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什麼?避孕藥是1類致癌物,和砒霜一類?那避孕藥還能吃嗎?

2017年10月27日, 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更新了致癌物清單, 我國食藥監(CFDA)將其整理後發佈在食藥監官網上, 意料之中, 又掀起了一場網路熱議, 並且持久不退, 從11月延綿到了12月。

其實, 權威機構發佈的致癌物清單並不少見, 它頻頻出現在新聞中, 是因為制定致癌物清單的機構很多, 除了IARC, 還有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國家職業安全與衛生研究所等。

它們都會進行致癌物的研究和清單的發佈, 且它們研究的物質種類可能不同, 更新清單的時間也不一樣, 有關癌症的蛛絲馬跡又是媒體們趨之若鶩的題材, 經過頻繁的報導, 給很多人一個錯覺:“致癌物怎麼隔一段時間就多一個......”

春雨君發現, 雖然有大量致癌資訊的衝擊, 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該怎麼解讀此類資訊, 也分不清不同類別的致癌物有什麼區別, 甚至有人誤解,

避孕藥等藥物致癌了, 就不能再用來避孕或治病了。 如果基本概念不明確, 之後的致癌相關新聞還是僅能引起一時的恐慌和焦慮, 引起大家對一些醫療舉措的誤解, 並不會起到正面的健康促進作用。 所以, 今天春雨君和大家科普下致癌物。

該怎麼理解致癌物?

是否患癌是由先天因素和後天環境因素共同決定的, 先天因素即為父母身上遺傳下來的基因, 環境因素的概念非常廣泛, 包括:

生活方式(營養、吸煙、體力活動等);

自然發生的暴露(紫外線、氡氣、感染劑等);

醫療行為(化療、激素類藥物、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等);

某些特殊的工作場所;

家庭環境中的某些不良物質(如甲醛);

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

一般來講, 環境中可以導致癌症的物質和暴露被統稱為致癌物。

但並非所有的致癌物都有狼虎之勢, 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導致癌症。 這除了和每個人的先天因素(基因)有關, 還和不同致癌物的致癌潛力有關, 有些可能在長時間, 高水準的暴露後才會導致癌症。

致癌物的分類和致癌潛力有關係嗎?

那致癌物的潛力又怎麼看呢?從各種新聞上,

大家也能瞭解到致癌物是分類的, 比如今年大火的中國鹹魚就是1類致癌物, 很多人以為1類致癌物意味著致癌能力強, 危險性高, 實則不然。

有很多機構會制定致癌物的分類, 且各機構的分類方式不同。 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分類方法來自IARC。 在過去的30年裡, IARC已經評估了900多名潛在的致癌物, 並將其分為以下4類:

1類致癌物——明確致癌

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 比如大氣污染、砒霜、甲醛、酒精飲料、煙草及檳榔等。

2A類致癌物——較大可能致癌

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高, 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對實驗動物致癌。 對人體雖有理論上的致癌性, 但實驗性的證據有限。 如無機鉛化合物、紅肉等。

2B類致癌物——較小可能致癌

對人體致癌的證據有限, 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致癌性證據尚不充分。 相比2A類致癌物致癌可能性低。

3類致癌物——尚不清楚是否致癌

對人體致癌性的證據不充分, 對動物致癌性證據不充分或有限。 或者有充分的實驗性證據和充分的理論機理表明其對動物有致癌性, 但對人體沒有同樣的作用。

4類致癌物——基本不致癌

對人體可能沒有致癌性的物質,缺乏充足證據。

從以上定義我們可以看出,致癌物分類只是在告訴大家致癌物證據等級的高低,而並非致癌潛力強弱的排名。舉個例子:吸煙和加工肉質品都屬於一類致癌物,這說明有強有力的科研證據證明兩者有致癌性。但是從致癌潛力的強弱來看,兩者顯然不處於同一級別,吸煙比食用加工過的肉類更容易引起癌症。也就是說,我們只能從致癌物分類中判斷XX物質致癌是否有確鑿證據,而無法判斷XX物質在癌症方面的危險性。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被IARC以及其他機構列為致癌物的物質,並不會導致所有癌症,而是導致某些部位的癌症。

該怎麼對待致癌物?

我們需要重視的是1類和2A類致癌物,對於大多數1類和2A類物質都應該避免或者減少接觸。

對此國家會出臺一些政策來降低我們的暴露水準,比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治理空氣污染等等。此外,對於生活中常見的致癌物,減少暴露(也就是減少接觸),肯定是有利無害的。比如儘量避免抽煙,少食用紅肉(紅肉為2A類致癌物),儘量少吃或避免油炸食品、鹹魚等1類致癌食物,選擇有品質保障的低甲醛家居(甲醛為1類致癌物),出門塗抹防曬霜(太陽輻射為1類致癌物)等等。

可是,對於藥物及其他醫療措施(比如x光),我們就不能一竿子打死,盲目避免了。

避孕藥是1類致癌物,還能吃嗎?

關於藥物方面,我們今天重點講下疑問最多的避孕藥。

避孕藥在1類致癌物的清單上有幾年了,可是每次致癌物清單一出現,就會有人來問春雨君:“避孕藥還能吃嗎?”

避孕藥具有兩面性,有一致證據表明口服避孕藥增加了女性患乳腺癌和宮頸癌的風險,但卻降低了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風險。所以,吃還是不吃?

如果僅用於避孕

由於口服避孕藥後,會使乳腺癌的患病風險在停藥10年後增大,且口服避孕藥5年或更久,患宮頸癌的風險會增高,美國癌症協會乳腺癌和婦科癌症研究組的戰略主任Gaudet建議,使用避孕藥避孕的女性應該:

減少服避孕藥的時間;

可以使用其他的避孕方式,比如戴套套;

接受定期體檢和HPV篩查。

對於有乳腺癌及子宮癌家族病史的女性,需要諮詢醫生做進一步評估。

如果用於治療疾病

除了避孕,臨床上避孕藥也會被用來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月經不調、痛經 、皮膚問題(主要是痤瘡)、推遲更年期來保護心血管和延緩衰老。

一般情況下,醫生會結合你的個人情況,權衡使用後的收益和風險,給出治療方案。

對於其他和醫療措施相關的致癌物也是一樣,需要權衡收益與風險,不能以致癌為由一味避免,在這個過程中醫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看完這篇文章,有沒有對致癌物有了新的認識呢?希望大家今後不要談致癌物色變,理性看待致癌物。

參考資料:

1.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Carcinogenicity of combined hormonal contraceptives and combined menopausal treatment

2. 美國癌症學會. Known and Probable Human Carcinogens

3. SFP. Cancer and contraception. Contraception 86 (2012) 191 –198

4. Iversen et al. Lifetime cancer risk and 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 Am J Obstet Gynecol 2017

5. 美國癌症學會. Kelli Miller. Birth Control & Cancer: Which Methods Raise, Lower Risk

6.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Monographg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ic Risks to Humans.

文:大王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但對人體沒有同樣的作用。

4類致癌物——基本不致癌

對人體可能沒有致癌性的物質,缺乏充足證據。

從以上定義我們可以看出,致癌物分類只是在告訴大家致癌物證據等級的高低,而並非致癌潛力強弱的排名。舉個例子:吸煙和加工肉質品都屬於一類致癌物,這說明有強有力的科研證據證明兩者有致癌性。但是從致癌潛力的強弱來看,兩者顯然不處於同一級別,吸煙比食用加工過的肉類更容易引起癌症。也就是說,我們只能從致癌物分類中判斷XX物質致癌是否有確鑿證據,而無法判斷XX物質在癌症方面的危險性。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被IARC以及其他機構列為致癌物的物質,並不會導致所有癌症,而是導致某些部位的癌症。

該怎麼對待致癌物?

我們需要重視的是1類和2A類致癌物,對於大多數1類和2A類物質都應該避免或者減少接觸。

對此國家會出臺一些政策來降低我們的暴露水準,比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治理空氣污染等等。此外,對於生活中常見的致癌物,減少暴露(也就是減少接觸),肯定是有利無害的。比如儘量避免抽煙,少食用紅肉(紅肉為2A類致癌物),儘量少吃或避免油炸食品、鹹魚等1類致癌食物,選擇有品質保障的低甲醛家居(甲醛為1類致癌物),出門塗抹防曬霜(太陽輻射為1類致癌物)等等。

可是,對於藥物及其他醫療措施(比如x光),我們就不能一竿子打死,盲目避免了。

避孕藥是1類致癌物,還能吃嗎?

關於藥物方面,我們今天重點講下疑問最多的避孕藥。

避孕藥在1類致癌物的清單上有幾年了,可是每次致癌物清單一出現,就會有人來問春雨君:“避孕藥還能吃嗎?”

避孕藥具有兩面性,有一致證據表明口服避孕藥增加了女性患乳腺癌和宮頸癌的風險,但卻降低了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風險。所以,吃還是不吃?

如果僅用於避孕

由於口服避孕藥後,會使乳腺癌的患病風險在停藥10年後增大,且口服避孕藥5年或更久,患宮頸癌的風險會增高,美國癌症協會乳腺癌和婦科癌症研究組的戰略主任Gaudet建議,使用避孕藥避孕的女性應該:

減少服避孕藥的時間;

可以使用其他的避孕方式,比如戴套套;

接受定期體檢和HPV篩查。

對於有乳腺癌及子宮癌家族病史的女性,需要諮詢醫生做進一步評估。

如果用於治療疾病

除了避孕,臨床上避孕藥也會被用來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月經不調、痛經 、皮膚問題(主要是痤瘡)、推遲更年期來保護心血管和延緩衰老。

一般情況下,醫生會結合你的個人情況,權衡使用後的收益和風險,給出治療方案。

對於其他和醫療措施相關的致癌物也是一樣,需要權衡收益與風險,不能以致癌為由一味避免,在這個過程中醫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看完這篇文章,有沒有對致癌物有了新的認識呢?希望大家今後不要談致癌物色變,理性看待致癌物。

參考資料:

1.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Carcinogenicity of combined hormonal contraceptives and combined menopausal treatment

2. 美國癌症學會. Known and Probable Human Carcinogens

3. SFP. Cancer and contraception. Contraception 86 (2012) 191 –198

4. Iversen et al. Lifetime cancer risk and 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 Am J Obstet Gynecol 2017

5. 美國癌症學會. Kelli Miller. Birth Control & Cancer: Which Methods Raise, Lower Risk

6.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Monographg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ic Risks to Humans.

文:大王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