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癌痛治療中,患者最關心的10個問題解答

據WHO統計, 全世界癌症患者伴有疼痛的比例占30%-50%, 晚期患者為60%-90%的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疼痛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情緒, 還會對其飲食、睡眠造成不良影響。

使得癌症病人身心都處於不愉快的狀態。

本文結合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發佈的《頑固性癌痛的藥物治療》、上海市抗癌協會癌症康復與姑息專業委員會發佈的《癌症疼痛診療上海專家共識(2017年版)》、中國抗癌協會癌症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發佈的《難治性癌痛專家共識(2017年版)》等共識, 解答了部分在癌痛治療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僅供大家參考。

Q1:什麼是三階梯止痛原則?

三階梯止痛原則是指止痛藥物的選擇應根據據疼痛程度由弱到強按順序提高。

第一階梯輕度疼痛給予非阿片類(非甾類抗炎藥)加減輔助止痛藥。 非阿片類藥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等。

第二階梯中度疼痛給予弱阿片類加減非甾類抗炎藥和輔助止痛藥。

弱阿片類藥物包括可待因、曲馬多等。

(第一、二階梯藥物在使用時, 鎮痛作用有“天花板效應”, 即一定的劑量後, 增量不能增效;第三階梯代表藥物沒有“天花板效應”。 )

第三階梯重度疼痛給予阿片類藥物加減非甾類抗炎藥和輔助止痛藥。 阿片類藥物主要包括嗎啡、羥考酮、芬太尼等。

在副反應耐受的情況下, 阿片類藥物可以無極限加量直至患者的疼痛得到充分的控制。

Q2:癌痛治療5個主要原則是什麼?

口服給藥、按時給藥(而不是疼痛時才給藥) 、按三階梯原則給藥、用藥個體化(用藥劑量個體化, 以無痛為目的, 不應對藥量限制過嚴)、嚴密觀察用藥後的變化並及時調整藥物劑量。

Q3:嗎啡、美施康定、奧施康定、芬太尼等阿片類鎮痛藥分別有什麼特點?

1)嗎啡

嗎啡緩釋或控釋劑型已是目前治療癌痛的最優越的藥物。

緩釋片為路泰(30mg/片), 控釋片為美施康定(30mg/片), 均為長效劑型, 每12小時給藥一次。

對頑固性噁心、嘔吐, 吞咽困難或意識減退等不能口服患者, 美施康定還能直腸給藥。

2)美施康定(硫酸嗎啡緩釋片)

美施康定對持續緩解癌痛、減少用藥次數、減少藥物依賴和耐受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常規初始劑量為每12小時30mg。

觀察1-2天疼痛無緩解時可根據需要進行個體劑量滴定, 每24小時一次, 每次按30-50%劑量逐漸遞增, 直到疼痛緩解。

滴定的維持劑量是其能完全控制疼痛達12小時的劑量。

3)奧施康定(羥考酮控釋片)

羥考酮沒有天花板效應(副作用能承受的情況下,

劑量不封頂), 是速效+長效的完美結合。

克服了普通控釋藥物達峰時間長, 起效較慢的缺點。 能夠長久維持有效、平穩的血藥濃度。

奧施康定口服生物利用度為60%-87%, 鎮痛強度是嗎啡的2倍。

一般起始10mg q12h 口服, 用藥1.6~2天內可達穩態血藥濃度, 如疼痛控制則維持服用。

38%的羥考酮即刻釋放快速吸收迅速鎮痛(1小時以內), 62%的羥考酮緩慢釋放慢速吸收持續鎮痛(12小時)。

4)芬太尼緩釋透皮貼劑

芬太尼鎮痛強度約為嗎啡的75-100倍, 鹽酸呱替啶的1000倍。 無封頂效應。

芬太尼通過外貼皮膚獨特的給藥方式來穩定釋放芬太尼入血, 72小時絕對生物利用度為92%。

在首次使用貼劑後6—12小時, 逐步開始出現鎮痛作用, 一般24小時達最高濃度,

且在整個72小時期間保持穩定。

適於進食困難、嚴重噁心嘔吐或便秘的癌症疼痛患者。

Q4:三階梯止痛效果不佳怎麼辦?

1)改變給藥途徑

對於無法經口服給藥的患者, 可以改成經口腔粘膜、鼻粘膜、直腸粘膜和經皮膚給藥, 皮下或肌肉注射給藥, 靜脈或椎管內給藥等。

2)病人自控鎮痛

病人自控鎮痛(PCA)是通過一個特殊的注射泵在持續給藥的基礎上, 病人可以根據疼痛感受自行追加藥量, 達到有效鎮痛;給藥的途徑包括靜脈、皮下、硬膜外腔或神經鞘內。

醫生根據病人的情況, 決定藥物濃度, 設定PCA泵的負荷劑量和持續劑量, 設定衝擊量和鎖定時間;病人根據疼痛感受, 按壓給藥的旋鈕, 追加給藥, 達到有效鎮痛。

3)阿片類藥物輪換

慮更換另一種製劑,其主要目的是增加藥物的鎮痛效果,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一般來說,對一種阿片類藥物耐受,經過更換其他藥物後,再應用該藥物仍然會有鎮痛效果。更換新的藥物需要按照等效劑量重新滴定;應用一段時間後,還可以再更換其他藥物,此過程為阿片類藥物輪換。

另外,如果伴有以下類型的癌痛應該注意:

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應考慮聯合使用輔助鎮痛藥物。

以阿片類藥物為基礎,輔助鎮痛藥物以抗驚厥藥物和(或)抗抑鬱藥物為首選,必要時可增加非甾體類藥物或類固醇激素。

骨轉移性癌痛可以使用姑息性放療和微創介入治療。阿片類藥物、非甾體類藥物、雙膦酸鹽/地諾單抗、放射性核素等聯合應用。

爆發性癌痛主要藥物是速釋嗎啡片,建議為每日阿片類藥物總量的10%-20%。如果24 h爆發痛次數>3次,需增加背景止痛藥物劑量。

Q5:一種阿片類藥止不住痛,可以兩種阿片類鎮痛藥聯用嗎?

《癌症疼痛診療上海專家共識(2017年版)》建議,由於證據不足,兩種阿片類藥物聯用在指南中不作推薦。

Q6:輔助鎮痛藥有哪些?

輔助鎮痛藥物是指能減少阿片類不良反應或增加阿片類藥物的鎮痛療效的藥物,常用於輔助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骨痛和內臟痛。

主要包括抗驚厥類藥物(加巴噴丁、普瑞巴林等)、抗抑鬱類藥物(如阿米替林、度洛西丁等)、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雙膦酸鹽和局部麻醉藥等。

Q7:打針來得快,止痛效果好?

針劑類止痛藥注射後起效快、作用強,在人體內很快達到很高的血藥濃度,患者很快會再次出現疼痛感。

但是使用緩釋製劑可以長時間維持身體內有效的血藥濃度,達到持續鎮痛的效果。

因此,慢性疼痛推薦控緩釋製劑作為基礎鎮痛藥物。

Q8:為了避免吃藥太多,副作用大,可以不疼先不吃藥,疼的時候再吃藥嗎?

一種止痛藥能夠控制患者的疼痛,那麼無論當時是否疼痛,都應該按時服藥,這樣可以保證在上一次藥物的藥效消失之前又給予下一次藥物,使血液內的藥物濃度一直維持在有效範圍。

Q9:白天疼得輕一點,少吃點藥,晚上疼得厲害,再多吃一些。

阿片類藥物無理想的標準用藥劑量,根據患者病情使用足夠劑量的藥物,使疼痛得到緩解。所以是可以的。

Q10:服用緩釋片,12小時一次,但是不到時間就開始疼了,是不是改為8小時一次?

在疼痛治療過程中,需要動態評估疼痛,及時調整藥物劑量。

如果用藥劑量不足,會導致鎮痛時間不足12小時,這是鎮痛時間縮短的主要原因,這種情況下需要增加服藥劑量,而不是增加給藥頻率。

癌痛是腫瘤治療的重要環節,掌握正確的鎮痛藥使用方式,多數癌痛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您轉發給有需要的病友。

如果您還有其它疑問或想瞭解的癌症知識,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們一定會給出解答。

慮更換另一種製劑,其主要目的是增加藥物的鎮痛效果,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一般來說,對一種阿片類藥物耐受,經過更換其他藥物後,再應用該藥物仍然會有鎮痛效果。更換新的藥物需要按照等效劑量重新滴定;應用一段時間後,還可以再更換其他藥物,此過程為阿片類藥物輪換。

另外,如果伴有以下類型的癌痛應該注意:

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應考慮聯合使用輔助鎮痛藥物。

以阿片類藥物為基礎,輔助鎮痛藥物以抗驚厥藥物和(或)抗抑鬱藥物為首選,必要時可增加非甾體類藥物或類固醇激素。

骨轉移性癌痛可以使用姑息性放療和微創介入治療。阿片類藥物、非甾體類藥物、雙膦酸鹽/地諾單抗、放射性核素等聯合應用。

爆發性癌痛主要藥物是速釋嗎啡片,建議為每日阿片類藥物總量的10%-20%。如果24 h爆發痛次數>3次,需增加背景止痛藥物劑量。

Q5:一種阿片類藥止不住痛,可以兩種阿片類鎮痛藥聯用嗎?

《癌症疼痛診療上海專家共識(2017年版)》建議,由於證據不足,兩種阿片類藥物聯用在指南中不作推薦。

Q6:輔助鎮痛藥有哪些?

輔助鎮痛藥物是指能減少阿片類不良反應或增加阿片類藥物的鎮痛療效的藥物,常用於輔助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骨痛和內臟痛。

主要包括抗驚厥類藥物(加巴噴丁、普瑞巴林等)、抗抑鬱類藥物(如阿米替林、度洛西丁等)、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雙膦酸鹽和局部麻醉藥等。

Q7:打針來得快,止痛效果好?

針劑類止痛藥注射後起效快、作用強,在人體內很快達到很高的血藥濃度,患者很快會再次出現疼痛感。

但是使用緩釋製劑可以長時間維持身體內有效的血藥濃度,達到持續鎮痛的效果。

因此,慢性疼痛推薦控緩釋製劑作為基礎鎮痛藥物。

Q8:為了避免吃藥太多,副作用大,可以不疼先不吃藥,疼的時候再吃藥嗎?

一種止痛藥能夠控制患者的疼痛,那麼無論當時是否疼痛,都應該按時服藥,這樣可以保證在上一次藥物的藥效消失之前又給予下一次藥物,使血液內的藥物濃度一直維持在有效範圍。

Q9:白天疼得輕一點,少吃點藥,晚上疼得厲害,再多吃一些。

阿片類藥物無理想的標準用藥劑量,根據患者病情使用足夠劑量的藥物,使疼痛得到緩解。所以是可以的。

Q10:服用緩釋片,12小時一次,但是不到時間就開始疼了,是不是改為8小時一次?

在疼痛治療過程中,需要動態評估疼痛,及時調整藥物劑量。

如果用藥劑量不足,會導致鎮痛時間不足12小時,這是鎮痛時間縮短的主要原因,這種情況下需要增加服藥劑量,而不是增加給藥頻率。

癌痛是腫瘤治療的重要環節,掌握正確的鎮痛藥使用方式,多數癌痛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您轉發給有需要的病友。

如果您還有其它疑問或想瞭解的癌症知識,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們一定會給出解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