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在最該奮鬥的年齡選擇了安逸,因為怕吃苦的人,很多吃苦一輩子。

別在最該奮鬥的年齡選擇了安逸, 因為怕吃苦的人, 很多吃苦一輩子。

那個十年前批判中國教育的“白卷考生”, 如今怎麼樣了呢?

照片中的這個男孩名叫徐孟南, 安徽人, 2008年, 也就是10年前, 19歲的他第一次參加高考, 但是他並沒有像其他考生那樣規規矩矩做題, 而是在高考試卷中寫滿了自己的所謂“教育宣言”。

當然, 這也註定了他與大學無緣。

如今, 這位小夥子走出考場已經10年了, 這10年中他輾轉全國各地的工廠打工, 工作極不穩定, 又十分辛苦, 經歷了不少辛酸, 倒也收穫了自己的幸福, 成家生了孩子。

只是作為如今的他, 正在做2018年高考報名的準備, 因為他十分懊悔當初自己錯誤的行為, 認為當初那麼做“太不值”。 而反觀以前上了大專或者大學的同學, 他們就有比較充裕的業餘時間支配, 讓他很羡慕。

據說當年的他在班上學習成績還是挺不錯的, 中上等水準。

只是性格有些內向, 由於上了高中後看了一些批判教育制度的書, 以及看到2006年零分考生蔣多多等相關報導, 就開始有了一些想法, 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學習, 不打算考試了。

他還曾經給當地的教育主管部門、媒體以及作家寫過信, 闡明自己的一些教育觀點, 但是這些人都沒有予以回應。

後來的他逐漸有了厭學的情緒, 常常跑到網吧打遊戲, 以此逃避學習, 逃避高考, 成績下降很快, 也不告訴家人。

老師和父母得知他的情況後很生氣, 但也只能幹著急。

2008年高考, 他就做出了在高考試卷上寫滿“教育宣言”交“白卷”的異常舉動, 他認為這樣或許能引起大家的關注和重視, 從而帶來一些改變, “改變應試教育, 讓大家按照興趣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向,

並且增加日常生活知識的考試等等。 ”

但是並沒有。

這十年, 過的並不如意

高考結束, 徐孟南的成績無法將他送進更高一級的學府, 他只能選擇跟隨父母外出打工, 多年來, 他一直在浙江許多企業做工人, 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

“流水線的工作比較簡單, 但是也很辛苦, 每天7點多就需要起來工作, 上班時間都在10個小時, 有的時候需要加班就會更辛苦一些。 ”徐孟南說, “這樣的工作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只是每天在做重複的工作, 但是如果現在想要換好一些的工作, 都需要比較高的學歷, 而我只是高中畢業, 很多時候並不能夠達到學歷上的要求。 ”

這些年, 徐孟南幹過燈箱製作、浴室用品的組裝, 還曾經在親戚的企業做過一段時間的管理工作,

但是都並不穩定, 而且十分辛苦。

在更換工作的時候, 徐孟南都會留意用人單位的學歷要求, 如果超過高中, 他就不會去應聘了。 因為只能從事比較初級的工作, “還是挺辛苦的, 有時候連著幾個月都沒辦法休息一天, 請假的話就要扣錢, 而我的以前上了大專或者大學的同學, 他們的工作都有比較充分的業餘時間, 光這個就讓我很羡慕。 ”他說。

高考之後的近十年時間裡, 徐孟南還完成了結婚生子的過程, 現在, 他每年都外出打工, 而愛人和孩子則留在老家, “有的時候我也會想, 當年的做法可能真的是太不值得了, 如果當時認真答題, 可能現在會是另外的一種人生。 ”

幾天前, 徐孟南完成了自己2018年高考的報名工作,

他說現在高考不限制年齡了, 對他來說算是一個機會, 他也希望能夠重新走進考場, 彌補自己當年的那次“衝動”。

常常有人說, 讀書無用, 可是實際上, 學習雖然沒有讓成績優異的孩子登上頂峰, 但卻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他們跌入低谷。

但這個真實例子告訴孩子, 這就是現實。

對於大部分的中國孩子, 不讀書的人生才是真苦。

所以當孩子對我們抱怨讀書苦, 我們要告訴他們, 將來, 那些吃的苦會變成一條寬闊的路, 帶我們走到想去的地方。

努力吃苦,苦一陣子

1、苦是人生的底色

人生本身就是一場與痛苦並存的旅行,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麼輕鬆,從生下來的那一天,我們就開始了人生的修行。

學生苦,教師不苦?家長不苦?眾生皆苦!

無論你生長在怎樣的環境中,你都會面臨人生的各種難題。面對這些難題、困境,沒有人可以不流淚流汗就輕輕鬆松地跨過去。

經歷得越多,越容易發現這個世界的真理——越怕吃苦,越有苦吃。那些心靈真正富足的人,其實都不怕吃苦。

人生總要吃苦,有了苦才能知道甜,有了苦才知道珍惜。

2、努力,苦是暫時的

人生晚吃苦,不如早吃苦;你現在不累,以後就會更累。你要知道,現在吃的苦,其實是以後享的福。

曾國藩曾說:“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弛緩,弛緩則治人不嚴,而趣功不敏。”

孔子也曾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做人眼光要放長遠,不能只貪一時的安逸,讓內心的懶惰控制你的生活。

努力的苦,是暫時的。現在不少孩子都吃不了苦,碰到一點挫折,一點困難就要放棄。

你問他為什麼不能堅持一下,吃點苦,他便振振有詞地回答你,努力太苦了,努力也是這樣過,不努力也是這樣過,為什麼不讓自己當下過得舒服一點呢?

人生有些苦註定要吃,今天不苦學,老來是要後悔,是要受苦的。年少時貪圖安逸,不想努力,少了精神的滋養,少了技能的支撐,明天就要忍受空虛與“貧窮”。

努力了,可能當時會感到痛苦,但當你買過這個坎,你會擁有一個內心更加豐滿,更有價值的自己。

付出的努力,受過的苦永遠不會白費,上天總會補給你,即使你當時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當有一天你陷入困境,你此時的努力便會顯現出來。

吃苦努力得到的是技能上的進步,思維上的開闊,心智上的成熟,這些對人生意義重大,一生都對你有益。

貪圖安逸,苦一輩子

1、安逸還是有意義?

傳說老子遇到一位年逾百歲的老翁,老翁得意地說:“我從年少到現在,一直是遊手好閒地輕鬆度日.我的同齡人辛苦一生卻早已作古。現在我是否可以嘲笑他們忙碌一生,只是給自己換來一個早逝的結果呢?”

老子拿了一塊磚頭和一塊石頭放在老翁面前說:“如果只能選擇其一,您是要磚頭還是要石頭呢?”

老翁選擇了磚頭並指著石頭說:“這石頭沒棱沒角,要它何用?”

人總要有目標有夢想,夢想就是努力奮鬥才可能實現。人生的價值不在於長短,而在於你賦予你做的事情以意義。

其實,人的本性都是懶惰的,都是追求安逸逃避痛苦的。我們總羡慕別人的成績、地位,進而抱怨世界不公,但一個貪圖安逸,沒有認真努力過的人,有什麼資格抱怨呢?

許多父母一輩子都在為子女營造舒適安逸的小窩,但要知道生命的意義不可能從安逸的氛圍中結出,沒有一種能力是在純粹的歡樂中產生。

能力都是在痛苦和挫折中培養出來的。當孩子習慣了安逸的生活之後,便會懼怕改變。當孩子不願受苦不願努力,懶惰的種子便在心裡滋生,人生也終將不會有太大的起色。

努力必然是辛苦的,是難受的,只有這樣你才能提高,才能進步,才能充實自己。

2、時光不等人

年輕時苦,不叫苦;年老時苦,才叫苦。年輕不要怕吃苦,不要貪圖安逸享樂,不然等你老了,想努力了,卻發現時不我待,已經沒有力氣了。

對大多數人而言,我們一事無成,不是因為資質平庸,而是因為不夠努力。別在你垂垂老矣,兩手空空時,再痛心疾首地說“如果當時能吃一點苦,能再努力一點”。

在最能拼最能鬥的年紀,吃苦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然而如今這樣的少年似乎越來越少。

雖然苦過之後不一定有甜,努力過之後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的人生希望更加渺茫,就像一潭死水。不努力的人生,一眼看得到頭,蒼白到連新的風景都沒有,那才是真正的苦。

不想苦一輩子,就要苦一陣子。扛得住艱難,才能配得上夢想。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恐鵜鴃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

努力吃苦,苦一陣子

1、苦是人生的底色

人生本身就是一場與痛苦並存的旅行,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麼輕鬆,從生下來的那一天,我們就開始了人生的修行。

學生苦,教師不苦?家長不苦?眾生皆苦!

無論你生長在怎樣的環境中,你都會面臨人生的各種難題。面對這些難題、困境,沒有人可以不流淚流汗就輕輕鬆松地跨過去。

經歷得越多,越容易發現這個世界的真理——越怕吃苦,越有苦吃。那些心靈真正富足的人,其實都不怕吃苦。

人生總要吃苦,有了苦才能知道甜,有了苦才知道珍惜。

2、努力,苦是暫時的

人生晚吃苦,不如早吃苦;你現在不累,以後就會更累。你要知道,現在吃的苦,其實是以後享的福。

曾國藩曾說:“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弛緩,弛緩則治人不嚴,而趣功不敏。”

孔子也曾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做人眼光要放長遠,不能只貪一時的安逸,讓內心的懶惰控制你的生活。

努力的苦,是暫時的。現在不少孩子都吃不了苦,碰到一點挫折,一點困難就要放棄。

你問他為什麼不能堅持一下,吃點苦,他便振振有詞地回答你,努力太苦了,努力也是這樣過,不努力也是這樣過,為什麼不讓自己當下過得舒服一點呢?

人生有些苦註定要吃,今天不苦學,老來是要後悔,是要受苦的。年少時貪圖安逸,不想努力,少了精神的滋養,少了技能的支撐,明天就要忍受空虛與“貧窮”。

努力了,可能當時會感到痛苦,但當你買過這個坎,你會擁有一個內心更加豐滿,更有價值的自己。

付出的努力,受過的苦永遠不會白費,上天總會補給你,即使你當時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當有一天你陷入困境,你此時的努力便會顯現出來。

吃苦努力得到的是技能上的進步,思維上的開闊,心智上的成熟,這些對人生意義重大,一生都對你有益。

貪圖安逸,苦一輩子

1、安逸還是有意義?

傳說老子遇到一位年逾百歲的老翁,老翁得意地說:“我從年少到現在,一直是遊手好閒地輕鬆度日.我的同齡人辛苦一生卻早已作古。現在我是否可以嘲笑他們忙碌一生,只是給自己換來一個早逝的結果呢?”

老子拿了一塊磚頭和一塊石頭放在老翁面前說:“如果只能選擇其一,您是要磚頭還是要石頭呢?”

老翁選擇了磚頭並指著石頭說:“這石頭沒棱沒角,要它何用?”

人總要有目標有夢想,夢想就是努力奮鬥才可能實現。人生的價值不在於長短,而在於你賦予你做的事情以意義。

其實,人的本性都是懶惰的,都是追求安逸逃避痛苦的。我們總羡慕別人的成績、地位,進而抱怨世界不公,但一個貪圖安逸,沒有認真努力過的人,有什麼資格抱怨呢?

許多父母一輩子都在為子女營造舒適安逸的小窩,但要知道生命的意義不可能從安逸的氛圍中結出,沒有一種能力是在純粹的歡樂中產生。

能力都是在痛苦和挫折中培養出來的。當孩子習慣了安逸的生活之後,便會懼怕改變。當孩子不願受苦不願努力,懶惰的種子便在心裡滋生,人生也終將不會有太大的起色。

努力必然是辛苦的,是難受的,只有這樣你才能提高,才能進步,才能充實自己。

2、時光不等人

年輕時苦,不叫苦;年老時苦,才叫苦。年輕不要怕吃苦,不要貪圖安逸享樂,不然等你老了,想努力了,卻發現時不我待,已經沒有力氣了。

對大多數人而言,我們一事無成,不是因為資質平庸,而是因為不夠努力。別在你垂垂老矣,兩手空空時,再痛心疾首地說“如果當時能吃一點苦,能再努力一點”。

在最能拼最能鬥的年紀,吃苦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然而如今這樣的少年似乎越來越少。

雖然苦過之後不一定有甜,努力過之後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的人生希望更加渺茫,就像一潭死水。不努力的人生,一眼看得到頭,蒼白到連新的風景都沒有,那才是真正的苦。

不想苦一輩子,就要苦一陣子。扛得住艱難,才能配得上夢想。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恐鵜鴃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