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運動品牌而言,怎麼做內容行銷?

你可能見過不少女孩子們每個星期追一檔不同的綜藝、看一部不一樣電視劇、換一個顏值高的歐巴愛豆......

但你有沒有見過哪個男生每個季度換一個球星愛豆?

他們往往不記得女朋友的生日, 卻能記住哪場球賽的在幾月幾日幾點幾分播出。

據觀察, 往往男生熱愛一個體育明星、熱愛一場賽事可以持續幾十年的時間。

每天接觸著大量碎片化資訊的我們, 很難對某個具體的物件產生特殊的感情。

然而體育迷們卻對他們所熱愛的賽事、俱樂部與運動員有著極強的著迷度, 也就是說他們會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在固定的時間關注固定的資訊, 且有著巨大的情感熱情, 這是體育行銷最大的魅力之一, 同時也意味著體育品牌粉絲的粘性與忠誠度極高。

對, 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就是針對體育品牌的內容行銷。

一個具有百年歷史的汽車品牌雪佛蘭和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足球俱樂部曼徹斯特聯隊, (曾被福布斯雜誌評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體育俱樂部), 2012年起成為合作夥伴。 儘管兩個品牌身處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 但二者具有許多共同點——曼聯希望“以球迷為中心, 拉近球迷與俱樂部的距離”, 而雪佛蘭一直致力於與消費者建立強烈的情感紐帶, 增強彼此間的認同與互動。

在“雪佛蘭足球俱樂部”的創意活動中, 他們創建了一個包括網站、Facebook主頁、YouTube頻道和Twitter帳號在內的多層次媒體平臺系統, 雪佛蘭鼓勵球迷申請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活動吉祥物, 在活動的Facebook主頁上, 雪佛蘭寫道:“時間還很充裕, 為你的孩子申請做雪佛蘭足球俱樂部的吉祥物, 讓他們有機會和曼聯共用主場!通過這個連結分享足球積極影響他們的生活的故事。 ”

而在其YouTube頻道上, 則有雪佛蘭足球俱樂部的一個吉祥物大使小男孩Tomos採訪前曼聯球星韋恩·魯尼的視頻。 隨後, 俱樂部與魯尼的Facebook也都轉發了這個視頻。

事實上,每個企業都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份報紙、一本雜誌,甚至一家電視臺,利用自身去進行內容行銷。

而在不斷更新的行銷理念背後,體育內容行銷有著不少固定不變的要素——賽事、俱樂部、運動員。

我們來看看中國幾個知名的運動戶外服飾品牌。

可以看出,李寧、匹克、探路者、特步、三夫戶外和貴人鳥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的功能表列中都添加了賽事活動。往往裡面都介紹了具體的賽事狀況、比賽結果和活動報名方式等。

圖片分別是李寧、匹克、探路者公眾號的賽事活動具體內容

還有李寧簽下NBA球星韋德和哈斯勒姆,安踏簽下克萊湯普森、隆多與帕森斯,匹克簽下派克、希爾、巴丁格、蘭德裡和霍華德。

李甯與韋德

這些運動品牌在做內容行銷時,緊扣消費者關注的體育比賽和運動員,不管是籃球賽、足球賽、羽毛球賽、網球賽,還是馬拉松。好比時尚潮流服飾品牌會大肆推送自己品牌的時裝發佈會,而體育品牌的粉絲忠誠度更高,明星和賽事,對他們猶如興奮劑。

我們日常接觸到的運動戶外品牌都是B2C,面向的是一個個具體的消費者。如果品牌只是單純地介紹自己的新品上市、技術優勢、或者高層動態,未免太過單調貧乏。即使是像耐克、愛迪達這樣的大企業,也不會去過於頻繁地宣傳自己的氣墊或者Boost等技術。所以除了自己品牌要推銷的產品,在內容行銷裡一定還會加上粉絲感興趣的這些要素。

說到耐克,再給大家舉個例子。

冬天到了,小編栗子太多

在耐克與消費客戶群直接接觸的內容中,有一項很吸引注意力——健身體驗房。

體驗房分為入門均衡訓練、短時針對基礎訓練和私教指導訓練。粉絲可以自行選擇每週運動時長,個性化定制運動計畫。

小編寫到這裡不由的跟同事感歎:好想買一雙耐克的鞋今晚就開始運動!

小編同事:說明這是一個成功的公眾號。

不難發現,對於如今從事體育行銷的企業而言,做好內容行銷相當必要。在內容行銷的説明下,企業既能夠直接與目標群體進行溝通,又能有效推動產品銷售量的提升,從而實現體育資源行銷價值的最大化。

事實上,每個企業都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份報紙、一本雜誌,甚至一家電視臺,利用自身去進行內容行銷。

而在不斷更新的行銷理念背後,體育內容行銷有著不少固定不變的要素——賽事、俱樂部、運動員。

我們來看看中國幾個知名的運動戶外服飾品牌。

可以看出,李寧、匹克、探路者、特步、三夫戶外和貴人鳥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的功能表列中都添加了賽事活動。往往裡面都介紹了具體的賽事狀況、比賽結果和活動報名方式等。

圖片分別是李寧、匹克、探路者公眾號的賽事活動具體內容

還有李寧簽下NBA球星韋德和哈斯勒姆,安踏簽下克萊湯普森、隆多與帕森斯,匹克簽下派克、希爾、巴丁格、蘭德裡和霍華德。

李甯與韋德

這些運動品牌在做內容行銷時,緊扣消費者關注的體育比賽和運動員,不管是籃球賽、足球賽、羽毛球賽、網球賽,還是馬拉松。好比時尚潮流服飾品牌會大肆推送自己品牌的時裝發佈會,而體育品牌的粉絲忠誠度更高,明星和賽事,對他們猶如興奮劑。

我們日常接觸到的運動戶外品牌都是B2C,面向的是一個個具體的消費者。如果品牌只是單純地介紹自己的新品上市、技術優勢、或者高層動態,未免太過單調貧乏。即使是像耐克、愛迪達這樣的大企業,也不會去過於頻繁地宣傳自己的氣墊或者Boost等技術。所以除了自己品牌要推銷的產品,在內容行銷裡一定還會加上粉絲感興趣的這些要素。

說到耐克,再給大家舉個例子。

冬天到了,小編栗子太多

在耐克與消費客戶群直接接觸的內容中,有一項很吸引注意力——健身體驗房。

體驗房分為入門均衡訓練、短時針對基礎訓練和私教指導訓練。粉絲可以自行選擇每週運動時長,個性化定制運動計畫。

小編寫到這裡不由的跟同事感歎:好想買一雙耐克的鞋今晚就開始運動!

小編同事:說明這是一個成功的公眾號。

不難發現,對於如今從事體育行銷的企業而言,做好內容行銷相當必要。在內容行銷的説明下,企業既能夠直接與目標群體進行溝通,又能有效推動產品銷售量的提升,從而實現體育資源行銷價值的最大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