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霧化治療對寶寶有沒有副作用?到底能不能做?

門診中要是給寶寶開了霧化, 有的家長會說, 霧化治療的副作用很大, 有時還要霧化激素, 對寶寶有很大傷害。 那麼, 霧化治療就是濫用抗生素嗎?霧化真的對寶寶傷害極大嗎?

什麼是霧化治療?

霧化吸入治療是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常用的方法, 利用氣體射流的原理, 通過一定的霧化裝置將藥物分散為微小的霧滴或顆粒懸浮在氣體中, 通過吸入的方式沉積於呼吸道及肺部, 達到藥物的治療效果, 和口服藥物、肌肉注射給藥、靜脈輸液給藥一樣, 就是一種給藥方式, 但與其它給藥方式相比, 霧化吸入治療具有用藥劑量小,

藥物起效比較快, 全身副作用小及使用方便的特點。

霧化治療哪些疾病?

霧化吸入療法可以治療支氣管哮喘、咳嗽變異性哮喘、感染後咳嗽、嬰幼兒喘息、肺炎支原體肺炎、急性喉炎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等很多兒童呼吸系統疾病。

霧化治療的療效如何?

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可以有效減輕氣道炎症和氣道高反應性, 控制哮喘的症狀, 改善肺功能, 改善哮喘兒童的生活品質, 並降低哮喘的病死率, 聯合支氣管擴張劑藥物效果具有協同作用, 上述疾病的治療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霧化藥物有哪些?

1、吸入性糖皮質激素, 是最強的局部抗炎藥物, 國內已有布地奈德和丙酸倍氯米松可以用於霧化吸入。

2、支氣管擴張劑, 可以擴張氣管, 支氣管擴張劑又包括選擇性的β2受體激動劑和膽鹼能受體拮抗劑, 選擇性β2受體激動劑常用的藥物的特布他林和萬托林, 膽鹼能受體拮抗劑常用的是異丙托溴銨。

3、祛痰藥, 可降低痰的粘稠度, 使痰液稀釋容易排出,

代表藥物的鹽酸氨溴索和N-乙醯半胱氨酸, 目前國內還沒有鹽酸氨溴索的霧化劑型。

4、抗菌藥物, 目前我國還沒有專用的霧化用抗菌藥物, 不推薦用靜脈的抗菌藥物作為霧化抗菌藥。

5、中成藥, 無霧化相關證據, 也無霧化相關劑型, 不推薦使用。

霧化治療安全嗎?

很多家長都擔心激素的副作用, 其實相對於全身糖皮質激素的用量而言, 霧化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是比較小的, 並且也是比較安全的, 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和骨骼代謝無顯著的影響, 全身不良反應(生長遲緩、腎上腺抑制、骨密度下降或骨折)的風險也沒有升高, 個別患兒使用不當可能會出現口腔真菌感染, 通過吸藥後漱口或暫時停藥及局部用抗真菌藥物治療就可以緩解。

就支氣管擴張劑而言, β2受體激動劑是選擇性的激動劑, 副作用很少, 只有在藥物過量或應用不當會導致骨骼肌震顫、頭疼及心跳加速等反應。 膽鹼能受體拮抗劑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頭疼、噁心、嘔吐、心跳過速等。

所以常用的霧化用藥物副作用是比較小的,

只要按劑量常規使用也是比較安全的。

霧化治療就是濫用抗生素嗎?

霧化的常用藥物是糖皮質激素和支氣管擴張劑, 而不是抗生素, 另外, 目前還沒有霧化應用的抗生素, 所以霧化與抗生素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與濫用抗生素更沒有直接關係。

霧化比輸液更直接, 對寶寶的傷害更大嗎?

霧化治療是藥物直接作用於呼吸道, 而不是通過血液迴圈直接到達呼吸道的病灶, 全身不良反應是比較少的, 並且用藥的劑量低, 一般霧化用藥吸入的藥量僅為全身用藥的幾十分子, 並且霧化治療兒童更容易配合, 還是無疼無創的。

輸液治療是藥物通過靜脈輸液進入血液迴圈再作用於病灶, 用藥的劑量會大些, 並且是有創的,也會引起寶寶疼痛和緊張。所以霧化相對於輸液而言,對寶寶的傷害是最小的。

家長如何正確看待霧化治療?

霧化治療的治療兒童呼吸道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治療,並且副作用是最小的,所以如果寶寶生病後醫生建議霧化治療,那就聽從醫生的建議選擇霧化治療。

霧化治療是在醫院做還是在家裡做?

目前大部分霧化治療還是在醫院做的,也建議寶寶在剛開始生病需要霧化治療時,請選擇在醫院霧化治療,當然如果後面家長對霧化的過程已經比較熟悉,醫生也認為寶寶可以在家霧化治療,那就可以在醫院開藥,家長學會如何配藥和操作霧化器,然後選擇霧化治療,但一定要問清楚醫生霧化需要做幾天,一天需要做幾次,什麼情況需要帶寶寶來複診。

作者:張亞停,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主治醫師

並且是有創的,也會引起寶寶疼痛和緊張。所以霧化相對於輸液而言,對寶寶的傷害是最小的。

家長如何正確看待霧化治療?

霧化治療的治療兒童呼吸道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治療,並且副作用是最小的,所以如果寶寶生病後醫生建議霧化治療,那就聽從醫生的建議選擇霧化治療。

霧化治療是在醫院做還是在家裡做?

目前大部分霧化治療還是在醫院做的,也建議寶寶在剛開始生病需要霧化治療時,請選擇在醫院霧化治療,當然如果後面家長對霧化的過程已經比較熟悉,醫生也認為寶寶可以在家霧化治療,那就可以在醫院開藥,家長學會如何配藥和操作霧化器,然後選擇霧化治療,但一定要問清楚醫生霧化需要做幾天,一天需要做幾次,什麼情況需要帶寶寶來複診。

作者:張亞停,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主治醫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