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爸爸媽媽知道嗎,缺了這堂課的孩子,到了大學會怎麼樣?

老師, 請帶我的孩子去看個病

真心爸爸回學校和我的大學老師聚會, 知道我在寫育兒文章, 老師給我講了幾個他親身經歷的小故事。

他擔任某一級本科生的班主任, 有一次, 一位學生家長給他打電話:“老師, 我孩子病了, 您帶孩子去看個病吧。 ”

又一次, 老師接到另一位元家長的電話:“老師, 假期我孩子在家裡打了一個疫苗, 現在需要找地方打第二針, 老師, 您幫我帶孩子去一趟吧。 ”

被託付的孩子, 都是二十來歲的本科生, 而校醫院, 就在學校大門外, 和他們學院距離不到500米。

還有一次, 老師帶一位學生出國交流, 和學生走在一起, 老覺得那孩子身上有股難聞的味道, 老師忍了又忍, 還是忍不住提醒那位學生, 一問才知道, 他沒帶夠衣服, 自己也根本不會洗, 在學校時髒衣服都是拿回家去洗的。

老師講這些事兒時, 頗有哭笑不得之感。 真心爸爸也大為驚詫:之前是聽說過不少大學生如何缺乏自理能力的事,

不想它們都是真的!

夏山學校的生活課

最新重溫20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A·S·尼爾的《夏山學校》, 發現這所以“給孩子自由”著稱, 從不強迫孩子們上課的學校, 卻在對教孩子學會生活, 無比重視。

學校有木工房、鐵工房,

孩子們們可以從家裡自帶工具, 學習做木工、修理各種機械、修理自行車;學生們還可以自由加入尼爾的園藝工作, 幫這位校長種菜和收穫土豆。

其中有一位學生, 八歲到夏山學校, 十八歲考上大學離開。 他想做醫生, 但是家裡很窮, 暫時供不起他上大學, 他就離家四處打工。 一位住在西班牙的太太想找一位司機, 他就去應徵司機, 而且幫這位太太造了一幢房子。 由此他賺到了上大學的學費。 大學期間, 那位太太請他休學一年, 送她去肯亞, 於是他又作為司機去了非洲, 同時幫她在肯亞也造了一幢房子。 ——開車、造房子, 這些技能, 都是他在夏山學到的。

另一位畢業生戴恩·古德曼則受益於學校的手工課:

“每天下午,

別的課都已經停了, 只有烏拉的教室一直開著。 我對她的手工課很感興趣。 她的課為我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在後來參加教師培訓時, 我是班裡唯一一個會編竹籃、織毛衣、做衣服的人。 只要說得出來的東西, 我們就能和烏拉一起做出來。 ”

我家的生活課

作為夏山學校教育理念的擁躉,

真心爸媽也不強迫孩子去學他不感興趣的東西, 不要求孩子“工作”——必須承擔什麼樣的家務, 但我們會把“生活課”融入和孩子們的日常聊天中。

在廚房給孩子們做軟炸裡脊, 小兒來參觀, 真心媽媽就給他講怎麼切肉, 怎麼調製裹肉的麵糊, 怎麼看油鍋裡的溫度夠不夠高。

修理廚房下水道, 我們會給孩子講下水道的結構, 以及它為什麼會堵塞, 通下水道的工具又是如何工作的。

煮麵條, 真心媽媽會跟孩子講, 如何用一鍋清水、一個雞蛋、幾根青菜、簡單的調料, 給自己煮一碗好吃的麵條, 來代替味道雖然濃郁卻營養不足的泡面。

帶孩子整理房間, 真心媽媽會給孩子講為什麼日本人熱愛收納, 為什麼要定期給家裡做“斷舍離”,收拾東西時怎麼做“合併同類項”的工作,才能收拾得又快又好。

受生活得興致勃勃的爸爸媽媽的影響,孩子們也很喜歡做細緻地做一些生活小事。

大兒會自己找各種大小螺絲刀,拆開他的電腦,用吸塵器把裡裡外外的塵土吸得乾乾淨淨,順便再把電腦桌上下搞得一塵不染。

小兒會在週末找一本烘焙食譜,打點好要用的低筋麵粉、黃油、牛奶、糖、堅果、打蛋器、打蛋盆,自己花上兩個小時,從和麵到操作烤箱,烤出一爐香噴噴的奶油曲奇。

他們還自己選擇冬夏令營,自己收拾好出門行李,一去好幾天,中間完全不和爸爸媽媽聯絡。自己選書,自家下好訂單,只需要爸爸媽媽幫助付款。學校的手工作業,無論多繁瑣,他們都自己動手,從來不說:“我不會做。”

有時見到年輕人在自己租的房子裡吃掉多少多少速食麵,直到吃出胃病的消息,真心媽媽也會問他們:“等將來你們長大了,不會只用速食麵喂飽自己吧?”孩子們都很不屑:“怎麼可能?!”

缺了生活課,影響孩子一生幸福

今天的爸爸媽媽們,大多不遺餘力地讓孩子學這學那,但這堂最基本的“生活課”卻常常被大人完全拋在腦後:

孩子要做什麼,爸爸媽媽馬上跑過去幫忙:“我來!我來!”

孩子要學什麼,大人馬上制止:“學那幹啥,有功夫做作業、練琴去吧!”

於是我們的孩子,上了各種早教班、興趣班,到了幼稚園,還得老師追著餵飯;

鋼琴小提琴考完了最高級,那了無數比賽獎狀,還得爸爸媽媽每天給給收拾好書包、搭配好衣服;

上了一流大學,感冒發燒,要打電話回家問媽媽“怎麼辦”,還要父母找班主任帶他去醫院;

甚至出國留學了,還要像某個信用卡廣告表現得那樣,請同學吃個飯,要先問媽媽“番茄炒蛋要先放番茄還是先放雞蛋”。

我們太愛孩子,恨不得一手包辦他的一切;對孩子寄予了太多希望,恨不得他們學盡天下所有的東西。

卻常常忘了,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離家,他不但要面對學業、工作,還需要自己去面對日復一日柴米油鹽的生活,讓自己吃飽、穿暖、身體健康,享受到日常生活中那些最基本的、平平淡淡的幸福。

在夏山學校建校90周年時,一位夏山研究者侯賽因·盧卡斯採訪了15位不同時期的夏山畢業生,完成了一本《夏山畢業生》,他的結論是:

“夏山學校給了學生勇氣。夏山學生能夠以積極的、創造性的、可持續的方式接觸和理解世界,更重要的是,他們具有捕捉真實的敏銳直覺和成熟的社會觀念。

夏山學校90年的獨特經驗中,最關鍵、最顯著的特徵是什麼?如果讓我回答,我會說,是真正的無所畏懼:不畏懼失敗,不畏懼權威,不畏懼排擠,不畏懼生活,哪怕會有挫折,也始終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

當然,這得益于夏山學校整體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但“學會生活”,無疑是這些畢業生從夏山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一個生病了不知道如何去看病,一個連日常生活中的瑣事都無法應對的人,你如何期待他“不畏懼生活”“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呢?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十一歲,一個十四歲半。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真心爸媽的育兒直播課程已經推出,請至千聊用戶端搜索“真心爸媽”。

為什麼要定期給家裡做“斷舍離”,收拾東西時怎麼做“合併同類項”的工作,才能收拾得又快又好。

受生活得興致勃勃的爸爸媽媽的影響,孩子們也很喜歡做細緻地做一些生活小事。

大兒會自己找各種大小螺絲刀,拆開他的電腦,用吸塵器把裡裡外外的塵土吸得乾乾淨淨,順便再把電腦桌上下搞得一塵不染。

小兒會在週末找一本烘焙食譜,打點好要用的低筋麵粉、黃油、牛奶、糖、堅果、打蛋器、打蛋盆,自己花上兩個小時,從和麵到操作烤箱,烤出一爐香噴噴的奶油曲奇。

他們還自己選擇冬夏令營,自己收拾好出門行李,一去好幾天,中間完全不和爸爸媽媽聯絡。自己選書,自家下好訂單,只需要爸爸媽媽幫助付款。學校的手工作業,無論多繁瑣,他們都自己動手,從來不說:“我不會做。”

有時見到年輕人在自己租的房子裡吃掉多少多少速食麵,直到吃出胃病的消息,真心媽媽也會問他們:“等將來你們長大了,不會只用速食麵喂飽自己吧?”孩子們都很不屑:“怎麼可能?!”

缺了生活課,影響孩子一生幸福

今天的爸爸媽媽們,大多不遺餘力地讓孩子學這學那,但這堂最基本的“生活課”卻常常被大人完全拋在腦後:

孩子要做什麼,爸爸媽媽馬上跑過去幫忙:“我來!我來!”

孩子要學什麼,大人馬上制止:“學那幹啥,有功夫做作業、練琴去吧!”

於是我們的孩子,上了各種早教班、興趣班,到了幼稚園,還得老師追著餵飯;

鋼琴小提琴考完了最高級,那了無數比賽獎狀,還得爸爸媽媽每天給給收拾好書包、搭配好衣服;

上了一流大學,感冒發燒,要打電話回家問媽媽“怎麼辦”,還要父母找班主任帶他去醫院;

甚至出國留學了,還要像某個信用卡廣告表現得那樣,請同學吃個飯,要先問媽媽“番茄炒蛋要先放番茄還是先放雞蛋”。

我們太愛孩子,恨不得一手包辦他的一切;對孩子寄予了太多希望,恨不得他們學盡天下所有的東西。

卻常常忘了,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離家,他不但要面對學業、工作,還需要自己去面對日復一日柴米油鹽的生活,讓自己吃飽、穿暖、身體健康,享受到日常生活中那些最基本的、平平淡淡的幸福。

在夏山學校建校90周年時,一位夏山研究者侯賽因·盧卡斯採訪了15位不同時期的夏山畢業生,完成了一本《夏山畢業生》,他的結論是:

“夏山學校給了學生勇氣。夏山學生能夠以積極的、創造性的、可持續的方式接觸和理解世界,更重要的是,他們具有捕捉真實的敏銳直覺和成熟的社會觀念。

夏山學校90年的獨特經驗中,最關鍵、最顯著的特徵是什麼?如果讓我回答,我會說,是真正的無所畏懼:不畏懼失敗,不畏懼權威,不畏懼排擠,不畏懼生活,哪怕會有挫折,也始終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

當然,這得益于夏山學校整體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但“學會生活”,無疑是這些畢業生從夏山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一個生病了不知道如何去看病,一個連日常生活中的瑣事都無法應對的人,你如何期待他“不畏懼生活”“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呢?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十一歲,一個十四歲半。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真心爸媽的育兒直播課程已經推出,請至千聊用戶端搜索“真心爸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