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號稱“國漫崛起”的動畫,根本不知道曾經 “中國動畫”多牛逼!

摘要:那個被法國稱讚“迪士尼所做不到的”中國動畫, 回不來了

最近, 有三部動畫電影前後腳上映, 分別是:

來自皮克斯的催淚翻身之作《尋夢環遊記》。

影片不僅蟬聯了北美票房冠軍, 更在內地上映短短十天, 就卷走了5.4億。 豆瓣評分高達9.2, 可謂是票房口碑雙豐收。

另一部, 就是帶有明顯“新房特色”的《煙花》。

對於這部從頭到尾都在用“《你的名字。 》原班人馬”來吊粉絲胃口的動畫, 雖然圈外圈內口碑兩極分化, 但票房撲街已是必然趨勢。

最後一部, 是雖幾次跳票卻仍備受期待、一出場就打著“純手繪國風大作”旗號的《鍾馗傳奇之歲寒三友》。

說實話, 一開始我最期待的就是《鍾馗》!

作為一個從90年代追過來的動畫愛好者, 誰不期待“中國動畫”的崛起呢?!

而且, 這濃濃的純手繪中國風確實稱得上一句“致敬美影廠”。

再者, 一個老人堅持十年孤獨創作的情懷。 加上印象不錯的預告片。

當時我就覺著:喊了這麼多年的“國漫崛起”, 這次終於不會再跳水了。

然而, 來自事實的暴擊告訴我:這個想法是多麼的天真!!!

如果說《尋夢環遊記》是不看後悔系列。 那麼, 《鍾馗》絕對排的上“看了絕對後悔系列”前三名。

徒具其表的“中國風”、淩亂的故事、飽含爭議的價值觀……拿這種半吊子作品和當年的上美廠相提並論, 真是讓人無力吐槽。

從幾年前開始, 圈內就一直在喊“國漫崛起”。

然而, 除了一次次撩撥無數國漫擁泵的敏感神經後, 再一次次粉碎網友的希望外, 就只是在一次次拉低粉絲對國漫的評價和審美標準。

今天, 我們總會張口閉口的說, “以前的上美廠和中國學派多麼多麼厲害”。 但, 我們是不是已經忘了, 當年的“中國動畫”到底有多牛逼轟轟?!

或許現在,我們都知道動畫的製作原理是逐幀拍攝、一秒24格畫面。很簡單。

但,把時間倒退一百年,當時所有的動畫技術都掌握在歐美人手中。而那時連電影院都不太普及的中國,僅用了4年就破解了動畫製作的原理。

這,還要感謝做了一輩子動畫的“萬氏兄弟”。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中國動畫的前20年就是“萬氏的時代”。他們是中國動畫當之無愧的先驅。

萬籟鳴(中)、萬古蟾(右)、萬超塵(左)三兄弟分別是新中國動畫片、剪紙片、木偶片的奠基人。

萬氏兄弟在第一次接觸到動畫片時,就確立了做動畫人的志向。

然而當時的他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卻是——動畫的製作。面對技術壟斷,在多次去信歐美製作人、尋求援助無果後,萬籟鳴決心帶著兄弟攻克這個難題。

對於當年的勇氣,萬老自己回憶時說過這樣一段話:

“這樣一個強烈的藝術理想,驅使我如同當年自學美術那樣,發奮鑽研,決心為中國的美術電影貢獻出自己的青春,為中華民族爭氣,不讓外國人專擅其美。”

在如此動力驅使下,從1919年到1922年,4年間萬氏四兄弟就擠在一間面積只7平米的亭子間裡,僅靠自己摸索、搞清了動畫製作的原理。

之後又一個4年,同樣是在這個上海閘北區天通庵路的亭子間裡,萬氏兄弟成功製作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同時,也拉開了中國動畫歷史的序幕。

《大鬧畫室》 via北京大德元豐的博客

不過,直到1930年的《紙人搗亂記》引起較大轟動後,電影公司資本家對於動畫和萬氏兄弟的態度,才有了較大的轉變。

由於年代原因,遺留下來的影像很少。不過可以想像,這些動畫片,畫面肯定很粗糙,卻也很生猛。

正是這些作品,在最開始就揮起利劍、披荊斬棘,為當時蟄伏在美國卡通之下的中國動畫,開闢了一條不同於迪士尼的道路。

如果以沃爾特·迪士尼做對比,時代和命運對萬籟鳴格外的不公平。

兩人僅相差一歲,都是最早接觸動畫的一批人。然而始終處於和平環境的迪士尼,目之所及是自由的市場、不斷反覆運算的電影技術和產業鏈的成長,他只要想著安心創作即可。

而縱觀萬籟鳴的動畫生涯,稱得上是喜劇和災難的結合體。

在迪士尼完成了第一部有同步音響的動畫時,萬籟鳴才剛解決了無聲動畫的製作流程和賽璐璐片的用法;

在迪士尼已經把觸手伸向彩色動畫領域時,萬籟鳴還在摸索“聲和光轉換的錄音方法”;

當萬籟鳴終於成功製作了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駱駝獻舞》。2年後,迪士尼的世紀大作《白雪公主》已經風靡了全球。

1937年,《白雪公主》上映。在當時,這部影片共投資150萬美元,卻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僅在國內就狂砍了1400萬票房,並捧回了當年8項奧斯卡。

巨大的收益刺激了當時國內的資本家,而受聘著手拍攝動畫的萬籟鳴,對此卻有自己的考慮:

“那時我思想上考慮的是,既然美國人可以搞表現他們西方民族特色的《白雪公主》,我們當然也可以搞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鐵扇公主》。我忽發奇想,如果《鐵扇公主》能夠繪製成功,就可以有機會讓全國人民也包括廣大海外僑胞和一部分外國人一睹兩位“公主”的芳顏,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作一個全面的比較。難道中國“卡通”就註定不如美國“卡通”?”

於是,萬籟鳴和萬古蟾根據《西遊記》中“孫悟空三借芭焦扇”的有關章節,改編出動畫電影《鐵扇公主》。1941年9月,這位來自東方的“公主”終於得以走進大眾的視野。

《鐵扇公主》

在藝術成就上,這也是中國動畫第一次對自身民族特色的探索和磨合:

“儘管,從形象設計中,仍可以看出一點美國動畫的影子。但整體來說,打鬥動作是中國戲曲舞臺的,題材、佈景、配樂等各個方面,都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特色。”華東師範大學傳媒學院教授聶欣如如是說。

《鐵扇公主》僅存的設計圖

值得一提的是,《鐵扇公主》不僅是中國、也是亞洲的第一部動畫長片。也是這部動畫,深深影響了手塚治蟲的一生。

1981年,手塚治蟲來華,唯一的要求就是拜見萬籟鳴老先生。

彼時,他坦承,自己是受了《鐵扇公主》的影響才走上了漫畫創作道路。而“鐵臂阿童木”也是受了“孫悟空”的啟發後創造的。

見面那天,萬籟鳴和手塚治蟲更分別畫下了孫悟空和阿童木,讓他們緊緊貼靠一起。

然而,即使收穫了空前的地位和榮譽,都不能填滿萬籟鳴心中的遺憾。從小,萬籟鳴就一直想著把孫悟空的形象搬上大螢幕。

《大鬧天宮》海報 左邊是在美國上映時的宣傳海報

在孩提時期,萬氏兄弟就曾用自製的紙板影戲排演過“大鬧天宮”,當時的他們已經自作主張的改了原著情節,讓孫猴子“逃出了如來佛的手心”。

到40年代,如果不是當時的電影商見錢眼開,突然要求停止拍攝。或許“美猴王孫悟空”的形象,早已橫空出世。

偏偏造化弄人,萬籟鳴在回憶錄裡記載了當時的心情,只能用“哀莫大於心死”來形容。

絕望之中,他移居香港,只落得當佈景設計的境況。但一直沒放棄想做動畫、想做孫悟空的心情。

因為一旦愛上了動畫,就再也停不下來了!

就在萬籟鳴此生已不敢再抱期望時,令他沒想到的是:人過一甲子,還能得償所願。

《大鬧天宮》從籌拍到完成足足耗費了4年的時間。然而對於萬老,再多的苦和累都比不上看到騰雲駕霧的孫大聖活躍在螢幕上的激動。

試映那天,已經64歲的萬老哭了,他說:

“孫悟空,我們終於見面了!”

而《大鬧天宮》也讓萬籟鳴迎來了自己藝術生涯的巔峰。據不完全統計,《大鬧天宮》曾在44個國家和地區上映,更先後參加了14個國家和地區舉辦的18個國際電影節展映,並3次獲獎!

圖26 https://v.qq.com/x/page/d0337vp0ykl.html

《大鬧天宮》在全球掀起廣泛關注的同時,也收穫了很多美譽。

當時的法國《世界報》稱讚道:

“《大鬧天宮》不但具有美國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藝術又是迪士尼藝術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達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

就連美國自己的美聯社都發報道稱:

“美國最感興趣的是《大鬧天宮》,因為這部影片惟妙惟肖,有點像《幻想曲》,但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美國絕不可能拍出這樣的動畫片。”

雖然,時至今日,《大鬧天宮》一直是國創不可超越的經典。然而,對於萬氏兄弟而言,這一天來的太晚。

作為老大的萬籟鳴,1900年生人,1964年《大鬧天宮》登上了世界的舞臺。可萬氏兄弟都已是垂垂老矣之軀。

不得不說,以萬氏的天賦和努力來看,時代和命運都虧欠了他們一個平穩的“黃金創作時期”。不然,中國動畫可能……

到現在,這些輝煌都已被歷史的塵埃掩埋。

當下,有多少人叫的上來沃爾特·迪士尼的全名,卻已經不知道了被譽為“中國動畫先驅”的萬氏兄弟。

更諷刺的是,時下很多動畫動不動就打著“國漫崛起”的名號,卻根本不記得了:當年的中國動畫和中國學派,標準有多高、品質有多好!

或許現在,我們都知道動畫的製作原理是逐幀拍攝、一秒24格畫面。很簡單。

但,把時間倒退一百年,當時所有的動畫技術都掌握在歐美人手中。而那時連電影院都不太普及的中國,僅用了4年就破解了動畫製作的原理。

這,還要感謝做了一輩子動畫的“萬氏兄弟”。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中國動畫的前20年就是“萬氏的時代”。他們是中國動畫當之無愧的先驅。

萬籟鳴(中)、萬古蟾(右)、萬超塵(左)三兄弟分別是新中國動畫片、剪紙片、木偶片的奠基人。

萬氏兄弟在第一次接觸到動畫片時,就確立了做動畫人的志向。

然而當時的他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卻是——動畫的製作。面對技術壟斷,在多次去信歐美製作人、尋求援助無果後,萬籟鳴決心帶著兄弟攻克這個難題。

對於當年的勇氣,萬老自己回憶時說過這樣一段話:

“這樣一個強烈的藝術理想,驅使我如同當年自學美術那樣,發奮鑽研,決心為中國的美術電影貢獻出自己的青春,為中華民族爭氣,不讓外國人專擅其美。”

在如此動力驅使下,從1919年到1922年,4年間萬氏四兄弟就擠在一間面積只7平米的亭子間裡,僅靠自己摸索、搞清了動畫製作的原理。

之後又一個4年,同樣是在這個上海閘北區天通庵路的亭子間裡,萬氏兄弟成功製作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同時,也拉開了中國動畫歷史的序幕。

《大鬧畫室》 via北京大德元豐的博客

不過,直到1930年的《紙人搗亂記》引起較大轟動後,電影公司資本家對於動畫和萬氏兄弟的態度,才有了較大的轉變。

由於年代原因,遺留下來的影像很少。不過可以想像,這些動畫片,畫面肯定很粗糙,卻也很生猛。

正是這些作品,在最開始就揮起利劍、披荊斬棘,為當時蟄伏在美國卡通之下的中國動畫,開闢了一條不同於迪士尼的道路。

如果以沃爾特·迪士尼做對比,時代和命運對萬籟鳴格外的不公平。

兩人僅相差一歲,都是最早接觸動畫的一批人。然而始終處於和平環境的迪士尼,目之所及是自由的市場、不斷反覆運算的電影技術和產業鏈的成長,他只要想著安心創作即可。

而縱觀萬籟鳴的動畫生涯,稱得上是喜劇和災難的結合體。

在迪士尼完成了第一部有同步音響的動畫時,萬籟鳴才剛解決了無聲動畫的製作流程和賽璐璐片的用法;

在迪士尼已經把觸手伸向彩色動畫領域時,萬籟鳴還在摸索“聲和光轉換的錄音方法”;

當萬籟鳴終於成功製作了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駱駝獻舞》。2年後,迪士尼的世紀大作《白雪公主》已經風靡了全球。

1937年,《白雪公主》上映。在當時,這部影片共投資150萬美元,卻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僅在國內就狂砍了1400萬票房,並捧回了當年8項奧斯卡。

巨大的收益刺激了當時國內的資本家,而受聘著手拍攝動畫的萬籟鳴,對此卻有自己的考慮:

“那時我思想上考慮的是,既然美國人可以搞表現他們西方民族特色的《白雪公主》,我們當然也可以搞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鐵扇公主》。我忽發奇想,如果《鐵扇公主》能夠繪製成功,就可以有機會讓全國人民也包括廣大海外僑胞和一部分外國人一睹兩位“公主”的芳顏,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作一個全面的比較。難道中國“卡通”就註定不如美國“卡通”?”

於是,萬籟鳴和萬古蟾根據《西遊記》中“孫悟空三借芭焦扇”的有關章節,改編出動畫電影《鐵扇公主》。1941年9月,這位來自東方的“公主”終於得以走進大眾的視野。

《鐵扇公主》

在藝術成就上,這也是中國動畫第一次對自身民族特色的探索和磨合:

“儘管,從形象設計中,仍可以看出一點美國動畫的影子。但整體來說,打鬥動作是中國戲曲舞臺的,題材、佈景、配樂等各個方面,都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特色。”華東師範大學傳媒學院教授聶欣如如是說。

《鐵扇公主》僅存的設計圖

值得一提的是,《鐵扇公主》不僅是中國、也是亞洲的第一部動畫長片。也是這部動畫,深深影響了手塚治蟲的一生。

1981年,手塚治蟲來華,唯一的要求就是拜見萬籟鳴老先生。

彼時,他坦承,自己是受了《鐵扇公主》的影響才走上了漫畫創作道路。而“鐵臂阿童木”也是受了“孫悟空”的啟發後創造的。

見面那天,萬籟鳴和手塚治蟲更分別畫下了孫悟空和阿童木,讓他們緊緊貼靠一起。

然而,即使收穫了空前的地位和榮譽,都不能填滿萬籟鳴心中的遺憾。從小,萬籟鳴就一直想著把孫悟空的形象搬上大螢幕。

《大鬧天宮》海報 左邊是在美國上映時的宣傳海報

在孩提時期,萬氏兄弟就曾用自製的紙板影戲排演過“大鬧天宮”,當時的他們已經自作主張的改了原著情節,讓孫猴子“逃出了如來佛的手心”。

到40年代,如果不是當時的電影商見錢眼開,突然要求停止拍攝。或許“美猴王孫悟空”的形象,早已橫空出世。

偏偏造化弄人,萬籟鳴在回憶錄裡記載了當時的心情,只能用“哀莫大於心死”來形容。

絕望之中,他移居香港,只落得當佈景設計的境況。但一直沒放棄想做動畫、想做孫悟空的心情。

因為一旦愛上了動畫,就再也停不下來了!

就在萬籟鳴此生已不敢再抱期望時,令他沒想到的是:人過一甲子,還能得償所願。

《大鬧天宮》從籌拍到完成足足耗費了4年的時間。然而對於萬老,再多的苦和累都比不上看到騰雲駕霧的孫大聖活躍在螢幕上的激動。

試映那天,已經64歲的萬老哭了,他說:

“孫悟空,我們終於見面了!”

而《大鬧天宮》也讓萬籟鳴迎來了自己藝術生涯的巔峰。據不完全統計,《大鬧天宮》曾在44個國家和地區上映,更先後參加了14個國家和地區舉辦的18個國際電影節展映,並3次獲獎!

圖26 https://v.qq.com/x/page/d0337vp0ykl.html

《大鬧天宮》在全球掀起廣泛關注的同時,也收穫了很多美譽。

當時的法國《世界報》稱讚道:

“《大鬧天宮》不但具有美國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藝術又是迪士尼藝術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達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

就連美國自己的美聯社都發報道稱:

“美國最感興趣的是《大鬧天宮》,因為這部影片惟妙惟肖,有點像《幻想曲》,但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美國絕不可能拍出這樣的動畫片。”

雖然,時至今日,《大鬧天宮》一直是國創不可超越的經典。然而,對於萬氏兄弟而言,這一天來的太晚。

作為老大的萬籟鳴,1900年生人,1964年《大鬧天宮》登上了世界的舞臺。可萬氏兄弟都已是垂垂老矣之軀。

不得不說,以萬氏的天賦和努力來看,時代和命運都虧欠了他們一個平穩的“黃金創作時期”。不然,中國動畫可能……

到現在,這些輝煌都已被歷史的塵埃掩埋。

當下,有多少人叫的上來沃爾特·迪士尼的全名,卻已經不知道了被譽為“中國動畫先驅”的萬氏兄弟。

更諷刺的是,時下很多動畫動不動就打著“國漫崛起”的名號,卻根本不記得了:當年的中國動畫和中國學派,標準有多高、品質有多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