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畢業這麼久,你給家裡打過錢麼?

之前職場君與朋友聊到, 好像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都沒有自己的理財計畫, 消費觀也比較超前, 花唄、信用卡打造的消費方式成了他們最追捧的潮流。 不用辛辛苦苦存錢, 就可以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

但這種消費方式已經讓年輕一代過早地過上了欠債的日子。 花唄可以分期, 但無論如何, 欠下的錢, 你還是要連本帶息一本不差的還上。

今天的這篇文, 來自朋友公司的一個95後妹子酸酸, 站在同齡人的角度, 她對“透支消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叔覺得這值得大家深思, 所以推薦給各位。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很熱的話題是“你們00後都用什麼護膚品?”

炸出了一堆不到20歲的妹子曬出自用的神仙水、La Mer、cpb……(90後老阿姨默默地擦了擦眼淚)

好像現在護膚品化妝品不用幾千塊的東西, 你都沒資格說自己精緻, 好像就是別人口中的糙漢子。 趁著雙十一花唄貼心地提高了額度之際, 迅速購入一堆套裝……

然而苦果總是比剁手時的爽來的慢一些, 欠下的帳單, 你又要花上多久才能還清?

不久前微信看到這樣一句話:“畢業這麼久了, 你給家裡打過錢嗎?”

心裡咯噔一下, 有點慌。

忍不住問了同住的幾個舍友。 kk看著自己剛摔碎的手機屏, 說, 沒有, 反倒是家裡一直給我打錢;小艾說, 給家裡買了幾樣東西吧, 但是錢就沒有。

看到大家都跟我一樣, 心裡突然有些安慰。

每個月剛發工資的時候, 買買買的底氣十足, 一瞬間是有了給家裡打錢的衝動。 但是回頭打開支付寶, 看到上個月的花唄帳單, 便默默地打消了這個念頭。 還完花唄, 又沒剩多少了, 這個月還有東西想買呢。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 實習期薪水只有可憐的2000塊, 在大城市, 生活成本是非常高的, 除去基本的水電房租、日常吃飯, 已經沒剩多少了。

第一個住的地方是深巷中的小出租屋, 頂樓, 有空調的房比沒空調的貴100塊, 為了省錢, 選了沒空調的房。 廣州的夏季特別漫長, 幾乎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 熬到天亮, 洗個澡然後第一個去公司, 就是為了早點吹空調。

後來轉了正職, 工資相應也升了不少, 第一件事就是換了住的地方。

過來人總是告訴我:工作那麼辛苦, 要是住的環境不好, 會很糟心的。 物色了好幾個地, 最終選在一個比較舊的社區, 交通方便, 周圍什麼都有, 房租貴了2倍不止, 咬咬牙跟自己說, 省一點就好了。

但一想到工資漲了, 不能讓自己再像以前那麼憋屈:

不想擠地鐵, 不如滴滴吧;

吃膩了速食, 就想去改善伙食;

週末無處消遣, 電影院代替了韓劇……

工資不夠, 花唄來湊, 反正想著可以分期, 用花唄消費還更優惠, 就花的心安理得。 等到隔月收到帳單, 倒吸一口冷氣, 從此過上了永遠還不清帳的日子。 我們, 也從月光族進化成了月欠族。

今年雙十一的時候, 天貓又創造了新歷史, 成交額達到1682億, 比去年的1200億, 整整多了475億。 不知道這1600億裡面,

有多少是佔用了花唄提高的額度。

不知道大家想過一個問題沒有, 花唄為什麼要提高額度?答案顯而易見——刺激消費, 提高營業額。

在雙十一之前, 還有一條新聞應該被大家都忽視了:Iphone X開賣2個半小時, 招行信用卡交易額破20億。

這兩年, 不論是支付寶、還是信用卡等一類金融產品, 都提出了透支消費、分期付款的概念, 分期的誘惑力到底有多大呢?

試想一下, 你喜歡一件東西, 但是你買不起。

這時候有人告訴你, 你每個月只需要拿出那麼一點點錢, 每個月少兩頓聚餐, 就可以立馬把東西拿到手。

是不是給了你一種不用錢就可以輕鬆擁有這件東西的錯覺?想想就讓人欲罷不能。

有了第一件, 然後你就開始了第二件第三件……我的神仙水、我的新Iphone、我的CHANEL包包,

都是分期買來的。

可當我們滿心歡喜地用上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時候, 卻沒有想過, 你分期欠下的債, 到最後, 還是必須一分不差的還上。

以前人們分期、貸款, 是為了買車買房, 房子車子屬於資產, 錢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存在;現在的你分期消費, 卻可能只是為了一個手機、一雙球鞋甚至可能只是為了一個護膚品, 當你用了之後, 這些, 又能給你帶來什麼呢?

- end -

那些瘋狂購物不眨眼, 口口聲聲勸你不要被眼前的貧窮所拘束, 要好好享受物質生活的人, 其實根本不會被花唄跟信用卡所拘束;可你呢?花唄跟信用卡每個月幾號還, 你難道不清楚嗎?

我們是要鼓勵消費、鼓勵享受當下, 可年輕的你, 為什麼要為了那些本不需要的東西去透支自己的未來?別在自己負擔不起的年紀, 就過分膨脹了自己的欲望,下次再想買買買,看看自己的餘額,還是收手吧。

就過分膨脹了自己的欲望,下次再想買買買,看看自己的餘額,還是收手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