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上海中青旅行社這出“空城計”是唱給誰看的?

上海中青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中青)似乎麻煩不斷。 12月5日, 有消息透露, 眾多地接負責人赴上海中青討要欠款, 該企業似乎仍未拿出具體解決方案。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上海中青的欠款問題導致該企業的資金鏈已產生不確定因素, 而對於上海中青未來的持續運營也將存疑。

欠款風波

作為華東地區有一定知名度的出境游產品批發商, 上海中青此次曝出的欠款, 有許多來自負責境外的地接社, 且金額較大。 據悉, 在11月末, 就有地接社趕赴上海中青討要欠款未果。

對此, 記者多次試圖聯繫上海中青方面, 無論是客服電話還是官方留存的聯繫方式均已無法接通。 12月5日下午, 記者依據上海中青官網顯示的總部位址調查發現, 已經人去樓空。 辦公樓前臺表示, 在大樓的企業資訊欄上仍標注著上海中青, 但該企業在9月已搬出這座大廈。

記者同時發現, 與上海中青標牌並列的, 還有一家名為中青旅行集團上海控股有限公司的企業。 在現場, 相關人員表示, 中青旅行集團上海控股有限公司與上海中青為關聯企業, 當前發生的事件已委託集團以及上海中青的法務進行處理, 但處理情況目前不便透露。

另有相關人員告訴記者, 近期的確有兩撥以追討欠款為名尋找上海中青的人來到淮海國際大廈, 尋找無果後離開。 而記者根據該人士提供的新地址並未找到, 旗下門店人員也表示目前總部正在搬遷, 不瞭解準確的地址。

壓款嚴重

事實上, 上海中青多次被曝欠款事件。 此前上海中青一般一兩個月左右付款, 隨著後續發的團越來越多, 錢卻越付越少,

後來直接付不出來了。 據一位地接社負責人透露, 今年上海中青壓款情況很嚴重。

據悉, 上海中青的一些下游公司向上海中青支付了款項, 而地接社卻遲遲收不回欠款, 在相關負責人看來, 很可能是這些資金在上海中青內部被卡住了。 業內人士分析稱, 在目前的局面下, 供應商即便與上海中青保持業務往來, 可能也會要求其進行預付, 這將會加劇上海中青的資金壓力。

早有隱患

公開資料顯示, 2016年初, 為拓展批零兼營的業務, 上海中青收購了上海大通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100%股權, 隨後更名為上海中青大通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中青大通)。 記者通過天眼查商業調查平臺查詢發現, 上海中青、上海中青大通曾分別於2016年1月、2016年4月將公司法人變更為袁紅斌;而這兩家公司又分別於2017年8月、2017年11月將公司法人變更為潘國平。

上海中青大通被收購之前, 就有拖欠團費的問題發生。 記者梳理發現, 2016年, 曾因合夥協議產生糾紛, 最終上海中青大通被判賠付上海東方和平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各類款項近80萬元。 另外, 上海職工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也與上海中青大通有130多萬元的欠款糾紛。 業內人士認為, 上海中青在收購這樣一家資金方面存在巨大風險的公司之後, 難免需要承受賠款壓力, 而這也可能是導致其後續拖欠地接社款項的一大原因。 另外, 有業內人士指出, 以包機與批發業務為主的上海中青, 近兩年快速擴張, 對企業的資金鏈提出極大考驗。

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楊彥鋒表示, 儘管組團社壓下游地接商和供應商的款項是業內常見的業務操作方式, 這些資金使用是各個組團社依據風險偏好來進行支配的, 但如果使用不當, 很容易造成客戶資金損失, 從而資金鏈斷裂, 這樣的案例在旅行社行業並不鮮見。

那麼, 被欠款方應該如何維權?北京市華泰律師事務所律師張禹建議, 地接社如果遇到旅行社拖欠合同款的問題可依據合同的約定, 通過訴訟方式向對方主張相應的合同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