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001A航母服役在即:我國下一代重型隱身艦載機什麼樣?

隨著第一艘國產航母001A級下水期限的日益臨近, 有些久經不衰的話題又重新進入了大家的視野。 比如我國的彈射起飛型航母何日現真容?神秘的鶻鷹2.0劍指何方?還有一直風靡網路的所謂海四代隱身艦載機。 傳說不論, 但富有創造力的腦洞仍值得玩味, 今天小超就為大家帶來超級大本營軍事網友 wen98創作的“海龍”隱身艦載機構想圖。

我軍的下一代艦載機究竟是什麼模樣?這一直為廣大軍迷所津津樂道。 在殲-15才投入使用不久、海軍對於艦載機和航母的時候尚在摸索階段、艦載機飛行員嚴重不足等等難題堆積成山的當下, 就下一代艦載機做出太多超常的構想是無益的。 當然, 要構想的話就得做出科學的探討, 要用圖說話, 比如超大網友wen98創作的“海龍”艦載重型四代機構想圖。

乍一看“海龍”和F-22別無二致, 其實還是有很多細節值得把玩的, 比如全動垂尾, 比如三維向量推力發動機, 比如參照殲-20設計的DSI進氣道和機頭部分。 如果按照編者的主觀判斷, 從感覺上來說, “海龍”的後部仰視看來像是T-50, 正視圖像殲-20, 正側方則給人以F-22的清秀, 俯視圖還有幾分F-35的神韻。 大概作者在繪圖時也廣泛參考了中美俄三家隱身戰機的外形特點,

這麼多特點同時集中在一起很難說是巧合。

此外, “海龍”從進氣道過渡到主翼旁的邊條翼作者設計的頗具特色, 給人以“鼓鼓的小腮幫子”的視覺體驗, 這其中大概有著為了上艦而專門進行優化的考慮。 如果“海龍”的設計真的和海軍下一代艦載機有所雷同,

大概被人起個“肥龍”的外號吧。

兩台三維向量推力發動機的配置堪稱是“海龍”的一大亮點。 作者並沒有說明這種發動機的實際推力是多少, 但是按照五代機的配置和構想圖一貫的“高大上”理念, 推重比至少也在10以上,

應該是和FWS-15、產品30和F-119這一級別的發動機看齊。 而且三維向量的設計還將為“海龍”帶來卓越的機動性。 如果不考慮成本技術等實際條件制約的話, 海軍應該會頗為喜歡這種重型五代艦載機的設計。

既然是艦載機, 設計的初衷肯定是要上航母的, “海龍”的設計特點在於它考慮到了001和001A的特殊情況, 針對滑躍式甲板進行了優化,保證能夠在滑躍式甲板上起飛。因為本身兩台推重比10以上的發動機就是艦載機起降的有力保障,所以這一塊“海龍”反而有著天然優勢。不過作為和殲-15同為重型機的“海龍”,在001和001A平臺上的搭載數量想必也將十分有限。

開腦洞人人都會,但是能將腦洞精細加工,最後以透視圖的形式呈現出來的僅僅是少數。儘管未必符合實際需求,但是清晰的透視圖和明瞭的注釋顯然為“海龍”的構想圖增添了不少值得細細品味和認真探討的價值。

作者構想的這種三維向量推力發動機應該是基於FWS-15的理念設計的。關於殲-20未來將裝備的FWS-15發動機究竟如何的目前仍然是高度機密,其到底是二維向量還是三維向量也不得而知,現階段氣動性能已經足夠優異的殲-20配上向量推力發動機只會是如虎添翼,但是我國的向量推力發動機想實現切實堪用仍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海龍”的設計上,這個三維向量推力發動機將會是最大障礙。

“海龍”的內置彈艙設計走的是F-22/殲-20的路線,即兩個橫置的主彈艙和兩個側面的格鬥彈艙。按照作者的構想,“海龍”具有較強的掛載能力,而且能夠勝任奪取制空權、反艦反雷達和精確對地打擊等任務,設計理念倒是和F-35A有異曲同工之妙。考慮到現在我國各型導彈尤其是空對空導彈的迅猛發展,“海龍”的尖爪獠牙將會非常鋒利。

當然了,任何艦載機的設計都必然要把航母平臺作為首要考慮之一。“海龍”的出現更重要是要看下一代航母的技術水準和我軍的戰略戰術思考等等因素。好馬需要和好鞍搭配使用才能實現效能的最大化,對於還在摸索“遼寧”艦的航母使用經驗、還在建造首艘國產滑躍式航母、可能要在第二艘國產航母上採用蒸汽彈射起飛方式的我國而言,現階段最合適最踏實的思路仍然是學習如何用好殲-15。編者有信心能在將來看到下一代艦載機的出現——和下一代國產航母一起。小步快跑,且行且思,我們一定會建成一支更加強大的海軍。

圖片作者:超級大本營軍事論壇會員 WEN98

針對滑躍式甲板進行了優化,保證能夠在滑躍式甲板上起飛。因為本身兩台推重比10以上的發動機就是艦載機起降的有力保障,所以這一塊“海龍”反而有著天然優勢。不過作為和殲-15同為重型機的“海龍”,在001和001A平臺上的搭載數量想必也將十分有限。

開腦洞人人都會,但是能將腦洞精細加工,最後以透視圖的形式呈現出來的僅僅是少數。儘管未必符合實際需求,但是清晰的透視圖和明瞭的注釋顯然為“海龍”的構想圖增添了不少值得細細品味和認真探討的價值。

作者構想的這種三維向量推力發動機應該是基於FWS-15的理念設計的。關於殲-20未來將裝備的FWS-15發動機究竟如何的目前仍然是高度機密,其到底是二維向量還是三維向量也不得而知,現階段氣動性能已經足夠優異的殲-20配上向量推力發動機只會是如虎添翼,但是我國的向量推力發動機想實現切實堪用仍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海龍”的設計上,這個三維向量推力發動機將會是最大障礙。

“海龍”的內置彈艙設計走的是F-22/殲-20的路線,即兩個橫置的主彈艙和兩個側面的格鬥彈艙。按照作者的構想,“海龍”具有較強的掛載能力,而且能夠勝任奪取制空權、反艦反雷達和精確對地打擊等任務,設計理念倒是和F-35A有異曲同工之妙。考慮到現在我國各型導彈尤其是空對空導彈的迅猛發展,“海龍”的尖爪獠牙將會非常鋒利。

當然了,任何艦載機的設計都必然要把航母平臺作為首要考慮之一。“海龍”的出現更重要是要看下一代航母的技術水準和我軍的戰略戰術思考等等因素。好馬需要和好鞍搭配使用才能實現效能的最大化,對於還在摸索“遼寧”艦的航母使用經驗、還在建造首艘國產滑躍式航母、可能要在第二艘國產航母上採用蒸汽彈射起飛方式的我國而言,現階段最合適最踏實的思路仍然是學習如何用好殲-15。編者有信心能在將來看到下一代艦載機的出現——和下一代國產航母一起。小步快跑,且行且思,我們一定會建成一支更加強大的海軍。

圖片作者:超級大本營軍事論壇會員 WEN9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