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田溯寧:“萬物+”時代,擁抱新商業和新技術

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舉辦的“數字經濟浙江互聯網雙創會”論壇上, 亞信集團董事長田溯甯發表了關於“萬物+”的主題演講。 田溯寧認為, 隨著5G的落地, 將引爆萬物互聯的“萬物+”時代到來, 我們將身處在一個萬物互聯的世界, 無處不在的感知、網路和智慧系統, 促成萬物皆可連、萬物皆賦能, 這將讓我們進入一個新的夢想世界, 這將是新商業模式和技術創新的偉大時代。

【田溯寧在世界互聯網大會 分享“萬物+”時代】

時代在變:通信技術升級驅動世界的變革

我們正處在一個加速進化、加速創新的時代。 貿易模式在轉變、新形態企業不斷降生, 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數位化, 這一切都跟通信協議和技術的變革有深刻的關係。 1992年, 當運營商最終“二選一”選擇IP網路, 拋棄X.25協議時, 互聯網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新得以發展, 但當時的技術條件仍然限制了人們對互聯網發展的想像力。

今天, 全球運營商確立NB-IoT標準, 就像上世紀90年代中期IP網路成為運營商的標準之後, 整個互聯網才得以如火如荼的發展。 這將改變“互聯網”的概念, 實現人與人之間, 人與物之間, 人與資訊之間, 人與自然之間的萬物互聯。

我們經歷了以PC為主要生產工具的傳統互聯網時代, 以智慧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 現在互聯網即將迎來一個新的時代——“萬物+”時代。 田溯寧認為:“不久的未來, 我們將身處在一個萬物互聯的世界, 傳統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醫療、農業乃至各行各業, 都將被‘萬物+’重構。 無處不在的感知、通信和嵌入式系統, 促成萬物皆可連、萬物皆賦能, 進而形成高度靈活、人性化、數位化的生產與服務模式,

這將為人類生產模式和生活方式帶來巨大變革。 ”

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之前, 大家沒想到今天會產生如此之多的創新, 比如共用經濟、移動電商、社交平臺等, 這些在沒有移動互聯網是很難實現的。 而在“萬物+”時代, 充滿了難以想像的機會。 當每一個家電設備, 每一輛汽車, 每一個城市的停車場甚至我們每個人的服裝、眼鏡都被連接起來的時候這個世界會怎麼樣?

萬物+:將衍生出全新的應用領域和商業模式

從具體形態上看, “萬物+”是以萬物有晶片、萬物有感測器、萬物有資料、萬物有智慧、萬物皆線上為基礎, 人、資料和設備之間自由溝通, 產品、流程、服務各環節緊密相連的全球化網路。 各行各業將通過“萬物+”打造出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

儘管從4G開始, 智慧家居行業已經興起, 但只是處於初級階段的智慧生活, 4G不足以支撐“萬物互聯”, 距離真正的“萬物互聯”還有很大的距離。 而5G極高的速率、極大的容量、極低的時延將能為“萬物互聯”提供必要條件, 未來不僅僅是電錶、水錶、手機接通網路, 智慧城市、智慧電網、智慧放牧/種植、物流即時追蹤、遠端駕駛、車聯網自動駕駛、工業控制等等……這將是人類快速重建生存空間的過程。

田溯寧表示, “萬物+”實現了從物的連接, 到事與物連接, 將孕育出無數個再創新機會。 新材料、納米技術、生物技術、可植入技術、3D列印、無人駕駛區塊鏈、大資料、雲計算等新興產業都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同時, “萬物+”還能打破垂直行業的“資訊孤島”, 將生產者、消費者、經銷者、管理者和調度者以及各種設備和服務連接起來, 帶動萬物協同, 衍生出全新的應用領域和商業模式。

目前, 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ICT生產國, 傳統產業正在加速進行數位化轉型, 為加速推動“萬物+”奠定了基礎, 中國擁有物聯網最完整和領先的產業鏈, 有可能打造世界上最大的“萬物+”社會。 另一方面, 國內規模化消費和應用市場的興起, 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家居、車聯網、機器人、智慧硬體等逐漸推動我們進入萬物互聯、萬物感知、萬物賦能的新時代。 因此, 未來中國所有的企業都要做好“萬物皆運營”的商業準備。

萬物互聯:萬物皆有風險

資料顯示, 2017年全球已有超過83億台聯網設備。 據預測,2020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接入量將會達到260億台,並且平均每天還有550萬設備連接到整個網路中,新增的商業設備和系統中將會有超過一半會包含IoT元件。然而,數以萬計的漏洞風險和持續演進的攻擊手段,造成了物聯網運行環境的進一步惡化,用戶的數位化掌控能力漸失漸遠。

隨著IoT多層弱點的暴露,智慧設備被劫持、IoT DDoS攻擊、勒索軟體滋生等隨之而來安全問題將會出現井噴式的爆發。在“萬物+”主宰的新時期,網路安全的“木桶效應”將更加明顯,包括設備製造廠商、互聯網服務提供者、網路安全廠商乃至政府監管部門需要共同探索協作機制。

針對萬物互聯的安全風險和應對措施,田溯寧表示:“安全是萬物皆運營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必須消除用戶對於安全性的疑慮。可通過雲安全、AI技術、機器學習、大資料等新興技術形成大融合、大集成,為新型威脅治理提供有效工具,為‘萬物+’提供可以信賴的保護力。在‘萬物+’主宰的產業互聯網下半場,亞信安全在做好客戶運營使能的同時,更有責任讓使用者的數位生活可以信賴。”

據預測,2020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接入量將會達到260億台,並且平均每天還有550萬設備連接到整個網路中,新增的商業設備和系統中將會有超過一半會包含IoT元件。然而,數以萬計的漏洞風險和持續演進的攻擊手段,造成了物聯網運行環境的進一步惡化,用戶的數位化掌控能力漸失漸遠。

隨著IoT多層弱點的暴露,智慧設備被劫持、IoT DDoS攻擊、勒索軟體滋生等隨之而來安全問題將會出現井噴式的爆發。在“萬物+”主宰的新時期,網路安全的“木桶效應”將更加明顯,包括設備製造廠商、互聯網服務提供者、網路安全廠商乃至政府監管部門需要共同探索協作機制。

針對萬物互聯的安全風險和應對措施,田溯寧表示:“安全是萬物皆運營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必須消除用戶對於安全性的疑慮。可通過雲安全、AI技術、機器學習、大資料等新興技術形成大融合、大集成,為新型威脅治理提供有效工具,為‘萬物+’提供可以信賴的保護力。在‘萬物+’主宰的產業互聯網下半場,亞信安全在做好客戶運營使能的同時,更有責任讓使用者的數位生活可以信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