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遇到困難,你的安慰、理解、遷就,只會讓他更加逃避、退縮

有個5歲的孩子, 在學校裡老師教他們跨欄。

這個孩子不會, 連續幾天以後, 她就特別有心理壓力。

每天早晨都跟媽媽念叨:我害怕跨欄, 我不想去上學。

當孩子焦慮到不想上學的程度, 媽媽也特別矛盾。

這位媽媽糾結于要不要讓孩子在家裡練習跨欄。

不練吧, 孩子不會跨欄, 到了學校也是提心吊膽地過日子, 想想就心疼孩子;

如果練習吧, 孩子的畏難情緒又比較重。 媽媽害怕太勉強孩子, 會傷害她。

所以, 這位媽媽就問我到底要不要練習。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我先做兩個最基本的判斷。

第一, 跨欄的難度有多大?

第二, 這個孩子不會跨欄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我瞭解了一些背景資料, 發現跨欄的高度是20-30釐米。 對一個5歲的孩子來說, 並不算高。

這個孩子在學校裡比較拘謹, 生怕自己做不好被老師批評, 或者被小朋友笑話。

因此, 她總是說自己不會、不敢去嘗試,

所以就一直沒學會跨欄。

這樣分析之後, 我建議媽媽讓孩子在家裡練習跨欄。

媽媽說, 她如果還是說不會咋辦?

其實, 此前媽媽曾經嘗試讓孩子跨欄, 她就一直堅持說不會, 站在那裡不動。 過一會兒就拉著媽媽幫她做手工, 成功地逃避了跨欄練習。

針對這種情況, 我們準備了詳細的對策。

第一, 提前跟孩子說好晚上要做跨欄練習, 並在心裡設定跨欄的最低要求。 我們討論後設定的要求是:每天晚上她能動作比較標準地跨欄5次就可以, 高度從20釐米逐漸增加。

第二, 當孩子不肯練的時候, 難免會僵持, 要做好心理準備。 給孩子消化情緒的時間, 不要因為著急就催促。

第三, 如果孩子去找外婆求安慰, 可以答應她。 但安慰結束, 要繼續跨欄;她也可能偷偷溜走去玩, 這個動作要阻止。

第四, 當她開始練的時候, 媽媽要迅速調動自己的情緒, 跟孩子同步。 及時肯定, 還可以把跨欄變得好玩一點。

我們預測, 最開始的兩次, 可能會僵持比較嚴重, 甚至會哭鼻子。

果然, 第一天並不順利, 孩子堅持說自己“永遠永遠都練不好”, 還哭了兩次。 但這一天媽媽態度很堅定, 等孩子情緒平靜就繼續練習跨欄。 開始跨欄以後, 媽媽也比較注意肯定孩子, 還假扮大灰狼追逐跨欄的小羊, 後半段練得比較開心。

連續練兩三天以後, 孩子有很大的進步, 也不再抗拒。

她甚至開始享受練習的過程, 一晚上自覺跨欄幾十次。 還搬來凳子, 讓媽媽和外婆坐在旁邊看她跨欄。

又過了幾天, 孩子動作更加熟練, 也不再念叨怕跨欄怕上學之類的事情了。

這個問題解決了, 我當然很高興, 但是我內心同時又很沉重。

在工作和生活中, 我看到太多的例子。

家長在接受了新的育兒理念之後,面對孩子的畏難情緒,一味地安慰、理解、遷就。

結果並沒有像她們期待的那樣,孩子自覺地克服困難,內心充滿力量。

相反,孩子遇到事情總是退縮、逃避。

為啥會這樣呢?

其實,安慰本身只是暫時舒緩了孩子的情緒,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溫情脈脈的安慰,掩蓋了一個基本事實:面對深陷困境的孩子,家長一直在袖手旁觀。

跨欄這件事情,我的處理風格之所以比較硬朗。是因為前面我已經判定,跨欄本身難度並不大。

這個孩子真正需要跨越的,反倒是心理的難關。雖然她也經歷了短暫的掙扎和抗拒,當她真的開始行動之後,就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自己。

原來她不光能跨欄,還很喜歡跨欄的感覺。這個全新的感覺,將之前的畏難情緒一掃而光。

經歷了這件事情,孩子今後更有勇氣停留在困難介面,並最終跨越困難。

作者:

我看到太多的例子。

家長在接受了新的育兒理念之後,面對孩子的畏難情緒,一味地安慰、理解、遷就。

結果並沒有像她們期待的那樣,孩子自覺地克服困難,內心充滿力量。

相反,孩子遇到事情總是退縮、逃避。

為啥會這樣呢?

其實,安慰本身只是暫時舒緩了孩子的情緒,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溫情脈脈的安慰,掩蓋了一個基本事實:面對深陷困境的孩子,家長一直在袖手旁觀。

跨欄這件事情,我的處理風格之所以比較硬朗。是因為前面我已經判定,跨欄本身難度並不大。

這個孩子真正需要跨越的,反倒是心理的難關。雖然她也經歷了短暫的掙扎和抗拒,當她真的開始行動之後,就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自己。

原來她不光能跨欄,還很喜歡跨欄的感覺。這個全新的感覺,將之前的畏難情緒一掃而光。

經歷了這件事情,孩子今後更有勇氣停留在困難介面,並最終跨越困難。

作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