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最美滇池”徒步環滇之行

每個人都在期望一場穿越世界的旅行, 就像期望一場如約而至的愛情。

我們都曾想背起包, 帶上裝得滿滿的行囊, 約上三五好友, 走過千山萬水, 走進茫茫人海, 去看這個紛雜的世界, 看向晚的夕陽, 看清冽的山水, 看古拙的寺廟, 看繁花萬里, 不見荼蘼。

關於詩和遠方的幻想, 本該是青山綠水的清冽, 熙熙攘攘的人群, 流瀉千里的綠意。

從什麼時候開始, 那些原以為的美好, 漸漸變成了讓人聞之歎息的環境污染, 變成了暗淡的天空和滾滾的濃煙。

用什麼來形容湖水是最貼切的, 明澈, 就像是少女的眼睛。 滇池是昆明的母親河, 它在承載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所有美好祈願的同時, 也承載著城市發展而帶來的環境污染。 於是明珠蒙塵, 讓她逐漸失去了眼裡靈動的流光。

喜歡旅行的人都是愛著這片土地的, 因為我們用腳丈量著每一寸風景, 然後定格在相框裡,

去留住永恆的美好。 因為深沉的愛, 我們追憶著過去的綠意, 痛惜著如今的頹敗, 更加憧憬往後的光彩。

於是便有了浩浩湯湯的“最美滇池”徒步環滇之行。

環滇是昆明走進自然·戶外公益組織每年舉行的以“全民健身、環保公益”為主題, 以愛滇、護滇、保護滇池為目的大型公益活動。

關心社會公益, 我們責無旁貸!潔淨母親湖, 我們義不容辭!傳遞文明, 我們勇擔責任!保護滇池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讓我們攜手起來、弘揚志願者“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精神, 從自己做起, 從現在做起, 全民齊動, 共護母親滇池, 再現滇池璀璨光彩, 重現碧水清波!

從四面八方而來的人群, 不約而同的聚集在一起, 只為了共同守護這片養育了昆明人千百年的高原明珠, 去見證它一次次破繭成蝶的蛻變。

與其說是公益, 不如說是責任, 或者使命。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使命感, 關於家庭, 關於社會, 關於我們腳下踩著的, 這片世世代代養育著我們的土地。

所以我願意背起背包, 穿上運動鞋, 帶上一頓簡餐, 暫時遠離喧囂的汽笛聲, 親身去感受一下, 環繞著滇池, 那些值得我們為之堅守的風光。

傳承著昆明記憶的濕地,樹木繁盛,菖蒲、蘆葦、睡蓮等植物點綴於岸邊道旁,靠近滇池邊的柳堤繞水而生;千余畝的花田,在陽春三月遍地盛開,翩然一場花事。

我們看到了它的變化,環滇沿途森林覆蓋率上升到53.55%;湖濱一級保護區33.3平方公里範圍內全面實施“四退三還”,恢復滇池水域面積11.51平方公里,建成湖濱生態濕地5.4萬畝,沿途各大濕地,生態公園,知名的寶豐,鬥南等各大濕地以及薰衣草,古滇王國等生態公園,還有蕭大中故居,海宴漁村,川字壩,周恩來親手種的油橄欖等等古跡。

我們沉澱歷史,然後改變現實。我們曾經有負於這片土地,如今盡力還原它該有的風采。

如果你還在期望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那就從這片本該清如明鏡的水域出發,去享受它的美,並為這份美好盡自己的一份力吧。

畢竟,這是承載了昆明人世世代代最簡單,最真實情感的滇池之行。

昆明走進自然“最美滇池”徒步環滇之行第一站線路:海埂(起點)—福保文化城—福保魚港—寶豐濕地公園—海東濕地—王官濕地_鬥南濕地—鬥南鮮花市場(終點)。

詳情請關注“昆明走進自然”、“學鋒物聯網”

傳承著昆明記憶的濕地,樹木繁盛,菖蒲、蘆葦、睡蓮等植物點綴於岸邊道旁,靠近滇池邊的柳堤繞水而生;千余畝的花田,在陽春三月遍地盛開,翩然一場花事。

我們看到了它的變化,環滇沿途森林覆蓋率上升到53.55%;湖濱一級保護區33.3平方公里範圍內全面實施“四退三還”,恢復滇池水域面積11.51平方公里,建成湖濱生態濕地5.4萬畝,沿途各大濕地,生態公園,知名的寶豐,鬥南等各大濕地以及薰衣草,古滇王國等生態公園,還有蕭大中故居,海宴漁村,川字壩,周恩來親手種的油橄欖等等古跡。

我們沉澱歷史,然後改變現實。我們曾經有負於這片土地,如今盡力還原它該有的風采。

如果你還在期望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那就從這片本該清如明鏡的水域出發,去享受它的美,並為這份美好盡自己的一份力吧。

畢竟,這是承載了昆明人世世代代最簡單,最真實情感的滇池之行。

昆明走進自然“最美滇池”徒步環滇之行第一站線路:海埂(起點)—福保文化城—福保魚港—寶豐濕地公園—海東濕地—王官濕地_鬥南濕地—鬥南鮮花市場(終點)。

詳情請關注“昆明走進自然”、“學鋒物聯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