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聰明的媽媽,態度都很軟

焦慮的媽媽, 失控的孩子。

現在中國的家長們普遍都顯得很焦慮, 面對著下一代的教育總是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這種焦慮在一些年輕的媽媽身上體現的更加明顯。

我遇到過太多的年輕媽媽, 有的看見孩子把玩具積木擺弄的到處都是, 玩完也不知道整理好, 就會忍不住大發雷霆, 覺得孩子一點都不懂事, 還特別淘氣;有的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薰陶, 孩子都還沒有滿周歲, 就開始天天教著孩子看字母表, 看圖識物, 讀弟子規;甚至還有的媽媽, 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索性就辭職在家陪著孩子去參加各種的培訓機構,

一心想著孩子可以贏在起跑線上。

很多年輕媽媽認為, 好的教育就是要像前兩年特別盛行的虎媽與狼爸那樣, 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 家長管得越多了, 孩子自然就越出色。 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

當媽的太強勢, 孩子就要變弱

小可的媽媽在一家國企做中層的領導, 也是她單位出了名的高標準嚴要求、雷厲風行的女強人。

小可在不到五個月大的時候, 媽媽就已經給他斷了奶, 不再讓孩子繼續喝母乳, 旨在孩子可以從小養成那種不依賴他人、獨立自主的性格。 等到小可快要一歲大的時候, 媽媽就已經給他請了很專業的陪護人員, 專門幫助照看和教育小可, 天天在家裡面教小可讀書識字,

小到電視空調的遙控器、小的檯燈, 大到冰箱彩電洗衣機都被貼上了字條, 不僅寫著漢字, 還標注著拼音。

別的孩子小時候可以玩的那些積木、小汽車、遊戲機、玩偶等等, 媽媽都不允許小可去碰那些玩具, 覺得這些會耽誤孩子的成長。 每次有小朋友到家裡來找小可一起玩, 都會被小可的媽媽拒絕, 因為玩在媽媽眼裡都是熊孩子們該幹的事情, 不是小可應該做的。 結果等到小可年紀大一點後, 身上出現了一些問題--不愛跟人交流、不愛說話、社交能力比較差、性格也比較軟弱, 跟陌生人多說一句話都會臉很紅……

小可之所以變成這樣, 說到底, 是因為小可媽媽在家裡面表現的過於強勢了, 導致小可爸爸的角色被忽略, 小可在男性性格養成的過程中也沒有學習的榜樣,

還一再的收到媽媽的壓迫和束縛, 自然就變得性格越來越弱。

聰明的媽媽, 一定很軟

做媽媽的不要總是對著孩子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 更不要總想著把孩子踩在腳下。 曾經有人說, 一個家庭幸不幸福,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家庭裡的女人。 做媽媽的如果總是很蠻橫的干涉孩子的人生, 對待孩子缺乏理解和尊重, 動不動就嘮叨孩子、打罵孩子, 甚至經常會威脅孩子, 那麼孩子長大後也一定不會幸福。

因為孩子需要的是教育是陪伴, 而不是束縛。 家長需要給予的是引導, 而不是無盡的壓迫。

小迪是我見過最溫柔最知性的媽媽了, 一次小迪的兒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一起玩,

不小心摔了一個跟頭, 頭上撞了一個包, 這事要是放在一般家長一定會先批評自己的孩子:"你看你這個孩子, 一點都不聽話, 到處亂跑, 現在自己摔了, 怪誰啊?哭什麼哭?"

但是小迪沒有, 她很溫柔的扶起孩子, 問孩子摔疼了嗎?孩子嗯了一聲。 "下次咱玩的時候就得小心了知道嗎?"孩子點點頭。

當時旁邊的家長很嚴肅的跟小迪說, 你得告訴孩子以後不能亂跑, 不然會出事的。 但是小迪卻笑道:"他摔倒跟亂跑沒什麼關係, 以後小心一點就可以了。 而且孩子多跑跑, 對身體也好。 "

小迪媽媽的話讓我觸動很深, 孩子摔倒與亂跑原本也是兩碼事, 但是我們總是把摔倒歸結為亂跑, 一味的指責自己的孩子, 這樣是不對的。

所以媽媽要對孩子溫柔一些,

對孩子多些理解, 這樣會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