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今日關注:第二屆金融中心建設司法論壇在滬召開

核 心 提 示

今天, 第二屆金融中心建設司法論壇在上海召開。 論壇由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金融審判理論專業委員會、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上海市法學會共同主辦, 由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上海市律師協會和上海清算所承辦, 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協辦。

第二屆論壇主題為“新時代服務實體經濟視野下的金融司法”, 旨在通過圍繞金融司法的熱點、難點和前沿性問題開展深入研討, 凝聚共識, 以進一步加強和推進司法工作, 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最高人民法院專職審委會委員杜萬華,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金融審判理論專業委員會主任崔亞東, 上海市法學會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會長林國平,

上海市虹口區委副書記、區長趙永峰, 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副主任吳俊等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當前,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 金融與科技加速融合, 金融新業態不斷湧現。

與此同時, 金融風險也不斷累積, 各種類型金融糾紛彙集到法院的數量逐年增加, 對金融司法審判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遠海運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首席風控官梁勇、上海市律師協會會長俞衛鋒、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吳弘、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郭偉清等圍繞論壇主題分別作了主旨演講。

在專題研討階段, 與會人員圍繞去杠杆背景下融資工具金融風險與司法規制、新型擔保方式之司法應對兩大專題展開了深入的研討。

近年來, 信用證、票據等傳統支付工具開始發揮杠杆融資的作用, 在便利融資的同時也加大了金融風險。 銀行融資貸款無法回籠等法律糾紛屢見不鮮, 信用證欺詐、迴圈套現放大融資杠杆等問題頻現,

不僅妨礙了金融機構自身生存與健康發展, 還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當前, 涉及新型擔保方式的糾紛不斷增多, 由於相關法律規定滯後, 如何處理該類糾紛, 在滿足金融商事擔保創新需求的同時管控金融風險, 亟需司法做出應對。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以及上海、浙江、福建等地法院的代表分別介紹了在司法應對融資工具金融風險和涉新型擔保方式糾紛方面的探索和經驗,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等監管機構、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業界以及上海財經大學等高校的代表們分別從行業監管、業界做法及理論支持等方面表達了各自的觀點。

最高人民法院、上海三級法院、部分省市高中院的有關領導、法官,

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上海市法學會、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等單位嘉賓, 中國工商銀行等國內三十余家金融機構的代表, 復旦大學等近十所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上海市律師協會、律師事務所的代表等共計一百餘人參加論壇。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通報了六件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典型案例。 論壇還在總結研討成果的基礎上發佈了4條《第二屆金融中心建設司法論壇思考和建議》。

來源丨上海二中院 翟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