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歷史上的蔬菜王者之戰

每年冬天, 最顯眼的蔬菜, 莫過於大白菜。 這是一種我國本土起源的蔬菜特產,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 由於冰箱冷庫和蔬菜大棚還沒能普遍鋪開, 那時候的冬季, 天氣嚴酷沒有綠葉菜, 而新鮮水嫩肥美多汁的大白菜就是冬季名副其實的當家菜, 現在即使反季蔬菜大行其道, 大白菜仍舊以無可匹敵的冬季應季菜身份, 在廚房內擁有屬於自己的無可爭議的一席之地。 而且, 即便告別肅殺的冬季之後, 各類白菜的曬製品、醃製品, 在春夏秋三季仍舊霸佔著很多家庭的餐桌。 民間諺語有雲:“百菜唯有白菜好”,

白菜被人稱為百菜之王, 就是這麼來的。

不過在700年前, 那時候我國的百菜之首還不是大白菜。 也就是在700年前, 我國的蔬菜市場上靜悄悄地爆發了一場持續幾十年的王者之戰, 在這場持續幾十年的蔬菜王者之戰後, 大白菜就終結了前任王者長達2000年的統治,

開啟了此後屬於大白菜的700年王者生涯。 今天, 大錘就是給讀者揭秘這一段在歷史資料中若隱若現的蔬菜王者之戰。

先說一下, 上一任我國蔬菜的王者, 這就是葵菜。 所謂葵菜, 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冬葵。 它在我國2000多年前的詩經中就出現過,

《詩經·豳[bīn]風·七月》中說:“七月烹葵及菽[shū]”, 葵就是葵菜, 菽就是大豆。 那時候最普遍的蔬菜就是葵。 成書於先秦時期的《黃帝內經》中提出五菜的概念, 列出五種最常用的蔬菜, 其中葵菜位居首位。 西漢時成書的《急就篇裡》列出了十多種蔬菜, 葵菜也位居首位。

這種葵菜能夠在2000年的時間裡始終坐穩我國蔬菜王者的位子, 關鍵就是它本身含有黏液質, 煮熟後口感肥嫩滑膩, 過去古代炒菜煮菜都是很少放油的, 因為油主要來自於動物油脂的提煉, 本來動物油脂就難得, 提煉之後的葷油就更少見了, 之後雖然有植物油比如芝麻油花生油等加入, 但是還是非常昂貴, 普通人家根本無法常用。 而自帶黏液質的葵菜, 就很好地彌補了這方面的缺陷。 而且葵菜還有一個有點, 那就是四季都能種植, 夏種秋采者為秋葵, 秋種冬采者為冬葵, 正月復種者為春葵。 古代缺乏儲藏和保鮮技術, 葵菜在這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

而白菜的出現大約要比葵菜晚800年, 在西元一世紀已經作為蔬菜食用了, 而在我國南北朝時期, 白菜正式進入史料中, 那時候它的名字還叫做“菘”[sōng], 只是蔬菜佇列中的一個小兄弟, 大部分都在長江流域南岸種植, 也有食用的記錄, 但是比起當時的王者葵菜來說, 白菜的種植和食用地域都小太多了。

許麟廬《晚菘圖》

就是這樣一個小兄弟,在宋元時期歷經數十年就迅速成為了蔬菜的新王者。什麼樣的劇變,讓白菜與葵菜發生了如此大的身份轉換呢?

更耐寒

最根本的原因是氣候的巨變,大約在西元1350年左右,也就是我國元朝統治時期,我國境內開始進入“小冰河期”,也就是溫度比我們現在要下降不少,低溫時間也延長,這樣導致北方原本種植的葵菜無法適應更加寒冷更加漫長的冬季,北方農民紛紛選擇更加耐寒的白菜,而白菜本就起源自長江流域,南方農民本來就種白菜,兩下相加,白菜的價值就凸顯出來。

產量大

而且白菜還有一個遠遠超過葵菜的優點,那就是產量巨大。一畝白菜的單產可以達到5000公斤,是同樣面積的葵菜收穫量的兩倍以上。這樣優勢的產量,就能讓白菜熬過冬春季,甚至供應到夏秋季。

易儲存

而且白菜的加工儲藏潛力方面遠遠超過葵菜,葵菜雖然四季都能種植,但是卻不好儲藏,而白菜可以醃制可以曬乾有多種儲藏加工手段可以適用,兩下比較,白菜的儲存價值在小冰河期就顯得非常難得了。

味道好

除了涉及生存的這些關鍵問題外,白菜還有一個壓倒性的優勢,那就是味道比葵菜要好不少,對於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吃貨民族來說,這也非常重要。南北朝時期南方的貴族就流行用白菜搭配鮑魚來款待客人。南宋詩人范成大在《秋日田園雜興》一詩裡稱讚白菜道:“撥雪挑來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nóng] 。”這方面誇獎最狠的是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他認為冬天裡的大白菜味道比得上羔羊肉、熊掌。

在更寒冷的季節裡,更耐寒、產量更高、味道更肥美的白菜就這樣取代了葵菜的王者位置。在元代的《析津志》裡,北方蔬菜裡白菜已經位列首位,已經看不到葵菜的蹤影。到了明代,葵菜更是徹底被白菜取代。李時珍就說過:“古者,葵為五菜之主,今不復食之。”

稱雄2000年的葵菜就這樣徹底從舞臺中央退出。當然,葵菜作為2000年的前任王者,它仍舊在某些方面對我們的生活保持著影響。比如,我們現在燒菜時喜歡勾芡、用油脂滑菜,並且喜歡滑嫩的口感等等,也很有可能是我們的祖先長期食用葵菜之後,將對葵菜的適應,深深刻入了我們的喜好並成為千年的傳統。

許麟廬《晚菘圖》

就是這樣一個小兄弟,在宋元時期歷經數十年就迅速成為了蔬菜的新王者。什麼樣的劇變,讓白菜與葵菜發生了如此大的身份轉換呢?

更耐寒

最根本的原因是氣候的巨變,大約在西元1350年左右,也就是我國元朝統治時期,我國境內開始進入“小冰河期”,也就是溫度比我們現在要下降不少,低溫時間也延長,這樣導致北方原本種植的葵菜無法適應更加寒冷更加漫長的冬季,北方農民紛紛選擇更加耐寒的白菜,而白菜本就起源自長江流域,南方農民本來就種白菜,兩下相加,白菜的價值就凸顯出來。

產量大

而且白菜還有一個遠遠超過葵菜的優點,那就是產量巨大。一畝白菜的單產可以達到5000公斤,是同樣面積的葵菜收穫量的兩倍以上。這樣優勢的產量,就能讓白菜熬過冬春季,甚至供應到夏秋季。

易儲存

而且白菜的加工儲藏潛力方面遠遠超過葵菜,葵菜雖然四季都能種植,但是卻不好儲藏,而白菜可以醃制可以曬乾有多種儲藏加工手段可以適用,兩下比較,白菜的儲存價值在小冰河期就顯得非常難得了。

味道好

除了涉及生存的這些關鍵問題外,白菜還有一個壓倒性的優勢,那就是味道比葵菜要好不少,對於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吃貨民族來說,這也非常重要。南北朝時期南方的貴族就流行用白菜搭配鮑魚來款待客人。南宋詩人范成大在《秋日田園雜興》一詩裡稱讚白菜道:“撥雪挑來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nóng] 。”這方面誇獎最狠的是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他認為冬天裡的大白菜味道比得上羔羊肉、熊掌。

在更寒冷的季節裡,更耐寒、產量更高、味道更肥美的白菜就這樣取代了葵菜的王者位置。在元代的《析津志》裡,北方蔬菜裡白菜已經位列首位,已經看不到葵菜的蹤影。到了明代,葵菜更是徹底被白菜取代。李時珍就說過:“古者,葵為五菜之主,今不復食之。”

稱雄2000年的葵菜就這樣徹底從舞臺中央退出。當然,葵菜作為2000年的前任王者,它仍舊在某些方面對我們的生活保持著影響。比如,我們現在燒菜時喜歡勾芡、用油脂滑菜,並且喜歡滑嫩的口感等等,也很有可能是我們的祖先長期食用葵菜之後,將對葵菜的適應,深深刻入了我們的喜好並成為千年的傳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