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圍城」啃老方如何一步步走向社會底層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

決定成敗的是最終的結果, 而非只著眼於一城一地的得失, 人要越來越進步, 路要越走越寬, 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是塊什麼料。

以前不曾讀《圍城》是以為講的是婚姻瑣碎的, 現在細讀一次才知這本書講的是人生, 心之所至, 到處都是圍城, 只看你怎麼選擇, 是逃避, 是妥協, 是改變還是如錢老一般刻薄戲謔的態度。

最終看著方鴻漸的一言一行幼稚像個小孩更像是看著自己的一部分投影, 跟著錢老先生嬉笑怒駡的文筆一路走下去, 仿佛看到了字字珠璣的人生參考, 不亞于張良讀到《太公兵法》之感, 方鴻漸經歷的這些, 仿佛歷史的重演, 無論從哪些角度看, 都演繹著自己一步步從春風得意走向痛苦迷茫的枷鎖。

方鴻漸無疑是被命運女神眷顧的, 雖然他沒什麼魄力也沒什麼本事, 可他生來就擁有站在這個金字塔世界上端的資本。

作為富家鄉紳家庭的嫡長子, 父親把大部分資源花在了方鴻漸身上, 給他好的教育, 給他找了一門強強聯合的姻親, 女方早夭後岳父岳母更是把他當兒子看待, 更出資讓其出國深造考取博士學位, 須知當時的時代背景, 取得洋學的博士學位無異于取得科舉的金榜進士,

是無與倫比的社會地位與一生無憂的社會資本。

擁有這一手好牌的方鴻漸一出場就住在遊輪的二等艙, 有學識有財力風趣幽默, 沒有公子哥的盛氣淩人, 光鮮地光芒四射, 還為了追求女孩子甘願一起住到三等艙, 迷花了同船的蘇小姐和鮑小姐的眼。

可光鮮的外表下卻掩蓋不了其志大才疏的本質, 他出國留學多年居然沒有一個文憑, 不知是其沒興趣廣泛還是其沒有毅力, 在歐洲留學四年換了三所大學, 數個系, 最後自己快要歸國了才發現自己錢也花完了, 時間也不夠了拿不到博士學位無法向長輩們交差。

不過這裡也可看出方鴻漸的孩子氣, 當時若他向父親拍電報說明情況,

或找個藉口向家裡再要些錢, 多花6個月時間拿一個漢堡大學的博士學位再回國他的人生軌跡無疑是一片坦途。

可惜其涉獵雖廣卻是毫無深度, 且認不清社會現實, 自負的認為自己的學問已不需要博士學位來證明, 買個假文憑糊弄一下外行給父親和岳父交個差得了。

得過且過的心態讓其安心地坐上游輪回家啃老, 也為後面方鴻漸走的下坡路埋下了伏筆。

人生如戲, 全靠演技, 我們的方公子卻是個面薄之人, 當他發現他的假文憑被父親們大肆宣揚, 並刊登上了全國日報時羞愧的難以見人, 怕被人恥笑弄虛作假, 但當他被博士的待遇隆重地被報社拍照採訪, 被國立中學校長邀請去演講時卻是沾沾自喜, 陶醉在虛榮中, 不知其當時是否明白這一切正是被他棄之糟粕的博士頭銜帶來的殊榮。

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 可惜半吊子的方公子平時小聰明的賣弄確是光鮮, 真正考驗時卻是腹中空空寫不出什麼能見人的文章來。

匆匆參考幾本歷史教科書東拼西湊了一張演講稿準備照稿念卻因疏忽弄丟了, 最後一篇論西方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之影響及檢討的命題作文演講硬生生被我們玩世不恭的方公子講成了鴉片和梅毒在中國明代以來的傳播緣來,跌碎了一片中國傳統文人的眼鏡,不但沒把方父期待的家學淵源展示出來,反倒把自己的名譽敗壞,讓鄉親們都認為其是個在外國花天酒地私生活不檢點之人。

好在方大公子依然有底牌還可以打一槍換一炮,家鄉不行就去上海投奔便宜掛名老丈人,在老丈人家的點金銀行混了一份差事,又在老丈人家混吃混喝,過得好不自在。

本有家裡大鄉紳底蘊給方公子撐場面,方公子倒也可以安心啃老,命運卻是用鮮血蘸寫的,只過了四個月逍遙日子,老家被日本人佔領轟炸毀了,方父等人也只全身空空逃難到了上海,在在滬同鄉們的資助下才在上海租界租了個小房子,方公子嫌棄房小人多擁擠,依然選擇在老丈人家過寄人籬下的日子。

至此方鴻漸的優勢已喪失了一半,家道中落,豐厚的家底已毀于戰亂,方父已沒有什麼油水可以給方公子啃了,可惜他全然沒發現自己的社會階級地位已經開始向下滑落,也並沒有覺悟承擔起嫡長子該盡的責任,扛起下滑的方家,重振家業。

方公子一直帶著他那玩世不恭的書生意氣,他崇尚自由,平生最厭惡的就是俗物,但卻偏偏又一直與俗物為伍。

他在上海混了半年依然沒找到自己幻想的展示舞臺,在老丈人的點金銀行混著又覺俗臭氣悶,沒有真正博士學位證明的學歷也幫不上他找到更好的工作,只能滿腹牢騷幻想著有機會去內地尋找詩和遠方。

掛名老丈人家對待方公子是極好的,女兒死了依然把他當半個兒子看待出錢供他上學,關心他的前程幫他在上海鋪路營生,把他好吃好住地養在家裡,還幫他做媒給他找個有錢有勢的媳婦。

可惜咱們的方公子不務正業也無生存能力也就罷了,還認不清現實且沒有一點感恩之心,他真把自己當周家的親兒子了麼,任性妄為還牢騷不斷,一言不合就給周夫人甩臉色置氣,不過一個掛名女婿而已。

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才是本分,方公子倒好吃人家喝人家拿人家還翹起來當大尾巴狼,被暖洋洋的春風一吹就騷心萌動,去撩撥在歸來船上時看不上的蘇文紈,後又一見鍾情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後優柔寡斷,在兩個女人間游走,最後一場空不說反惹地一身腥,自由散漫慣了全不知禮節規矩反把自己的衣食父母丈母娘給得罪慘了,最終被乾脆俐落地掃地出門,最後的頂撞丈人更把殘留的一點香火情誼也給敗盡,自斷了自己的後路。

若說方公子此人,大節上是不虧的,還有些善良正直老實,可在小節上卻是優柔寡斷且被動逃避還小心眼,就像書名圍城,最終自己給自己畫地為牢。

他有很多次選擇,且很多選擇通往光明,卻被其硬生生走向最差解。留學四年沒毅力沒個文憑暫且不說,沒本事的富二代多了去依然過得有滋有味,可憐近三十歲方公子當初貪圖舒服投靠周家甘當贅婿卻不肯盡自己贅婿的責任和義務,不但沒把衣食父母哄開心還惹人討厭而不自知,連基本的啃老族的生存能力都沒有,嗚呼哀哉。

上天總會給人一線生機,方公子雖然已打爛了自己手中的牌,老天依然安排了一位不打不相識趙辛楣來到他的身邊當他新的底牌,還給他帶去了他唯一的退路滿足他去內地的願望去三閭大學當教授。

一段顛沛流離的旅程讓方公子和貴人趙公子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在困境中見識了李梅婷的虛偽和顧裡謙的阿諛以及孫汝佳的堅韌,讓我們天真的方公子深切的認識到了沒錢的困苦以及真正靠自己走上社會的無奈,一度想打道回府繼續啃老。

三閭大學的教書生涯是方鴻漸事業的最後一搏,也是讓方鴻漸真正認清社會黑暗面的地方,在這個小小的應該充滿書香氣的學校,方公子聞到的是一股人性的惡臭。

首先原來說好的正教授職位因為自己不肯使用買的博士文憑而泡湯,最後看在趙辛楣的面子上混到了一個哲學系的副教授,也得到了校長高松年給其畫的大餅——教滿一年就給提正教授職位。

咱們的方公子一直都是自負地追求著詩和遠方,現在他已經擁有了遠方的舞臺來展示自己的才華了,結果就和當初回國第一站一般,其終歸是志大才疏,又沒毅力只隨意做了些備課資料,最終第一堂課講完備課資料離下課還有十來分鐘,方公子和學生大眼瞪小眼,一切都在尷尬中了。

不過我們的方公子總是會有靈光一現的,他聰明地發現了多在黑板上寫寫字可以拖延很長時間,更妙的是方公子認為自己是個海歸見多識廣,不屑用點名留住學生,採用名教授上課法,從不點名,最終在四五堂課後上課的學生只剩一半,方公子無奈地只好用點名來做最後的遮羞布了。

雖然方鴻漸沒啥本事又瞎教書,可耐不住他有根金大腿可以報啊,趙辛楣作為校長親信在學校混的是風生水起,而方公子作為趙辛楣推薦的人這次也學聰明了,跟趙辛楣混地就差燒香磕頭義結金蘭了,自然而然地也蹭到了校長的大粗腿,優哉遊哉地混著日子教著書,也不參與其他老師的派系之爭,得罪一些校內實權人物也是無所畏懼。

若無趙辛楣後來的犯錯離開學校,方公子混個三年教授資歷他的人生也是會寬廣很多的。

可惜方鴻漸總會在關鍵時候犯假清高的書生意氣,他雖然屬於校長高松年編外派系,卻從未向高校長拜過山頭,在趙辛楣狼狽跑路失去靠山後也毫無應變,不趕快去高校長那表示忠心,抱緊大腿,最終被高校長直接解聘,無奈離開自己幻想的詩和遠方,草草和普普通通的孫汝佳成親,又在趙辛楣的幫助下回到上海做了個小編輯徹底從上流社會滑落到了中下層。

俗話說,事業是男人的脊樑骨,方鴻漸卻是志大才疏,雖有些急智,品性幽默善良好風花雪月,卻是沒謀生本事,沒文憑,瞎教書只能做一些門檻低是個智力正常的人都能做的行當,與其說他是時運不濟,不如說他是活地太過隨心所欲地理想化,乍看之下其有學識有見識涉獵極廣,且口才不錯有小聰明,在每一次小衝突時往往都會反客為主佔據上風,著眼全域卻是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越來越落魄,最終只短短一年人生已滑落井底了。

最終只能借用趙辛楣的話來說:你不討厭,卻是毫無用處。

不知其是否後悔沒拿到博士文憑,也不知其是否後悔沒選擇蘇文紈過優哉遊哉的生活,每晚月上時風,他的夢裡或許回蕩地依然是周家那段牢騷不斷的日子。

最後一篇論西方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之影響及檢討的命題作文演講硬生生被我們玩世不恭的方公子講成了鴉片和梅毒在中國明代以來的傳播緣來,跌碎了一片中國傳統文人的眼鏡,不但沒把方父期待的家學淵源展示出來,反倒把自己的名譽敗壞,讓鄉親們都認為其是個在外國花天酒地私生活不檢點之人。

好在方大公子依然有底牌還可以打一槍換一炮,家鄉不行就去上海投奔便宜掛名老丈人,在老丈人家的點金銀行混了一份差事,又在老丈人家混吃混喝,過得好不自在。

本有家裡大鄉紳底蘊給方公子撐場面,方公子倒也可以安心啃老,命運卻是用鮮血蘸寫的,只過了四個月逍遙日子,老家被日本人佔領轟炸毀了,方父等人也只全身空空逃難到了上海,在在滬同鄉們的資助下才在上海租界租了個小房子,方公子嫌棄房小人多擁擠,依然選擇在老丈人家過寄人籬下的日子。

至此方鴻漸的優勢已喪失了一半,家道中落,豐厚的家底已毀于戰亂,方父已沒有什麼油水可以給方公子啃了,可惜他全然沒發現自己的社會階級地位已經開始向下滑落,也並沒有覺悟承擔起嫡長子該盡的責任,扛起下滑的方家,重振家業。

方公子一直帶著他那玩世不恭的書生意氣,他崇尚自由,平生最厭惡的就是俗物,但卻偏偏又一直與俗物為伍。

他在上海混了半年依然沒找到自己幻想的展示舞臺,在老丈人的點金銀行混著又覺俗臭氣悶,沒有真正博士學位證明的學歷也幫不上他找到更好的工作,只能滿腹牢騷幻想著有機會去內地尋找詩和遠方。

掛名老丈人家對待方公子是極好的,女兒死了依然把他當半個兒子看待出錢供他上學,關心他的前程幫他在上海鋪路營生,把他好吃好住地養在家裡,還幫他做媒給他找個有錢有勢的媳婦。

可惜咱們的方公子不務正業也無生存能力也就罷了,還認不清現實且沒有一點感恩之心,他真把自己當周家的親兒子了麼,任性妄為還牢騷不斷,一言不合就給周夫人甩臉色置氣,不過一個掛名女婿而已。

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才是本分,方公子倒好吃人家喝人家拿人家還翹起來當大尾巴狼,被暖洋洋的春風一吹就騷心萌動,去撩撥在歸來船上時看不上的蘇文紈,後又一見鍾情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後優柔寡斷,在兩個女人間游走,最後一場空不說反惹地一身腥,自由散漫慣了全不知禮節規矩反把自己的衣食父母丈母娘給得罪慘了,最終被乾脆俐落地掃地出門,最後的頂撞丈人更把殘留的一點香火情誼也給敗盡,自斷了自己的後路。

若說方公子此人,大節上是不虧的,還有些善良正直老實,可在小節上卻是優柔寡斷且被動逃避還小心眼,就像書名圍城,最終自己給自己畫地為牢。

他有很多次選擇,且很多選擇通往光明,卻被其硬生生走向最差解。留學四年沒毅力沒個文憑暫且不說,沒本事的富二代多了去依然過得有滋有味,可憐近三十歲方公子當初貪圖舒服投靠周家甘當贅婿卻不肯盡自己贅婿的責任和義務,不但沒把衣食父母哄開心還惹人討厭而不自知,連基本的啃老族的生存能力都沒有,嗚呼哀哉。

上天總會給人一線生機,方公子雖然已打爛了自己手中的牌,老天依然安排了一位不打不相識趙辛楣來到他的身邊當他新的底牌,還給他帶去了他唯一的退路滿足他去內地的願望去三閭大學當教授。

一段顛沛流離的旅程讓方公子和貴人趙公子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在困境中見識了李梅婷的虛偽和顧裡謙的阿諛以及孫汝佳的堅韌,讓我們天真的方公子深切的認識到了沒錢的困苦以及真正靠自己走上社會的無奈,一度想打道回府繼續啃老。

三閭大學的教書生涯是方鴻漸事業的最後一搏,也是讓方鴻漸真正認清社會黑暗面的地方,在這個小小的應該充滿書香氣的學校,方公子聞到的是一股人性的惡臭。

首先原來說好的正教授職位因為自己不肯使用買的博士文憑而泡湯,最後看在趙辛楣的面子上混到了一個哲學系的副教授,也得到了校長高松年給其畫的大餅——教滿一年就給提正教授職位。

咱們的方公子一直都是自負地追求著詩和遠方,現在他已經擁有了遠方的舞臺來展示自己的才華了,結果就和當初回國第一站一般,其終歸是志大才疏,又沒毅力只隨意做了些備課資料,最終第一堂課講完備課資料離下課還有十來分鐘,方公子和學生大眼瞪小眼,一切都在尷尬中了。

不過我們的方公子總是會有靈光一現的,他聰明地發現了多在黑板上寫寫字可以拖延很長時間,更妙的是方公子認為自己是個海歸見多識廣,不屑用點名留住學生,採用名教授上課法,從不點名,最終在四五堂課後上課的學生只剩一半,方公子無奈地只好用點名來做最後的遮羞布了。

雖然方鴻漸沒啥本事又瞎教書,可耐不住他有根金大腿可以報啊,趙辛楣作為校長親信在學校混的是風生水起,而方公子作為趙辛楣推薦的人這次也學聰明了,跟趙辛楣混地就差燒香磕頭義結金蘭了,自然而然地也蹭到了校長的大粗腿,優哉遊哉地混著日子教著書,也不參與其他老師的派系之爭,得罪一些校內實權人物也是無所畏懼。

若無趙辛楣後來的犯錯離開學校,方公子混個三年教授資歷他的人生也是會寬廣很多的。

可惜方鴻漸總會在關鍵時候犯假清高的書生意氣,他雖然屬於校長高松年編外派系,卻從未向高校長拜過山頭,在趙辛楣狼狽跑路失去靠山後也毫無應變,不趕快去高校長那表示忠心,抱緊大腿,最終被高校長直接解聘,無奈離開自己幻想的詩和遠方,草草和普普通通的孫汝佳成親,又在趙辛楣的幫助下回到上海做了個小編輯徹底從上流社會滑落到了中下層。

俗話說,事業是男人的脊樑骨,方鴻漸卻是志大才疏,雖有些急智,品性幽默善良好風花雪月,卻是沒謀生本事,沒文憑,瞎教書只能做一些門檻低是個智力正常的人都能做的行當,與其說他是時運不濟,不如說他是活地太過隨心所欲地理想化,乍看之下其有學識有見識涉獵極廣,且口才不錯有小聰明,在每一次小衝突時往往都會反客為主佔據上風,著眼全域卻是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越來越落魄,最終只短短一年人生已滑落井底了。

最終只能借用趙辛楣的話來說:你不討厭,卻是毫無用處。

不知其是否後悔沒拿到博士文憑,也不知其是否後悔沒選擇蘇文紈過優哉遊哉的生活,每晚月上時風,他的夢裡或許回蕩地依然是周家那段牢騷不斷的日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