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家人·過日子|保山灣甸鄉:不同民族之間的守望相助

46歲的殷佳偉是彝族, 他和村裡人一起從保山市昌寧縣珠街鄉搬到灣甸鄉來已經有幾年了。

在這裡, 他們向世居於此的傣族、漢族、回族、景頗族等民族學會了新的農業耕種技術, 交到了新的朋友, 很多人還結下了親戚。 殷佳偉等新移民原本擔心不習慣、難以融入灣甸多民族的生活, 但他們很快就找到了家的感覺, 找到了不同兄弟民族間守望相助的安定感。

丨玉米大豐收(灣甸鄉 提供)

2010年, 因為老家屬於小灣電站失穩區, 殷佳偉和全村人離開了老家, 一起搬遷到這裡來。 政府給他們的家園進行了統一規劃, 每家每戶通過抽籤決定宅基地和田地。 一開始, 大家擔心離開故土後不適應, 搬來後, 發現這兒自然條件更好, 每個人分到了5分水田、1畝旱地, 並且田地離家近, 政府也有多項政策對移民支持, 生活水準提升了, 日子也比原來好過起來。 最重要的是,

周邊幾個村子的村民對移民表現出的友善、熱情和接納, 讓他們馬上就找到了故土的親切感。

灣甸, 一個多民族世代雜居地, 直到新中國成立前, 都由景氏土司管轄。 各民族土地相連、水源相鄰, 儘管各自的信仰不同, 飲食習慣不同, 但仍能相互謙讓, 和睦相處, 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唇齒相依、同生共長的和諧民族關係。

丨灣甸鄉傣族風情

多年來, 大家已經有了約定俗成的規矩。 傣族請客, 會請回族同胞來吃飯, 殺雞、宰牛的時候請阿訇下刀, 然後到一個處得好的回族人家, 請他們幫忙做飯、招待來做客的回族。 每年農曆二月八傣族獻色林(音譯, 意為傣族寨子供奉的神樹林), 村寨裡不能有人幹活, 村寨裡的漢族、回族、景頗族同胞也尊重這樣的習俗。

殷佳偉他們搬來後, 這個民族大家庭又注入了彝族的豪放和歡樂。 彝族是火的民族, 傣族是水的民族, 很難融合在一起, 喝酒上也有區別, 彝族猛幹, 傣族慢擺。 但是現在, 大家在一起吃飯喝酒, 竟然有了點“水火交融”的意思,

先猛幹一杯, 再小口來一會兒。 灣甸鄉的祥和廣場上, 每年彝族過火把節, 傣族群眾會來跳擺;傣族過潑水節, 彝族群眾會來打歌。

在灣甸, 與殷佳偉他們一樣的新移民不少。 到2015年, 灣甸累計接收安置大田壩、漭水、珠街、耈街4個鄉鎮18個行政村移民群眾1278戶5208人。 灣甸也因此成為整個小灣電站移民集中安置人口最多的鄉鎮。 無論哪個地方、哪個民族的人來到這裡, 都能很快融入當地的生活, 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

丨開展技術培訓(灣甸鄉 提供)

搬遷前, 殷佳偉在老家種烤煙、包穀, 現在改種蔬菜、水果。 種蔬菜經濟價值高, 以前一畝水田管理得好收入有1200元左右, 現在種蔬菜, 市場好的時候一畝地能收入10000多元。

種蔬菜、水果的技術, 除了政府的培訓, 都是當地的傣族教給他們的, 他們去給傣族幫工、請教, 熱情的傣族朋友手把手教他們種植技術。 此外, 種植需要用到的竹子、秧苗等, 都得到了很多傣族朋友無償的幫助。 這樣, 彝族人和傣族人慢慢交起了朋友, 有的還結下姻親, 或打下“親家”。 周圍寨子裡都有了朋友,誰家做好吃的,經常打個電話,大家就聚在了一起。

“移民問題千頭萬緒,新移民與老住戶之間的問題,移民之間的問題,矛盾突出。如何實現移民移得來、穩得住、能致富、移入地生態得到保護,是灣甸鄉黨委政府,也是昌寧縣委政府放在心頭的大事。”灣甸鄉黨委書記張翊說。

説明移民蓋房子、配置耕地只是第一步。經濟發展上,幾年來,灣甸有針對性地開展熱區作物種植、廚藝技術技能培訓4期3100人次,普法教育5期6000餘人次。投資 1500萬元,規劃種植澳洲堅果、葡萄、檸檬等產業扶持項目全面啟動;開展文化交流活動12期。累計接收1000余名移民適齡幼兒及兒童入學接受教育。

此外,發揚灣甸原有的民族團結優勢,引導世居民族接納新移民,創造和諧共居,守望相助的和諧氛圍,才能真正讓各民族安居樂業,熱愛這片土地。

丨大家一起來過節(灣甸鄉 提供)

接下來,灣甸將利用處於兩市三縣7個鄉鎮接合部的區位優勢,利用素有“天然溫室”之稱的低熱河谷立體氣候優勢以及民族文化優勢等,圍繞“建設柯街—卡斯—灣甸、灣甸—舊城—永德‘一小時經濟圈’,打造集商貿、物流、旅遊為一體的昌寧南部重鎮”這一目標,加大移民生產扶持力度,引導和幫助移民依託資源優勢,發展多種產業。不久的將來,灣甸將成為銜接城鄉、佈局合理、功能完善、融合發展的小城市和全市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的示範區。

往後的日子會更好,那時的生活,也許是殷佳偉等移民搬到這兒之前不敢想像的。

摘自:《一家人,過日子:雲南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報告》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延伸閱讀

灣甸有四大優勢:區位優勢,處於兩市三縣7個鄉鎮接合部,道路通達,到永德、施甸、昌寧三個縣城都只需要一個小時;氣候優勢,灣甸屬低熱河谷立體氣候,素有“天然溫室”之稱,自然條件好;土地優勢,人均土地較多;民族文化優勢,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傣族文學傳承人萬德美,還有四個保山市市級傳承人。近幾年,舉辦傣族潑水狂歡節、彝族火把節、廣場舞大賽、陀螺比賽等傳統節日盛會10餘場次,促進了各民族間和諧共榮。

灣甸的經濟比較發達,外來打工的多。人流、物流、資訊流集中,號稱昌寧的“小香港”。當地農民多從事反季節蔬菜、水果的種植,因此每年的4月至9月是灣甸農閒季。這時候,灣甸街上更為熱鬧,賓館、農家樂、歌舞廳、燒烤攤、冷飲店生意火爆,周邊的幾個縣來休閒的人也多。

團結促發展、發展促團結。灣甸經濟發展快,民族團結工作也成效顯著,2015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0452元,在全縣名列前茅。

移民問題複雜,處理不好容易滋生社會矛盾,灣甸鄉的移民還有不可忽略的複雜性——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風俗習慣。而今,殷佳偉愛上了灣甸鄉,更多移民則感覺灣甸鄉就是故鄉。他們不僅在物質層面對移民地有了依賴,甚至在精神層面對移民地有了認同感。從這一點來看,灣甸鄉的移民工作真不簡單。

周圍寨子裡都有了朋友,誰家做好吃的,經常打個電話,大家就聚在了一起。

“移民問題千頭萬緒,新移民與老住戶之間的問題,移民之間的問題,矛盾突出。如何實現移民移得來、穩得住、能致富、移入地生態得到保護,是灣甸鄉黨委政府,也是昌寧縣委政府放在心頭的大事。”灣甸鄉黨委書記張翊說。

説明移民蓋房子、配置耕地只是第一步。經濟發展上,幾年來,灣甸有針對性地開展熱區作物種植、廚藝技術技能培訓4期3100人次,普法教育5期6000餘人次。投資 1500萬元,規劃種植澳洲堅果、葡萄、檸檬等產業扶持項目全面啟動;開展文化交流活動12期。累計接收1000余名移民適齡幼兒及兒童入學接受教育。

此外,發揚灣甸原有的民族團結優勢,引導世居民族接納新移民,創造和諧共居,守望相助的和諧氛圍,才能真正讓各民族安居樂業,熱愛這片土地。

丨大家一起來過節(灣甸鄉 提供)

接下來,灣甸將利用處於兩市三縣7個鄉鎮接合部的區位優勢,利用素有“天然溫室”之稱的低熱河谷立體氣候優勢以及民族文化優勢等,圍繞“建設柯街—卡斯—灣甸、灣甸—舊城—永德‘一小時經濟圈’,打造集商貿、物流、旅遊為一體的昌寧南部重鎮”這一目標,加大移民生產扶持力度,引導和幫助移民依託資源優勢,發展多種產業。不久的將來,灣甸將成為銜接城鄉、佈局合理、功能完善、融合發展的小城市和全市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的示範區。

往後的日子會更好,那時的生活,也許是殷佳偉等移民搬到這兒之前不敢想像的。

摘自:《一家人,過日子:雲南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報告》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延伸閱讀

灣甸有四大優勢:區位優勢,處於兩市三縣7個鄉鎮接合部,道路通達,到永德、施甸、昌寧三個縣城都只需要一個小時;氣候優勢,灣甸屬低熱河谷立體氣候,素有“天然溫室”之稱,自然條件好;土地優勢,人均土地較多;民族文化優勢,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傣族文學傳承人萬德美,還有四個保山市市級傳承人。近幾年,舉辦傣族潑水狂歡節、彝族火把節、廣場舞大賽、陀螺比賽等傳統節日盛會10餘場次,促進了各民族間和諧共榮。

灣甸的經濟比較發達,外來打工的多。人流、物流、資訊流集中,號稱昌寧的“小香港”。當地農民多從事反季節蔬菜、水果的種植,因此每年的4月至9月是灣甸農閒季。這時候,灣甸街上更為熱鬧,賓館、農家樂、歌舞廳、燒烤攤、冷飲店生意火爆,周邊的幾個縣來休閒的人也多。

團結促發展、發展促團結。灣甸經濟發展快,民族團結工作也成效顯著,2015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0452元,在全縣名列前茅。

移民問題複雜,處理不好容易滋生社會矛盾,灣甸鄉的移民還有不可忽略的複雜性——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風俗習慣。而今,殷佳偉愛上了灣甸鄉,更多移民則感覺灣甸鄉就是故鄉。他們不僅在物質層面對移民地有了依賴,甚至在精神層面對移民地有了認同感。從這一點來看,灣甸鄉的移民工作真不簡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