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懷念丨那些曾經一起追過卻已成回憶的船公司

是否還記得, 哪些曾經威名赫赫的船公司, 伴隨著行業低谷, 倒閉、並購, 最終都落入了渺茫的時間之海, 有些標誌你還能見到, 而有些卻連百度都翻不出些許資料。

今天, 我們就一起回憶“那些年我們追過的船公司”, 大家且訂(艙)且珍惜! 也許出完這票貨, 轉身在江湖就不再相見!

中海集運(CHIAN SHIPPING)

中海集運(China Shipping)這個曾經中國航運的龍頭企業, 在2016年2月份, 經國務院批准正式與中遠(Cosco)合併。

合併後的公司沿用了Cosco的名稱, 這也意味著china shipping的名字將從此消失。 對於這個中國航運界曾經的“大佬”來說, 還真頗有一絲悲情的味道。

讓我們對這個曾經的大佬道一聲再見吧, 江湖從此再無中海集運!

曾經的中海, 如今“淪落”到這種地步了

鐵行渣華(P&O Nedlloyd)

鐵行渣華(P&O Nedlloyd)是一家由英國鐵行(P&O)與荷蘭渣華(Royal Nedlloyd)在2004年合資組建的集裝箱運輸公司。

2005年, 馬士基已23億歐元收購鐵行渣華, 並將旗下馬士基海陸與其整合為馬士基航運。

韓進(HANJIN)

韓進這家曾經的韓國第一, 世界第七大船公司的黯然謝幕, 可以說出乎許多人的意料。

這家創立於1977年, 曾經輝煌的全球性的船公司在2016年8月31日, 向法院遞交了破產申請, 而在2017年2月17日, 法院正式判決韓進破產, 為韓進棺木上釘上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顆鉚釘,

自此韓進正式“死亡”。

煙臺海運(SYMS)

煙臺國際海運有限公司(SYMS)成立於1985年, 中日航線的航線密度和進出口箱量在該集裝箱班輪市場位居前列, 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 負債5億元的煙臺海運被迫停航。

在後來的招標中, 引來中遠和海航兩大集團PK競購,

最終, 海航集團在煙臺市簽署收購煙臺海運的協定。 這家擁有1955名職工的船公司自此併入海航系。

是否還記得這家當年日本線的低價之王?

北歐亞貨櫃(NORASIA)

北歐亞貨櫃(NORASIA)於2000年6月被CSAV收購, 自從收購, NORASIA已明顯地增多了之後csav的資源。 早期的重點是對亞洲和歐洲的貿易,

之後是迅速擴展, 看到NORASIA成為一個關鍵角色, 在東西方貿易, 擴大其達到橫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

南美輪船(CSAV)

南美輪船(CSAV)成立於1872年,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船公司之一。 2014年4月份赫伯羅特(Hapag-Lloyd)和CSAV對外宣佈, 兩家公司將合併。

經過相關監管部門的審查後, 在2016年年合併正式完成。

馬來西亞國航(MISC)

2011年,由於集裝箱運輸業務面臨著嚴峻虧損,MISC宣佈將退出集裝箱運輸市場,這也使其成為了目前為止唯一一家主動退出集裝箱運輸業的航運企業。

海南泛洋(POSA)

海南泛洋航運有限公司(POSA),于2009年初成立,以震驚海內外的“泛洋速度”快速擴張,3年內躋身國內集裝箱運力排名第4,全球排名第38位。

但與其快速的擴張速度一樣,其倒閉速度同樣讓人大跌眼鏡,2013年10月31日其被當地人民法院裁定破產。

泛洋海運(PAN OCEAN)

泛洋海運(PAN OCEAN) 原名為“STX PAN OCEAN”,原屬於STX系,後由於2013年6月STX PAN OCEAN計畫破產,STX集團拋售所持股份,12月正式從STX剝離並更名為“PAN OCEAN”。

2015年,經過兩年重組,泛洋海運終於得以申請退出破產保護,被禽肉加工商Harim與JKL組成的財團出資1萬億韓元(約合8.66億美元)收購。

東南亞海運(DONGNAMA)

東南亞海運(DONGNAMA)成立於1967年,為韓國一家船公司,致力於亞洲各國家之間的海運業務。2008年由於經濟危機,破產倒閉。

智利航運(CCNI)

2015年2月,漢堡南美正式收購CCNI, 同年3月27日,漢堡南美宣佈關閉CCNI的集裝箱業務。

澳大利亞國家航運(ANL)

ANL成立於1956年,總部設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市,於1998年被達飛(CMA)收購。

馬魯巴(MARUBA)

在2009年10月份,由於飽受債務和欠款訴訟問題困擾,馬魯巴航運(MARUBA)宣佈進行緊急財務重組。

持有該公司百分百股權的Rodriguez家族,向當地海運工會SOMU出售股權,為公司進行徹底重組,然後逐步退出國際班輪市場。

根據其如今的官網資訊顯示,其已轉型為一家提供駁船,散雜貨船,滾裝船等服務的區域型的航運公司。

瑪麗亞那(Mariana)

瑪麗亞那快運(Mariana Express)在2015年3月,被太平船務(PIL)協同香港聯泰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收購。

美國總統輪船(APL)

美國總統輪船(APL)在1997年被NOL(東方海皇)收購,NOL由原來的排名第15位一舉躍升為世界第5大航運公司。

在2015年12月,達飛(CMA)宣佈以24億美元收購NOL,APL作為重要標的一同被CMA收入麾下。

兩次收購後APL的品牌都得以保留。

還有像勝利航運(Senator Lines),義大利郵船(ITL),CP ships line等等的船公司也已被收購,在航運業裡從此消失。

以上這些是已經消失於人們視野的船公司,還有一些明年今日或許也將“轉身離開並再也不見”的船公司。

漢堡南美(HAM-SUD)

漢堡南美(HAM-SUD)成立於1871年,屬於德國歐特克(Oetker)集團,是德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私有海運企業,是世界第七大班輪公司。

而在南美地區,漢堡南美可說是處於領導地位,其在巴西的子公司Alianca佔據著南美東岸集裝箱運輸60%的份額,每年的貨運量超過80萬teu。

歐特克集團與馬士基集團已經達成協議,這位“南美王者”將被“世界王者”馬士基收購,收購尚待相關監管部門的審批,預計將於2017年底完成。

阿拉伯聯合國家輪船(UASC)

阿拉伯聯合國家輪船(UASC)是1979年7月由波斯灣六國(巴林、伊拉克、科威特、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股東聯合設立,是中東地區最大的集裝箱班輪公司,2016年7月赫伯羅特(Hapag-Lloyd)對其的收購被歐盟有條件通過。

不過據傳因缺乏資金,合併被兩次延遲,現據赫伯羅特公佈,合併遇見將在2017年5月底前完成。

MOL,NYK,KLINE

商船三井(MOL),川崎汽船(KLINE)和日本郵船(NYK)是日本的三大航運企業,三家企業都有著悠久的歷史。由於航運市場的持續低迷,三家企業決定合併旗下集運業務,合資成立子公司。

子公司將於2017 年 7 月 1 日成立,由日本郵船持股 38%,商船三井及川崎汽船則分別持有 31% 股權,預計將在2018年正式開始運營。

子公司的名字暫時未公佈,但可以預料將至少有兩家的名字將在航運界裡消失。

在2016年年合併正式完成。

馬來西亞國航(MISC)

2011年,由於集裝箱運輸業務面臨著嚴峻虧損,MISC宣佈將退出集裝箱運輸市場,這也使其成為了目前為止唯一一家主動退出集裝箱運輸業的航運企業。

海南泛洋(POSA)

海南泛洋航運有限公司(POSA),于2009年初成立,以震驚海內外的“泛洋速度”快速擴張,3年內躋身國內集裝箱運力排名第4,全球排名第38位。

但與其快速的擴張速度一樣,其倒閉速度同樣讓人大跌眼鏡,2013年10月31日其被當地人民法院裁定破產。

泛洋海運(PAN OCEAN)

泛洋海運(PAN OCEAN) 原名為“STX PAN OCEAN”,原屬於STX系,後由於2013年6月STX PAN OCEAN計畫破產,STX集團拋售所持股份,12月正式從STX剝離並更名為“PAN OCEAN”。

2015年,經過兩年重組,泛洋海運終於得以申請退出破產保護,被禽肉加工商Harim與JKL組成的財團出資1萬億韓元(約合8.66億美元)收購。

東南亞海運(DONGNAMA)

東南亞海運(DONGNAMA)成立於1967年,為韓國一家船公司,致力於亞洲各國家之間的海運業務。2008年由於經濟危機,破產倒閉。

智利航運(CCNI)

2015年2月,漢堡南美正式收購CCNI, 同年3月27日,漢堡南美宣佈關閉CCNI的集裝箱業務。

澳大利亞國家航運(ANL)

ANL成立於1956年,總部設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市,於1998年被達飛(CMA)收購。

馬魯巴(MARUBA)

在2009年10月份,由於飽受債務和欠款訴訟問題困擾,馬魯巴航運(MARUBA)宣佈進行緊急財務重組。

持有該公司百分百股權的Rodriguez家族,向當地海運工會SOMU出售股權,為公司進行徹底重組,然後逐步退出國際班輪市場。

根據其如今的官網資訊顯示,其已轉型為一家提供駁船,散雜貨船,滾裝船等服務的區域型的航運公司。

瑪麗亞那(Mariana)

瑪麗亞那快運(Mariana Express)在2015年3月,被太平船務(PIL)協同香港聯泰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收購。

美國總統輪船(APL)

美國總統輪船(APL)在1997年被NOL(東方海皇)收購,NOL由原來的排名第15位一舉躍升為世界第5大航運公司。

在2015年12月,達飛(CMA)宣佈以24億美元收購NOL,APL作為重要標的一同被CMA收入麾下。

兩次收購後APL的品牌都得以保留。

還有像勝利航運(Senator Lines),義大利郵船(ITL),CP ships line等等的船公司也已被收購,在航運業裡從此消失。

以上這些是已經消失於人們視野的船公司,還有一些明年今日或許也將“轉身離開並再也不見”的船公司。

漢堡南美(HAM-SUD)

漢堡南美(HAM-SUD)成立於1871年,屬於德國歐特克(Oetker)集團,是德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私有海運企業,是世界第七大班輪公司。

而在南美地區,漢堡南美可說是處於領導地位,其在巴西的子公司Alianca佔據著南美東岸集裝箱運輸60%的份額,每年的貨運量超過80萬teu。

歐特克集團與馬士基集團已經達成協議,這位“南美王者”將被“世界王者”馬士基收購,收購尚待相關監管部門的審批,預計將於2017年底完成。

阿拉伯聯合國家輪船(UASC)

阿拉伯聯合國家輪船(UASC)是1979年7月由波斯灣六國(巴林、伊拉克、科威特、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股東聯合設立,是中東地區最大的集裝箱班輪公司,2016年7月赫伯羅特(Hapag-Lloyd)對其的收購被歐盟有條件通過。

不過據傳因缺乏資金,合併被兩次延遲,現據赫伯羅特公佈,合併遇見將在2017年5月底前完成。

MOL,NYK,KLINE

商船三井(MOL),川崎汽船(KLINE)和日本郵船(NYK)是日本的三大航運企業,三家企業都有著悠久的歷史。由於航運市場的持續低迷,三家企業決定合併旗下集運業務,合資成立子公司。

子公司將於2017 年 7 月 1 日成立,由日本郵船持股 38%,商船三井及川崎汽船則分別持有 31% 股權,預計將在2018年正式開始運營。

子公司的名字暫時未公佈,但可以預料將至少有兩家的名字將在航運界裡消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