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得了糖尿病,這套穴位方趕緊存好,控制血糖遠離併發症!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的統計, 2016年全世界一共有糖尿病病人約4.5億人, 換句話說, 每11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 而中國有糖尿病病人多少人呢?大約有1.1億人,

居世界首位。

這個第一可不是什麼好事, 這說明中國人的健康正面臨著糖尿病的巨大威脅。 國際糖尿病聯盟的統計資料現實, 2015年我國有130萬人死於糖尿病及其併發症, 其中40.8%的人年齡低於60歲, 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 這個數字太可怕了!

糖尿病是一種貌似“年輕”, 但其實很“古老”的疾病。 17世紀, 英格蘭醫學家湯瑪斯·威利斯首先提出了“甜尿”;到了1776年, 糖尿病才正式得到其命名, 並作為專門學科進入現代醫學研究領域。 與之相比, 我們的老祖宗對這種疾病的認識和記錄則要早上很多, 只不過, 它在中醫界的名字並非“糖尿病”, 而是“消渴(病/症)”。

早在《黃帝內經·素問·奇病論》中, 就有“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內熱,

甘者令人中滿, 故其氣上溢, 轉為消渴”的記載。 唐代名醫王燾在《外台秘要·消渴消中門》中說:“渴而飲水多, 小便數, 無脂似麩片甜者, 皆是消渴病也。 ”這不正是對糖尿病患者典型症狀(糖尿、多飲、多尿)的描述嗎?

在我治療過的病人中, 有糖尿病的不在少數。 得了糖尿病的人非常痛苦, 這不敢吃, 那不敢吃, 就像被膠布粘住了嘴巴。 如果平時不注意, 光顧著享受口舌之欲, 以後就要受併發症的折磨, 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腎病等等, 都是致殘甚至致死的“殺手”, 所以一定要控制住血糖, 不讓併發症出現。

我治療過一個老姐姐, 那年她在我們科住院的時候不到70歲, 是一個有15年病史的“老糖人”。 雖然她早知道自己有2型糖尿病, 但是自己不注意, 啥好吃吃啥, 啥好喝喝啥, 口服降糖藥想起來就吃兩片, 想不起來就拉倒。 住院前一周, 突然感到口幹、口渴得厲害, 怎麼喝水都不解渴, 而且渾身乏力, 看東西也看不清楚。 住院的時候一測血糖, 空腹16.7毫摩爾/升, 餐後24.6毫摩爾/升。

結合她的其他檢查,

我給她開了一副穴位處方, 主穴取中脘和雙側的列缺、照海、三陰交, 配穴取雙側的腎俞、膈俞、脾俞、肺俞, 可達到滋陰清熱、潤燥生津的功效。 這些穴位採用針刺法治療, 每天2次。 如果在家使用, 可以用手指(以指為針)代替針刺, 長期堅持也有保健效果。

人一上了歲數, 身體狀況大不如前, 加上患病日久, 難免陰液內耗, 導致虛熱內生。 消渴分為上、中、下三消, 分別對應肺、胃、腎, 尤其以腎為關鍵, 所以治療上重在調節腎的陰陽平衡, 兼顧調整五臟六腑。 腎俞、膈俞、三陰交可以養血、滋陰、生津, 三穴一同使用, 有滋陰的治本之效;列缺、照海是八脈交會穴,也有滋陰清熱、潤燥生津的作用;中脘是胃的募穴,可瀉胃熱;脾俞、肺俞可以健脾、潤肺,調理臟腑功能。這些穴位用好了,治療“三消”就不難了。

她按照我的穴位處方治療,3天后,口幹、口渴的感覺減輕了,身上感覺有勁兒了;2周之後,頭暈、頭痛、視物模糊等症狀都減輕了;4周之後,所有症狀好轉、血糖平穩,便辦理出院了。出院前,我對她說:“老姐姐,出院之後,你可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大吃大喝了。糖尿病本來就是要管住嘴的病,要是不控制飲食、少吃肥膩和甜食,下次再來,可就不是挨幾針這麼簡單的事情啦。”

作者介紹:石學敏,1936年生人,國醫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針灸學會高級顧問、BTV《養生堂》、CCTV《中華醫藥》重要嘉賓,本文出自石老最新著作《大國醫——經穴養生就是特效藥》,一書說透穴位養生的奧秘。

有滋陰的治本之效;列缺、照海是八脈交會穴,也有滋陰清熱、潤燥生津的作用;中脘是胃的募穴,可瀉胃熱;脾俞、肺俞可以健脾、潤肺,調理臟腑功能。這些穴位用好了,治療“三消”就不難了。

她按照我的穴位處方治療,3天后,口幹、口渴的感覺減輕了,身上感覺有勁兒了;2周之後,頭暈、頭痛、視物模糊等症狀都減輕了;4周之後,所有症狀好轉、血糖平穩,便辦理出院了。出院前,我對她說:“老姐姐,出院之後,你可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大吃大喝了。糖尿病本來就是要管住嘴的病,要是不控制飲食、少吃肥膩和甜食,下次再來,可就不是挨幾針這麼簡單的事情啦。”

作者介紹:石學敏,1936年生人,國醫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針灸學會高級顧問、BTV《養生堂》、CCTV《中華醫藥》重要嘉賓,本文出自石老最新著作《大國醫——經穴養生就是特效藥》,一書說透穴位養生的奧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