左右就已經是藥效的極限了。

因為不同品牌的濃度不同,你需要由醫生確認孩子需要吃的劑量。一般大概每隔六個小時,才能再給孩子吃同一類型的退燒藥;如果有些情況下,需要給孩子服用不同類型的退燒藥,需要間隔兩個小時。

總之每次用藥一定要間隔2小時,不要吃了藥才15分鐘就量體溫怎麼還沒降,這樣就有點太緊張了。

除了口服的,常見的還有退燒的塞劑,但這個我比較不建議。因為塞劑會讓孩子很不舒服而生氣,而且會讓體溫波動更大,反而讓他發燒的時候更不舒服。

這三點都做好了,接下來我們要做的重點就是看孩子退燒以後精神有沒有恢復。

退燒的目的是為了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好不好。

如果孩子吃了退燒藥兩小時之後,體溫慢慢下降;或是睡了一覺體力又恢復了;或者在家觀察大約兩天左右,吃了退燒藥精神狀態就會恢復,這些情況都可以不用看醫生。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吃了退燒藥之後,退了燒精神卻沒有恢復,喜歡看的電視還是不看、喜歡玩的玩具還是不玩、喜歡吃的東西還是不吃,總是無精打采的,這個時候不管你的孩子燒了多久——1天或者幾天,都應該立刻去看醫生。

因為精神不佳是所有併發症的共通症狀,你的孩子不管是併發細菌感染、併發腦炎、肺炎、中耳炎、鼻竇炎或是脫水,基本上都有一個共通症狀:就是精神狀態和活動量會先下降。

所以孩子發燒的家庭護理其實總結起來很簡單:

判斷孩子發燒嚴重程度,看精神狀態,而不是盯著體溫高不高;孩子發熱的家庭護理正確方式,就是順其自然,該穿穿、該脫脫,讓孩子感覺更舒適。

備註:由於臺灣和大陸的專用醫學名詞存在一定區別,年糕媽媽醫學顧問團在文中對此進行了備註。例如:白血球(白細胞),臺灣地區一般使用的是“白血球”,而大陸通用為“白細胞”。

發燒的孩子怎麼照顧

那麼孩子發燒了,正確的照顧方式應該怎麼做呢?

最重要的當然是先補充水分:不管你是給孩子喝水、牛奶、雞湯、吃水果,只要有水分都可以補充孩子發燒時的水分散失。

隨著體溫的高低,幫孩子更舒服:當孩子在畏寒後他覺得冷,你就給他加衣服;如果他正在退燒覺得熱、流汗,你就讓他脫衣服。千萬不要盲目捂汗。

如果孩子溫度高到精神開始有點不太好,請你給他吃一點退燒藥。那到底是38.5度還是39度該給孩子吃藥呢?

其實都不對。退燒的目的是讓孩子覺得舒服,有些孩子到了39、40度都還是生龍活虎活蹦亂跳,你沒事喂他藥幹嘛呢?

吃不吃退燒藥,應該看得是孩子的精神,而不是體溫:看看你的孩子在哪個溫度精神開始不好,或是跟媽媽說覺得不舒服,這才是應該喂藥的時候。

通過口服的退燒藥有兩種:

一種是Acetaminophen:中文翻譯叫做撲熱息痛或是對乙醯氨基酚,雖然有很多不同的商品名,但基本上成分都是一樣的;另外一個叫Ibuprofen:中文是布洛芬。

不管給孩子服用哪種藥,都需要大概2小時左右才能發揮藥效,平均可以降1~1.5度的體溫。如果你的孩子39度,不要期待可以掉到37度,通常降到38度左右就已經是藥效的極限了。

因為不同品牌的濃度不同,你需要由醫生確認孩子需要吃的劑量。一般大概每隔六個小時,才能再給孩子吃同一類型的退燒藥;如果有些情況下,需要給孩子服用不同類型的退燒藥,需要間隔兩個小時。

總之每次用藥一定要間隔2小時,不要吃了藥才15分鐘就量體溫怎麼還沒降,這樣就有點太緊張了。

除了口服的,常見的還有退燒的塞劑,但這個我比較不建議。因為塞劑會讓孩子很不舒服而生氣,而且會讓體溫波動更大,反而讓他發燒的時候更不舒服。

這三點都做好了,接下來我們要做的重點就是看孩子退燒以後精神有沒有恢復。

退燒的目的是為了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好不好。

如果孩子吃了退燒藥兩小時之後,體溫慢慢下降;或是睡了一覺體力又恢復了;或者在家觀察大約兩天左右,吃了退燒藥精神狀態就會恢復,這些情況都可以不用看醫生。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吃了退燒藥之後,退了燒精神卻沒有恢復,喜歡看的電視還是不看、喜歡玩的玩具還是不玩、喜歡吃的東西還是不吃,總是無精打采的,這個時候不管你的孩子燒了多久——1天或者幾天,都應該立刻去看醫生。

因為精神不佳是所有併發症的共通症狀,你的孩子不管是併發細菌感染、併發腦炎、肺炎、中耳炎、鼻竇炎或是脫水,基本上都有一個共通症狀:就是精神狀態和活動量會先下降。

所以孩子發燒的家庭護理其實總結起來很簡單:

判斷孩子發燒嚴重程度,看精神狀態,而不是盯著體溫高不高;孩子發熱的家庭護理正確方式,就是順其自然,該穿穿、該脫脫,讓孩子感覺更舒適。

備註:由於臺灣和大陸的專用醫學名詞存在一定區別,年糕媽媽醫學顧問團在文中對此進行了備註。例如:白血球(白細胞),臺灣地區一般使用的是“白血球”,而大陸通用為“白細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