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牛津教授:別再早睡早起,大學生應在上午11點後學習

“早睡早起身體好”和“早起傻一天”, 你贊成哪一個說法呢?

幾個月前, 2017年第一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三位美國科學家, 他們的研究成果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不要熬夜!

想必大家都知道熬夜的危害:脫髮、變胖變醜、提前衰老......長期熬夜還會引發猝死。

但是, 大概是越長大越孤單, 當代年輕人的作息越來越不規律。 在大學期間, 晚睡熬夜更是學生的常規。 我們一邊接受著父母“早睡早起身體好”的告誡, 看著他們轉發的熬夜十大危害的微信文章;一邊作死熬夜, 在熄燈後的寢室仍然盯著手機屏。

當我們為自己熬夜而起床困難翹課開脫的時候, 國外一名專家則跟大學生們站在了同一戰線。 通過對幾萬人的調查研究, 牛津大學Paul Kelley教授挑戰早睡早起這個公理。 研究表明, 早睡早起是一句徹頭徹尾的廢話。

牛津教授:大學生應在上午11點後開始學習

牛津大學Paul Kelley博士的研究表明, 10歲孩子們的自然清醒時間是上午6點半, 16歲時是8點, 18歲時則是9點。

“在早上7點叫醒一個青少年, 相當於在淩晨4點半叫醒一個50多歲的老師。 ”

教授表示, 忽視年輕人的自然晝夜節律可能導致他們疲勞, 沮喪, 焦慮和體重增加。

因此, 他表示:傳統的學校開學時間只適用於10歲的孩子, 16歲的青少年在10點學習才能高效地學習, 大學生則應該從上午11點之後開始學習。

推遲上學時間, 可提高成績

牛津教授提出, “如果英國各地的學校採用以上的模式進行授課, 學生的GCSE成績將上升10%左右。 ”

他的這一觀點也是有有理可依。 Paul Kelley曾經是一所中學的校長, 他將上學時間從早上8點半推遲到早上10點後, 考取高分的學生人數相應增加了19%。

教授的這一呼籲與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一致, 該學會建議學校的課程時間安排要與學生的自然生物鐘協調。 學生應該睡夠8.5至9小時, 因而初高中要將第一堂課開始時間推遲至早上8:30或者更晚。

早睡早起會影響學習、工作效率

教授還表示:“10歲的時候, 你起床上學, 符合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 當你55歲左右, 你也會陷入同樣的模式。 ”即, 當我們55歲時, 我們一般會在6點半自然蘇醒。

傳統朝九晚五的規定大多數是由50歲以上的老闆提出, 這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 符合他們的生理作息。 但朝九晚五對於年輕人來說, 是十分不合理的。

因此, 55歲以下的成人, 他們的工作時間應在上午10點, 而不是9點。 10點之前開始工作可能導致員工情緒負面、疲憊不堪、倍感壓力。

倫敦一研究發現, 早睡早起未必身體好

倫敦一所大學的生理研究人員對42位志願者進行為期10周的觀察後發現:早7點20分以前起床的人, 其身體內分泌的一種可抑制免疫力的激素要多於晚起的人。 早起者患肌肉痛、頭疼及感冒的幾率明顯多於晚起的人, 而且其情緒也比後者惡劣得多。

“早起鳥”還是“夜貓子”, 基因決定由不得你

根據發表在Cell雜誌上的一項研究, 一些人晚睡同時早上又起不來, 這是由於他們的內部生物鐘從基因層面被緩慢運行了。 發生在基因CRY1上的一個突變改變了人體生物鐘。 這個變異基因攜帶者的夜間睡眠相比於非攜帶者延遲了2-2.5小時。

“如果你不能在早上九點鐘之前清醒過來,

這不一定是你的錯。 可能你天生就是那種在晚上比較活躍的人。 ”

基因是強大的, 人類改造自然的力量更強大, 如果作為“早起鳥”的你想做一下“夜貓子”, 也不是不可能。 但這樣做的後果可能是注意力消散, 精神不集中。

基因是劃分“早起鳥”和“夜貓子”的根本因素。 不是你能熬夜, 就表示你學習好、工作效率高。

晚睡能變聰明?聰明的人更偏向晚睡

早在上個世紀,悉尼大學的心理學家就和美國空軍合作,研究睡眠時間早晚對智力的影響,根據特殊樣本研究,發現“夜貓子”的記憶力和敏捷性更好一些。

2007年,來自義大利的研究者發現了類似的結論,“夜貓子”的創造力高於“早起鳥”型的人。

對於這種現象,科學家從思維方式的角度給出了解答:夜貓子型的人更習慣用右腦從事創造活動,而早起鳥型的人更擅長用左腦從事邏輯思考。

進化心理學家金澤哲認為智商高的人更能適應晚上的工作節奏。不過把控各種因素之後,由於智商差異造成的睡眠時間早晚也比較微小了。造成晚睡的原因花樣繁多,可別為了提高智商故意晚睡,那可是暴露智商的行為。

睡得晚也要睡得好

睡眠品質和時長混亂對身體造成的不良影響,不會因為你早睡還是晚睡就區別對待。對於晚睡星人來說,晚睡也需要睡得好。

唐甯街的私人秘書對BBC說,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在工作日時間裡,每天晚上只睡4個小時,白天依舊可以保持極高的工作狀態和旺盛的精力。同樣是基因所決。

更為人熟知的是所謂的“多相睡眠法”,將每天的睡眠時間分割成許多小塊,有未經證實的傳言稱畫家達芬奇當年就是這麼幹的。

2012年美國癌症協會公佈了一項長達6年的大型研究結果,通過追蹤發現,死亡率最低的是每晚平均睡7個小時的人;而人們傳統認知中的“8小時最佳睡眠”擁有者竟然比每晚睡七小時的人死亡率高出12%。而另一項哈佛的研究證明,每晚睡9-11小時的人會產生記憶障礙,而且比堅持睡8小時的人更有可能患上心臟病。

因此,睡得多,並不代表睡得好。睡得多,更不代表身體好。

最後

早睡早起是否正確,這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說到底,這還是取決於個人基因。

看完了牛津大學博士的研究,是不是恍然大悟:為什麼我學習成績不好,因為我起得太早了。

(當老師問你為什麼蹺課的時候,你也可以將這篇牛津大學教授的研究發給他)

-END-

早在上個世紀,悉尼大學的心理學家就和美國空軍合作,研究睡眠時間早晚對智力的影響,根據特殊樣本研究,發現“夜貓子”的記憶力和敏捷性更好一些。

2007年,來自義大利的研究者發現了類似的結論,“夜貓子”的創造力高於“早起鳥”型的人。

對於這種現象,科學家從思維方式的角度給出了解答:夜貓子型的人更習慣用右腦從事創造活動,而早起鳥型的人更擅長用左腦從事邏輯思考。

進化心理學家金澤哲認為智商高的人更能適應晚上的工作節奏。不過把控各種因素之後,由於智商差異造成的睡眠時間早晚也比較微小了。造成晚睡的原因花樣繁多,可別為了提高智商故意晚睡,那可是暴露智商的行為。

睡得晚也要睡得好

睡眠品質和時長混亂對身體造成的不良影響,不會因為你早睡還是晚睡就區別對待。對於晚睡星人來說,晚睡也需要睡得好。

唐甯街的私人秘書對BBC說,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在工作日時間裡,每天晚上只睡4個小時,白天依舊可以保持極高的工作狀態和旺盛的精力。同樣是基因所決。

更為人熟知的是所謂的“多相睡眠法”,將每天的睡眠時間分割成許多小塊,有未經證實的傳言稱畫家達芬奇當年就是這麼幹的。

2012年美國癌症協會公佈了一項長達6年的大型研究結果,通過追蹤發現,死亡率最低的是每晚平均睡7個小時的人;而人們傳統認知中的“8小時最佳睡眠”擁有者竟然比每晚睡七小時的人死亡率高出12%。而另一項哈佛的研究證明,每晚睡9-11小時的人會產生記憶障礙,而且比堅持睡8小時的人更有可能患上心臟病。

因此,睡得多,並不代表睡得好。睡得多,更不代表身體好。

最後

早睡早起是否正確,這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說到底,這還是取決於個人基因。

看完了牛津大學博士的研究,是不是恍然大悟:為什麼我學習成績不好,因為我起得太早了。

(當老師問你為什麼蹺課的時候,你也可以將這篇牛津大學教授的研究發給他)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