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年中國現代農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

一、現代農業內涵定義

現代農業是一個動態的和歷史的概念, 它不是一個抽象的東西, 而是一個具體的事物, 它是農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 從發達國家的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看, 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過程包括兩方面的主要內容:一是農業生產的物質條件和技術的現代化, 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要素裝備農業, 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電氣化、資訊化、生物化和化學化;二是農業組織管理的現代化, 實現農業生產專業化、社會化、區域化和企業化。

(1)現代農業的本質內涵可概括為:現代農業是用現代工業裝備的,

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的, 用現代組織管理方法來經營的社會化、商品化農業, 是國民經濟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

(2)現代農業是以保障農產品供給, 增加農民收入, 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 以提高勞動生產率, 資源產出率和商品率為途徑, 以現代科技和裝備為支撐, 在家庭經營基礎上, 在市場機制與政府調控的綜合作用下, 農工貿緊密銜接, 產加銷融為一體, 多元化的產業形態和多功能的產業體系。

現代農業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的社會化農業。 在按農業生產力的性質和狀況劃分的農業發展史上, 是最新發展階段的農業。 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農業。

其基本特徵是:技術經濟性能優良的現代農業機器體系廣泛應用, 因而機器作業基本上替代了人畜力作業。

二、主要國家現代農業發展狀況

1、美國

美國的農業勞動生產率高, 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糧食年產量超過1噸的國家,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 農業是美國在國際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產業之一。 美國農業生產主要依靠家庭農場, 目前美國擁有204萬個農場, 每年創造的農業產值3000多億美元, 其中10%由400個大農場貢獻, 40%由中等規模的3.5萬個農場貢獻, 其餘由200萬個農場貢獻。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 人均耕地佔有量小, 農業發展面臨較多障礙與限制。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日本農業發展迅速, 現代化水準非常高, 有多項農業指標領先於其他發達國家。 日本的水稻、豆類、飼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農產品的品質很高;日本的食品與水產品大量出口, 其上市公司的市值佔據日本總製造業的10%, 成為出口創匯的主要部門。

3、荷蘭

荷蘭人均農業用地僅2畝, 地少人多。 但荷蘭農業堅持集約化、外向型發展道路, 農產品出口率達70%, 居世界首位;出口額占全球市場的9%, 居世界前列。 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場的60%以上, 是名副其實的“花卉王國”;蔬菜、乳製品和豬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 自然條件惡劣, 農業從業人員僅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4%, 但依賴滴灌技術等高科技農業, 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農業奇跡。

農產品不僅能自給, 水果、蔬菜和花卉還出口到歐美市場, 被稱為“歐洲的菜籃子”。

5、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農業發展水準和生產效率非常高, 屬於世界先進水準, 其人均農業生產總值排名第一。 澳大利亞農業屬於外向型經濟,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 澳大利亞農產品出口收入平均占農業總產值的比例為60%以上。

三、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現狀

1、糧食種植面積分析

2016年, 糧食種植面積11303萬公頃, 比2015年減少了約31萬公頃(合約472萬畝)。

2011-2017年中國糧食種植面積統計

2、糧食產量情況分析

2016年, 我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總產量61625萬噸(12324.8億斤), 比2015年減少519萬噸(104億斤)。 2016年的糧食生產雖然止步於“十二連”增, 但仍是歷史第二高的產量, 連續4年站上了1.2萬億斤的平臺, 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2011-2017年中國糧食產量統計

3、農業總產值

2016年,全國農林牧漁總產值為11.21萬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5.93萬億元,林業總產值4631.6億元,牧業總產值3.17萬億元,漁業總產值1.16萬億元。

2011-2017年中國農業總產值統計

四、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存在問題

“十三五”時期,農業現代化的內外部環境更加錯綜複雜。在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背景下,部分農產品供求結構性失衡的問題日益凸顯。優質化、多樣化、專用化農產品發展相對滯後,大豆供需缺口進一步擴大,玉米增產超過了需求增長,部分農產品庫存過多,確保供給總量與結構平衡的難度加大。

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背景下,農業發展方式粗放的問題日益凸顯。工業“三廢”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向農業農村擴散,耕地數量減少品質下降、地下水超采、投入品過量使用、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加重,農產品品質安全風險增多,推動綠色發展和資源永續利用十分迫切。

在國內外農產品市場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農業競爭力不強的問題日益凸顯。勞動力、土地等生產成本持續攀升,主要農產品國內外市場價格倒掛,部分農產品進口逐年增多,傳統優勢農產品出口難度加大,我國農業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問題更加突出。

在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動力轉換的背景下,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的問題日益凸顯。農產品價格提升空間較為有限,依靠轉移就業促進農民收入增長的空間收窄,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增速放緩,加快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確保如期實現農村全面小康任務艱巨。

五、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十二五”時期,我國農業機械化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農業農村發展新要求,不斷創新調控引導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穩步推進,“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1、農機裝備結構有新改善

農機總動力達到11.2億千瓦,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機、插秧機、聯合收穫機保有量分別達到607.3萬台、72.6萬台和173.9萬台,分別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機、高性能機具占比持續提高。

2、農機作業水準有新跨越

農機作業由耕種收環節為主向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拓展,由種植業向養殖業、農產品初加工等領域延伸。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個百分點;小麥、水稻、玉米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經濟作物機械化取得實質性進展。

3、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有新突破

高效、精准、節能型裝備研發製造取得重大進展,農機農藝加快融合、成果廣泛應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種、化肥深施、秸稈還田與撿拾打捆、糧食烘乾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保育型技術大範圍推廣,應用規模分別達到13537千公頃、42110千公頃、34671千公頃、49939千公頃和10766萬噸,分別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適應我國農業生產的農機工業體系基本建立,規模以上農機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524億元,較“十一五”末增長73.6%,我國農機製造大國地位更加穩固。

4、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有新提升

全國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達到18.2萬個,比“十一五”末增加1.1萬個;農機合作社達到5.7萬個,比“十一五”末增加3.5萬個,作業服務面積占全部農機作業面積的10.5%。農機流通市場體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斷提升。

5、農機安全生產有新成效

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上牌率、檢驗率和駕駛操作人員持證率均超過70%,農機事故死亡人數持續下降。

“十二五”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成就斐然,農業生產方式實現了從人畜力為主向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突出亮點。

六、中國現代農業領先企業分析

1、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98年並於1998年3月11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立足農牧產業、注重穩健發展,業務涉及飼料、養殖、肉製品及金融投資、商貿等。公司獲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全國食品放心企業、2016全國十大領軍飼料企業、主體信用等級AAA、中國肉類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示範項目企業、2017福布斯全球2000強等榮譽稱號。

2016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09億元,利潤總額達到33億元。

2013-2017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收入及利潤統計

2、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水產預混料、水產配合飼料和畜禽配合飼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並逐步向動物保健產品、規模養殖和優質苗種領域拓展業務的高科技型上市公司。

公司主要從事水產和畜禽飼料、優質水產動物種苗、動物保健品和生物製品、生豬的生產和銷售業務,並向客戶提供苗種、動保、技術、服務等養殖過程的整體解決方案,以保證客戶全程健康養殖。具體產品主要包括雞、鴨、豬、魚、蝦等飼料,蝦苗、魚苗,及養殖過程中所需的保健品、疫苗等。

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1.85億元,同比增長6.33%;利潤總額10.44億元,同比增長5.57%。

2013-2017年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收入及利潤統計

3、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9月21日,於1998年11月4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是北京市第一家農業類上市公司。公司位於具有“綠色國際港”之稱的京郊順義區。下設六家分公司、十八家控股子公司。是一家集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瓜果、果樹種植、加工及銷售;白酒生產與銷售;肉食品加工與銷售;良種繁育;肥料開發與銷售;農業技術開發、技術服務等為一體的相關多元化大型企業。

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1.9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為5.45億元。

2013-2017年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收入及利潤統計

七、中國現代農業發展前景分析

1、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從資訊化發展趨勢看,資訊社會的到來,為農業農村資訊化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人類社會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正在經歷資訊革命。當前,以資訊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以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為特徵的資訊化浪潮蓬勃興起,為農業農村資訊化發展營造了強大勢能。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資訊化發展,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資料戰略、“互聯網+”行動等作出部署,並把農業農村擺在突出重要位置,為農業農村資訊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網路經濟空間不斷拓展,農業農村資訊化服務加快普及,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資訊消費快速增長,資訊經濟潛力巨大,為農業農村資訊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資訊技術創新日新月異並加速與農業農村滲透融合,農業資訊技術創新應用不斷加快,為農業農村資訊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支撐。

2、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從農業現代化建設需求看,加快破解發展難題,為農業農村資訊化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內生動力。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農業發展方式亟待轉變,迫切需要運用資訊技術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充分發揮資訊資源新的生產要素的作用。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艱巨,迫切需要運用資訊技術精准對接產銷、提升供給的品質效益和競爭力,充分發揮資訊技術核心生產力的作用。農業小規模經營長期存在,規模效益亟待提高,迫切需要運用資訊技術探索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規模化路子,充分發揮互聯網平臺集聚放大單個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規模效益的作用。農產品價格提升空間有限,轉移就業增收空間收窄,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迫切需要運用資訊技術促進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農業農村新經濟,充分發揮“互聯網+”開闢農民增收新途徑的作用。

同時,我國農業農村資訊化正處在起步階段,基礎相當薄弱,發展相對滯後,總體水準不高。思想認識亟待提升。客觀上,我國農業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階段,資訊化對農業現代化的作用尚未充分顯現。各級農業部門對發展農業農村資訊化的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有待深化,關心支援農業農村資訊化發展的社會氛圍有待進一步形成。基礎條件建設亟待加強。農業資料獲取、傳輸、存儲、共用的手段和方式落後,農業物聯網產品和設備還未實現規模量產,支撐電子商務發展的分等分級、包裝倉儲、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十分薄弱。農業資訊技術標準和資訊服務體系尚不健全。重要資訊系統安全面臨嚴峻挑戰。農村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互聯網普及率尤其是接入能力還較低。科技創新亟待突破。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農業物聯網生命體感知、智慧控制、動植物生長模型和農業大資料分析挖掘等核心技術尚未攻克,技術和系統集成度低、整體效能差。農業資訊化學科群和科研團隊規模偏小,領軍人才和專業人才匱乏。農業資訊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比例低。體制機制亟待創新。管理職能和機構隊伍建設沒有跟上農業農村資訊化發展的需要。投融資機制尚不健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尚未破題,市場化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亟需探索完善。市場服務和監管制度、軟硬體產品檢驗檢測體系不健全。

3、農業總產值

2016年,全國農林牧漁總產值為11.21萬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5.93萬億元,林業總產值4631.6億元,牧業總產值3.17萬億元,漁業總產值1.16萬億元。

2011-2017年中國農業總產值統計

四、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存在問題

“十三五”時期,農業現代化的內外部環境更加錯綜複雜。在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背景下,部分農產品供求結構性失衡的問題日益凸顯。優質化、多樣化、專用化農產品發展相對滯後,大豆供需缺口進一步擴大,玉米增產超過了需求增長,部分農產品庫存過多,確保供給總量與結構平衡的難度加大。

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背景下,農業發展方式粗放的問題日益凸顯。工業“三廢”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向農業農村擴散,耕地數量減少品質下降、地下水超采、投入品過量使用、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加重,農產品品質安全風險增多,推動綠色發展和資源永續利用十分迫切。

在國內外農產品市場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農業競爭力不強的問題日益凸顯。勞動力、土地等生產成本持續攀升,主要農產品國內外市場價格倒掛,部分農產品進口逐年增多,傳統優勢農產品出口難度加大,我國農業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問題更加突出。

在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動力轉換的背景下,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的問題日益凸顯。農產品價格提升空間較為有限,依靠轉移就業促進農民收入增長的空間收窄,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增速放緩,加快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確保如期實現農村全面小康任務艱巨。

五、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十二五”時期,我國農業機械化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農業農村發展新要求,不斷創新調控引導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穩步推進,“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1、農機裝備結構有新改善

農機總動力達到11.2億千瓦,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機、插秧機、聯合收穫機保有量分別達到607.3萬台、72.6萬台和173.9萬台,分別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機、高性能機具占比持續提高。

2、農機作業水準有新跨越

農機作業由耕種收環節為主向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拓展,由種植業向養殖業、農產品初加工等領域延伸。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個百分點;小麥、水稻、玉米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經濟作物機械化取得實質性進展。

3、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有新突破

高效、精准、節能型裝備研發製造取得重大進展,農機農藝加快融合、成果廣泛應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種、化肥深施、秸稈還田與撿拾打捆、糧食烘乾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保育型技術大範圍推廣,應用規模分別達到13537千公頃、42110千公頃、34671千公頃、49939千公頃和10766萬噸,分別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適應我國農業生產的農機工業體系基本建立,規模以上農機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524億元,較“十一五”末增長73.6%,我國農機製造大國地位更加穩固。

4、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有新提升

全國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達到18.2萬個,比“十一五”末增加1.1萬個;農機合作社達到5.7萬個,比“十一五”末增加3.5萬個,作業服務面積占全部農機作業面積的10.5%。農機流通市場體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斷提升。

5、農機安全生產有新成效

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上牌率、檢驗率和駕駛操作人員持證率均超過70%,農機事故死亡人數持續下降。

“十二五”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成就斐然,農業生產方式實現了從人畜力為主向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突出亮點。

六、中國現代農業領先企業分析

1、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98年並於1998年3月11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立足農牧產業、注重穩健發展,業務涉及飼料、養殖、肉製品及金融投資、商貿等。公司獲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全國食品放心企業、2016全國十大領軍飼料企業、主體信用等級AAA、中國肉類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示範項目企業、2017福布斯全球2000強等榮譽稱號。

2016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09億元,利潤總額達到33億元。

2013-2017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收入及利潤統計

2、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水產預混料、水產配合飼料和畜禽配合飼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並逐步向動物保健產品、規模養殖和優質苗種領域拓展業務的高科技型上市公司。

公司主要從事水產和畜禽飼料、優質水產動物種苗、動物保健品和生物製品、生豬的生產和銷售業務,並向客戶提供苗種、動保、技術、服務等養殖過程的整體解決方案,以保證客戶全程健康養殖。具體產品主要包括雞、鴨、豬、魚、蝦等飼料,蝦苗、魚苗,及養殖過程中所需的保健品、疫苗等。

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1.85億元,同比增長6.33%;利潤總額10.44億元,同比增長5.57%。

2013-2017年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收入及利潤統計

3、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9月21日,於1998年11月4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是北京市第一家農業類上市公司。公司位於具有“綠色國際港”之稱的京郊順義區。下設六家分公司、十八家控股子公司。是一家集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瓜果、果樹種植、加工及銷售;白酒生產與銷售;肉食品加工與銷售;良種繁育;肥料開發與銷售;農業技術開發、技術服務等為一體的相關多元化大型企業。

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1.9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為5.45億元。

2013-2017年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收入及利潤統計

七、中國現代農業發展前景分析

1、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從資訊化發展趨勢看,資訊社會的到來,為農業農村資訊化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人類社會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正在經歷資訊革命。當前,以資訊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以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為特徵的資訊化浪潮蓬勃興起,為農業農村資訊化發展營造了強大勢能。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資訊化發展,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資料戰略、“互聯網+”行動等作出部署,並把農業農村擺在突出重要位置,為農業農村資訊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網路經濟空間不斷拓展,農業農村資訊化服務加快普及,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資訊消費快速增長,資訊經濟潛力巨大,為農業農村資訊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資訊技術創新日新月異並加速與農業農村滲透融合,農業資訊技術創新應用不斷加快,為農業農村資訊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支撐。

2、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從農業現代化建設需求看,加快破解發展難題,為農業農村資訊化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內生動力。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農業發展方式亟待轉變,迫切需要運用資訊技術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充分發揮資訊資源新的生產要素的作用。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艱巨,迫切需要運用資訊技術精准對接產銷、提升供給的品質效益和競爭力,充分發揮資訊技術核心生產力的作用。農業小規模經營長期存在,規模效益亟待提高,迫切需要運用資訊技術探索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規模化路子,充分發揮互聯網平臺集聚放大單個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規模效益的作用。農產品價格提升空間有限,轉移就業增收空間收窄,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迫切需要運用資訊技術促進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農業農村新經濟,充分發揮“互聯網+”開闢農民增收新途徑的作用。

同時,我國農業農村資訊化正處在起步階段,基礎相當薄弱,發展相對滯後,總體水準不高。思想認識亟待提升。客觀上,我國農業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階段,資訊化對農業現代化的作用尚未充分顯現。各級農業部門對發展農業農村資訊化的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有待深化,關心支援農業農村資訊化發展的社會氛圍有待進一步形成。基礎條件建設亟待加強。農業資料獲取、傳輸、存儲、共用的手段和方式落後,農業物聯網產品和設備還未實現規模量產,支撐電子商務發展的分等分級、包裝倉儲、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十分薄弱。農業資訊技術標準和資訊服務體系尚不健全。重要資訊系統安全面臨嚴峻挑戰。農村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互聯網普及率尤其是接入能力還較低。科技創新亟待突破。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農業物聯網生命體感知、智慧控制、動植物生長模型和農業大資料分析挖掘等核心技術尚未攻克,技術和系統集成度低、整體效能差。農業資訊化學科群和科研團隊規模偏小,領軍人才和專業人才匱乏。農業資訊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比例低。體制機制亟待創新。管理職能和機構隊伍建設沒有跟上農業農村資訊化發展的需要。投融資機制尚不健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尚未破題,市場化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亟需探索完善。市場服務和監管制度、軟硬體產品檢驗檢測體系不健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