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川農業大學學生用糧食製作創意漫畫

遼闊的梯田、蒼翠的大山、歐式建築的鄉村小別墅, 是這個新農村特有的一番美景, 傳統村莊的面貌雖然改變, 卻將淳樸的民風完整保留下來,

遊客置身其中, 仿佛像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作者創意使用大豆、玉米等種子組成色彩斑斕的彩色梯田並為作品取名為“歸”, 構造了一幅城市人嚮往的鄉村生活。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沛 攝

中國青年網成都4月6日電(通訊員 王釗鑠 李沛)在古代農家諺語中, 早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 意思是種子經過一整個冬天的養精蓄銳, 現在正可以借著這春日好時節萌芽。 種子的形狀多樣、顏色豐富, 昔日我們只知它能長出作物, 而在2017年3月30日的作品展覽上, 一系列的“種子畫”吸足了人們的眼球。 四川農業大學的學子們用他們的巧手, 將往日只能埋在土裡的種子搬上了畫卷, 供人欣賞。 他們用水稻、玉米、小麥等近10類種子,

以“田園綜合體, 美麗新農村”為主題, 創作出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田園種藝畫。

這是一座坐落于荷花、山澗中的小鎮, 被稱為“魚荷之鄉”。 在城市煩雜喧囂充斥耳旁的當代, 我們嚮往水鄉、田園小鎮的恬靜, 作者為其取名“荷·悠”表達對恬靜而快樂, 忙碌而悠閒鄉村生活的嚮往。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沛 攝

作品闡述了作者對田園綜合體的無限暢想。 一列疾馳的火車, 高山田野小路房屋, 農村的美麗精緻以一種虛構的方式呈現在畫面上。 火車的動與景致的靜, 本是衝突的兩種狀態, 以巧妙的方式結合起來,

體現新時代田園特徵內涵。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沛 攝

古有陶公著桃花源, 今有川農學子繪“農之桃花源”並賦詩一首:雲天相應盡顏色, 夫人山水清淡濃。 蝶花攜來笑滿面, 陶公又見更桃源。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沛 攝

農業風光和旅遊業相結合, 在農田裡種植農作物的同時, 規劃和發展旅遊業, 帶動農業經濟發展。 在作品中, 遠處滿山遍野的油菜, 近處綠意央然的風景, 讓農村不再是單一的耕作形式。 山上的油菜和左下角的幾株油菜相映, 在農作物價值外, 多了觀賞動能, 給了人物質與心靈的雙重觸動。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釗鑠 攝

一條小河宛如藍色的綢緞蜿蜒開去,河的左岸坐落著一棟房屋,房上掛著一串串玉米和一個個紅燈籠。門前的小院裡載有樹木和許多鮮花,兩三隻雞正在院子中嬉戲、啄米。一座小橋橫跨在小河上,將河右岸的田野與小院連通。整個畫面寓意著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生產的新農村所形成的一片生機勃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豐收景象。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釗鑠 攝

龍勝梯田群規模宏大,一層一層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其線條行雲流水,其規模磅礴壯觀。每層綴以不同的作物,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又使之更加美觀,增加觀賞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釗鑠 攝

在陽光的照耀下,一幅幅生動的作物畫吸引了眾多學生駐足參觀並參與到活動投票中去。更有學生在畫中開始識起了作物,讓自己不僅一飽眼福,,更在作物畫中學習到了知識。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沛 攝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釗鑠 攝

一條小河宛如藍色的綢緞蜿蜒開去,河的左岸坐落著一棟房屋,房上掛著一串串玉米和一個個紅燈籠。門前的小院裡載有樹木和許多鮮花,兩三隻雞正在院子中嬉戲、啄米。一座小橋橫跨在小河上,將河右岸的田野與小院連通。整個畫面寓意著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生產的新農村所形成的一片生機勃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豐收景象。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釗鑠 攝

龍勝梯田群規模宏大,一層一層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其線條行雲流水,其規模磅礴壯觀。每層綴以不同的作物,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又使之更加美觀,增加觀賞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釗鑠 攝

在陽光的照耀下,一幅幅生動的作物畫吸引了眾多學生駐足參觀並參與到活動投票中去。更有學生在畫中開始識起了作物,讓自己不僅一飽眼福,,更在作物畫中學習到了知識。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沛 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