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球五大收藏家中唯一的華人,他收藏的絕世孤品堪比國家級博物館

被譽為“東方明珠”的香港, 如今已成長為世界藝術品交易中心之一。 收藏界更是臥虎藏龍, 名家輩出, 尤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騰飛後, 誕生了一批有閑又有錢的收藏家, 他們熱衷於收藏珍貴的古董藝術品, 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

這位不容忽視的重量級人物, 早在國人還不知收藏樂趣之時, 他已在香港拍場上出手闊綽叱吒風雲, 成功躋身全球五大收藏家之列, 並且是其中唯一的一位華人藏家。

徐展堂

他就是徐展堂。 成就卓著的知名文物收藏鑒賞專家, 他收藏的瓷器品位之高, 幾乎每一件都能代表那個時代的最高水準, 他建立的香港首家私人中國博物館, 藏量媲美國家級博物館。 被公認為全球最重要的私人博物館之一, 這位在華人世界中極富傳奇色彩的古董收藏家, 是如何一步步取得今天的地位的?

奮力攀岩, 商界崛起

在徐展堂的書齋裡, 有一幅立軸和一幅油畫, 立軸是伍修權先生的墨寶:“根深不怕風動搖、幹正何懼月影斜”。 油畫則是一個光屁股小男孩在一張梯子上攀登, 這一字一畫正是他的人生寫照。 象徵他不畏艱難、一往無前的創業經歷和奮力攀登的堅韌精神。

1941年, 徐展堂生於江蘇一個小鎮, 9歲時隨父母遷居香港開設貿易行, 日子過得也算衣食無憂。

只可惜, 天有不測風雲, 因為財務出現問題而家道中落, 13歲時徐父又撒手人寰, 小小年紀的徐展堂一力承擔起家中生計, 先後做過看更、飯館小工、銀行信差、油漆工等雜活。

明代或更早 定窯白釉刻花卉紋碟, 徐展堂舊藏

然而, 身處困境的徐展堂從未放棄希望, 去夜校學習英文, 研讀名人傳記, 從中學習成功經驗, 提高自身水準。 可以說, 徐展堂後來的大獲成功與這些知識儲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60年代中期, 憑著自身魄力和遠見卓識, 徐展堂以低價購得九龍太子道一些房產, 並成功賺得第一桶金。

徐展堂舊宅「在望山莊」

1972年,剛30出頭的徐展堂,身家已經達到1000萬元,在香港地產業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1985年,他成功收購香港老牌中華制漆廠;

1987年,徐展堂將觸角伸向公共事業,收購了“香港城巴有限公司”;

1989年,徐展堂再次拓展新領域,以上億港元購進“麗的呼聲香港有限公司”;

1990年,他又鉅資收購英國的ENSIGNBUS公司

這一連串的成功投資行動,使徐展堂的事業飛速發展,財富也迅速積累,很快就邁入億萬富翁行列。在波濤洶湧的商界,徐展堂一時如日中天風頭無兩。

結緣古董,荷裡活道的常客

蛋殼黑陶鏤空高柄杯,徐展堂舊藏

在香港的富商巨賈中,喜歡收藏文物古董的人並不少見,但收藏得最多的還要數徐展堂。

在20多年的收藏歷史中,他的藏品達近5000件,價值約數億美元,是世界上五大個人收藏家之一,過人的見識和豐富的收藏譜寫了一曲當代傳奇。

明永樂青花綬鳥荔枝紋大盤,徐展堂舊藏

然而,他與古董的結緣卻純屬偶然。20世紀80年代初,徐展堂去廣州參加廣交會,在文昌路等地方發現有小瓷器在出售,就買了幾個打算送給生意上的朋友,出乎意料的是朋友們對他的小禮物非常喜歡。

此後徐展堂就開始留意這些古文物,這極其偶然的開始與奇妙的緣分,卻最終成為他最大的愛好,並由此開始了他收集、研究古董之路。

已在商海搏擊了十餘年的徐展堂,當時已有不少積蓄,工作之餘他最愛去荷裡活道逛古董店。對於這條聞名世界的古董街,相信每一位古玩愛好者都不會陌生,遍佈滿街的古董店,以及珍貴文物,令人目不暇接驚歎不已,而徐展堂就會在這裡耐心地“淘寶”。

也正是在荷裡活道,徐展堂結識了馬未都,後來馬未都憶起徐展堂時這樣說:

逛地攤我一直以為是我們這等平民的樂趣,誰知徐先生這樣的富翁也在地攤撿漏。每個人的收藏無論起點高低,逛地攤都是個說不清楚的樂趣。其實人生多數時間是不需要高高在上的,居高臨下不是人生一個好的態度。

清乾隆 黃地青花雲龍捧壽紋六角尊,徐展堂舊藏

“淘寶”的過程也給徐展堂帶來許多意外之喜。比如他曾在日本花60萬港幣買了一對琺瑯彩瓷杯,後來偶然路過皇后大道的一家古董店時發現了與彩瓷杯配套的彩碟,而這成套的杯碟價值超過了250萬港幣。

對於徐展堂來說,增值並非最重要的,這種不期而遇的巧合更令人心生歡喜,正應了那句老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愛物成癡,全球第一陶瓷藏家

清雍正 豆青釉雲龍紋大盤,徐展堂舊藏

搞收藏的人都知道,文物之所以閃耀著特別的光芒,正是因為其背後蘊含的歷史和文化,否則便只是累世隔代的陳年舊物罷了。

徐展堂正是因為有了歷史文化的積澱,可說是愛物成癡,只要看中,就一定想方設法弄到手,他曾不惜鉅資從蘇富比等國際性大拍行,購回許多珍貴文物,並委託資深專家在英美日等國廣泛搜求精品。

香港文化博物館徐展堂中國藝術館藏元青花瓷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一次與日本人競拍一件瓷器時,徐展堂一路使價格扶搖直上,最終以突破千萬的天價落槌,當時全場掌聲雷動,他也因此收穫了“抗日英雄”的雅號。

要知道在那個時候,香港拍賣可說是日本人的天下,日本人想要的東西基本沒有中國人的份兒,由此也可看出徐展堂對心愛之物的勢在必得。

宋 哥窯灰青釉瓣口洗,徐展堂舊藏

徐展堂的收藏從不拘泥於一種類別,豐富的藏品涵蓋陶瓷、青銅器、玉器、傢俱、牙角器等多個領域,但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還是陶瓷,他有3000多件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迄晚清的陶瓷器,堪稱一部實物的中國陶瓷史,其中很多都是絕世孤品。

明天啟 米萬鐘制青花花卉出戟觚,徐展堂舊藏

這件明天啟米萬鐘制青花花卉出戟觚,在徐展堂的藏品中最具文物價值,可貴之處在於其明確的紀年和定制者,對研究明代晚期青花具有重要的斷代價值。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與此花觚,造型、紋飾、款識完全一致者,被定為一級文物,兩者原應為一對,由此可證徐展堂所藏這件出戟觚珍貴非常。

清雍正 珊瑚紅貼金彩螭虎蒜頭瓶,徐展堂舊藏

徐展堂的藏品實屬來之不易,大多為高價購得,動輒耗資百萬、千萬,而且需要耐心和機緣。對於中國古代的器物和書畫,徐展堂極富感知力,藏品不僅真,而且很能體現出高格調。

出於對中國古董文物的真誠喜愛,徐展堂的收藏事業已經與生活融為一體,藝術品的累積甚至比商業崛起的速度更快,被公認為當時全球第一的中國陶瓷收藏家。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捐贈遍佈全球

曹興誠

臺灣著名收藏家曹興誠曾經說過:“最高境界是只鑒賞不收藏”。

這話放在徐展堂身上也是一點不假,他雖富收藏,功成名就,卻始終秉承“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準則。將許多珍貴藏品都捐給徐氏藝術館等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供世人觀賞。

香港徐氏藝術館

在徐展堂的博物館中,最負盛名的莫過於香港徐氏藝術館。

1991年,參加開館盛典的香港及各國文博界人士,盛讚如此規模的私人博物館世界少見,館內收藏有他的2000多件珍品,包括商周青銅器和歷代陶瓷器,並且特設有兩個具有明清特色的書齋,被公認為全球五大私人博物館之一。

徐展堂中國藝術館

1988年,徐展堂前往英國拓展業務,在參觀維多利亞·亞伯特博物館時,看到一批珍貴中國文物因缺乏經費,而被隨意堆放在貨倉中。他很是傷感,立即捐資125萬英鎊,後來在英國查理斯王子的提議下,建成了以徐展堂名字命名的中國藝術館,展出600件中國藝術珍品,全部說明均使用中英兩種文字,這在歐洲還是第一次。

繼倫敦之後,徐展堂相繼又在美國芝加哥博物館、澳大利亞國家藝術博物館、加拿大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館捐款捐物,建起多個以宣揚中華藝術為宗旨的“徐展堂中國藝術館”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在中國博物館群體中,可謂名副其實的佼佼者,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國內外享有盛譽。

這其中也凝聚著徐展堂慷慨援助的心血,作為上海博物館新館建設海外籌款委員會的主席,在他的大力協助之下,上海博物館從海外募集了1000萬美元,其中包括徐展堂帶頭捐贈的100萬美元,為了感謝他的深厚情誼,陶瓷館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徐州博物館

2009年,徐展堂來到徐州博物館參觀,看到館內只有部分小型唐三彩,與有著深厚民族文化積澱的徐州很不相稱,於是當即表示贈送一件珍貴文物——唐三彩鎮墓獸。

這件文物對研究盛唐時期的雕塑、喪葬以及經濟文化具有極其高的價值,徐展堂也被聘為徐州博物館名譽館長。

2010年4月2日,徐展堂先生在北京病逝,文物收藏有如過眼雲煙,但遍佈全球的徐氏藝術館,卻好像一座座紀念碑,向全世界講述著中國文明。

徐展堂舊宅「在望山莊」

1972年,剛30出頭的徐展堂,身家已經達到1000萬元,在香港地產業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1985年,他成功收購香港老牌中華制漆廠;

1987年,徐展堂將觸角伸向公共事業,收購了“香港城巴有限公司”;

1989年,徐展堂再次拓展新領域,以上億港元購進“麗的呼聲香港有限公司”;

1990年,他又鉅資收購英國的ENSIGNBUS公司

這一連串的成功投資行動,使徐展堂的事業飛速發展,財富也迅速積累,很快就邁入億萬富翁行列。在波濤洶湧的商界,徐展堂一時如日中天風頭無兩。

結緣古董,荷裡活道的常客

蛋殼黑陶鏤空高柄杯,徐展堂舊藏

在香港的富商巨賈中,喜歡收藏文物古董的人並不少見,但收藏得最多的還要數徐展堂。

在20多年的收藏歷史中,他的藏品達近5000件,價值約數億美元,是世界上五大個人收藏家之一,過人的見識和豐富的收藏譜寫了一曲當代傳奇。

明永樂青花綬鳥荔枝紋大盤,徐展堂舊藏

然而,他與古董的結緣卻純屬偶然。20世紀80年代初,徐展堂去廣州參加廣交會,在文昌路等地方發現有小瓷器在出售,就買了幾個打算送給生意上的朋友,出乎意料的是朋友們對他的小禮物非常喜歡。

此後徐展堂就開始留意這些古文物,這極其偶然的開始與奇妙的緣分,卻最終成為他最大的愛好,並由此開始了他收集、研究古董之路。

已在商海搏擊了十餘年的徐展堂,當時已有不少積蓄,工作之餘他最愛去荷裡活道逛古董店。對於這條聞名世界的古董街,相信每一位古玩愛好者都不會陌生,遍佈滿街的古董店,以及珍貴文物,令人目不暇接驚歎不已,而徐展堂就會在這裡耐心地“淘寶”。

也正是在荷裡活道,徐展堂結識了馬未都,後來馬未都憶起徐展堂時這樣說:

逛地攤我一直以為是我們這等平民的樂趣,誰知徐先生這樣的富翁也在地攤撿漏。每個人的收藏無論起點高低,逛地攤都是個說不清楚的樂趣。其實人生多數時間是不需要高高在上的,居高臨下不是人生一個好的態度。

清乾隆 黃地青花雲龍捧壽紋六角尊,徐展堂舊藏

“淘寶”的過程也給徐展堂帶來許多意外之喜。比如他曾在日本花60萬港幣買了一對琺瑯彩瓷杯,後來偶然路過皇后大道的一家古董店時發現了與彩瓷杯配套的彩碟,而這成套的杯碟價值超過了250萬港幣。

對於徐展堂來說,增值並非最重要的,這種不期而遇的巧合更令人心生歡喜,正應了那句老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愛物成癡,全球第一陶瓷藏家

清雍正 豆青釉雲龍紋大盤,徐展堂舊藏

搞收藏的人都知道,文物之所以閃耀著特別的光芒,正是因為其背後蘊含的歷史和文化,否則便只是累世隔代的陳年舊物罷了。

徐展堂正是因為有了歷史文化的積澱,可說是愛物成癡,只要看中,就一定想方設法弄到手,他曾不惜鉅資從蘇富比等國際性大拍行,購回許多珍貴文物,並委託資深專家在英美日等國廣泛搜求精品。

香港文化博物館徐展堂中國藝術館藏元青花瓷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一次與日本人競拍一件瓷器時,徐展堂一路使價格扶搖直上,最終以突破千萬的天價落槌,當時全場掌聲雷動,他也因此收穫了“抗日英雄”的雅號。

要知道在那個時候,香港拍賣可說是日本人的天下,日本人想要的東西基本沒有中國人的份兒,由此也可看出徐展堂對心愛之物的勢在必得。

宋 哥窯灰青釉瓣口洗,徐展堂舊藏

徐展堂的收藏從不拘泥於一種類別,豐富的藏品涵蓋陶瓷、青銅器、玉器、傢俱、牙角器等多個領域,但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還是陶瓷,他有3000多件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迄晚清的陶瓷器,堪稱一部實物的中國陶瓷史,其中很多都是絕世孤品。

明天啟 米萬鐘制青花花卉出戟觚,徐展堂舊藏

這件明天啟米萬鐘制青花花卉出戟觚,在徐展堂的藏品中最具文物價值,可貴之處在於其明確的紀年和定制者,對研究明代晚期青花具有重要的斷代價值。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與此花觚,造型、紋飾、款識完全一致者,被定為一級文物,兩者原應為一對,由此可證徐展堂所藏這件出戟觚珍貴非常。

清雍正 珊瑚紅貼金彩螭虎蒜頭瓶,徐展堂舊藏

徐展堂的藏品實屬來之不易,大多為高價購得,動輒耗資百萬、千萬,而且需要耐心和機緣。對於中國古代的器物和書畫,徐展堂極富感知力,藏品不僅真,而且很能體現出高格調。

出於對中國古董文物的真誠喜愛,徐展堂的收藏事業已經與生活融為一體,藝術品的累積甚至比商業崛起的速度更快,被公認為當時全球第一的中國陶瓷收藏家。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捐贈遍佈全球

曹興誠

臺灣著名收藏家曹興誠曾經說過:“最高境界是只鑒賞不收藏”。

這話放在徐展堂身上也是一點不假,他雖富收藏,功成名就,卻始終秉承“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準則。將許多珍貴藏品都捐給徐氏藝術館等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供世人觀賞。

香港徐氏藝術館

在徐展堂的博物館中,最負盛名的莫過於香港徐氏藝術館。

1991年,參加開館盛典的香港及各國文博界人士,盛讚如此規模的私人博物館世界少見,館內收藏有他的2000多件珍品,包括商周青銅器和歷代陶瓷器,並且特設有兩個具有明清特色的書齋,被公認為全球五大私人博物館之一。

徐展堂中國藝術館

1988年,徐展堂前往英國拓展業務,在參觀維多利亞·亞伯特博物館時,看到一批珍貴中國文物因缺乏經費,而被隨意堆放在貨倉中。他很是傷感,立即捐資125萬英鎊,後來在英國查理斯王子的提議下,建成了以徐展堂名字命名的中國藝術館,展出600件中國藝術珍品,全部說明均使用中英兩種文字,這在歐洲還是第一次。

繼倫敦之後,徐展堂相繼又在美國芝加哥博物館、澳大利亞國家藝術博物館、加拿大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館捐款捐物,建起多個以宣揚中華藝術為宗旨的“徐展堂中國藝術館”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在中國博物館群體中,可謂名副其實的佼佼者,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國內外享有盛譽。

這其中也凝聚著徐展堂慷慨援助的心血,作為上海博物館新館建設海外籌款委員會的主席,在他的大力協助之下,上海博物館從海外募集了1000萬美元,其中包括徐展堂帶頭捐贈的100萬美元,為了感謝他的深厚情誼,陶瓷館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徐州博物館

2009年,徐展堂來到徐州博物館參觀,看到館內只有部分小型唐三彩,與有著深厚民族文化積澱的徐州很不相稱,於是當即表示贈送一件珍貴文物——唐三彩鎮墓獸。

這件文物對研究盛唐時期的雕塑、喪葬以及經濟文化具有極其高的價值,徐展堂也被聘為徐州博物館名譽館長。

2010年4月2日,徐展堂先生在北京病逝,文物收藏有如過眼雲煙,但遍佈全球的徐氏藝術館,卻好像一座座紀念碑,向全世界講述著中國文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