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紅船初心——從“紅船精神”看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性特質

作者:張政 劉文嘉 嚴紅楓

編者按:

“其作始也簡, 其將畢也必巨。 ”

10月31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甯、趙樂際、韓正, 專程從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 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 回顧建黨歷史, 重溫入黨誓詞, 宣示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定政治信念。 南湖革命紀念館熠熠生輝的黨徽之下,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事業發展永無止境, 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 唯有不忘初心, 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

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 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 ”

發展永無止境, 精神一脈相承。 2005年6月21日, 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 首次提出並闡釋了“紅船精神”, 提煉了中國革命的源頭精神、完善了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的建構、呈現了完整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此次參觀, 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指出, 在浙江工作期間, 我曾經把“紅船精神”概括為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 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 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我們要結合時代特點大力弘揚“紅船精神”。 為此, 光明網今日重刊本報光明述評《紅船初心——從“紅船精神”看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性特質》(原刊於2017年10月14日《光明日報》01版),

意在呈現“紅船精神”當代意義、聚焦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哲學, 和讀者一起深思“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背後寬闊的歷史視野和厚重的歷史擔當。

百年中國長卷, 歷史的追光始終跟隨著一葉紅船。

1921年夏天, 煙雨南湖、風雲世界。 一個大党誕生於一條小船。 從南湖起航到奮楫金沙江、從四渡赤水到飲馬長江、從引領改革潮到引航中國夢, 紅船劈波斬浪, 改變了一個民族的走向和億萬人的命運。

2005年6月, 在中國共產黨84歲誕辰前夕, 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 以深邃的歷史思考和凝練的理論表達, 第一次系統闡揚了中國共產黨的源頭精神, 深刻指出:“依水行舟, 忠誠為民, 成為貫穿中國革命和建設全過程的一條紅線, 也是‘紅船精神’的本質所在。 ”

2016年7月, 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入五年倒計時。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上深刻指出:“我們黨已經走過了95年的歷程, 但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

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號召, 在中華大地上引發了曠遠的迴響。

紅船初心, 以人民心為心。 這種精神源於歷史、跨越時空, 貫穿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全過程, 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性特質, 在今天的治國理政思想與實踐中, 獲得了當代落腳點。

勇立潮頭

“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紅船精神”的第一條理論概括。

近代中國曾黑雲壓頂, 最終被上海石庫門小樓的一盞燈火點亮;中華民族的摸索曾漫長無果, 直到嘉興南湖的一葉紅船領航。 順應和把握中國近代的生產力水準、階級結構、歷史特徵、文化心理, 中國共產黨人應大勢而作為、合規律而進取、聚民心而奮鬥,

造就了多個移山填海的首創之功, 在世界近代史中、在國際共運史中殊為罕見。

這些首創, 包括讓馬克思主義在有數千年文明史的東方大國落地生根;包括成功開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包括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還包括, 在20世紀初中國的近三百個政黨中, 首次實打實地貫徹了群眾路線, 並一直將其作為生命線。

從黨的一大確立集中力量領導工人運動的任務, 到黨的二大提出, “我們既然是為無產群眾奮鬥的政黨, 我們便要‘到群眾中去’, 要組成大的‘群眾黨’”;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到延安時期的“從群眾中來, 到群眾中去”, 群眾路線成為我們党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永葆先進性的力量源泉。

1943年5月,國民黨少將徐複觀受派從重慶到延安考察,回去寫下的報告令國民黨高層夜不能寐:“共產黨啟發人民自覺參軍抗日,國民黨依靠保長抓丁拉夫;中共與老百姓是軍民一家水乳交融,國民黨不擇手段。”

同時代,美國史學家、中國問題專家費正清呼籲國際觀察者關注群眾路線,認為它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大法寶”,不僅僅是一種社會動員方式,而是應該被視為中國共產黨人自此找到了實現革命目標的根本途徑。他在1946年的《紐約時報》上撰文預測:最後的勝利者將會是中國共產黨人。

民心的選擇,就是歷史的抉擇。

今天,當中國共產黨已經由一個革命政黨發展為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中華民族的歷史任務已經由實現民族解放變為邁向民族復興,群眾路線仍發揮著凝聚“中國力量”的關鍵作用,並不斷被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就如何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問題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抓作風建設,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以良好黨風帶動政風民風,真正贏得群眾信任和擁護。”2013年6月,他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進一步指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黨同志的思想和行動中,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使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具有廣泛、深厚、可靠的群眾基礎。”為民、務實、清廉,為黨的群眾路線注入了時代內涵;“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為當代黨員領導幹部提供了價值依歸。長達一年多、先後兩個批次展開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中國大地掀起熱潮,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性工程,重塑了新時期我們黨的整體風貌。

當年是發動群眾、帶領人民實現民族獨立解放;而今是彙聚億萬人民的磅礴力量,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挑戰、機遇、形勢、任務隨時代而變化,與人民心心相印的初心不改。守則如磐又與時俱進,傳承“紅船精神”的中國共產黨因此能一直保有先進性,始終立於潮頭。

依水行舟

中國革命的航船在驚濤駭浪中成功到達彼岸,中國改革與發展正在波瀾壯闊的世界大潮中劈波前行。在《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中,習近平同志將“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作為“紅船精神”的重要內涵,這與2012年11月他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後首次發表重要講話中的那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形成了歷史的呼應。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奮鬥目標,是中國共產黨堅定理想信念,經百折而不回、曆困苦而彌堅的精神支撐。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是中國共產黨的基本遵循、優良傳統,是它被歷史和人民選中的根本原因,亦是它由弱到強、發展壯大的基本經驗。它所建立的政權是“人民政權”,它所組織的武裝是“人民軍隊”,它所致力的目標是“人民解放”,它帶領中國人民從苦難走向輝煌的過程,也是它自身由“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勢”的過程。

96年來,從“喚起工農千百萬”的革命鬥爭,到“河山依舊戰旗紅”的抗戰偉業,從“地動三河鐵臂搖”的建設熱潮,到“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的改革新路,中國共產黨為了人民而奮鬥、依靠人民而奮鬥,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五千年文明史、五分之一世界人口的東方大國,在一個世紀中的滄桑巨變,不但回答了中華民族“往哪裡去”的歷史之問,也回應了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探索的世界命題。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從紅船南湖起航開始,中國共產黨人就深知依水行舟的道理,90餘年風雨兼程,我們党對舟水關係的理解更加深刻和成熟。胸懷“人民夢想”,致力“人民生活”,共商“人類命運”,求解“人類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治党、治國、參與全球治理三個層次,彰顯出了順民意而奮鬥的進取精神、以人為本的深層價值。

在党的建設層面,以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為根本遵循。面對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對黨的執政基礎威脅最大的突出問題,形成了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在國家治理層面,以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正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的總體設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全面深化改革,致力於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全面依法治國,貫徹人民意志、保障社會正義;全面從嚴治黨,是党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證。

在參與全球治理層面,以人類整體命運為最終旨歸。作為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國家,作為全球治理的改革者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者,中國方案影響著休戚相關的人類命運,牽動著興衰與共的全球發展。從巴黎氣候峰會到核安全峰會,從構建多邊機制到建設“一帶一路”,從G20杭州峰會到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中國的積極作為,傳遞著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深遠追求,表達著對人的安全、發展與權利的深切注視。伴隨著中國步入世界舞臺中央,“紅船精神”正在更廣闊的海域中掀起潮汐。

同舟共濟

“人民”,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話語的關鍵字。“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立場”、“民心”、群眾“獲得感”,是他反復強調的話語;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過程,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是他身體力行的原則。這種人民情懷、人民哲學,源自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也來自個人的成長歷程。

在延安梁家河,他帶領父老鄉親赤腳站在冰水裡修淤地壩,和村裡鐵匠一起打造農具,建設全省第一個沼氣化村,把村裡分配給知青的白麵饅頭分給鄉親們吃、自己吃糠窩窩,時時刻刻踐行著“人民利益大如天”的信念。

在河北正定,他住在辦公室,吃在大食堂,和大家一起排隊打飯,一起蹲在樹下吃飯聊天,總是騎著自行車往鄉下跑,深入到老百姓當中拉家常、問寒暖,始終以群眾滿不滿意為晴雨錶和風向標。

在浙江主政,他剛剛履新就專程到嘉興南湖瞻仰革命遺址,重溫紅船初心、追尋精神之源,隨後“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也跑深了與浙江廣大幹部群眾的真切感情”。在浙江期間發表的《之江新語》中,他寫道,“離開了人民,我們將一無所有、一事無成;背離了人民的利益,我們這些公僕就會被歷史所淘汰。”同樣在此時發表的《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中,他將“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作為紅船精神的重要內涵,並強調這是貫穿中國革命和建設全過程的一條紅線、是“紅船精神”的本質,提煉了“紅船精神”超越時空、連接歷史和現實的永恆價值。

歷史最終由人來書寫。可以看到“紅船精神”的三重內涵: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既是我們黨百年發展的精神之魂,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個人履歷的概括提煉;得民心、順民意、謀民利、與人民同舟共濟,既是中國共產黨從南湖起航時的紅船初心,更貫徹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呈現在“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的成就中。“紅船精神”的提出者與踐行者,合而為一;“紅船精神”的歷史意義與當代價值,由此貫通。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堅持不忘初心,我們黨完成了從西柏坡進京的趕考;堅持不忘初心,我們黨完成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到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趕考。今天,一個經歷了南湖煙雨、黃洋炮聲、雄關如鐵、鐘山風雨、南海春潮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一個擁有著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鮮明精神座標的大黨,將在新的歷史方位上繼往開來、築夢中國。唯有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和闡釋的“紅船精神”為鞭策,始終保持黨的人民性特質,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才能把握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未來。

潮平岸闊,風正帆懸。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初心的紅船必將駛向更開闊的水面。

群眾路線成為我們党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永葆先進性的力量源泉。

1943年5月,國民黨少將徐複觀受派從重慶到延安考察,回去寫下的報告令國民黨高層夜不能寐:“共產黨啟發人民自覺參軍抗日,國民黨依靠保長抓丁拉夫;中共與老百姓是軍民一家水乳交融,國民黨不擇手段。”

同時代,美國史學家、中國問題專家費正清呼籲國際觀察者關注群眾路線,認為它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大法寶”,不僅僅是一種社會動員方式,而是應該被視為中國共產黨人自此找到了實現革命目標的根本途徑。他在1946年的《紐約時報》上撰文預測:最後的勝利者將會是中國共產黨人。

民心的選擇,就是歷史的抉擇。

今天,當中國共產黨已經由一個革命政黨發展為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中華民族的歷史任務已經由實現民族解放變為邁向民族復興,群眾路線仍發揮著凝聚“中國力量”的關鍵作用,並不斷被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就如何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問題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抓作風建設,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以良好黨風帶動政風民風,真正贏得群眾信任和擁護。”2013年6月,他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進一步指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黨同志的思想和行動中,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使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具有廣泛、深厚、可靠的群眾基礎。”為民、務實、清廉,為黨的群眾路線注入了時代內涵;“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為當代黨員領導幹部提供了價值依歸。長達一年多、先後兩個批次展開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中國大地掀起熱潮,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性工程,重塑了新時期我們黨的整體風貌。

當年是發動群眾、帶領人民實現民族獨立解放;而今是彙聚億萬人民的磅礴力量,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挑戰、機遇、形勢、任務隨時代而變化,與人民心心相印的初心不改。守則如磐又與時俱進,傳承“紅船精神”的中國共產黨因此能一直保有先進性,始終立於潮頭。

依水行舟

中國革命的航船在驚濤駭浪中成功到達彼岸,中國改革與發展正在波瀾壯闊的世界大潮中劈波前行。在《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中,習近平同志將“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作為“紅船精神”的重要內涵,這與2012年11月他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後首次發表重要講話中的那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形成了歷史的呼應。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奮鬥目標,是中國共產黨堅定理想信念,經百折而不回、曆困苦而彌堅的精神支撐。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是中國共產黨的基本遵循、優良傳統,是它被歷史和人民選中的根本原因,亦是它由弱到強、發展壯大的基本經驗。它所建立的政權是“人民政權”,它所組織的武裝是“人民軍隊”,它所致力的目標是“人民解放”,它帶領中國人民從苦難走向輝煌的過程,也是它自身由“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勢”的過程。

96年來,從“喚起工農千百萬”的革命鬥爭,到“河山依舊戰旗紅”的抗戰偉業,從“地動三河鐵臂搖”的建設熱潮,到“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的改革新路,中國共產黨為了人民而奮鬥、依靠人民而奮鬥,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五千年文明史、五分之一世界人口的東方大國,在一個世紀中的滄桑巨變,不但回答了中華民族“往哪裡去”的歷史之問,也回應了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探索的世界命題。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從紅船南湖起航開始,中國共產黨人就深知依水行舟的道理,90餘年風雨兼程,我們党對舟水關係的理解更加深刻和成熟。胸懷“人民夢想”,致力“人民生活”,共商“人類命運”,求解“人類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治党、治國、參與全球治理三個層次,彰顯出了順民意而奮鬥的進取精神、以人為本的深層價值。

在党的建設層面,以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為根本遵循。面對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對黨的執政基礎威脅最大的突出問題,形成了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在國家治理層面,以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正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的總體設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全面深化改革,致力於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全面依法治國,貫徹人民意志、保障社會正義;全面從嚴治黨,是党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證。

在參與全球治理層面,以人類整體命運為最終旨歸。作為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國家,作為全球治理的改革者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者,中國方案影響著休戚相關的人類命運,牽動著興衰與共的全球發展。從巴黎氣候峰會到核安全峰會,從構建多邊機制到建設“一帶一路”,從G20杭州峰會到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中國的積極作為,傳遞著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深遠追求,表達著對人的安全、發展與權利的深切注視。伴隨著中國步入世界舞臺中央,“紅船精神”正在更廣闊的海域中掀起潮汐。

同舟共濟

“人民”,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話語的關鍵字。“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立場”、“民心”、群眾“獲得感”,是他反復強調的話語;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過程,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是他身體力行的原則。這種人民情懷、人民哲學,源自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也來自個人的成長歷程。

在延安梁家河,他帶領父老鄉親赤腳站在冰水裡修淤地壩,和村裡鐵匠一起打造農具,建設全省第一個沼氣化村,把村裡分配給知青的白麵饅頭分給鄉親們吃、自己吃糠窩窩,時時刻刻踐行著“人民利益大如天”的信念。

在河北正定,他住在辦公室,吃在大食堂,和大家一起排隊打飯,一起蹲在樹下吃飯聊天,總是騎著自行車往鄉下跑,深入到老百姓當中拉家常、問寒暖,始終以群眾滿不滿意為晴雨錶和風向標。

在浙江主政,他剛剛履新就專程到嘉興南湖瞻仰革命遺址,重溫紅船初心、追尋精神之源,隨後“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也跑深了與浙江廣大幹部群眾的真切感情”。在浙江期間發表的《之江新語》中,他寫道,“離開了人民,我們將一無所有、一事無成;背離了人民的利益,我們這些公僕就會被歷史所淘汰。”同樣在此時發表的《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中,他將“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作為紅船精神的重要內涵,並強調這是貫穿中國革命和建設全過程的一條紅線、是“紅船精神”的本質,提煉了“紅船精神”超越時空、連接歷史和現實的永恆價值。

歷史最終由人來書寫。可以看到“紅船精神”的三重內涵: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既是我們黨百年發展的精神之魂,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個人履歷的概括提煉;得民心、順民意、謀民利、與人民同舟共濟,既是中國共產黨從南湖起航時的紅船初心,更貫徹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呈現在“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的成就中。“紅船精神”的提出者與踐行者,合而為一;“紅船精神”的歷史意義與當代價值,由此貫通。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堅持不忘初心,我們黨完成了從西柏坡進京的趕考;堅持不忘初心,我們黨完成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到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趕考。今天,一個經歷了南湖煙雨、黃洋炮聲、雄關如鐵、鐘山風雨、南海春潮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一個擁有著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鮮明精神座標的大黨,將在新的歷史方位上繼往開來、築夢中國。唯有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和闡釋的“紅船精神”為鞭策,始終保持黨的人民性特質,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才能把握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未來。

潮平岸闊,風正帆懸。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初心的紅船必將駛向更開闊的水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