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牡丹皮的功效與作用,大家肯定對它都不陌生,很好的一味中藥才

牡丹皮, 中藥名。 為毛茛科植物牡丹乾燥根皮。 多分佈於安徽、四川、甘肅、陝西、湖北、湖南、山東、貴州等地。 其質硬而脆, 易折斷, 斷面較平坦,

淡粉紅色, 粉性。 氣芳香, 味微苦而澀。 秋季採挖根部, 除去細根, 剝取根皮, 曬乾。 生用或炒用。 《本草綱目》:“滋陰降火, 解斑毒, 利咽喉, 通小便血滯。 後人乃專以黃蘖治相火, 不知丹皮之功更勝也。 赤花者利, 白花者補, 人亦罕悟, 宜分別之。 ”現代研究, 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類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鎮靜、降溫、解熱、鎮痛、解痙等中樞抑制作用及抗動脈粥樣硬化、利尿、抗潰瘍等作用。

入藥部位

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

性味歸經

【性味】辛苦, 涼。

【歸經】入心、肝、腎經。

功效主治

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溫熱病熱入血分;發斑;吐衄;熱病後期熱伏陰分發熱;陰虛骨蒸潮熱;血滯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風濕熱痹。

中藥名牡丹皮:

藥用部位植物的根皮:

功效分類清熱藥;涼血藥;利水藥;去濕藥。

形態:呈筒狀或半筒狀, 有縱剖開的縫, 略向內捲曲或張開, 長5--20cm, 直徑0.5--1.2cm,厚0.1--0.4cm

外表面:原丹皮灰褐色或黃褐色, 有多數橫長皮孔及細根痕, 栓皮脫落處粉紅色;刮丹皮粉紅色或淡紅色

內表面:淡灰黃色或淺棕色, 有明顯的細縱紋, 常見發亮的結晶(系針、、柱狀牡丹酚結晶), 俗稱“亮銀星”

質地:質硬而脆, 易折斷

斷面:較平坦, 淡粉紅色, 粉性, 紋理不明顯

氣味:氣芳香, 味微苦而澀, 有麻舌感

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的影響:牡丹皮對麻醉犬心能增加冠脈血流量, 減少心輸出量, 降低左室作功的作用。 對實驗性心肌缺血有明顯保護作用, 並且持續時間較長, 同時降低心肌耗氧量。 丹皮煎劑, 去牡丹酚後的煎劑1.0-3.0g/kg或牡丹酚80-120mg/kg靜脈注射, 對麻醉犬和大鼠均有降壓作用。 原發和腎型高血壓犬, 用牡丹皮煎劑5g/kg灌胃, 連續5天, 於第6天, 第7天劑量增至10g/kg, 血壓明顯下降。 腎型高血壓犬, 用去牡丹酚後的煎劑10g/kg灌胃, 連續10天血壓下降。

用牡丹酚0.5-1.0g/kg給腎型高血壓犬和大鼠也出現一定的降壓效果。 牡丹酚能顯著抑制正常心肌細胞快相(5分鐘)和慢相(120分鐘)45Ca攝取及搏動頻率, 顯著抑制鈣反常心肌細胞45Ca攝取和降低胞內過氧化脂質含量, 且呈劑量依賴性, 表明牡丹酚減輕鈣反常損傷與阻止Ca2+內流及抗氧化有關。 牡丹酚磺酸鈉除能抑制鈣離子攝取外, 且能顯著抑制鈣反常心肌細胞的45Ca攝取及其胞膜SA含量, 與劑量呈相關關係。 另用食餌性動脈粥樣硬化模型, 研究牡丹酚的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結果造型加牡丹酚組主動脈內膜病變肉眼定級及形態學組化分析, 均比造型對照組顯著減輕。 表明腹腔注射牡丹酚100mg/kg·d, 連續6周能明顯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2.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丹皮酚對口服傷寒、副傷寒菌苗引起的小鼠發熱有解熱作用, 並降低正常小鼠體溫。 口服丹皮酚能抑制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扭體反應及鼠尾壓痛反應, 並能對抗咖啡因所致小鼠的運動亢進, 能明顯延長環己巴比妥鈉所致小鼠睡眠時間, 大劑量時可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 能明顯對抗戊四氮、士的寧、煙鹼和電休克所致的驚厥。 作用部位在中腦網狀結構和丘腦。

3.抗炎作用:用丹皮酚灌胃, 對大鼠因右旋糖酐或醋酸或角叉菜膠引起的足蹠浮腫有抑制作用, 並能抑制醋酸或5-羥色胺引起的小鼠腹腔或豚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 抑制小鼠應激性潰瘍的發生。 實驗證明丹皮水煎劑對角叉菜膠性浮腫、佐劑性關節炎及Arthus反應等所致多種炎症反應具有抑制作用, 這與其抑制炎症組織的通透性和抑制PGE2的生物合成有關,丹皮不能抑制殘存腎上腺的代償性增生,對腎上腺維生素C的代謝也無明顯影響,提示它既無類可的松樣的作用,也無類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即其抗炎作用不依賴於垂體腎上腺系統。Ⅰ、Ⅱ、Ⅲ型變態反應是由特異性抗體介導的反應,丹皮對抗體的形成並無明顯影響,但對之均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過非特異性抗炎機制發揮作用,而抑制血清補體活性,也就增強其抗炎效應。丹皮不抑制特異性抗體的產生,不影響補體旁路途徑的溶血活性,提示牡丹皮在發揮抗炎作用的同時,不能抑制正常體液免疫功能。

4.抑菌作用:體外實驗表明,牡丹皮煎劑對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霍亂弧菌等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牡丹葉煎劑對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顯著抗菌作用,其有效成份為沒食子酸。雞胚實驗表明,牡丹皮煎劑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但小鼠治療實驗結果不一致,故其抗病毒效果尚不能肯定。有人對牡丹皮不同煎煮時間其水煎劑的抑菌成份對熱穩定性關係進行探討。提示牡丹皮經30分鐘煎煮後體外抑菌能力明顯優於煎劑時間為15分鐘的水煎劑,而與煎煮時間為60、90分鐘的水煎劑抑菌能力未見顯著差異。

5.抗凝作用:體外對人血小板試驗,發現牡丹皮水提物及芍藥酚均能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產生血栓素A2,進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這是由於抑制從花生烯酸至前列腺H2的環氧化酶反應的結果。牡丹皮甲醇提取物有抑制內毒素所致實驗性血栓的作用。研究表明,牡丹皮抗血栓形成的機理是:丹皮酚、苯甲醯芍藥甙及苯甲醯氧化芍藥甙抑制血小板凝聚,而丹皮酚、芍藥甙、氧化芍藥甙有抗調理素作用;苯甲醯芍藥甙有阻斷纖維蛋白溶酶原活化及抗纖維蛋白溶菌酶的作用;氧化芍藥甙、苯甲醯氧化芍藥甙,苯甲醯芍藥甙對紅的胞膜有較強的穩定作用,從而抑制血栓形成。用芍藥甙給大鼠腹腔注射或在體外均能抑制ADP或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

6.對免疫系統的影響:給小鼠分別灌胃牡丹皮,丹皮酚、芍藥甙、氧化芍藥甙、苯甲醯芍藥甙,均能促進靜脈注射的碳粒在血中的廓清速度,即使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功能處於低下狀態也有促進作用,顯微鏡檢查見肝中枯氏細胞及脾中巨噬細胞吞噬力增強。芍藥甙、氧化芍藥甙在體外亦能增強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對乳液的吞噬功能。丹皮液給小鼠腹腔注射能使其脾臟溶血後斑數增加。用丹皮酚給小鼠腹腔注射每大25mg/kg,連用6天,能使脾重明顯增加,且可對抗考的松、環磷醯胺所致胸腺重量的減輕。由上可見牡丹皮對體液及細胞免疫均有增強作用。

7.對脂質代謝的影響:丹皮及其所含丹皮酚,芍藥甙對腎上腺素所致的脂細胞的脂肪分解有抑制作用;丹皮水提物能增加脂細胞中葡萄糖生成脂肪,而且明顯增加胰島素所致的葡萄糖生成脂肪。

8.其它作用:用20%丹皮紅藤灌入腹腔,對家兔損傷性腹腔粘連有顯著預防效果。注入福氏佐劑引起的慢性關節炎鼠,在兩個月內於大鼠皮下注射致炎劑酪蛋白,可引起關節炎性的足、尾的變性繼續惡化,足、尾的皮下纖維化、骨增生,骨纖維症明顯,腹部皮下組織中亦有結締組織增殖,若在給予酶蛋白的同時連續喂飼牡丹皮或桂枝茯苓丸,則能抑制酶蛋白的新誘發損害。丹皮甲醇提取物體內對小鼠艾氏腹水癌細胞,子宮頸癌細胞均有抑制作用。丹皮酚對苯並芘在大鼠肝微粒體中的代謝有一定抑制作用,對小鼠有抗早孕作用,對大鼠有利尿作用。

各家論述

1.張元素:牡丹皮,治神志不足,神不足者手少陰,志不足者足少陰,故仲景八味丸用之,能瀉陰中之火。牡丹皮入手厥陰、足少陰,治無汗骨蒸;地骨皮(入)足少陰、手少陽,治有汗骨蒸也。牡丹皮治無汗之骨蒸,須與青蒿子、天麥門冬、沙參、地黃、五味子、牛膝、枸杞之屬同用,始得其力。

2.李杲:心虛腸胃積熱,心火熾甚,心氣不足者,以牡丹皮為君。

3.《本草綱目》:牡丹皮,治手足少陰、厥陰四經血分伏火。蓋伏火即陰火也,陰火即相火也,古方惟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腎氣丸用之。後人乃專以黃蘖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勝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補,人亦罕悟,宜分別之。

4.《本草經疏》:牡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氣寒而無毒,辛以散結聚,苦寒除血熱,入血分,涼血熱之要藥也。寒熱者,陰虛血熱之候也。中風瘛疭、痙、驚癇,皆陰虛內熱,營血不足之故。熱去則血涼,涼則新血生、陰氣複,陰氣複則火不炎而無因熱生風之證矣,故悉主之。癰瘡者,熱壅血瘀而成也。涼血行血,故療癰瘡。辛能散血,苦能瀉熱,故能除血分邪氣,及症堅瘀血留舍腸胃。髒屬陰而藏精,喜清而惡熱,熱除則五臟自安矣。《別錄》並主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者,泄熱涼血之功也。甄權又主經脈不通,血瀝腰痛,此皆血因熱而枯之候也。血中伏火,非此不除,故治骨蒸無汗,及小兒天行痘瘡,血熱。東垣謂心虛腸胃積熱,心火熾甚,心氣不足者,以牡丹皮為君,亦此意也。[3]

5.《本草匯言》:沈拜可先生曰:按《深師方》用牡丹皮,同當歸、熟地則補血;同莪術、桃仁則破血;同生地、芩、連則涼血;同肉桂、炮薑則暖血;同川芎、白芍藥則調血;同牛膝、紅花則活血;同枸杞、阿膠則生血;同香附、牛膝、歸、芎,又能調氣而和血。若夫陰中之火,非配知母、白芍藥不能去;產後諸疾,非配歸、芎、益母不能行。又欲順氣疏肝,和以青皮、柴胡;達痰開鬱,和以貝母、半夏。若用於瘍科排膿、托毒、涼血之際,必協乳香、沒藥、白芷、羌活、連翹、金銀花輩,乃有濟也。牡丹皮,清心,養腎,和肝,利包絡,並治四經血分伏火。血中氣藥也。善治女人經脈不通,及產後惡血不止。又治衄血吐血,崩漏淋血,跌撲瘀血,凡一切血氣為病,統能治之。蓋其氣香,香可以調氣而行血;其味苦,苦可以下氣而止血;其性涼,涼可以和血而生血;其味又辛,辛可以推陳血,而致新血也。故甄權方治女人血因熱而將枯,腰脊疼痛,夜熱煩渴,用四物重加牡丹皮最驗。又古方用此以治相火攻沖,陰虛發熱。又按《本經》主寒熱,中風瘛疭、痙、驚癇邪氣諸症,總屬血分為眚。然寒熱,中風,此指傷寒熱入血室之中風,非指老人氣虛痰厥之中風也。其文先之以寒熱二字,繼之以瘛疭驚癇可知已,況瘛疭、驚癇,正血得熱而變現,寒熱又屬少陽所主者也。6.《本草正》:丹皮,赤者行性多,白者行性緩,總之,性味和緩,原無補性。但其微涼辛,能和血、涼血、生血,除煩熱,善行血滯。滯去而鬱熱自解,故亦退熱。用此者,用其行血滯而不峻。

7.《得配本草》:丹皮、川柏,皆除水中之火,然一清燥火,一降邪火,判不相合。蓋腎惡燥,燥則水不歸元,宜用辛以潤之,涼以清之,丹皮為力;腎欲堅,以火傷之則不堅,宜從其性以補之,川柏為使。

8.《本草求真》:世人專以黃柏治相火,而不知丹皮之功更勝。蓋黃柏苦寒而燥,初則傷胃,久則傷陽,苦燥之性徒存,而補陰之功絕少,丹皮能瀉陰中之火,使火退而陰生,所以入足少陰而佐滋補之用,較之黃柏不啻天壤矣。

9.《重慶堂隨筆》:丹皮雖非熱藥,而氣香味辛,為血中氣藥,專於行血破瘀,故能墮胎,消癖。所謂能止血者,瘀去則新血自安,非丹皮真能止血也。血虛而感風寒者,可用以發汗,若無瘀而血熱妄行,及血虛而無外感者,皆不可用,惟入于養陰劑中,則陰藥藉以宣行而不滯,並可收其涼血之功,故陰虛熱入血分而患赤痢者,最為妙品。然氣香而濁,極易作嘔,胃弱者服之即吐。諸家《本草》皆未言及,用者審之。

10.《本經疏證》:牡丹皮入心,通血脈中壅滯與桂枝頗同,特桂枝氣溫,故所通者血脈中寒滯,牡丹皮氣寒,故所通者血脈中熱結。

11.《神農本草經》:主寒熱,中風瘛疭、痙、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12.《名醫別錄》: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風噤,癲疾。

13.《藥性論》:治冷氣,散諸痛,治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疼。

14.《日華子本草》:除邪氣,悅色,通關腠血脈,排膿,通月經,消撲損瘀血,續筋骨,除風痹,落胎下胞,產後一切冷熱血氣。

15.《珍珠囊》:治腸胃積血、衄血、吐血,無汗骨蒸。

16.《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熱。

17.《醫學入門》:瀉伏火,養真血氣,破結蓄。

18.《本草綱目》:和血,生血,涼血。治血中伏火,除煩熱。

藥方選錄

1.青蒿鱉甲湯(《瘟病條辨》)主治瘟病後期,邪伏陰分證。青蒿6克,鱉甲15克,細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上藥以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方中佐以牡丹皮辛苦性涼,瀉陰中之伏火,使火退而陰升。

2.犀角地黃湯(《備急千金要方》)主治熱入血分證,熱傷血絡證。水牛角30克,生地黃24克,赤芍12克,牡丹皮9克上藥四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方中丹皮苦辛微寒,入心肝腎,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可收化斑之效。

3.治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 心忪頰赤口燥咽幹 發熱盜汗減食嗜臥及血熱相搏 月水不利臍腹脹痛寒熱如瘧;又治室女血弱陰虛榮衛不和 痰嗽潮熱肌體羸瘦 漸成骨蒸:牡丹皮50克,幹漆(炒)100克,蘇木、蓬莪術(炮)、鬼箭各0.5克,甘草 (半鹽湯炙、半生)、當歸、桂心、芍藥、延胡索(炒)、陳皮(去白)、紅花、烏藥、沒藥(別研令細)各50克.上為末.每服10克,水一盞煎至七分 不拘時候服.(《局方》牡丹散)

4.治婦人月水不利 或前或後乍多乍少腰痛腹痛手足煩熱:牡丹皮50克苦參半兩貝母1.5克(去心稱).上三味搗羅為末 煉蜜和劑搗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空腹米飲下日三.(《聖濟總錄》牡丹丸)

5.治通經 :牡丹皮6-9克仙鶴草、六月雪、槐花各9-12克 水煎沖黃酒、紅塘經行時早晚空腹服.忌食酸、辣、芥菜.(《青島中草藥手冊》)

6.治產後血暈、血崩經水不調遠年幹血氣:紅花、幹荷花、牡丹皮、當歸、蒲黃(炒)各等分.上藥共為細末每服25克 酒煎連渣溫服.(《保命集》紅花散)

用法用量

⑴內服:煎湯,6-9克;或入丸、散。

⑵內服:煎湯,6-12克。

用藥禁忌

1.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

2.《本經逢原》:自汗多者勿用,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為其性專散血,不無根腳散闊之慮。

3.《得配本草》:胃氣虛寒,相火衰者,勿用。

4. 《本草經集注》:畏菟絲子。

5. 《古今錄驗方》:忌胡荽。

6. 《唐本草》:畏貝母、大黃。

7. 《日華子本草》:忌蒜。

藥用配伍

1.溫毒發斑,血熱吐衄。該品苦寒,入心肝血分。善能清營分、血分實熱,功能清熱涼血止血。治溫病熱入營血,迫血妄行所致發斑、吐血、衄血,可配水牛角、生地黃、赤芍等藥用;治溫毒發斑,可配梔子、大黃、黃芩等藥用,如牡丹湯(《聖濟總錄》);若治血熱吐衄,可配大黃、大薊、茜草根等藥用,如十灰散(《十藥神書》);若治陰虛血熱吐衄,可配生地黃、梔子等藥用,如滋水清肝飲(《醫宗己任篇》)。

2.溫病傷陰,陰虛發熱,夜熱早涼、無汗骨蒸。該品性味苦辛寒,入血分而善於清透陰分伏熱,為治無汗骨蒸之要藥,常配鱉甲、知母、生地黃等藥用,如青蒿鱉甲湯(《溫病條辨》)。

3.血滯經閉、痛經、跌打傷痛。該品辛行苦泄,有活血祛瘀之功。治血滯經閉、痛經,可配桃仁、川芎、桂枝等藥用,如桂枝茯苓丸(《金匱要略》);治跌打傷痛,可與紅花、乳香、沒藥等配伍,如牡丹皮散(《證治準繩》)。

4.癰腫瘡毒。該品苦寒,清熱涼血之中,善於散瘀消癰。治火毒熾盛,癰腫瘡毒,可配大黃、白芷、甘草等藥用,如將軍散(《本草匯言》);若配大黃、桃仁、芒硝等藥用,可治瘀熱互結之腸癰初起,如大黃牡丹皮湯(《金匱要略》)。

營養知識

牡丹皮知識介紹:

本品為芍藥科植物牡丹的根皮。我國安徽省銅陵鳳凰山地區生產的鳳丹品質最佳,安徽亳州及周邊地區產量最大,湖南邵東、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分別次之。每年秋季或次年初春,選擇栽培4~5年的牡丹採挖,洗淨泥土,刮取根皮,曬乾入藥。刮去外皮的為刮丹皮,又稱粉丹皮;不刮皮的為原丹皮,又稱連丹皮。以條粗長、皮厚、粉性足、香氣濃、結晶狀物質多者為佳。

牡丹皮補充資訊:

根據炮製方法的不同分為牡丹皮、牡丹皮炭、酒牡丹能上能下、炒牡丹皮,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黴。

牡丹皮適合人群:

牡丹皮與貝母、大黃相克。

血虛、寒症、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

牡丹皮食療作用:

味苦、辛、性微寒。歸心、肝、腎經。清香散泄,入血分。

清熱涼血,活血散瘀。主治熱病入血發斑,吐血衄血,驚癇,限虛潮熱骨蒸,心中煩熱,血滯經閉,痛經,腸癰瘡毒辣,跌撲傷痛。

牡丹皮食物相克:

本品與貝母、大黃相克。

牡丹皮做法指導:

清熱涼血宜生;活血散瘀宜酒炒;止血用宜炒炭。

1.本品能入血分而清血之熱,常用于溫病熱入營血,出現發熱、神昏、斑疹,可與犀角、赤芍、生地黃、等同用。

2.清肝經之熱。用於治療肝經鬱熱所致的脅痛、頭痛、月經不調,可與梔子、赤芍、龍膽草等相配。

3.清虛熱。冶療虛勞發熱無汗者,常與滋腎陰藥配仁,可與青蒿、知母、鱉甲等同用。

4.活血化瘀。治療血瘀腫塊、經閉不通、腹部脹痛,可與桂、桃仁、赤芍、茯苓、當歸、五靈脂等配伍。

禁/宜人群: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

這與其抑制炎症組織的通透性和抑制PGE2的生物合成有關,丹皮不能抑制殘存腎上腺的代償性增生,對腎上腺維生素C的代謝也無明顯影響,提示它既無類可的松樣的作用,也無類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即其抗炎作用不依賴於垂體腎上腺系統。Ⅰ、Ⅱ、Ⅲ型變態反應是由特異性抗體介導的反應,丹皮對抗體的形成並無明顯影響,但對之均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過非特異性抗炎機制發揮作用,而抑制血清補體活性,也就增強其抗炎效應。丹皮不抑制特異性抗體的產生,不影響補體旁路途徑的溶血活性,提示牡丹皮在發揮抗炎作用的同時,不能抑制正常體液免疫功能。

4.抑菌作用:體外實驗表明,牡丹皮煎劑對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霍亂弧菌等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牡丹葉煎劑對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顯著抗菌作用,其有效成份為沒食子酸。雞胚實驗表明,牡丹皮煎劑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但小鼠治療實驗結果不一致,故其抗病毒效果尚不能肯定。有人對牡丹皮不同煎煮時間其水煎劑的抑菌成份對熱穩定性關係進行探討。提示牡丹皮經30分鐘煎煮後體外抑菌能力明顯優於煎劑時間為15分鐘的水煎劑,而與煎煮時間為60、90分鐘的水煎劑抑菌能力未見顯著差異。

5.抗凝作用:體外對人血小板試驗,發現牡丹皮水提物及芍藥酚均能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產生血栓素A2,進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這是由於抑制從花生烯酸至前列腺H2的環氧化酶反應的結果。牡丹皮甲醇提取物有抑制內毒素所致實驗性血栓的作用。研究表明,牡丹皮抗血栓形成的機理是:丹皮酚、苯甲醯芍藥甙及苯甲醯氧化芍藥甙抑制血小板凝聚,而丹皮酚、芍藥甙、氧化芍藥甙有抗調理素作用;苯甲醯芍藥甙有阻斷纖維蛋白溶酶原活化及抗纖維蛋白溶菌酶的作用;氧化芍藥甙、苯甲醯氧化芍藥甙,苯甲醯芍藥甙對紅的胞膜有較強的穩定作用,從而抑制血栓形成。用芍藥甙給大鼠腹腔注射或在體外均能抑制ADP或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

6.對免疫系統的影響:給小鼠分別灌胃牡丹皮,丹皮酚、芍藥甙、氧化芍藥甙、苯甲醯芍藥甙,均能促進靜脈注射的碳粒在血中的廓清速度,即使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功能處於低下狀態也有促進作用,顯微鏡檢查見肝中枯氏細胞及脾中巨噬細胞吞噬力增強。芍藥甙、氧化芍藥甙在體外亦能增強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對乳液的吞噬功能。丹皮液給小鼠腹腔注射能使其脾臟溶血後斑數增加。用丹皮酚給小鼠腹腔注射每大25mg/kg,連用6天,能使脾重明顯增加,且可對抗考的松、環磷醯胺所致胸腺重量的減輕。由上可見牡丹皮對體液及細胞免疫均有增強作用。

7.對脂質代謝的影響:丹皮及其所含丹皮酚,芍藥甙對腎上腺素所致的脂細胞的脂肪分解有抑制作用;丹皮水提物能增加脂細胞中葡萄糖生成脂肪,而且明顯增加胰島素所致的葡萄糖生成脂肪。

8.其它作用:用20%丹皮紅藤灌入腹腔,對家兔損傷性腹腔粘連有顯著預防效果。注入福氏佐劑引起的慢性關節炎鼠,在兩個月內於大鼠皮下注射致炎劑酪蛋白,可引起關節炎性的足、尾的變性繼續惡化,足、尾的皮下纖維化、骨增生,骨纖維症明顯,腹部皮下組織中亦有結締組織增殖,若在給予酶蛋白的同時連續喂飼牡丹皮或桂枝茯苓丸,則能抑制酶蛋白的新誘發損害。丹皮甲醇提取物體內對小鼠艾氏腹水癌細胞,子宮頸癌細胞均有抑制作用。丹皮酚對苯並芘在大鼠肝微粒體中的代謝有一定抑制作用,對小鼠有抗早孕作用,對大鼠有利尿作用。

各家論述

1.張元素:牡丹皮,治神志不足,神不足者手少陰,志不足者足少陰,故仲景八味丸用之,能瀉陰中之火。牡丹皮入手厥陰、足少陰,治無汗骨蒸;地骨皮(入)足少陰、手少陽,治有汗骨蒸也。牡丹皮治無汗之骨蒸,須與青蒿子、天麥門冬、沙參、地黃、五味子、牛膝、枸杞之屬同用,始得其力。

2.李杲:心虛腸胃積熱,心火熾甚,心氣不足者,以牡丹皮為君。

3.《本草綱目》:牡丹皮,治手足少陰、厥陰四經血分伏火。蓋伏火即陰火也,陰火即相火也,古方惟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腎氣丸用之。後人乃專以黃蘖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勝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補,人亦罕悟,宜分別之。

4.《本草經疏》:牡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氣寒而無毒,辛以散結聚,苦寒除血熱,入血分,涼血熱之要藥也。寒熱者,陰虛血熱之候也。中風瘛疭、痙、驚癇,皆陰虛內熱,營血不足之故。熱去則血涼,涼則新血生、陰氣複,陰氣複則火不炎而無因熱生風之證矣,故悉主之。癰瘡者,熱壅血瘀而成也。涼血行血,故療癰瘡。辛能散血,苦能瀉熱,故能除血分邪氣,及症堅瘀血留舍腸胃。髒屬陰而藏精,喜清而惡熱,熱除則五臟自安矣。《別錄》並主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者,泄熱涼血之功也。甄權又主經脈不通,血瀝腰痛,此皆血因熱而枯之候也。血中伏火,非此不除,故治骨蒸無汗,及小兒天行痘瘡,血熱。東垣謂心虛腸胃積熱,心火熾甚,心氣不足者,以牡丹皮為君,亦此意也。[3]

5.《本草匯言》:沈拜可先生曰:按《深師方》用牡丹皮,同當歸、熟地則補血;同莪術、桃仁則破血;同生地、芩、連則涼血;同肉桂、炮薑則暖血;同川芎、白芍藥則調血;同牛膝、紅花則活血;同枸杞、阿膠則生血;同香附、牛膝、歸、芎,又能調氣而和血。若夫陰中之火,非配知母、白芍藥不能去;產後諸疾,非配歸、芎、益母不能行。又欲順氣疏肝,和以青皮、柴胡;達痰開鬱,和以貝母、半夏。若用於瘍科排膿、托毒、涼血之際,必協乳香、沒藥、白芷、羌活、連翹、金銀花輩,乃有濟也。牡丹皮,清心,養腎,和肝,利包絡,並治四經血分伏火。血中氣藥也。善治女人經脈不通,及產後惡血不止。又治衄血吐血,崩漏淋血,跌撲瘀血,凡一切血氣為病,統能治之。蓋其氣香,香可以調氣而行血;其味苦,苦可以下氣而止血;其性涼,涼可以和血而生血;其味又辛,辛可以推陳血,而致新血也。故甄權方治女人血因熱而將枯,腰脊疼痛,夜熱煩渴,用四物重加牡丹皮最驗。又古方用此以治相火攻沖,陰虛發熱。又按《本經》主寒熱,中風瘛疭、痙、驚癇邪氣諸症,總屬血分為眚。然寒熱,中風,此指傷寒熱入血室之中風,非指老人氣虛痰厥之中風也。其文先之以寒熱二字,繼之以瘛疭驚癇可知已,況瘛疭、驚癇,正血得熱而變現,寒熱又屬少陽所主者也。6.《本草正》:丹皮,赤者行性多,白者行性緩,總之,性味和緩,原無補性。但其微涼辛,能和血、涼血、生血,除煩熱,善行血滯。滯去而鬱熱自解,故亦退熱。用此者,用其行血滯而不峻。

7.《得配本草》:丹皮、川柏,皆除水中之火,然一清燥火,一降邪火,判不相合。蓋腎惡燥,燥則水不歸元,宜用辛以潤之,涼以清之,丹皮為力;腎欲堅,以火傷之則不堅,宜從其性以補之,川柏為使。

8.《本草求真》:世人專以黃柏治相火,而不知丹皮之功更勝。蓋黃柏苦寒而燥,初則傷胃,久則傷陽,苦燥之性徒存,而補陰之功絕少,丹皮能瀉陰中之火,使火退而陰生,所以入足少陰而佐滋補之用,較之黃柏不啻天壤矣。

9.《重慶堂隨筆》:丹皮雖非熱藥,而氣香味辛,為血中氣藥,專於行血破瘀,故能墮胎,消癖。所謂能止血者,瘀去則新血自安,非丹皮真能止血也。血虛而感風寒者,可用以發汗,若無瘀而血熱妄行,及血虛而無外感者,皆不可用,惟入于養陰劑中,則陰藥藉以宣行而不滯,並可收其涼血之功,故陰虛熱入血分而患赤痢者,最為妙品。然氣香而濁,極易作嘔,胃弱者服之即吐。諸家《本草》皆未言及,用者審之。

10.《本經疏證》:牡丹皮入心,通血脈中壅滯與桂枝頗同,特桂枝氣溫,故所通者血脈中寒滯,牡丹皮氣寒,故所通者血脈中熱結。

11.《神農本草經》:主寒熱,中風瘛疭、痙、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12.《名醫別錄》: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風噤,癲疾。

13.《藥性論》:治冷氣,散諸痛,治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疼。

14.《日華子本草》:除邪氣,悅色,通關腠血脈,排膿,通月經,消撲損瘀血,續筋骨,除風痹,落胎下胞,產後一切冷熱血氣。

15.《珍珠囊》:治腸胃積血、衄血、吐血,無汗骨蒸。

16.《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熱。

17.《醫學入門》:瀉伏火,養真血氣,破結蓄。

18.《本草綱目》:和血,生血,涼血。治血中伏火,除煩熱。

藥方選錄

1.青蒿鱉甲湯(《瘟病條辨》)主治瘟病後期,邪伏陰分證。青蒿6克,鱉甲15克,細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上藥以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方中佐以牡丹皮辛苦性涼,瀉陰中之伏火,使火退而陰升。

2.犀角地黃湯(《備急千金要方》)主治熱入血分證,熱傷血絡證。水牛角30克,生地黃24克,赤芍12克,牡丹皮9克上藥四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方中丹皮苦辛微寒,入心肝腎,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可收化斑之效。

3.治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 心忪頰赤口燥咽幹 發熱盜汗減食嗜臥及血熱相搏 月水不利臍腹脹痛寒熱如瘧;又治室女血弱陰虛榮衛不和 痰嗽潮熱肌體羸瘦 漸成骨蒸:牡丹皮50克,幹漆(炒)100克,蘇木、蓬莪術(炮)、鬼箭各0.5克,甘草 (半鹽湯炙、半生)、當歸、桂心、芍藥、延胡索(炒)、陳皮(去白)、紅花、烏藥、沒藥(別研令細)各50克.上為末.每服10克,水一盞煎至七分 不拘時候服.(《局方》牡丹散)

4.治婦人月水不利 或前或後乍多乍少腰痛腹痛手足煩熱:牡丹皮50克苦參半兩貝母1.5克(去心稱).上三味搗羅為末 煉蜜和劑搗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空腹米飲下日三.(《聖濟總錄》牡丹丸)

5.治通經 :牡丹皮6-9克仙鶴草、六月雪、槐花各9-12克 水煎沖黃酒、紅塘經行時早晚空腹服.忌食酸、辣、芥菜.(《青島中草藥手冊》)

6.治產後血暈、血崩經水不調遠年幹血氣:紅花、幹荷花、牡丹皮、當歸、蒲黃(炒)各等分.上藥共為細末每服25克 酒煎連渣溫服.(《保命集》紅花散)

用法用量

⑴內服:煎湯,6-9克;或入丸、散。

⑵內服:煎湯,6-12克。

用藥禁忌

1.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

2.《本經逢原》:自汗多者勿用,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為其性專散血,不無根腳散闊之慮。

3.《得配本草》:胃氣虛寒,相火衰者,勿用。

4. 《本草經集注》:畏菟絲子。

5. 《古今錄驗方》:忌胡荽。

6. 《唐本草》:畏貝母、大黃。

7. 《日華子本草》:忌蒜。

藥用配伍

1.溫毒發斑,血熱吐衄。該品苦寒,入心肝血分。善能清營分、血分實熱,功能清熱涼血止血。治溫病熱入營血,迫血妄行所致發斑、吐血、衄血,可配水牛角、生地黃、赤芍等藥用;治溫毒發斑,可配梔子、大黃、黃芩等藥用,如牡丹湯(《聖濟總錄》);若治血熱吐衄,可配大黃、大薊、茜草根等藥用,如十灰散(《十藥神書》);若治陰虛血熱吐衄,可配生地黃、梔子等藥用,如滋水清肝飲(《醫宗己任篇》)。

2.溫病傷陰,陰虛發熱,夜熱早涼、無汗骨蒸。該品性味苦辛寒,入血分而善於清透陰分伏熱,為治無汗骨蒸之要藥,常配鱉甲、知母、生地黃等藥用,如青蒿鱉甲湯(《溫病條辨》)。

3.血滯經閉、痛經、跌打傷痛。該品辛行苦泄,有活血祛瘀之功。治血滯經閉、痛經,可配桃仁、川芎、桂枝等藥用,如桂枝茯苓丸(《金匱要略》);治跌打傷痛,可與紅花、乳香、沒藥等配伍,如牡丹皮散(《證治準繩》)。

4.癰腫瘡毒。該品苦寒,清熱涼血之中,善於散瘀消癰。治火毒熾盛,癰腫瘡毒,可配大黃、白芷、甘草等藥用,如將軍散(《本草匯言》);若配大黃、桃仁、芒硝等藥用,可治瘀熱互結之腸癰初起,如大黃牡丹皮湯(《金匱要略》)。

營養知識

牡丹皮知識介紹:

本品為芍藥科植物牡丹的根皮。我國安徽省銅陵鳳凰山地區生產的鳳丹品質最佳,安徽亳州及周邊地區產量最大,湖南邵東、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分別次之。每年秋季或次年初春,選擇栽培4~5年的牡丹採挖,洗淨泥土,刮取根皮,曬乾入藥。刮去外皮的為刮丹皮,又稱粉丹皮;不刮皮的為原丹皮,又稱連丹皮。以條粗長、皮厚、粉性足、香氣濃、結晶狀物質多者為佳。

牡丹皮補充資訊:

根據炮製方法的不同分為牡丹皮、牡丹皮炭、酒牡丹能上能下、炒牡丹皮,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黴。

牡丹皮適合人群:

牡丹皮與貝母、大黃相克。

血虛、寒症、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

牡丹皮食療作用:

味苦、辛、性微寒。歸心、肝、腎經。清香散泄,入血分。

清熱涼血,活血散瘀。主治熱病入血發斑,吐血衄血,驚癇,限虛潮熱骨蒸,心中煩熱,血滯經閉,痛經,腸癰瘡毒辣,跌撲傷痛。

牡丹皮食物相克:

本品與貝母、大黃相克。

牡丹皮做法指導:

清熱涼血宜生;活血散瘀宜酒炒;止血用宜炒炭。

1.本品能入血分而清血之熱,常用于溫病熱入營血,出現發熱、神昏、斑疹,可與犀角、赤芍、生地黃、等同用。

2.清肝經之熱。用於治療肝經鬱熱所致的脅痛、頭痛、月經不調,可與梔子、赤芍、龍膽草等相配。

3.清虛熱。冶療虛勞發熱無汗者,常與滋腎陰藥配仁,可與青蒿、知母、鱉甲等同用。

4.活血化瘀。治療血瘀腫塊、經閉不通、腹部脹痛,可與桂、桃仁、赤芍、茯苓、當歸、五靈脂等配伍。

禁/宜人群: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