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艾灸這8個穴位能幫助老年人驅寒問暖

驅寒暖身特效穴位:大椎穴、腎俞穴、 湧泉穴、風門穴、關元穴、氣海穴、中脘穴、足三裡穴


一般施灸
灸大椎穴
大椎穴的位置:大椎穴位于項部下端, 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時, 將頸部稍微向前傾, 往項部與背部交界附近找尋, 可以觸摸有一凸出的最高點是第7頸椎, 其下方的凹陷處就是大椎穴。

施灸方法:溫和灸。 被施灸者取俯臥位, 施灸者手執點燃的艾條, 對準穴位, 距皮膚1.5~3釐米, 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2次, 每次灸30分鐘左右, 10天為1個療程。
作用功效:行氣活血, 祛除頸部寒氣。
灸腎俞穴
腎俞穴的位置:腎俞穴位於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2橫指寬)處, 左右各有一穴。 取穴時, 左右腰骨最高點連線與脊椎中線的交點附近為第4腰椎, 向上數到第2腰椎下方的凹陷處旁開1.5寸(2橫指寬)就是腎俞穴。
施灸方法:迴旋灸。 被施灸者俯臥, 施灸者手執艾條以點燃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 距離皮膚1.5~3釐米, 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復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 每次灸3~15分鐘, 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最好在每晚臨睡前灸。
作用功效:滋陰補腎。

灸湧泉穴
湧泉穴的位置:湧泉穴位於足底前部凹陷處, 第2、3趾趾縫紋前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左右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採用溫和灸的方法。 取坐位, 手執點燃的艾條, 對準穴位, 距皮膚1.5~3釐米施灸。
施灸時間:每週灸1~2次, 每次灸10~15分鐘。 最好在每晚臨睡前灸。
作用功效:祛除下肢的寒氣。
灸風門穴
風門穴的位置:風門穴位於第2胸椎下旁開1.5寸(2橫指寬)處,
左右各有一穴。 取穴時, 從大椎穴向下數到第2個凹窪, 左右各旁開2橫指寬處就是風門穴。
施灸方法:溫和灸。 被施灸者俯臥, 施灸者手持點燃的艾條, 對準穴位, 距皮膚1.5~3釐米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2~3次, 每次灸10~20分鐘。
作用功效:祛除風寒。
辨證加灸
症狀:脾腎虛寒
加灸關元穴
關元穴的位置:關元穴位于肚臍正下方3寸(4橫指寬)處。
施灸方法:此穴需兩人配合施灸。 宜採用迴旋灸的方法。 被施灸者平臥, 施灸者站於一旁, 手執艾條以點燃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 距離皮膚1.5~3釐米, 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復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每週灸1~2次, 每次灸10~15分鐘, 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作用功效:培腎固本, 調氣回陽。
加灸氣海穴
氣海穴的位置:氣海穴位于肚臍正下方1.5寸處。
施灸方法:宜採用迴旋灸。 被施灸者平臥, 施灸者站於一旁, 手執艾條以點燃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 距離皮膚1.5~3釐米, 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復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每週灸1~2次, 每次灸10~15分鐘。
作用功效:溫陽益氣, 扶正固本,培元補虛。
加灸中脘穴
中脘穴的位置:中脘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在肚臍正上方4寸(6橫指寬)處。
施灸方法:溫和灸。被施灸者平臥,施灸者站於一旁,手執艾條以點燃的一端對準穴位,距離皮膚1.5~3釐米。
施灸時間:每週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鐘, 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作用功效:使陽氣旺盛,有升提收攝之功。
加灸足三裡穴
足三裡穴的位置:足三裡位於外膝眼下3寸(4橫指寬)、脛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時,可將同側手掌心正對膝蓋骨中心,五指微張自然下扶,無名指指尖所觸的凹陷處就是足三裡。
施灸方法: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釐米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為度。
施灸時間:每週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鐘。
作用功效:祛除下肢寒氣。

扶正固本,培元補虛。
加灸中脘穴
中脘穴的位置:中脘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在肚臍正上方4寸(6橫指寬)處。
施灸方法:溫和灸。被施灸者平臥,施灸者站於一旁,手執艾條以點燃的一端對準穴位,距離皮膚1.5~3釐米。
施灸時間:每週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鐘, 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作用功效:使陽氣旺盛,有升提收攝之功。
加灸足三裡穴
足三裡穴的位置:足三裡位於外膝眼下3寸(4橫指寬)、脛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時,可將同側手掌心正對膝蓋骨中心,五指微張自然下扶,無名指指尖所觸的凹陷處就是足三裡。
施灸方法: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釐米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為度。
施灸時間:每週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鐘。
作用功效:祛除下肢寒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