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爆櫃不爆倉,重壓轉向最後100米,社區快遞網站將成為新突破口?

“ 今年的雙11, 各大電商的資料表現很亮眼, 但隨之而來的快遞包裹消化能力卻差強人意, 雙12臨近, 如何提高最後一公里的服務效率, 成為快遞業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文核心導讀:

1、包裹量不斷突破新高, 暴露了快遞末端一公里的哪些問題?

2、社區100米快遞服務平臺能否成為快遞最後一公里的突破口?

3、除了解決快遞末端100米難題, 社區網站還能做什麼?”

作者 | 宋燕清

編輯 | ZERO

雖說今年雙11期間沒有出現明顯的爆倉現象, 但是順豐速運的豐巢、e棧、速遞易等快遞櫃爆櫃情況卻很多, 壓力從快遞網點直接轉移到社區最後100米。

一、快件量激增, 末端處理能力難匹配

今年的雙11, 天貓和京東各收穫了1682億和1271億的交易額, 銷售資料十分搶眼。 然而, 隨著線上交易大戰的結束, 面對雙11當天產生的13.8億多件包裹, 各大快遞、物流公司開始擼起袖子加油幹。

即使備戰許久,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 不少快遞網點和社區、大學校園的快遞櫃都出現了“爆櫃”現象, 無奈之下, 不少城市的馬路邊又都擺起了小攤兒。

為何雙11當天京東、天貓和蘇甯的首單配送只需十幾分鐘, 很多消費者當天下完單就收到了包裹, 但緊隨其後的主流快遞服務卻又回到了歷史雙11的“慢動作”?

▣從近幾年618和雙11期間的快遞物流表現來看, 主要矛盾點在以下兩方面:

1)今年雙11期間包括天貓、京東、唯品會等在內的電商平臺集體發力, 全網交易額突破新高完成2540億, 據瞭解, 去年的這個資料是1800億元, 增長幅度高達41%。

2)在高增長的訂單額和包裹量下, 快遞的增速卻沒這麼大的幅度, 當前無論是倉儲調度能力還是末端的服務能力, 剛剛嘗試自動化和平臺系統化,

大資料的應用還在探索之中。

所以, 如何建設完善的末端服務網路, 成為海量包裹日常化下快遞市場最需要解決的難題, 不少企業紛紛注意到了這個痛點和需求。

2013年5月菜鳥驛站成立, 通過與合作夥伴在高校通過創業的學生、在社區通過連鎖便利店等管道連結末端網站資源,

形成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末端公共服務網路。

同時, 國內開始出現快遞自提櫃, 包括豐巢、速遞易、中集e棧等由快遞公司入股的末端存儲貨櫃開始迅速蔓延到各大社區、商務樓, 可解決消費者收貨時間差異化的難題。

然而, 菜鳥驛站以大學生群體為主要服務物件, 難以複製到需求分散的社區;快遞自提櫃由於櫃子空間和數量的限制, 存在大件包裹難以寄存、快件激增容易爆櫃的問題。

所以, 對於消費者和快遞企業來說, 快遞末端的難題仍舊沒有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

二、最後100米成末端服務的關鍵

在快遞最後一公里服務中, 末端100米可能是操作最複雜、成本最難控制的部分, 因為需求很分散並且個性化突出, 所以能否把控好這100米的服務能力, 關乎到整個快遞行業服務品質的提升。

強烈的市場需求必然催生新物種, 面對快遞末端這片藍海, 不少以眾包起家的即時配送平臺和社區小超市紛紛入局, 先後誕生了達達-京東到家、熊貓快收、遞易等平臺。

中國的城鎮化水準逐漸提高,隨之而來的就是廣大社區群體的形成,所以社區100米的快遞代收代寄服務成為新的商業形態。

很多上班族都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若網購了一個大件商品,家中無人能收,社區的快遞自提櫃又放不下,如果此時旁邊的小商店能夠代收,是不是解決了他們的收件難問題?

所以,從這個點切入快遞末端市場,能夠徹底解決消費者網購後的收貨煩惱。

從2015年開始,行業內出現了一家叫做熊貓快收的社區100米快遞服務平臺,消費者的快件被它的服務站收到後,能夠憑藉平臺發送的短信在早7點—晚11點的時間段領取。

這家成立于南京的社區100米快遞服務平臺,能向使用者提供快遞代收、電商代購、導購、代退貨以及票務繳費等社區服務。

▣至於為何會以這種方式切入快遞末端市場,在記者看來,熊貓快收有著如下的考量:

1)快遞末端市場的社會需求量越來越大

目前快遞市場的格局整體比較穩定,但是細分領域仍有很大的市場空白,如生鮮冷鏈和最後一公里的派收件,這些都是當前用戶需求大但市場供給不足的板塊,前景廣大。

2)快遞企業精力有限,很難做好這個市場

雖然最後一公里很熱,快遞企業卻很少敢佈局,一是成本太高,很難用重資產的模式做,二是極度依賴人員操作,智慧型機器短板太大,滿足不了當下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如送貨到門、開箱驗視等。

3)末端客戶追求個性化服務,需要人工作業

末端客戶在取件、寄件的服務上需求更加個性化,包括時間、包裝、開箱驗視、發票問題等方面,而這些細則離不開人的處理,社區網站具備人和場地的條件。

4)平臺化運營經驗豐富,能夠進行模式複製

熊貓快收從2014年開始做菜鳥驛站在南京、蘇州、安徽等華東地區的代理商,積累了一年多的快遞平臺服務經驗,而社區網站離消費者更近,能及時抓住他們的消費需求。

5)用旗下的縣運業務彌補農村市場的覆蓋不足

除了城鎮社區100米,熊貓還有針對農村市場的縣運業務,包括縣城商家入駐、同城配送、農特產品銷售等,打通了縣城與各村莊之間的物流後通道,切入後代買經濟領域。

這些是快遞企業所不具備的能力,也是最後一公里最需要的資源,誰掌握誰就佔據先發優勢。

▣具備足夠多的有利條件,怎麼在實踐過程中運用起來?

1)另辟市場

避開現有如菜鳥驛站等入局的校園市場,專心切入“小散亂”狀態的社區最後100米快遞代收領域,通過城市合夥人的方式整合這些資源。

2)設加盟門檻

加盟門檻設限,需要具備營業執照和店面資源,對所有申請入駐的商戶進行嚴格審核,包括營業執照和店鋪的真實性,還要考察周邊社區的包裹數量、社區入住情況。

3)注重系統運用

降低加盟費用,以使用系統作為商戶加盟的硬性要求,以達到採集資料、統一管理和平臺監控的目的。

4)與快遞公司合作

想要將末端服務做標準,離不開各大快遞公司的支持,所以熊貓快收與三通一達、順豐等快遞公司進行合作,將末端代收代寄服務進行標準化運作。

二、快遞社區服務站的未來式

熊貓快收的每個代收包裹費用在0.4~0.6元,基本與快遞自提櫃的收費標準重合,同樣定位于社區100米的代收服務,前者如何取得競爭優勢?

除此之外,快遞代收、代寄和包裝等基礎服務一來離不開人的操作,成本高,二來操作的技術含量低,所以想要盈利比較困難。

▣具體來說,社區100米快遞服務平臺的模式面臨3個難以突破的門檻兒:

1)准入門檻兒低,沒有核心技術的限制,新晉者能夠輕易打入市場。

2)現有盈利能力不足,以包裹代收代寄為核心的業務附加值並不高。

3)競爭品類多,除了快遞自提櫃,如京東、蘇甯易購、天貓等電商平臺紛紛開設了自提點,末端資源已經被爭相搶奪。

所以,純粹的社區100米快遞服務平臺想要獲得足夠的發展空間,還需另想出路。

「運聯傳媒培訓部的萬振華認為」,物流沒有零售的基因,所以跨界做零售有難度;但是零售業在出現的時候就帶有倉和配的基因,想要切入快遞末端市場,會容易很多。

對此,熊貓快收的做法是打造電商垂直平臺,基於目前廣大的門店資源,開始嘗試線上商品線下展示的業務,這種貼近“新零售”的模式能將代收寄快遞的客源轉化為商品消費者,讓社區快遞服務點成為綜合性的便民服務中心。

熊貓快收表示,“鼓勵門店疊加其他增值業務,不會只做快遞”,所以,平臺給門店提供了諸如百草味、來伊份、藍月亮等快消品和特色水果供應鏈產品。

所以,做快遞末端的社區100米服務平臺,未來更多的延伸方向也許就是新零售。

■ 轉載請聯繫運聯傳媒獲得授權

中國的城鎮化水準逐漸提高,隨之而來的就是廣大社區群體的形成,所以社區100米的快遞代收代寄服務成為新的商業形態。

很多上班族都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若網購了一個大件商品,家中無人能收,社區的快遞自提櫃又放不下,如果此時旁邊的小商店能夠代收,是不是解決了他們的收件難問題?

所以,從這個點切入快遞末端市場,能夠徹底解決消費者網購後的收貨煩惱。

從2015年開始,行業內出現了一家叫做熊貓快收的社區100米快遞服務平臺,消費者的快件被它的服務站收到後,能夠憑藉平臺發送的短信在早7點—晚11點的時間段領取。

這家成立于南京的社區100米快遞服務平臺,能向使用者提供快遞代收、電商代購、導購、代退貨以及票務繳費等社區服務。

▣至於為何會以這種方式切入快遞末端市場,在記者看來,熊貓快收有著如下的考量:

1)快遞末端市場的社會需求量越來越大

目前快遞市場的格局整體比較穩定,但是細分領域仍有很大的市場空白,如生鮮冷鏈和最後一公里的派收件,這些都是當前用戶需求大但市場供給不足的板塊,前景廣大。

2)快遞企業精力有限,很難做好這個市場

雖然最後一公里很熱,快遞企業卻很少敢佈局,一是成本太高,很難用重資產的模式做,二是極度依賴人員操作,智慧型機器短板太大,滿足不了當下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如送貨到門、開箱驗視等。

3)末端客戶追求個性化服務,需要人工作業

末端客戶在取件、寄件的服務上需求更加個性化,包括時間、包裝、開箱驗視、發票問題等方面,而這些細則離不開人的處理,社區網站具備人和場地的條件。

4)平臺化運營經驗豐富,能夠進行模式複製

熊貓快收從2014年開始做菜鳥驛站在南京、蘇州、安徽等華東地區的代理商,積累了一年多的快遞平臺服務經驗,而社區網站離消費者更近,能及時抓住他們的消費需求。

5)用旗下的縣運業務彌補農村市場的覆蓋不足

除了城鎮社區100米,熊貓還有針對農村市場的縣運業務,包括縣城商家入駐、同城配送、農特產品銷售等,打通了縣城與各村莊之間的物流後通道,切入後代買經濟領域。

這些是快遞企業所不具備的能力,也是最後一公里最需要的資源,誰掌握誰就佔據先發優勢。

▣具備足夠多的有利條件,怎麼在實踐過程中運用起來?

1)另辟市場

避開現有如菜鳥驛站等入局的校園市場,專心切入“小散亂”狀態的社區最後100米快遞代收領域,通過城市合夥人的方式整合這些資源。

2)設加盟門檻

加盟門檻設限,需要具備營業執照和店面資源,對所有申請入駐的商戶進行嚴格審核,包括營業執照和店鋪的真實性,還要考察周邊社區的包裹數量、社區入住情況。

3)注重系統運用

降低加盟費用,以使用系統作為商戶加盟的硬性要求,以達到採集資料、統一管理和平臺監控的目的。

4)與快遞公司合作

想要將末端服務做標準,離不開各大快遞公司的支持,所以熊貓快收與三通一達、順豐等快遞公司進行合作,將末端代收代寄服務進行標準化運作。

二、快遞社區服務站的未來式

熊貓快收的每個代收包裹費用在0.4~0.6元,基本與快遞自提櫃的收費標準重合,同樣定位于社區100米的代收服務,前者如何取得競爭優勢?

除此之外,快遞代收、代寄和包裝等基礎服務一來離不開人的操作,成本高,二來操作的技術含量低,所以想要盈利比較困難。

▣具體來說,社區100米快遞服務平臺的模式面臨3個難以突破的門檻兒:

1)准入門檻兒低,沒有核心技術的限制,新晉者能夠輕易打入市場。

2)現有盈利能力不足,以包裹代收代寄為核心的業務附加值並不高。

3)競爭品類多,除了快遞自提櫃,如京東、蘇甯易購、天貓等電商平臺紛紛開設了自提點,末端資源已經被爭相搶奪。

所以,純粹的社區100米快遞服務平臺想要獲得足夠的發展空間,還需另想出路。

「運聯傳媒培訓部的萬振華認為」,物流沒有零售的基因,所以跨界做零售有難度;但是零售業在出現的時候就帶有倉和配的基因,想要切入快遞末端市場,會容易很多。

對此,熊貓快收的做法是打造電商垂直平臺,基於目前廣大的門店資源,開始嘗試線上商品線下展示的業務,這種貼近“新零售”的模式能將代收寄快遞的客源轉化為商品消費者,讓社區快遞服務點成為綜合性的便民服務中心。

熊貓快收表示,“鼓勵門店疊加其他增值業務,不會只做快遞”,所以,平臺給門店提供了諸如百草味、來伊份、藍月亮等快消品和特色水果供應鏈產品。

所以,做快遞末端的社區100米服務平臺,未來更多的延伸方向也許就是新零售。

■ 轉載請聯繫運聯傳媒獲得授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