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球地理神秘地貌未解之謎:黃土高原成因之謎

黃土高原成因之謎

當美國新聞記者愛德格•斯諾先生, 隻身一人從陝西省的西安向北進入陝北革命根據地。 在穿過中國黃土高原時, 面對眼前遍地黃土和千溝萬壑的奇特地形景觀, 斯諾先生感到非常不可思議。 後來在他的《西行漫記》中寫道:“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 有的像成隊的猛獁, 有的像滾圓的大饅頭, 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崗巒, 上面還留著粗暴的指痕……這是一片多麼可怕的地方, 簡直就是“瘋神”捏就的土地!”

黃土高原東到河北、山西交界的太行山, 西到甘肅的烏鞘嶺, 南到秦嶺, 北至長城一線, 面積達四十余萬平方千米。 黃土厚度一般五六十米, 在陝甘等地可達一二百米。 歐洲、美洲也有黃土分佈, 但在面積與厚度上都不能與我國的黃土高原相提並論。 黃土高原的特點引起世界各國科學家們的普遍注意, 他們思索著:這麼大面積的黃土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關於黃土的成因, 20世紀初地學界進行過熱烈的討論, 並提出了風成說、水成說、殘積說和多種成因說等多種學說。

風成說認為, 黃土是當地岩石風化造成的。 蒙古、中亞和我國西北一帶的荒漠地區, 氣候乾燥, 溫差很大, 由於熱脹冷縮的作用, 使岩石、砂礫等被“加工粉碎”成細小的沙子和粉塵。 強勁的西北風將以百萬噸計的細沙和粉塵旋入天空, 隨風南下。 於是粗粒的先沉降下來聚成沙漠, 細粒的則被飄移至秦嶺北麓。 經過二三百萬年的搬運堆積, 終於形成了黃土高原。

持這種學說學者很多, 但反對者也不少。 反對者認為, 如果上述觀點成立的話, 黃土高原應該到處都是黃土。 可是, 事實上黃土高原超過兩公里以上的山地並沒有多少黃土分佈。 這些山地是由另一種土質覆蓋著, 上面分佈著茂密的林木, 它們像一個個綠色的小島, 屹立在茫茫的黃土海洋中。

中國科學家的工作似乎找到“黃土風成說”強有力的證據。 他們找出了夾雜在黃土地層中的大量植物孢粉化石,

通過對這些孢粉的分析, 可以判斷形成黃土時的氣候環境。 中國科學家指出, 形成黃土的當時氣候是一種比較乾旱的多風環境, 有利於黃土的搬運和堆積。 同時, 通過對不同地區的黃土顆粒的分析, 可以看出黃土的顆粒越往東南方向越細, 相反越接近沙漠地區就粗一些。 這些事實無疑是黃土風成說的有力論證。

水成說則認為, 黃土是由流水挾帶的泥沙堆積形成的。 他們發現, 在一些黃土的地層剖面上, 有明顯的分層現象。 這種分層現象無疑是流水形成的最好證據。 可是, 反對者提出不同意見。 他們研究發現, 黃土高原上的黃土分層現象並不明顯。 相反, 在幾十米厚的黃土層裡, 上下幾乎都是一種非常細緻的黃土層。

殘積說則認為基岩風化就地成土, 多成因說則認為黃土是上述幾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今天,儘管4種假說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風成說還是在學術界獲得更多的認同。黃土與黃土高原是中國最獨特的自然景觀,它面積遼闊,歷史久遠。特別是黃土本身蘊藏著的許多的科學奧秘,也有待於我們進一步去探索和發現。

在今天,儘管4種假說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風成說還是在學術界獲得更多的認同。黃土與黃土高原是中國最獨特的自然景觀,它面積遼闊,歷史久遠。特別是黃土本身蘊藏著的許多的科學奧秘,也有待於我們進一步去探索和發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