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史上的“蒙眼奧運會”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豌豆Sir

你知道嗎?

半個多世紀以前, 生物學界曾有一次破解

DNA結構的 “國際競賽”。

競爭的激烈程度、挑戰難度

不亞于一場蒙眼進行的奧運競技……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當時已知的線索少之又少啊!

線索一

DNA含有很多堿基, 但種類只有4種:

腺嘌呤Adenine、胞嘧啶Cytosine、

鳥嘌呤Guanine、 胸腺嘧啶Thymine。

且數量上, A=T, G=C。

線索二

DNA分子至少有一根由糖類和磷酸鹽組成的“骨架”。

線索三

X 射線晶體衍射圖譜顯示:“骨架”好像一個線圈。

DUANG~~參賽隊伍入場。

1號選手:兩屆諾貝爾獎得主鮑林。

這位元“大牛”堅信

DNA結構是三股或四股螺旋。

2號選手:分子生物學專家威爾金斯。

他專注 X 射線晶體衍射成像。

3號選手:愛湊熱鬧的門外漢組合,

學動物學的沃森和學物理學的克裡克。

我是坑爹八卦分割線

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1號選手“大牛”鮑林

以研究生交流的名義,

派兒子去3號選手那裡當臥底。

誰知, 這坑爹貨竟忘了老爺子的囑託,

一門心思研究怎麼追實驗室的丹麥姑娘。

坑爹兒子回來後彙報:沃森和克裡克什麼都沒研究出來。 粑粑, 你是最棒的!

其實,沃森和克裡克已經隱約猜測到

DNA是雙螺旋結構,但沒有確鑿的證據。

直到1952年……

2號選手威爾金斯實驗室的

美女科學家羅莎琳·佛蘭克林

拍到了DNA結構的 X 射線晶體衍射照片。

這張照片成為競賽的重要轉捩點,

也是破解DNA結構至關重要的線索。

當時沒有email,更沒有朋友圈。

身處美國的1號選手想看高清無碼照片,

只能親自飛到英國,結果簽證被拒了,

理由竟是美國政府懷疑他的政治立場。

2號選手看到才華橫溢的同事拍出超牛照片,

不爽之餘,也沒當回事。

3號選手從威爾金斯那裡看到了照片,

深受啟發,開始著手搭建DNA的結構模型。

沃森和克裡克意識到:

1. DNA分子可能有兩條平行的鏈,形成螺旋形骨架

2. 堿基必須在骨架內側,像臺階般展開

3. 堿基A與T,C與G配對出現

1953年4月25日,沃森和克裡克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

首次揭示了DNA的結構。

該論文僅千字左右,

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被稱為“史上性價比最高的論文”之一。

湊熱鬧的門外漢組合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並在1962年與2號選手一起獲得了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可惜“最美 X 射線晶體衍射照片”的

拍攝者佛蘭克林卻無緣諾貝爾獎,

因為她已於1958年去世,終年僅37歲。

時至今日,提起DNA結構的發現,

很多人只知道沃森和克裡克,

而不知有她。

當時的女性科學家極少,

經常要付出幾倍于男科學家的努力,

才有可能獲得同樣的成就。

今時今日,也依舊如此,

讓我們向千千萬萬出色的女科學家致敬!

豌豆Sir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熱愛科普的小夥伴發起的基因科普公益項目。這裡有熟諳基因暗黑科技的生物學博士、博古通今妙語連珠的科普作家、腦洞大過黑洞的插畫師,還有關於基因的小秘(bā)密(guà)……

其實,沃森和克裡克已經隱約猜測到

DNA是雙螺旋結構,但沒有確鑿的證據。

直到1952年……

2號選手威爾金斯實驗室的

美女科學家羅莎琳·佛蘭克林

拍到了DNA結構的 X 射線晶體衍射照片。

這張照片成為競賽的重要轉捩點,

也是破解DNA結構至關重要的線索。

當時沒有email,更沒有朋友圈。

身處美國的1號選手想看高清無碼照片,

只能親自飛到英國,結果簽證被拒了,

理由竟是美國政府懷疑他的政治立場。

2號選手看到才華橫溢的同事拍出超牛照片,

不爽之餘,也沒當回事。

3號選手從威爾金斯那裡看到了照片,

深受啟發,開始著手搭建DNA的結構模型。

沃森和克裡克意識到:

1. DNA分子可能有兩條平行的鏈,形成螺旋形骨架

2. 堿基必須在骨架內側,像臺階般展開

3. 堿基A與T,C與G配對出現

1953年4月25日,沃森和克裡克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

首次揭示了DNA的結構。

該論文僅千字左右,

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被稱為“史上性價比最高的論文”之一。

湊熱鬧的門外漢組合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並在1962年與2號選手一起獲得了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可惜“最美 X 射線晶體衍射照片”的

拍攝者佛蘭克林卻無緣諾貝爾獎,

因為她已於1958年去世,終年僅37歲。

時至今日,提起DNA結構的發現,

很多人只知道沃森和克裡克,

而不知有她。

當時的女性科學家極少,

經常要付出幾倍于男科學家的努力,

才有可能獲得同樣的成就。

今時今日,也依舊如此,

讓我們向千千萬萬出色的女科學家致敬!

豌豆Sir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熱愛科普的小夥伴發起的基因科普公益項目。這裡有熟諳基因暗黑科技的生物學博士、博古通今妙語連珠的科普作家、腦洞大過黑洞的插畫師,還有關於基因的小秘(bā)密(gu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