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新時代醫保研究要有新理念新境界新作為

作者:王東進 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會長

新時代醫保研究的新境界, 就是要把握新時代的脈搏, 順應新時代的潮流, 要跳出醫保看醫保、論醫保, 要從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和國家治國理政的中心任務和全域工作的視角審視、研究醫保, 要從推進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健康中國的戰略高度研究醫保制度改革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問題, 要從全面理性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的大格局, 綜合系統深入研究醫保問題, 要從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設中國特色醫療保障體系的客觀需要和發展邏輯上研究醫保問題。

這樣, 新時代醫保研究就會有一種新的格局, 有一番新的氣象、新的局面。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下簡稱“黨的十九大”)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判斷、決策和部署, 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新的征程。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統一認識、統領工作, 是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當前和今後首要的也是最大的政治任務。 謹此, 將自己初學的點滴體會寫出來, 供大家參酌, 並望指教。

1、黨的十九大, 是在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關鍵時刻, 召開的一次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重要會議。 黨的十九大, 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作出了規劃、繪就了藍圖、指明了方向、明確了戰略、作出了部署、確定了目標, 是凝聚党心民心的政治靈魂和精神支柱, 是引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眾志成城開創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總綱領、總路線、總方略。

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總綱領、總路線、總方略,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將具有更加旺盛的生機與活力, 更加磅礴的力量, 更加堅實的步伐, 邁向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 奪取更加偉大的勝利。

同樣, 只有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總綱領、總路線、總方略, 新時代醫保研究就能以新的理念、新的境界、新的作為,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偉大事業中, 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新的貢獻。

2、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 通篇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光芒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智慧金暉。

真可謂:平實的文字訴說著發展的輝煌, 閃光的數字鑄就了歷史的豐碑, 堅強的意志支撐起了民族的脊樑, 思想的光芒照亮了新征程的方向。 這個報告, 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探索創新的結晶, 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和最高體現。

這個報告, 揭示了黨的執政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等等, 系統地回答了“新時代要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人們最關心、最根本、最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這個報告, 是當代最鮮活、最智慧、最管用的馬克思主義光輝文獻,

是治國理政的智慧寶典, 具有劃時代和里程碑的偉大意義。 黨的十九大精神, 集中體現在習近平同志所作的報告裡。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 這是當前和今後整個“歷史交匯期”的頭等大事和中心任務, 而且要真正學懂弄通, 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用以武裝頭腦、凝心聚力、指導行動。 這樣才能使我們的醫保研究始終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始終圍繞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務, 始終服從服務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健康中國和人民健康這個中心, 全面系統深入地用功發力。

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一定要全面系統地學, 一定要堅持不懈地學。 切忌只學隻言片語,切忌淺嘗輒止。學習一定要把自己擺進去,一定要聯繫醫保事業發展和醫保研究的實際。學習的目的全在於運用,切忌“空對空”,切忌“兩張皮”。學習一定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切忌籠而統之、“一般化”。我在初步學習中體會到,十九大報告亮點紛呈,而光芒萬丈的亮點是“四新”(或稱四個重要判斷):

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所處的新的歷史方位。報告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共同富裕、民族復興、世界舞臺這五個關鍵字作出了定義,也回答了我們要走什麼樣的道路,我們要建設什麼樣的國家,我們要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我們要採取哪些基本方略,我們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我們要做出什麼樣的貢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時代決定使命,使命需要擔當。只有對所處的歷史方位有了清醒的認識和正確的判斷,才能順應時代的潮流,擔當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做一個堅定的、清醒的、自覺的和有作為的新時代的醫保研究者、改革者和建設者。

新思想

經過長期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探索創新,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十九大報告的靈魂,也是理解、解讀黨在新時代政治宣言的關鍵。反觀歷史,一個新時代的開創,總是以新思想、新理論為先導、為標誌。

思想引領是最重要的引領。十九大報告從“八個明確”的深刻內容,到“十四條堅持”的基本方略和“兩個15年”的總體部署,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新時代新征程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目標。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最根本的就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行動。

我們在推進醫保制度建設、深入進行醫保研究的各項工作中,要自覺做到想問題、作研究、出主意、建言獻策、立身處事都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政治依歸和最高準則。

新矛盾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是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問題,也是衡判一個新時代的重要變數和基本依據。我們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圍繞解決社會主要矛盾進行的。這是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的基本立足點和落腳點。

“美好生活”不僅包括解決溫飽等方面的物質需要,而且還包括精神層面的“非物質”需要。不僅需要充裕的“消費品”,而且需要更完善的“公共品”。聯繫醫保研究的實際,其中人民對健康的追求、對全方位全週期健康保障的企盼,對更加便捷更加周到更加精准的醫保服務的需要,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

這些年,全民醫保制度改革發展雖然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但同樣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也正是我們需要在新時代下更大的功夫深入研究和著力解決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務。

新目標

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目標的內容既豐富又深刻,它要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實現這個奮鬥目標,作出了“兩個十五年”的戰略安排。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目標則是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作為醫保制度建設發展和醫保研究,就要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為著力點,始終把讓人民享有公平可持續的健康保障,過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作為我們全部工作的主題主線和終極目標。

3、時代賦予使命,使命需要擔當。十九大報告號召全黨同志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去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恢巨集目標。這既是共產黨人的初心,更是時代賦予的使命,人民寄予的期望。

作為以聚賢、納言、立說、獻策為宗旨,以厚德、求真、篤行、擔當為要義的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和醫保研究者,能否在新時代有新的作為,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條,就是看我們能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語雲: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初心,就是初始之心、本真之心,未被磨染的赤子之心。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的初心,就是求醫療保險客觀之真,務人民群眾健康保障之實(即求真務實)。以期為全面健康持續推進全民醫保事業發引領之聲、助精准之力。

觀照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已經走過的十年歷程,在各級領導、各有關方面的關心和幫助下,經過全體會員的共同努力,可以自信而自豪地說,大家牢記了初心、堅守了初心、踐行了初心。

正因為如此,在十年中為醫保決策與醫保治理盡了一份建言獻策、資政助治的責任;為廓清思想認識和觀點主張,樹立正確的醫保觀、價值觀,堅持醫保“三基”、遵循醫保規律方面,體現了一種排拒干擾、正本清源的擔當;在正確解讀政策、傳播醫保知識、培養醫保文化方面,作出了一些夯基壘臺式的貢獻;在總結推廣實踐經驗、建構中國特色醫保理論體系方面,有了一些探索創新的嘗試;在開展學術交流、人員培訓、進行醫保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醫保現代治理能力方面,進行了一些開創性工作,等等。

正因為如此,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這個“後生晚輩”,才在社會團體林林總總、研究智庫風生水起的當下,贏得了生存發展的一席之地,產生了一定的創造力、影響力和輻射力,受到領導的重視和社會的讚譽。

但是,已經取得的成績皆成過去,也只是序章。更加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還在後頭,更加光輝燦爛的願景還在遠方。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那樣,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沒有發展的少。

同理,全民醫保基本建立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沒有建立全民醫保的時候少。新情況、新矛盾、新訴求層出不窮,在許多環節和方面表現得更突出、更尖銳、更複雜。更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意志、敢於啃硬骨頭的精神、更加扎實有效的工作,才能使全民醫保制度向著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才能全面建成中國特色的醫療保障體系,為全國人民提供更加有效、更加可靠的健康保障。

因此,全會上下都要響應黨的十九大的莊嚴號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只有這樣,在新時代醫保研究才能有新的氣象、新的作為,才能譜寫出新時代醫保研究新的篇章。

4、在新時代醫保研究必須有新的理念、新的境界,才能有新的作為、新的貢獻。

理念,十分重要。理念是創新的基礎,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在一定意義上說,理念比制度更重要。改革創新首先是理念的更新。有了新理念,才能創造新理論、提出新思路、設計新制度、謀劃新方略、制定新政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是在一系列新理念的基礎上,形成了一整套治國理政的新思想、新戰略、新方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我們黨和國家在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理論基礎、指導思想和政治靈魂。

新時代醫保研究要有新理念。只有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前提下,樹立新理念,才能開拓新境界、形成新格局。

首先就是要把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有關民生、健康、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新理念、新判斷、新思想、新概念、新論述、新要求,學深弄懂,融會貫通,內化為新時代醫保研究的思想基礎、政治靈魂,進而形成新時代醫保研究的指導原則、研究方向、研究重點、研究路徑和研究方法。

二是要切實樹立新時代醫保研究的新理念。

(1)要把人民對健康的追求作為奮鬥目標,人民群眾在健康保障方面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我們就著力研究什麼問題,這就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

(2)要樹立共用發展的理念,醫保事業是人民的事業,只有依靠人民,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互助共濟、共建共用,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這就是大健康的理念。

(3)要樹立公平正義和可持續的理念,醫保研究要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障可持續性為主線,以解決相關領域之間、區域之間、人群之間,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為著力點,為實現全民醫保的“四更”目標。

(4)要樹立法治醫保的理念,把深化醫保改革與加強法制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做到依法參保、依法施保、依法治保,使全民醫保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

(5)要樹立醫保現代治理的理念,實現全民醫保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包括醫保在內的社會保障是國家現代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一定要從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域角度和戰略高度,來審視、研究全民醫保的現代治理,不斷提升全民醫保現代治理水準。

新時代醫保研究要有新境界。境界決定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又決定結局。恢巨集的境界,才會有宏闊的眼界,才會有大格局、大擔當,幹成大事業。新時代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一種新境界、新使命,也就是一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需要更大的責任擔當,幹一番更加偉大的事業的時代。

新時代醫保研究的新境界,就是要把握新時代的脈搏,順應新時代的潮流,要跳出醫保看醫保、論醫保,要從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和國家治國理政的中心任務和全域工作的視角審視、研究醫保,要從推進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健康中國的戰略高度研究醫保制度改革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問題,要從全面理性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的大格局,綜合系統深入研究醫保問題,要從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設中國特色醫療保障體系的客觀需要和發展邏輯上研究醫保問題。這樣,新時代醫保研究就會有一種新的格局,有一番新的氣象、新的局面。

新時代醫保研究要有新作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

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這是對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總方針、總任務和總要求,也是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方針、任務和要求。新時代醫保研究就要為實現這些任務和要求提供更多的研究成果,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支援和技術支援。

特別是在著力解決領域之間、區域之間、人群之間保障範圍、保障水準、保障品質尚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深化醫保支付制度(方式)改革、探索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全面建設中國特色醫療保障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助推“三醫聯動”、形成共同建設健康中國、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準、實現中華民族強起來的偉大事業中有新作為、新貢獻。

切忌只學隻言片語,切忌淺嘗輒止。學習一定要把自己擺進去,一定要聯繫醫保事業發展和醫保研究的實際。學習的目的全在於運用,切忌“空對空”,切忌“兩張皮”。學習一定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切忌籠而統之、“一般化”。我在初步學習中體會到,十九大報告亮點紛呈,而光芒萬丈的亮點是“四新”(或稱四個重要判斷):

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所處的新的歷史方位。報告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共同富裕、民族復興、世界舞臺這五個關鍵字作出了定義,也回答了我們要走什麼樣的道路,我們要建設什麼樣的國家,我們要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我們要採取哪些基本方略,我們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我們要做出什麼樣的貢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時代決定使命,使命需要擔當。只有對所處的歷史方位有了清醒的認識和正確的判斷,才能順應時代的潮流,擔當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做一個堅定的、清醒的、自覺的和有作為的新時代的醫保研究者、改革者和建設者。

新思想

經過長期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探索創新,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十九大報告的靈魂,也是理解、解讀黨在新時代政治宣言的關鍵。反觀歷史,一個新時代的開創,總是以新思想、新理論為先導、為標誌。

思想引領是最重要的引領。十九大報告從“八個明確”的深刻內容,到“十四條堅持”的基本方略和“兩個15年”的總體部署,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新時代新征程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目標。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最根本的就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行動。

我們在推進醫保制度建設、深入進行醫保研究的各項工作中,要自覺做到想問題、作研究、出主意、建言獻策、立身處事都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政治依歸和最高準則。

新矛盾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是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問題,也是衡判一個新時代的重要變數和基本依據。我們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圍繞解決社會主要矛盾進行的。這是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的基本立足點和落腳點。

“美好生活”不僅包括解決溫飽等方面的物質需要,而且還包括精神層面的“非物質”需要。不僅需要充裕的“消費品”,而且需要更完善的“公共品”。聯繫醫保研究的實際,其中人民對健康的追求、對全方位全週期健康保障的企盼,對更加便捷更加周到更加精准的醫保服務的需要,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

這些年,全民醫保制度改革發展雖然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但同樣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也正是我們需要在新時代下更大的功夫深入研究和著力解決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務。

新目標

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目標的內容既豐富又深刻,它要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實現這個奮鬥目標,作出了“兩個十五年”的戰略安排。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目標則是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作為醫保制度建設發展和醫保研究,就要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為著力點,始終把讓人民享有公平可持續的健康保障,過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作為我們全部工作的主題主線和終極目標。

3、時代賦予使命,使命需要擔當。十九大報告號召全黨同志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去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恢巨集目標。這既是共產黨人的初心,更是時代賦予的使命,人民寄予的期望。

作為以聚賢、納言、立說、獻策為宗旨,以厚德、求真、篤行、擔當為要義的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和醫保研究者,能否在新時代有新的作為,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條,就是看我們能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語雲: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初心,就是初始之心、本真之心,未被磨染的赤子之心。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的初心,就是求醫療保險客觀之真,務人民群眾健康保障之實(即求真務實)。以期為全面健康持續推進全民醫保事業發引領之聲、助精准之力。

觀照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已經走過的十年歷程,在各級領導、各有關方面的關心和幫助下,經過全體會員的共同努力,可以自信而自豪地說,大家牢記了初心、堅守了初心、踐行了初心。

正因為如此,在十年中為醫保決策與醫保治理盡了一份建言獻策、資政助治的責任;為廓清思想認識和觀點主張,樹立正確的醫保觀、價值觀,堅持醫保“三基”、遵循醫保規律方面,體現了一種排拒干擾、正本清源的擔當;在正確解讀政策、傳播醫保知識、培養醫保文化方面,作出了一些夯基壘臺式的貢獻;在總結推廣實踐經驗、建構中國特色醫保理論體系方面,有了一些探索創新的嘗試;在開展學術交流、人員培訓、進行醫保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醫保現代治理能力方面,進行了一些開創性工作,等等。

正因為如此,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這個“後生晚輩”,才在社會團體林林總總、研究智庫風生水起的當下,贏得了生存發展的一席之地,產生了一定的創造力、影響力和輻射力,受到領導的重視和社會的讚譽。

但是,已經取得的成績皆成過去,也只是序章。更加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還在後頭,更加光輝燦爛的願景還在遠方。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那樣,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沒有發展的少。

同理,全民醫保基本建立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沒有建立全民醫保的時候少。新情況、新矛盾、新訴求層出不窮,在許多環節和方面表現得更突出、更尖銳、更複雜。更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意志、敢於啃硬骨頭的精神、更加扎實有效的工作,才能使全民醫保制度向著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才能全面建成中國特色的醫療保障體系,為全國人民提供更加有效、更加可靠的健康保障。

因此,全會上下都要響應黨的十九大的莊嚴號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只有這樣,在新時代醫保研究才能有新的氣象、新的作為,才能譜寫出新時代醫保研究新的篇章。

4、在新時代醫保研究必須有新的理念、新的境界,才能有新的作為、新的貢獻。

理念,十分重要。理念是創新的基礎,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在一定意義上說,理念比制度更重要。改革創新首先是理念的更新。有了新理念,才能創造新理論、提出新思路、設計新制度、謀劃新方略、制定新政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是在一系列新理念的基礎上,形成了一整套治國理政的新思想、新戰略、新方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我們黨和國家在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理論基礎、指導思想和政治靈魂。

新時代醫保研究要有新理念。只有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前提下,樹立新理念,才能開拓新境界、形成新格局。

首先就是要把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有關民生、健康、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新理念、新判斷、新思想、新概念、新論述、新要求,學深弄懂,融會貫通,內化為新時代醫保研究的思想基礎、政治靈魂,進而形成新時代醫保研究的指導原則、研究方向、研究重點、研究路徑和研究方法。

二是要切實樹立新時代醫保研究的新理念。

(1)要把人民對健康的追求作為奮鬥目標,人民群眾在健康保障方面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我們就著力研究什麼問題,這就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

(2)要樹立共用發展的理念,醫保事業是人民的事業,只有依靠人民,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互助共濟、共建共用,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這就是大健康的理念。

(3)要樹立公平正義和可持續的理念,醫保研究要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障可持續性為主線,以解決相關領域之間、區域之間、人群之間,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為著力點,為實現全民醫保的“四更”目標。

(4)要樹立法治醫保的理念,把深化醫保改革與加強法制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做到依法參保、依法施保、依法治保,使全民醫保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

(5)要樹立醫保現代治理的理念,實現全民醫保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包括醫保在內的社會保障是國家現代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一定要從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域角度和戰略高度,來審視、研究全民醫保的現代治理,不斷提升全民醫保現代治理水準。

新時代醫保研究要有新境界。境界決定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又決定結局。恢巨集的境界,才會有宏闊的眼界,才會有大格局、大擔當,幹成大事業。新時代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一種新境界、新使命,也就是一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需要更大的責任擔當,幹一番更加偉大的事業的時代。

新時代醫保研究的新境界,就是要把握新時代的脈搏,順應新時代的潮流,要跳出醫保看醫保、論醫保,要從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和國家治國理政的中心任務和全域工作的視角審視、研究醫保,要從推進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健康中國的戰略高度研究醫保制度改革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問題,要從全面理性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的大格局,綜合系統深入研究醫保問題,要從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設中國特色醫療保障體系的客觀需要和發展邏輯上研究醫保問題。這樣,新時代醫保研究就會有一種新的格局,有一番新的氣象、新的局面。

新時代醫保研究要有新作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

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這是對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總方針、總任務和總要求,也是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方針、任務和要求。新時代醫保研究就要為實現這些任務和要求提供更多的研究成果,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支援和技術支援。

特別是在著力解決領域之間、區域之間、人群之間保障範圍、保障水準、保障品質尚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深化醫保支付制度(方式)改革、探索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全面建設中國特色醫療保障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助推“三醫聯動”、形成共同建設健康中國、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準、實現中華民族強起來的偉大事業中有新作為、新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