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為了讓大運城冬日的藍天不再是“奢侈品” 我們能做些什麼?

運城日報 黃河晨報 運城新聞網 官方發佈平臺

防治霧霾: 需多措並舉 從你我做起

記者 陶登肖

12月2日,我市發佈中心城區機動車單雙號限行令, 市民可免費乘坐市內公交。 這幾天市民出行最直觀的感受是:城市主幹道車流量大幅下降, 機動車流速明顯變快, 響應號召乘公車出行的市民人數大大增加。

12月5日, 記者走上街頭, 從中銀大道到南風廣場, 再到市人民公園, 聆聽市民對治理霧霾的看法。 市民普遍認為, 限行可緩解交通壓力, 減少污染;政府部門為防治霧霾而付出的努力, 措施得力、效果明顯。

12月5日, 天氣格外晴朗, “小胖曳步舞”舞蹈團成員在南風廣場跳曳步舞。 陶登肖 攝

市民反響:願為環境治理出一份力

上午8時10分, 家住市區中銀大道中醫院附近的王先生剛冬泳回來, 準備坐公車去上班。 “以前都是開車到水校冬泳基地, 熱身後開始冬泳。 限行後我直接騎自行車去,

就當是熱身了。 ”王先生說, 回到家把東西放下, 然後坐

公車去上班, 這種生活方式挺健康。

剛開始王先生覺得有車不能開挺不方便, 但轉念一想, 生活在這座城市, 就理應為城市環境治理出一份力。 王先生覺得, 乘坐公車出行方便快捷, 政府部門在治理霧霾的過程中, 鼓勵市民乘公交出行的做法很暖人心。

在南風廣場跳舞的“小胖曳步舞”負責人告訴記者, 鍛煉就是為了有一個好身體。 因為跳舞的運動量比較大, 如果霧霾嚴重, 自己的舞蹈團體就不得不改時間。 “今天的天空特別藍、空氣也特別好, 這多少和相關部門採取的治霾措施有關。 ”他笑著說。

“天氣不好我只能在家鍛煉, 但是在家裡鍛煉又沒有氛圍。

”練習柔力球的李奶奶說, 現在公車特別方便, 想要去哪兒, 最多也就倒一趟車。 老人表示, 凡是為治理霧霾而採取的措施, 她都舉雙手贊成。 誰不想在戶外鍛煉時, 能看到藍天、呼吸到新鮮的空氣?

“進入冬季後, 我已經養成了每天看手機軟體, 關注即時推送的空氣品質的習慣。 ”市民郭燕說, 她對政府部門加大治理霧霾力度的做法很理解。 通過綜合治理, 緩解了交通壓力, 宣導了綠色出行, 也為減排作了一份貢獻。 最重要的是, 通過宣傳, 增強了運城人關注環境、改善環境的意識。 從這個角度說, 霧霾給每個人都上了生動的一課。

“人人都是污染的製造者, 也是受害者, 理應為環境治理出一份力。 很多事情看起來微不足道,

每個人都應該犧牲一些自己的利益, 通過大家點滴的積累來改善環境。 ”正在南風廣場晨練的淮丹說。

“公車免費這一舉措, 市政府要下多大的決心啊!”乘坐公車的王先生說, 政府拿出資金, 讓市民免費乘坐公交, 應該給個大大的“贊”。 聽公交司機說, 現在每天的乘客是以前的一倍還多。 王先生一邊說, 一邊幫司機疏導乘客。

線民留言:治理霧霾, 離不開你我他

“中心城區本月實施機動車單雙號限行, 市民可免費乘坐市內公交”的消息在運城新聞網用戶端發佈後, 短時間突破10萬+的流覽量。 網友們對政府部門人性化的做法表示贊許, 並紛紛在新聞後的留言區發表留言。

網友“昨天-今天-明天”:限號我理解, 為了大家的健康, 再大的付出也值得。

“親晨雨”留言:我來運城有幾年了, 運城的變化日新月異, 這和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努力密切相關, 也離不開素質很高的運城市民積極參與。 我的家鄉也在防治霧霾, 也公佈了限行措施, 這很正常。

“曹”留言:免費乘公交, 政府越來越貼心了。

“天高雲淡”留言:這下坐車的人肯定很多, 提醒大家一定要遵守紀律。 相信我們每個人的付出終將換來回報, 運城的天會更藍。

“自由電子”留言:運城公交免費應該持續下去, 這樣才能真正持之以恆地解決環境問題。 同時增加車次, 縮短車次間隔, 公交延長至夜間10時。

“丹江清水”留言:公車免費有很多好處:政府對市民的一大福利;讓一部分人不開汽車, 減少環境污染;緩解城區交通壓力;節能減排環保;不用找停車位;感受城市變化;認識更多的人、更多路。

“奮鬥”留言:防治霧霾,從小事做起,大家都帶頭坐公交,效果會更好。

“雲端漫步”留言:可親可敬的公交服務人員,公交運營壓力加大了,你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向你們致敬!

建言獻策:治理霧霾要多措並舉

“實施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後,一部分家庭可能會選擇買第二輛車。我建議新購車的市民,多關注下綠色環保的新能源汽車。”市民賀女士認為,時下純電動車風光無限,如果我們城市的電動汽車越來越多,城市的空氣品質自然會好起來;環境是每一個人的,在市民回應支持綠色出行的同時,希望企業也能履行社會責任,綠色管理、綠色生產。

“我市地形屬於盆地地形,這對防治霧霾是一個挑戰,所以要向有成熟防治霧霾經驗的城市多取經。”市民志霞說。

“實施公交免費乘坐,這一舉措非常好,可以培養市民低碳出行、綠色出行的良好習慣。”44路公交司機張軍說,在很多大城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是一種文明的生活方式。

“車輛限行後,上路行駛機動車減少,車輛行駛速度加快、時間縮短,進一步減少了車輛因擁堵或怠速情況下增加的尾氣排放量。”司機杜先生說,油品質量好,對大氣污染會減少很多,有關部門還應該加強對油品質量的監管。

“我身邊的一些朋友以前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不強,最近和他們見面時,發現他們都有了可喜的變化。”市民權先生說,但對霧霾的治理是一個還舊賬的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大家都應有心理準備。

權先生還表示,他在一家環保治理企業上班,經常上網查詢一些與環境治理相關的知識,如城市的四項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顆粒物)年排放總量等。現在,他正在研究我市大氣顆粒物來源、機動車尾氣對我市PM2.5的影響。時機成熟後,會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轉交給相關職能部門,希望對我市防霾控霾能有所幫助。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機動車限行在治理霧霾的過程中的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這也是許多城市的通行做法。

“我在網上搜索過,機動車排放的污染物多達上百種。其排放主要集中在離地面1米左右的低層空間,正處在人的呼吸帶附近,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且持久的危害,對生態環境有直接且持續的污染和破壞。”市民淮丹說,機動車排放的碳氫化合物與氮氧化物在強烈日光的作用下極易發生光化學反應,形成毒性較大的光化學煙霧,對人體呼吸系統、視覺系統產生傷害。

此外,還有市民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道路揚塵、建築工地揚塵、運輸揚塵污染的治理,增強人們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建議的措施有:灑水車可以由主幹道延伸至次幹道和小巷;對開工的工程項目要實施圍擋作業;必須硬化道路;必須設置沖洗設施;對建築垃圾和渣土實行密閉清運;嚴禁在霧霾天作業等。

採訪中一些市民建議,主流媒體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採訪一些專家,把關於防治霧霾的更多知識告訴市民,比如國內外的一些城市在防治霧霾方面的一些成熟的做法、如何利用新技術減少碳排放等。

有一名市民說得好:“享受潔淨的大氣環境是公眾的基本權益之一,防治霧霾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事。每個人都應該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這樣自然能聚沙成塔,共同打贏藍天保衛戰。”

近期熱點

☛ 流覽更多本地時政新聞,請關注《運城日報》公眾號。

長按二維碼通過圖片識別

☛ 流覽更多本地新聞資訊,請登錄”運城新聞“用戶端。

長按二維碼通過圖片識別下載用戶端

歡迎登錄“運城新聞”用戶端爆料或撥打新聞熱線:0359-2233366

▍ 本期責編:陳雁冰

♫歡迎朋友圈!文章版權歸運城日報社所有,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運城網信備案號 A00049

“奮鬥”留言:防治霧霾,從小事做起,大家都帶頭坐公交,效果會更好。

“雲端漫步”留言:可親可敬的公交服務人員,公交運營壓力加大了,你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向你們致敬!

建言獻策:治理霧霾要多措並舉

“實施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後,一部分家庭可能會選擇買第二輛車。我建議新購車的市民,多關注下綠色環保的新能源汽車。”市民賀女士認為,時下純電動車風光無限,如果我們城市的電動汽車越來越多,城市的空氣品質自然會好起來;環境是每一個人的,在市民回應支持綠色出行的同時,希望企業也能履行社會責任,綠色管理、綠色生產。

“我市地形屬於盆地地形,這對防治霧霾是一個挑戰,所以要向有成熟防治霧霾經驗的城市多取經。”市民志霞說。

“實施公交免費乘坐,這一舉措非常好,可以培養市民低碳出行、綠色出行的良好習慣。”44路公交司機張軍說,在很多大城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是一種文明的生活方式。

“車輛限行後,上路行駛機動車減少,車輛行駛速度加快、時間縮短,進一步減少了車輛因擁堵或怠速情況下增加的尾氣排放量。”司機杜先生說,油品質量好,對大氣污染會減少很多,有關部門還應該加強對油品質量的監管。

“我身邊的一些朋友以前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不強,最近和他們見面時,發現他們都有了可喜的變化。”市民權先生說,但對霧霾的治理是一個還舊賬的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大家都應有心理準備。

權先生還表示,他在一家環保治理企業上班,經常上網查詢一些與環境治理相關的知識,如城市的四項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顆粒物)年排放總量等。現在,他正在研究我市大氣顆粒物來源、機動車尾氣對我市PM2.5的影響。時機成熟後,會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轉交給相關職能部門,希望對我市防霾控霾能有所幫助。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機動車限行在治理霧霾的過程中的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這也是許多城市的通行做法。

“我在網上搜索過,機動車排放的污染物多達上百種。其排放主要集中在離地面1米左右的低層空間,正處在人的呼吸帶附近,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且持久的危害,對生態環境有直接且持續的污染和破壞。”市民淮丹說,機動車排放的碳氫化合物與氮氧化物在強烈日光的作用下極易發生光化學反應,形成毒性較大的光化學煙霧,對人體呼吸系統、視覺系統產生傷害。

此外,還有市民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道路揚塵、建築工地揚塵、運輸揚塵污染的治理,增強人們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建議的措施有:灑水車可以由主幹道延伸至次幹道和小巷;對開工的工程項目要實施圍擋作業;必須硬化道路;必須設置沖洗設施;對建築垃圾和渣土實行密閉清運;嚴禁在霧霾天作業等。

採訪中一些市民建議,主流媒體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採訪一些專家,把關於防治霧霾的更多知識告訴市民,比如國內外的一些城市在防治霧霾方面的一些成熟的做法、如何利用新技術減少碳排放等。

有一名市民說得好:“享受潔淨的大氣環境是公眾的基本權益之一,防治霧霾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事。每個人都應該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這樣自然能聚沙成塔,共同打贏藍天保衛戰。”

近期熱點

☛ 流覽更多本地時政新聞,請關注《運城日報》公眾號。

長按二維碼通過圖片識別

☛ 流覽更多本地新聞資訊,請登錄”運城新聞“用戶端。

長按二維碼通過圖片識別下載用戶端

歡迎登錄“運城新聞”用戶端爆料或撥打新聞熱線:0359-2233366

▍ 本期責編:陳雁冰

♫歡迎朋友圈!文章版權歸運城日報社所有,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運城網信備案號 A00049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