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發燒捂汗並不能退燒?看看中醫怎麼說

我們判斷感冒嚴重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有沒發燒, 一旦體溫超過38.5°C, 大家都應該選擇去醫院看病。 大概很多人都是這個感覺, 到了醫院, 西醫往往要求患者擦拭酒精、頭枕冰袋來降溫;中醫則要求患者添衣加被、飲水發汗。

感冒發燒之後捂上厚厚的被子, 悶在裡面出一身大汗, 這也是民間常用的對付發燒的辦法。 而近年來, 網上有說法卻說, 捂汗不僅不能退燒, 還對人體有危害, 這個說法, 難道中醫是錯誤的?我們看看中醫怎麼說

都說捂汗 捂汗是為了退燒嗎?

專家告訴我們, 捂汗其實就是中醫所說的解表。

多加一床被子, 捂出汗來, 達到降溫解表的效果。 但是汗不是隨便捂的。 “低燒初期, 體溫37℃多的時候, 可以讓孩子睡到床上, 多加一床被子, 不要讓孩子亂動, 微微出了一層毛毛汗的時候, 就用毛巾擦乾身體, 捂汗就完成了。 ”

發燒了, 該降溫還是該保暖, 關鍵在於有沒有“表證”。 如果患者發熱的同時伴有怕風、寒戰, 皮膚汗毛都立著, 那麼無論他發熱度數多高, 中醫都認為是表寒證, 都要辛溫解表, 即保暖、發汗。 反之, 如果沒有惡風惡寒的表現, 就是裡熱證, 就需要物理降溫。 這也就是中醫常說的, “有一分惡寒, 便有一分表證”。

當然“捂汗有個度, 不能一直捂, 出汗過量的話病人容易虛脫。 也不是所有的發燒患者都適合捂汗, 如果長期發燒的病人同時冒虛汗,

再捂就會加重病情了。 ”而網上的觀點, 大概針對這一情況吧。 中醫理論比較深奧, 很多時候大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以偏概全, 但一言否決就太過了。 比如, 西醫採用的物理降溫也不是什麼條件下都可以使用的。 只能說西醫的理論方法更容易被正確的推廣和使用。

·

中醫講, 人體在出汗後, 可以帶走體表的寒氣, 還可以達到去濕氣的效果。 從而降低人體的體表溫度, 讓體溫降下來, 這樣人勢必會感覺到舒服些。 所以可以適當通過喝碗姜湯, 有人說用熱水泡腳等, 讓身體適當出一些小汗。

對於體質比較弱的人, 最好不要採用出大汗的方式, 來達到降溫的目的, 大汗淋漓帶走過多的水分, 這會讓身體本身就很虛弱的人更加虛弱。

對於小寶寶來說, 切忌“捂汗”。 傳統的觀念就是孩子一發熱, 就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嚴嚴實實的, 把汗“逼”出來, 其實這是不對的。 小孩在發熱時, 會出現發抖的症狀, 父母會以為孩子發冷, 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 可能是導致“捂熱綜合征”, 造成休克等一系列嚴重後果。 應該首先把孩子的衣服扣子解開散熱, 然後進行頭部冷濕敷、溫水擦身等物理降溫的方法。

簡而言之, 每個人的體質和觀點都有所不同, 我們不能大言不慚的說哪一種方法更好, 但我們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對於發燒的治療也一樣, 但最佳治療應該是視實際情況進行醫治, 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

平時也要多增強體質以預防疾病。

發燒要捂汗還是冰敷, 你覺得中醫與西醫哪一個更切合實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