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沿河:全力探索現代農業新模式

近年來,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以“發展生態化、生產標準化、經營品牌化、行銷電商化”為主線, 不斷創新農業園區、產業基地、家庭農場的發展舉措, 全力探索沿河現代農業新模式。

農業園區:聚集農業品牌效應

“現在空心李已成為我們的主要收入, 今年每斤空心李最高賣到了30元, 最低也有10元, 我家有空心李2畝多, 共收入了5萬元左右。 ”該縣村民周桂花高興地說。

沿河沙子空心李有160多年的栽培歷史, 素有“人間仙果、李中茅臺”的美譽, 2006年經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沙子空心李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沙子空心李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至此圍繞發展綠色生態現代農業發, 該縣制定了沙子空心李產業發展規劃, 著力改變淩亂分散的種植方式, 大力實施科技興李, 千方百計聚集品牌效應, 在沙子街道、中界鎮、曉景鄉等11個鄉鎮的189個村實施了7.35萬畝的空心李產業, 申報成立了沙子省級空心李產業園區, 沙子空心李產業再次成功轉型升級。

據該縣農牧科技局局長徐興強介紹, 到2020年將建成空心李基地10萬畝, 投產面積達8萬畝以上, 年產量6.8萬噸, 年產值17億元。 越來越多的村民像周桂花一樣都享受到沙子空心李國家地理標誌品牌、中國空心李之鄉所帶來的品牌效應。

沙子空心李產業園區帶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發展模式, 為該縣生態茶葉產業的發展積累更多有益的經驗。

該縣塘壩鎮楠木、榨子等村具有千年人工栽培史的古茶園, 茶樹最大樹齡在1000年以上, 最小樹齡也有500多年的歷史。 該縣千年古茶有限公司生產的千年古茶在第十屆國際名茶評比中榮獲國際金獎, “梵淨山·古樹針形茶”在貴州首屆春茶鬥茶大賽中奪得“古樹茶類金獎”, 獲“茶王”稱號。 隨著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 在“2016中國·貴州茶文化節暨茶產業博覽會”開幕式上, 該縣被授予“中國古茶樹之鄉”。

讓茶葉產業聚集規模效應, 讓該縣茶葉品牌叫響全國, 乃至全世界, 該縣規劃實施了新景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 建設規劃總面積21.85萬畝, 覆蓋新景鎮、思渠鎮、黃土鎮、客田鎮、洪渡鎮、塘壩鎮、後坪鄉等7個鄉鎮,

72個行政村。 該園區以發展生態茶葉為主線, 採取政府引導、企業主導、農民參與的模式, 建立政府增稅、企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利益連接機制, 形成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良性迴圈格局。

該縣圍繞建設“武陵山片區農特產品基地建設縣”的目標, 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的抓手, 以“中國空心李之鄉”“中國古茶樹之鄉”“中國白山羊之鄉”等品牌為依託, 圍繞生態茶葉、生態畜牧業、現代煙草農業、精品果蔬業和中藥材產業五大優勢特色產業, 先後建成現代高效農業園區26個, 覆蓋22個鄉鎮, 總面積達30萬畝, 其中:省級園區4個總面積21.51萬畝、市級園區6個總面積3.19萬畝、縣級園區16個總面積5.3萬畝。 同時, 力爭到2020年建成10個省級高效農業示範園區、100個市縣級高效農業示範園區、10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

有效帶動全縣10.398萬人摘去貧困的帽子。

產業基地:聚集農業規模效應

“現在, 我不僅在村裡的四季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打工每年有7000多元收入, 而且我還流轉了3畝土地每年有1000多元的租金, 日子越過越好。 ”譙家鎮韓家村貧困戶王永強滿臉笑容地說。

譙家鎮韓家村四季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 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 建成大蒜、辣椒、土豆450畝和桃子800畝的農業產業基地, 種植的桃子由合作社負責提供種苗和移栽, 品牌創建、銷售以及移栽後前3年的統一管理, 成熟後權屬歸農戶所有。 首期加入該基地的14戶社員每年可分得紅利2.1萬元。

該縣依託生態優勢,

以產業基地為載體, 圍繞生態茶葉、生態畜牧業、精品果蔬業、中藥材四大優勢特色產業, 按照“集中開發一片、集中成功一片、集中帶動一片”思路, 引導區域產業歸類整合, 壯大特色產業, 突破“一村一品”的局限, 實現“一片一品”, 先後創建萬元山、萬元田8萬畝, 建成茶園基地19.4萬畝、中藥材基地1.2萬畝、精品水果基地9.7萬畝、蔬菜基地26萬畝、核桃基地19.5萬畝。

“像我這種年紀大了, 外出務工也沒人要, 田和土也撂荒了。 合作社興辦基地後, 我把土地以一年150元/畝的價錢租給合作社, 平時還來基地打工, 1天80元, 一個月基本有2000元, 夠維持生活了!”村民田仁江樂呵呵地說。 家住中寨鎮紅色村的田仁江, 自到國武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打工以來, 每天能領到80元的工資, 一年下來有近2萬元收入。他家的3畝多田土地入股合作社基地後種上了櫻桃,每年底還可分到紅利。

該縣立足生態資源優勢,科學規劃,結合金融扶貧政策和退耕還林政策,引導產業能人、新型職業農戶,按照採取黨組織領辦、農民合作自力、能人牽頭創辦、依託龍頭企業興辦的形式,培育特色化、品牌化農民專業合作社。同時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優勢產業為載體,以產業基地為依託,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推進農業生產規模化、標準化水準。全縣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超過800多家,涉及種、養、加及供銷服務等眾多領域。通過利益聯結、入股分紅、訂單生產、合同訂購的生產經營方式,直接帶動1萬余戶農戶發展。

家庭農場:聚集農業拳頭效應

牛羊滿山坡,雞兒遍地跑,瓜果處處香。走進黑水鎮斜岩村田通家庭農場,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田通大學畢業後,在黑水鎮斜岩村土地400多畝,投資50余萬元,新建了家庭農場,飼養10頭牛、10只豬、雞500多隻,新建綠色蔬菜10餘畝。據田通介紹,每到農忙季節,需要騁用10多個勞動力,不僅讓昔日撂荒地重新煥發生機,而且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近年來,該縣針對山區農業成本高、舉家外出導致土地撂荒的現狀,把培育家庭農場作為振興鄉村發展計畫的重要舉措,從政策扶持上入手,狠抓農村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引導農村土地向產業能人、職業農民流轉,加快落後村寨農業轉型發展,有效解決農業園區、產業基地不能覆蓋區域的發展滯後問題,推進全縣農村協調發展、同步發展,有效激發了農村的經濟活力。

自中央提出鼓勵新建家庭農場以來,該縣根據實際,以培育優勢特色產業、培育產業能人、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為重點,規範家庭農場註冊登記、農村土地流轉、農業經營行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組織領導力度,家庭農場成為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截至目前,該縣培育家庭農場已達200餘家,有效啟動農村發展活力,帶動了農民共同致富。

一年下來有近2萬元收入。他家的3畝多田土地入股合作社基地後種上了櫻桃,每年底還可分到紅利。

該縣立足生態資源優勢,科學規劃,結合金融扶貧政策和退耕還林政策,引導產業能人、新型職業農戶,按照採取黨組織領辦、農民合作自力、能人牽頭創辦、依託龍頭企業興辦的形式,培育特色化、品牌化農民專業合作社。同時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優勢產業為載體,以產業基地為依託,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推進農業生產規模化、標準化水準。全縣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超過800多家,涉及種、養、加及供銷服務等眾多領域。通過利益聯結、入股分紅、訂單生產、合同訂購的生產經營方式,直接帶動1萬余戶農戶發展。

家庭農場:聚集農業拳頭效應

牛羊滿山坡,雞兒遍地跑,瓜果處處香。走進黑水鎮斜岩村田通家庭農場,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田通大學畢業後,在黑水鎮斜岩村土地400多畝,投資50余萬元,新建了家庭農場,飼養10頭牛、10只豬、雞500多隻,新建綠色蔬菜10餘畝。據田通介紹,每到農忙季節,需要騁用10多個勞動力,不僅讓昔日撂荒地重新煥發生機,而且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近年來,該縣針對山區農業成本高、舉家外出導致土地撂荒的現狀,把培育家庭農場作為振興鄉村發展計畫的重要舉措,從政策扶持上入手,狠抓農村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引導農村土地向產業能人、職業農民流轉,加快落後村寨農業轉型發展,有效解決農業園區、產業基地不能覆蓋區域的發展滯後問題,推進全縣農村協調發展、同步發展,有效激發了農村的經濟活力。

自中央提出鼓勵新建家庭農場以來,該縣根據實際,以培育優勢特色產業、培育產業能人、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為重點,規範家庭農場註冊登記、農村土地流轉、農業經營行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組織領導力度,家庭農場成為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截至目前,該縣培育家庭農場已達200餘家,有效啟動農村發展活力,帶動了農民共同致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