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燕山星雲】不做生活的旁觀者

生活是活生生的真相。

它或許並不好玩, 或許並不公平, 但只有投身於其中, 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這個時代血脈的溫度。  

“五四運動”時期, 青年人為革命前赴後繼;新中國成立初期, 青年人投身于火熱建設當中;改革開放初期, 青年人開拓創新……一代代青年人, 秉持著各自鮮明的個性特徵與時代烙印, 繼往開來, 成就自己, 更推動社會前行。

新一代青年人, 又將在時代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一個較為流行的說法是:不同於50、60和70後, 改革開放之後出生的80後、90後, 是逐步脫離了集體意識, 而以自我為軸心, 成長於消費主義和互聯網的一代。

這種說法或許有些大而化之, 但的確可以看到, 在文化日益多元的今天,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加關注自我, 聚焦個體。 他們不太在意別人的評價, 崇尚自由舒適, 信奉“活在當下”, 細心呵護著自己的“小確幸”。

這樣的生活的確“任性”而瀟灑, 但也應當警惕, 如若過於沉溺自我, 則往往容易走向自私、冷漠的極端。

有這樣一些青年人, 他們總是對周遭的事物保持著旁觀者的姿態, 對於公眾事務, 他們或者漠不關心, 或者隔岸觀火, 更有甚者, 還要在網路上進行一番冷嘲熱諷, 然後繼續在現實世界中聚焦於自己的一隅小天地。 仿佛在這多姿多彩的世界中, 他們只願意做一個看客。

但生活於這個世界, 僅僅旁觀就夠了麼?

生活是什麼?生活是活生生的真相。 它或許並不好玩, 或許並不公平, 但不可否認, 生活才是真實存在於身邊的片段。 只有投身於其中, 你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這個時代血脈的溫度, 而不只是個體小世界的狹隘和愜意, 或網路世界的冷淡和狂歡。 站在生活之外旁觀, 結局只會是被生活拋棄。

當下的中國, 社會經濟生活遽變, 內蘊無數激蕩人心的故事、富有質感的素材。 在生活面前, 今天的缺位, 意味著明天的缺失。 青年人獨有的強烈自我意識, 放在生活中才能得到更好實現。

而對這個時代而言, 需要的也不僅是網路上簡單的“轉發”或對各式問題的評頭論足, 而是需要更多的社會參與和行動。 更何況, 新一代年輕人的銳氣銳意,

定能為社會前行帶來更多的創新創意。

我們這個時代並不缺乏敢想敢拼的熱血青年, 我們希望的, 是能有更多的青年敢於擔當, 敢於投身於多彩的社會實踐。 說一千道一萬, 不如一次實實在在的行動。

大好青春, 別做生活的旁觀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