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NASA將大腸桿菌送入太空,開展微生物抗藥性研究

12月6日, NASA向媒體介紹了其正在進行的一項最新的微生物組學實驗, 為了研究大腸桿菌等細菌對宇航員的影響, 他們向太空發射了一枚名為“EcAMSat”的微小衛星。 該衛星承載了多個實驗元件, 裝有大腸桿菌的實驗袋裡包含營養液、抗生素和特殊染料等物質。

宇航員在太空的失重環境下, 身體會面臨一系列健康威脅, 包括細菌感染、運動疾病、太空失明症以及有毒塵埃等。 在進入太空的最初幾天, 宇航員需要適應頭暈、目眩、臉色蒼白、出冷汗、腹部不適、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 這些症狀他們在地面的模擬艙裡都已經體驗過,

不會太難克服。 但是細菌感染就沒那麼簡單了, 嚴重的話會影響任務的開展, 甚至返回地球後仍難以恢復。

據曾在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上工作過的宇航員介紹, 其工作生活的太空艙內有多達二百多種的細菌和真菌, 除去大部分的無害微生物,

有害細菌可導致結膜炎、急性呼吸系統感染、牙齒感染和尿路感染等疾病。 因此, 專案團隊通常要為宇航員準備更高濃度的抗生素。

NASA 此次用大腸桿菌作為實驗的對象, 是因為它會導致宇航員的尿路感染。 在實驗元件中, 大腸桿菌被分裝在兩個袋裡, 一個含有自然產生的、可幫助其抵禦抗生素的基因, 另一種則沒有。

兩個袋中都包含一種藍色燃料, 這種染料會隨著細胞活躍和存活情況的變化而改變顏色, 如果其沒有變色, 則說明抗生素已經殺死了大部分的細胞;如果其變成了粉色, 則說明細菌會隨著重力的變化而增強對抗生素的抗藥性。 據研究團隊介紹, 此次實驗將進行150個小時, 結束後資料將通過無線電傳輸到地球。 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主管Stevan Spremo表示, 這項實驗的意義不止是簡單的微生物測試, 通過深入瞭解微生物是如何應對太空環境的, 最終目的是弄清近地軌道之外的微重力環境和太空輻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怎樣的影響。

在這次任務之後, NASA還將進行類似的生物學實驗, 為之後的火星、木星探測積累經驗。 除了已知細菌, 還有很多我們不曾發現的未知細菌, 這次實驗也將吹響人類探索未知細菌的號角。 據NASA介紹, 在未來木衛二和土衛二的生命探索項目中, 他們也將採用類似的實驗技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