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院士的學生有多難?

2017年兩院院士名單最近新公佈,

小編的朋友圈也被各種刷屏。

大家都在為自己的母校打call。

記得曾經有一位學姐考研的時候,

選的導師是一位院士。

後來卻因為該院士只能招收一名外校學生,

學姐落選了。

大家都說如果不是選院士導師,

肯定能通過。

小編也跟著感慨,

當院士的學生可真不容易啊!

那麼當院士的學生有會是怎樣一番體驗呢?

好奇心重的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去~~

@默默的黃:無論你有什麼進展依然會對彙報有深深的恐懼……

@伊芸: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博好。

@Spinors:學術牧場純天然放養, 首先感覺自己沒老闆,

旁人覺得名師應該出高徒, 所以壓力山大, 出去不敢聲張老闆是誰, 做出點東西了才敢認親。

@劉大:直博第三年了, 院士還不知道我叫什麼

@迪普樂寧Fan:老師給我的指導挺細緻的, 並且讓我在沒入學之前就能產出有趣的文章, 非常nice。

@十九夜:特別愛動腦, 學習能力極強, 效率極高從來不加班, 但工作量之大品質之高是梯隊其他任何一位都無法比擬的。

@George Wayne:二老闆是美國醫學院院士……雖然六十多的人了, 每天感覺比辦公室裡所有博士生加起來還忙。

@江魁:老闆對我們的論文要求很嚴……

@哈哈:實驗多, 真的多。 不僅要做自己畢業論文, 還有好多其它的事。 經費多, 不差錢。 缺什麼, 買!只要你有合適的理由。 報帳、簽字什麼的真方便。

@魚丸:感覺院士站的高度還是不一樣的, 第一次找導師談研究方向的時候, 他對我說, 要敢於做別人沒做過的的東西, 要有自信, 勇於嘗試, 不怕犯錯, 在領域內做出自己的東西, 只有這樣, 才可以在該領域立足。

@未熟青椒:目前所在博後課題組合作導師是歐洲某國院士, 為人很nice。 體驗深的是:學術奇才。 他人nice。 很照顧人。 不拘小節。 當然也有壓力。 收放有度, 尊重事實的科研態度是最棒的體驗。 很快就要走了, 跟他討論時說了很多想法, 他笑笑:太遺憾了, 我們產生了這麼多想法, 而你要走了。 突然有點捨不得了。

@klam:我老師的老師xxx是院士。 他同時也是我們課題組的老大。 記得有一次出去開會, 會務組安排了一輛車負責接送他們認為的比較重要的人物來回會場和住的地方,

然後我因為各種原因蹭了這個車。 當時坐在車上就發現, 雖然在坐的差不多都可以算得上是已經成名的數學家, 但是他們在這種私底下的場合, 聊的話題差不多也是各種奇奇怪怪, 家長里短, 八卦內幕之類的東西。 但是xxx老師即使在這種場合裡, 也是只會討論學術或者說學術圈的相關的內容, 明顯看著就不是一個畫風的。 當時我就感覺, 院士的確是不一樣。 當時我就感覺, 院士的確是不一樣。

@吳思涵:前所長他老人家就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和醫學院院士, 還有其他各種主席之類。 他偶爾也參與到我們的課題討論中, 比如開組會時。 跟他對話, 智商一定不能掉線, 思維速度要跟得上。

@xxx:老闆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好處是他真的經驗豐富, 技術到家, 給你很多幫助, 發文章也不容易被狠懟, 能給你很多人脈資源, 無論是課題合作還是以後找博後。 缺點是見不到人, 很多東西得自己來。 而且由於太忙, 他經常忘記你在做什麼。

@rayyuri:在院士的組呆著, 有好處也有壞處。 院士名氣大, 投文章什麼的名字在上面接受率就會高。 但是也有很多人, 博士階段文章不錯, 博士後去了個院士組進了個坑, 幾年沒文章, 學術生涯也就結束了。

@UNK:我的導師是數學所的院士大大。 聊天倒是聊的不少, 專業啊生活啊都聊。 。

很親切很平易近人, 沒有半點架子。

當然他作為一個大老闆在數學所裡面是很受尊敬的, 決策啊經費啊都感覺沒啥壓力。

不過說點個人的“感覺”, 以前是超級厲害的人物沒的說, 感覺現在並沒有什麼作為, “似乎”也沒有做什麼研究, 我不清楚, 只是感覺很閑。 但是每次我們都是週末去找他, 週末他還是在所裡面工作。 平時要各地到處開會。

@不諫言可追:院士忙, 小老闆帶, 然後院士需要到處參加會議做報告(拉專案), 那麼ppt誰做呢?某所傳言1:新生必須經過一輪ppt洗禮才能正式上崗某所傳言2:曾經有位留校的師兄, 現在的工作就是寫ppt然後督促學生做ppt某所傳言3:我們是ppt專業的ppt也沒那麼簡單, 科普性質的ppt內容100頁+, 給本科生看。 彙報性質的ppt內容40頁左右, 給專家看, 然而做一頁都得死不少腦細胞。

@雞糟的黃醫桑:(1)大老闆工作繁忙, 確實沒有辦法直接帶我, 會讓小老闆帶我(雖然小老闆來頭也不小)。但是大老闆需要統領整個科室的科研,我的一舉一動全在他的眼皮底下,每個人的研究進度他都清清楚楚,連我新交了女朋友都知道_(:з」∠)_ 摸魚?根本不可能。

(2)每週科室裡面所有研究生和醫生都需要輪流進行工作彙報和業務學習。由於分了很多科研小組,大家的研究方向完全不一樣,只有大老闆一個人可以從頭聽到底聽懂並且提出不同的意見。

(3)有的答主說老闆太大,可能會記不住你的名字。開玩笑吧,我讀書的時候,整個科室和研究所醫生研究生研究員上百號人,只有大老闆一個人可以背出所有人的名字。我畢業都7年了,出去開個會遇到了還能朝我揮揮手,調侃我幾句“怎麼又曠工出來開會啦?”

(4)精力無限充沛,幾乎不斷電的工作,出去開會間歇還在電腦上處理工作。半夜在實驗室還能遇到老闆巡視工作。

(5)知識面廣闊,平時還能侃一些影視明星八卦。

(6)幽默,擅長講冷笑話,院士中的段子手。

(7)科研經費充足,根本不需要擔心實驗做到一半沒有錢了。你只要夠優秀,老闆隨便砸錢給你。

(8)畢業時候順手幫我解決了工作,替我介紹了一個現在看起來最適合我的醫院。

(9)問我這種學渣怎麼選到大老闆的?確實,我讀書時候班級總成績排名倒數第二。但選導師的時候,前面所有人都迫于威名不敢選這個大老闆,於是……( ω )

@xxx:本科在材料學院士的組,研究生在資訊技術院士的組。說一下直觀的感受,兩位院士的相同點是對工作有著無限的熱情和超乎常人的活力。對於物質上沒有太強的追求。對於新生事物有著很強的接納能力。從我的經歷來說,哪怕不做科研,能做院士的學生也是人生幸事。與院士們有機會朝夕相處,體會他們對世界的看法,留意他們生活學習的習慣,這是一筆比學識更寶貴的財富。ヾ( ▽ )

@BrianRWang:張興棟院士是中國在世的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六個人中的一個。他完全沒有留學經歷,靠著勤奮刻苦的自學和科研取得了世界級的成果;老院士出生于1938年,如今依然戰鬥在科研第一線。作為一個小本科生(我那時大二),一開始去見院士的時候並沒有一點緊張。相反還覺得挺好玩的。當時還覺得很興奮,在有機化學課上給大家非常自豪的宣佈了這個事情,鬧了半天才發現原來當時給我們上有機化學的教授(川大化學學院教授)的老領導正是張老院士。我後來才知道院士年輕的時候其實脾氣非常壞,發火特別凶,但是人為人極好,對同事和學生都是真正的關心,愛護;而且院士是一個思想非常活躍的人;總是能不斷開拓出新的研究領域。

@Yuhang Liu:沒當過[中科院院士]的學生,只拿過院士的推薦信。先生為人很低調,我在推薦信裡面寫他的頭銜的時候,加了一個“Memb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也被他刪掉了,說“外國人不看這個”。後來我快畢業的時候,父母來上海想順便見見老師們,他也婉拒了。我跟一些[中科院院士級別學術水準]的數學家都通過郵件討論過學術問題,也看過他們的一些論文,裡面既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總的來說他們大部分都很nice,我跟他們說話並不會因為他們的身份而感覺有什麼拘謹,就像正常的“學生請教老師”一樣向他們請教/討論問題。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出品

責編:吳蘊聰

會讓小老闆帶我(雖然小老闆來頭也不小)。但是大老闆需要統領整個科室的科研,我的一舉一動全在他的眼皮底下,每個人的研究進度他都清清楚楚,連我新交了女朋友都知道_(:з」∠)_ 摸魚?根本不可能。

(2)每週科室裡面所有研究生和醫生都需要輪流進行工作彙報和業務學習。由於分了很多科研小組,大家的研究方向完全不一樣,只有大老闆一個人可以從頭聽到底聽懂並且提出不同的意見。

(3)有的答主說老闆太大,可能會記不住你的名字。開玩笑吧,我讀書的時候,整個科室和研究所醫生研究生研究員上百號人,只有大老闆一個人可以背出所有人的名字。我畢業都7年了,出去開個會遇到了還能朝我揮揮手,調侃我幾句“怎麼又曠工出來開會啦?”

(4)精力無限充沛,幾乎不斷電的工作,出去開會間歇還在電腦上處理工作。半夜在實驗室還能遇到老闆巡視工作。

(5)知識面廣闊,平時還能侃一些影視明星八卦。

(6)幽默,擅長講冷笑話,院士中的段子手。

(7)科研經費充足,根本不需要擔心實驗做到一半沒有錢了。你只要夠優秀,老闆隨便砸錢給你。

(8)畢業時候順手幫我解決了工作,替我介紹了一個現在看起來最適合我的醫院。

(9)問我這種學渣怎麼選到大老闆的?確實,我讀書時候班級總成績排名倒數第二。但選導師的時候,前面所有人都迫于威名不敢選這個大老闆,於是……( ω )

@xxx:本科在材料學院士的組,研究生在資訊技術院士的組。說一下直觀的感受,兩位院士的相同點是對工作有著無限的熱情和超乎常人的活力。對於物質上沒有太強的追求。對於新生事物有著很強的接納能力。從我的經歷來說,哪怕不做科研,能做院士的學生也是人生幸事。與院士們有機會朝夕相處,體會他們對世界的看法,留意他們生活學習的習慣,這是一筆比學識更寶貴的財富。ヾ( ▽ )

@BrianRWang:張興棟院士是中國在世的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六個人中的一個。他完全沒有留學經歷,靠著勤奮刻苦的自學和科研取得了世界級的成果;老院士出生于1938年,如今依然戰鬥在科研第一線。作為一個小本科生(我那時大二),一開始去見院士的時候並沒有一點緊張。相反還覺得挺好玩的。當時還覺得很興奮,在有機化學課上給大家非常自豪的宣佈了這個事情,鬧了半天才發現原來當時給我們上有機化學的教授(川大化學學院教授)的老領導正是張老院士。我後來才知道院士年輕的時候其實脾氣非常壞,發火特別凶,但是人為人極好,對同事和學生都是真正的關心,愛護;而且院士是一個思想非常活躍的人;總是能不斷開拓出新的研究領域。

@Yuhang Liu:沒當過[中科院院士]的學生,只拿過院士的推薦信。先生為人很低調,我在推薦信裡面寫他的頭銜的時候,加了一個“Memb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也被他刪掉了,說“外國人不看這個”。後來我快畢業的時候,父母來上海想順便見見老師們,他也婉拒了。我跟一些[中科院院士級別學術水準]的數學家都通過郵件討論過學術問題,也看過他們的一些論文,裡面既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總的來說他們大部分都很nice,我跟他們說話並不會因為他們的身份而感覺有什麼拘謹,就像正常的“學生請教老師”一樣向他們請教/討論問題。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出品

責編:吳蘊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