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您家這本難解的經,有沒有“解法”?

▎人民醬說:

家家一本難念的經......

讓我們一起來為自己家的“經”把把脈, 大家以為如何?

全文4106字丨閱讀共需5分鐘

編輯丨人民醬

作者丨易珩

01

“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因為陪孩子參加活動的關係, 遇到了一位老教師, 慈眉善目, 談吐優雅, 生活富足, 相聊甚歡。

不經意中聊到工作壓力之後, 她很感慨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大, 並以他們家為例, 孫女的母親是醫生, 常常早出晚歸, 難有休息時間;父親也是工作中的主力, 照顧孩子的時間很少;再加上老人的老伴身體狀況欠佳, 老師感慨自己的每一天就變成了收拾屋子、做飯、帶孩子。

她說:“真希望每個星期哪怕有一天時間, 能讓我自己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啊。 ”

老師的苦衷我能理解, 因為我曾經有兩年時間處於類似的境況。

老師問我:“你們家也是老人帶孩子嗎?”

我不想刺激老師, 但又覺得誠實一點更好。 於是, 我還是告訴老師:“在孩子四歲前,

我們是這樣的;四歲之後, 我們在儘量努力自己來帶, 每個星期裡的一三五六我帶, 二四日他爸帶, 老人幫襯。 ”活動結束, 意猶未盡, 互留了聯繫方式。

晚上, 老師發資訊過來, 羡慕我的公公婆婆, 並表達了自己的時間被全部佔用的無奈。 我馬上回了一條資訊, 告訴老師:“我們家公公婆婆也有一堆無奈啊!”這是實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只是說與不說而已。

老師說:“哦, 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老師的話深深觸動了我, 讓我對家庭這本“經”有了一些思考。

02

難念的家庭“經”五花八門

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可這是為什麼呢?我很好奇, 打開網路找答案。 然後發現, 家裡出現困難和問題, 原因五花八門, 正如列夫·托爾斯泰所提的那樣:“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聊舉幾例略作說明。

排列在首位的, 是“窮”!

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 夫妻之間如果遇到經濟上的困擾, 難免會有一些矛盾與摩擦。

以前我曾經納悶, 為什麼一些社會上層人物會時常感慨家境窘困?如果他們都覺得日子艱難,

那麼老百姓的日子必然會難上加難。 後來逐漸明白了。 我們家屬于勤儉持家的類型, 因此沒有遇到過沒米下鍋的情況, 但也曾經遇到過艱難的日子。

我曾經跟朋友說過她們不敢相信的事:在相當長的時間裡, 我帶孩子外出體驗生活, 都是自己準備午餐帶出去, 也堅決要讓孩子在晚餐之前回來。 原因很簡單:囊中羞澀, 預算只能是路費, 除此之外, 不能有任何其他。

時至今日, 我們家仍舊是沒有餘裕的狀況, 仍舊有東挪西借來調整生活狀態的狀況。 但我知道, 如果我們的生活是這樣, 那麼, 肯定還有很多家庭過的日子會更加緊湊些。 現在想想要強的自己當初那些不得不緊緊張張做好各種準備來確保孩子教育不耽誤又不至於讓自己露怯于外人面前的日子,

我仍舊很贊同窮能帶來困。

真希望我們所有人都能努力去過上幸福快樂的好日子, 不讓貧窮再來困擾我們的生活。 但在這之前, 如果每個人能認清楚自己真實的生活狀況, 都能在這種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或許是真正有效的路徑。

排在次位的是利益紛爭。

只要有利益的地方, 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矛盾。 比如, 老人生病了, 子女中有的照顧老人, 有的遠遠避開, 就可能形成矛盾。 又比如, 一個家庭分家, 也往往會出現子女之間的糾紛。 又比如, 一個家庭中不同成員的收入不均衡, 使用的時候不合理, 也會出現問題。 在利益面前能夠平心靜氣的人不多, 在利益面前能夠妥善處理的也不多。

排在第三位的是觀念上的衝突。

有些家庭並不存在利益糾紛,但對於一些事情的認識與理解上存在偏差,因此會產生一些矛盾。重男輕女現象在中國並不少見,嫁入這樣的家庭中若不幸生下女孩,後面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自然隨之而來。作為這一觀念的副產品,一些提倡男女平等的家庭,就會在女兒是否有繼承權、繼承多少等問題上出現不同矛盾。有宗教信仰的家庭,會因為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存在矛盾。有飲食習慣差異的家庭,會因為飲食差異而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孩子的家庭,會在撫育子女的問題上存在差異。即使平時家裡聊天,也會存在因為振動頻率不同而出現不和諧的情況。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一些詼諧幽默的朋友會對這本經進行更為細緻“拆解”,宣稱自己家裡有很多本“難念的經”。我們也不妨想想,我們家有幾本難念的經呢?

03

讓我們一起來解解“經”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既然成了一家人,經再難念,我們也得想辦法好好地去念。那該如何去念家中各種難念的經呢?

用愛消融矛盾。

一位朋友在豆瓣上分享了自己的一點體會,發出了一段讓很多人都會羡慕的話:“我媽是獨生女,外公外婆超級恩愛,每天被塞一嘴狗糧。爸爸家就是兄弟姐妹四個人互幫互助,而且都超級孝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陪著我爺爺奶奶到處旅遊,把歐洲都走遍了。特別喜歡過年,去奶奶家姥姥家玩兒,圍在一起看春晚、玩牌、吃糖葫蘆。……在這樣的家庭裡出生,無論如何我都覺得不孤獨、有依靠。”她的話上面,有一句話點亮了後面的介紹:“愛能消除一切苦厄。”當然,愛也容易出現偏執,所以,愛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在愛的基礎上,我們還需要更多。

用理性儘量做到公平。

我父母在家庭關係的處理上算是比較妥帖的。父親曾經說過,我們一家人能和睦相處,得感謝我母親在金錢上的不計較,讓他能夠當好這個大哥。我的一位領導曾經講過他身上發生的一件事。當時,他負責發獎金的時候,他自己的獎金是最少的。一位同事曾找他理論:“我的獎金怎麼是最少的?”領導告訴他:“還有比你更少的。”說著,拿出了自己的工資條。於是,一場可能發生的糾紛消弭於無形。舉這個例子,無非是想說明,發生在單位的利益紛爭,與發生在家裡的利益紛爭同樣,作為主持這一事務的人,自己得做到公正與公平,甚至還得讓其他人多得到一些。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切蛋糕的人最後拿蛋糕。

多向優秀的書籍和周圍的智者取經。

遇到問題時,我們往往需要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症下藥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表現為頭疼腦熱,原因並不一定相同。與之相應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會不一樣。怎樣能讓自己更為準確地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並對問題進行較為徹底地解決呢?開闊視野、開拓思路,這是必由之徑。並不是別人的“經解”都能解開自己家的“經”,但有了一些“經解”,帶著愛心和耐心慢慢去讀自己家的那些難念的“經”,還怕念不好這些“經”?

讓我們一起來為自己家的“經”把把脈,又分享一些“經解”來助力別人念好自己家裡那本“經”,大家以為如何?

作者簡介:易珩,80後博士。2012年升級為媽媽後,深感家庭和睦、孩子教育都需要通過學習充電不斷調整和提升。作者期待通過分享和交流,與更多家長共同進步。

在利益面前能夠妥善處理的也不多。

排在第三位的是觀念上的衝突。

有些家庭並不存在利益糾紛,但對於一些事情的認識與理解上存在偏差,因此會產生一些矛盾。重男輕女現象在中國並不少見,嫁入這樣的家庭中若不幸生下女孩,後面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自然隨之而來。作為這一觀念的副產品,一些提倡男女平等的家庭,就會在女兒是否有繼承權、繼承多少等問題上出現不同矛盾。有宗教信仰的家庭,會因為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存在矛盾。有飲食習慣差異的家庭,會因為飲食差異而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孩子的家庭,會在撫育子女的問題上存在差異。即使平時家裡聊天,也會存在因為振動頻率不同而出現不和諧的情況。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一些詼諧幽默的朋友會對這本經進行更為細緻“拆解”,宣稱自己家裡有很多本“難念的經”。我們也不妨想想,我們家有幾本難念的經呢?

03

讓我們一起來解解“經”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既然成了一家人,經再難念,我們也得想辦法好好地去念。那該如何去念家中各種難念的經呢?

用愛消融矛盾。

一位朋友在豆瓣上分享了自己的一點體會,發出了一段讓很多人都會羡慕的話:“我媽是獨生女,外公外婆超級恩愛,每天被塞一嘴狗糧。爸爸家就是兄弟姐妹四個人互幫互助,而且都超級孝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陪著我爺爺奶奶到處旅遊,把歐洲都走遍了。特別喜歡過年,去奶奶家姥姥家玩兒,圍在一起看春晚、玩牌、吃糖葫蘆。……在這樣的家庭裡出生,無論如何我都覺得不孤獨、有依靠。”她的話上面,有一句話點亮了後面的介紹:“愛能消除一切苦厄。”當然,愛也容易出現偏執,所以,愛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在愛的基礎上,我們還需要更多。

用理性儘量做到公平。

我父母在家庭關係的處理上算是比較妥帖的。父親曾經說過,我們一家人能和睦相處,得感謝我母親在金錢上的不計較,讓他能夠當好這個大哥。我的一位領導曾經講過他身上發生的一件事。當時,他負責發獎金的時候,他自己的獎金是最少的。一位同事曾找他理論:“我的獎金怎麼是最少的?”領導告訴他:“還有比你更少的。”說著,拿出了自己的工資條。於是,一場可能發生的糾紛消弭於無形。舉這個例子,無非是想說明,發生在單位的利益紛爭,與發生在家裡的利益紛爭同樣,作為主持這一事務的人,自己得做到公正與公平,甚至還得讓其他人多得到一些。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切蛋糕的人最後拿蛋糕。

多向優秀的書籍和周圍的智者取經。

遇到問題時,我們往往需要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症下藥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表現為頭疼腦熱,原因並不一定相同。與之相應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會不一樣。怎樣能讓自己更為準確地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並對問題進行較為徹底地解決呢?開闊視野、開拓思路,這是必由之徑。並不是別人的“經解”都能解開自己家的“經”,但有了一些“經解”,帶著愛心和耐心慢慢去讀自己家的那些難念的“經”,還怕念不好這些“經”?

讓我們一起來為自己家的“經”把把脈,又分享一些“經解”來助力別人念好自己家裡那本“經”,大家以為如何?

作者簡介:易珩,80後博士。2012年升級為媽媽後,深感家庭和睦、孩子教育都需要通過學習充電不斷調整和提升。作者期待通過分享和交流,與更多家長共同進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