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國乒史上一個已經滅絕的流派,但卻出過兩個世界冠軍!老球迷懂!

劉國梁在中國乒乓球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 不光因為他是大滿貫, 不光因為他是金牌主教練, 而且更因為他是世界直板打法歷史上第一位用直拍反手橫打闖出地位的人。

一項技術真正登上歷史舞臺, 就必須是有成績地登上, 不然, 誰認可?

今天我們看直拍橫打技術, 是真正屬於中國人的“獨門絕技”, 只有咱們玩得好!但歷史上如果沒有劉國梁的成績做支撐, 直拍橫打可能永遠都會被視作歪門邪道功夫, 有時候現實就是這麼的殘酷:沒有結果的東西, 永遠都難被稱作是對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 最早的直板橫打使用者並不是劉國梁, 而且第一個用直板反手面擊球並且取得了世界冠軍的人也不是他——這是一個非常出人意料的事情, 因為大多數人印象裡直板橫打是一個後來居上的技術, 在90年代以前, 所有直板選手都是單面進攻的選手, 反手位元都是採用推擋組織進攻。

這是沒錯的, 但有一個前提:

直板進攻選手。

然而很多人都忘記了的一件事是, 歷史上, 中國曾經出現過一種看似奇葩、違反正常乒乓球常識、但卻實實在在拿過世界冠軍的直板打法, 那就是直板防守型削球打法!

是的, 你沒看錯。 以“進攻、進攻、再進攻”聞名於世的直板打法, 卻真的在歷史上出現過一種防守型直板削球打法。 而這個打法的兩位代表人物, 也曾是中國乃至世界乒壇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巔峰人物。

一位是男選手, 叫張燮林, 1940年出生, 曾獲得世乒賽男團、男雙、混雙冠軍, 並在退役後擔任中國乒乓球女隊主教練, 培養了鄧亞萍、焦志敏、黃俊群等一大批世界冠軍。

1996年, 張燮林被國際乒聯授予第一位“世界最高教練員榮譽獎”。

另一位是女選手, 叫葛新愛, 1953年出生, 曾獲得世乒賽女團、女單、混雙冠軍。

根據資深老球迷回憶, 葛新愛前輩, 正是在國際乒壇第一位使用直拍橫打的乒乓球選手——要知道, 她老人家在乒壇風生水起的時候, 劉國梁還沒出生呢!

注:劉國梁生於1976年, 葛新愛1975年便是世乒賽女團冠軍了。

但是,我們一般不把這位前輩算作直板橫打的創始人物,為什麼呢?

因為直板削球打法的握拍是一個大拇指在正面、另外四個手指在反面(正常的直板握拍是拇指和食指在正面,其他三個手指頭在反面,和夾筷子一樣的手型),這樣的握拍法決定了他們用反手擊球就遠比正常的直板選手要來得容易,但這種直拍橫打也與今天我們所說直拍橫打不是一個概念,更類似“磕”、“擠”,所以我們不認為這是今天所說的直拍橫打技術的源頭。

而直板削球這一違反乒乓球界客觀規律的打法,也在張燮林、葛新愛之後,徹底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原因很簡單:直板不進攻,削球何不用橫板?

注:以上為直板削球打法的削球手法,但近台很多球仍然可能採用正常的直板握拍法,所以直板削球打法就是通過這種一會兒是直板一會兒是削球來出奇制勝。

但是削球的生命終究是在遠台,在慢速相持;直板的優點則在近台,在快速上手。這兩種打法從根本上講是完全衝突的,而且直板與橫板相比,護台面積還不夠,反手因為四個手指頭一齊壓上去的緣故,拍面也被佔用了太多……總之就是各種不利。

所以我們說,直板削球只能在乒乓球技術還非常“野”的早期階段存活,甚至拿世界冠軍,主要就是靠對手不適應。而一旦乒乓球技術走向成熟了,這種違反客觀規律的打法就必然會被歷史所淘汰,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種打法確實給世界乒壇增添了一分獨特的美麗,不是嗎?

歷史一直在淘汰各種事物,但是人類的欣賞卻絕不僅僅停留在現在、停留在當代。那些古玩、文物,誰拿來用?但是卻有那麼多人拿來欣賞,不也別有一番滋味嗎?

可惜葛新愛前輩的打球視頻、資料很少,關於她直拍橫打的事情也只存在于老球迷口口相傳的歷史當中,如果有朋友能提供相關的視頻或者突破,感激不盡!

原標題:《乒壇二十四年(159):劉國梁出生前的“直拍橫打”》

但是,我們一般不把這位前輩算作直板橫打的創始人物,為什麼呢?

因為直板削球打法的握拍是一個大拇指在正面、另外四個手指在反面(正常的直板握拍是拇指和食指在正面,其他三個手指頭在反面,和夾筷子一樣的手型),這樣的握拍法決定了他們用反手擊球就遠比正常的直板選手要來得容易,但這種直拍橫打也與今天我們所說直拍橫打不是一個概念,更類似“磕”、“擠”,所以我們不認為這是今天所說的直拍橫打技術的源頭。

而直板削球這一違反乒乓球界客觀規律的打法,也在張燮林、葛新愛之後,徹底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原因很簡單:直板不進攻,削球何不用橫板?

注:以上為直板削球打法的削球手法,但近台很多球仍然可能採用正常的直板握拍法,所以直板削球打法就是通過這種一會兒是直板一會兒是削球來出奇制勝。

但是削球的生命終究是在遠台,在慢速相持;直板的優點則在近台,在快速上手。這兩種打法從根本上講是完全衝突的,而且直板與橫板相比,護台面積還不夠,反手因為四個手指頭一齊壓上去的緣故,拍面也被佔用了太多……總之就是各種不利。

所以我們說,直板削球只能在乒乓球技術還非常“野”的早期階段存活,甚至拿世界冠軍,主要就是靠對手不適應。而一旦乒乓球技術走向成熟了,這種違反客觀規律的打法就必然會被歷史所淘汰,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種打法確實給世界乒壇增添了一分獨特的美麗,不是嗎?

歷史一直在淘汰各種事物,但是人類的欣賞卻絕不僅僅停留在現在、停留在當代。那些古玩、文物,誰拿來用?但是卻有那麼多人拿來欣賞,不也別有一番滋味嗎?

可惜葛新愛前輩的打球視頻、資料很少,關於她直拍橫打的事情也只存在于老球迷口口相傳的歷史當中,如果有朋友能提供相關的視頻或者突破,感激不盡!

原標題:《乒壇二十四年(159):劉國梁出生前的“直拍橫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