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峽地區出現奇特墓葬方式, 死者如同母胎裡的胎兒

長江三峽形成於何時? 研究表明, 長江三峽形成於200萬年前。 200萬年前三峽地區不像今天這樣峽高穀深, 而是相對平緩, 河道尚未完全貫通, 適合古人類的活動。

在200萬年前, 三峽地區生活著“巫山人”, “巫山人”, 距今約201~204萬年。 注意:“巫山人”是人而不是猿, 比雲南元謀人還早30萬年。

在重慶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龍骨坡, 就發掘出一些“巫山人”的化石, 這也是中國境內迄今發現最早的人類化石。

大約在6000多年前, 三峽地區先民還創造了輝煌的大溪文化, 大溪文化遺址出土數百座墓葬中, 發現大量“胎曲葬”墓葬。

“胎曲葬”墓葬就是死者俯身式曲肢, 雙手交叉放在腹腿之間, 仿佛還是母體中的胎兒一樣。 這種奇特的墓葬方式, 在國內外都極其罕見。

四川古代有懸棺葬, 崖洞葬, 水葬, 像這種“胎曲葬”的只有三峽地區這裡才有。

有考古專家猜測, 生活在三峽地區的原始部族中發生了戰爭, 一些俘虜都被捆紮後處死埋葬, 於是, 就出現這種安葬姿勢。

另一種觀點認為“胎曲葬”是一種睡眠姿式, 是生者希望死者的靈魂獲得安息。

還有專家認為這些屈肢姿勢, 其實是恢復人居母胎時的狀態, 目的是祈望死者的複生或再生。

以上這三種觀點, 你覺得哪種觀點比較靠譜?

【更多各地風土人情, 可關注公眾號“不發芽的番薯”, 每天都有精彩內容分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