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山大人物|趙子路、張亦煌:拒絕模版式學霸,做獨特的自己

趙子路, 有著190cm的高個子, 微胖身材, 講話時靠在椅背上, 一直笑眯眯的;張亦煌, 身上散發著文人氣質, 一雙手骨節分明, 反復把玩著手中的礦泉水瓶。 這兩個年輕人, 有著完全不同的鮮明個性, 卻有著相同的身份——山東大學泰山學堂數學取向的學生, 以及2017年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一等獎(分別是高、低年級組)的獲得者。

右一、右二分別是趙子路、張亦煌

這兩位算得上實實在在的“學霸”, 身上卻沒有“木訥”“呆板”等常規性格標籤。 走近他們, 我們看到更多的, 是鮮明的個性、有趣的靈魂。

一等獎靠運氣?不, 靠的是實力!

“其實沒有想過獲獎, 要說準備的話, 就是比賽前好好放鬆了一周。 ”這是泰山學堂數學取向2014級學生趙子路的獲獎感受。 對於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 趙子路的心態始終非常放鬆, 起初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報名參賽。 在他的預期中, 從來沒料到最後能獲得一等獎,

他反復重複這樣一句話:“我運氣好。 ”

泰山學堂數學取向2015級學生張亦煌同樣對獲獎深感意外, “直到上網查了公告看到消息屬實, 我才敢相信。 ”張亦煌初賽、複賽的答題狀態如同平時考試, 發揮穩定, 並沒有什麼致勝秘訣, 如果硬要找出一個原因的話, 他也歸功於“運氣”二字。

趙子路、張亦煌的獲獎, 偶然的運氣因素真的那麼重要?帶著疑問, 記者做了一番搜索。

在人才濟濟的泰山學堂數學取向, 趙子路第一學年期末排名第二, 第二學年期末排名第五;張亦煌第一學年期末排名第三。

同學眼中的趙子路總體名次靠前, “他數學興趣濃厚, 參與討論班十分積極尤其是代數方面, 所以他代數的學習成績十分突出。

輔導員老師徐孝剛對他們也很是稱讚:“他們兩個學習刻苦, 對數學專業稱得上癡迷, 名次都很靠前, 只是為人低調……”

從這些看來, 也許, 獲獎並不單純靠運氣。

據瞭解, 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是中國高校規模最大的基礎性學科競賽, 本屆競賽共有28個賽區85797人報名參賽, 來自全國118所高校的274名學生進入決賽, 經過激烈角逐, 趙子路等15人獲得數學專業高年級組一等獎, 張亦煌等9人獲得數學專業低年級組一等獎。 在這樣一項全國性的競賽中殺出重圍, 絕不是一份簡單的運氣可以成就的結果。

作為中國珠峰計畫的專案之一, 泰山學堂立足于培養“大學問家”“大科學家”, 以“基礎科學領域領軍人物和國際一流科學家”為培養目標。 其中數學取向每年從全校範圍內選拔優秀學生,

每年級招收15人左右, 如果中途不被流轉, 學校將對他們進行長週期培養和精英教育。

置身泰山學堂這樣高水準的學習平臺, 趙子路、張亦煌他們與數學大佬、拔尖學生朝夕相處, 共同學習, 相互借鑒, 不斷薰陶, 日積月累之下, 實力漸漸養成, 這才是他們問鼎國家級比賽的真正原因所在。

趙子路:立志成為數學家的“老頑童”

趙子路從小就很羡慕有“數學界莫札特”之稱的陶哲軒。 陶哲軒被數學界公認為是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解析數論、算術數論等接近10個重要數學研究領域裡的大師級年輕高手。 趙子路的夢想是有朝一日研究出自己的數學成果, 成為像陶哲軒一樣的數學家。

大學數學這種抽象的學科, 對於多數人來說是有難度且枯燥的, 但當趙子路解出一道難題時並不會產生強烈的成就感, 解不出毫無頭緒時也不會覺得很苦。 他認為, 現在遇到的這些問題, 不過是成為數學家這條道路上的小小絆腳石, 相對于自己的長遠發展來說實在微不足道,沒有什麼好驕傲或煩悶的。

在神聖的數學夢想之外,生活中的趙子路愛電玩、愛動漫,做什麼都喜歡“宅”在宿舍裡,是個不折不扣的“宅男”。“我運氣好啊”,採訪現場趙子路一次次這樣回答問題,風趣詼諧的語氣總能讓人輕鬆下來。他是個不會給自己太大壓力的人,即使是在泰山學堂這樣學霸雲集的地方,他也認為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在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的初賽中,趙子路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之前他在參加李代數討論班時複習過相關的高等代數知識。但這看似幸運的背後,其實是他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參加了很多課外討論群組,學習內容廣泛,並不局限于書本、教材,像交換代數、拓撲群引論、有限群表示論、無窮維李代數的表示理論、流形上的微積分、量子力學等等課外知識就是他在選修課上學到的。

趙子路平時喜歡研究新問題、學習新知識,而往往,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總能一舉兩得地完成對舊知識的複習。大二的時候,因為想要通過考試更好地督促自己學習,趙子路沒有選擇蹭課,而是選修數學類課程多選了十幾學分。如今回想起來,他依然認為值得,督促自己學習並把課餘額外的精力用在學習新知識上,這給學習生活帶來了新樂趣、新收穫,這樣的日子才不算浪費。

談到趙子路創辦的科創討論群組,一共有五名成員,創辦目的是為了研究李代數這方面的知識。趙子路說,討論群組成員之間關係很親密,大家輪流做講師,講不好會被其他人“轟下去”,所以一定要認真看書提前做好準備,趙子路也把這當作督促自己有效學習的一種方式。

趙子路,不喜歡給自己施壓,有著愛玩的性子,但也拎得清學習的重要性,有約束自己的能力和辦法。似乎,他就像金庸武俠小說中的“老頑童”周伯通一樣,說話風趣幽默,有著玩世不恭、毫無執念的自在之態,但其實心中分得清輕重,知道自己的目標所在,並沉穩地付諸行動。趙子路,在急功近利的江湖中,用自己獨有的樂天態度,慢慢走近內心的數學家之夢。

張亦煌:崇拜蘇軾的理科男

黑框眼鏡,瘦高白皙,手指修長,乾淨整潔,這是張亦煌給人的第一印象。他身上文人氣質之濃,讓人一下子無法把他與數學聯繫到一起,更像是一位愛好詩詞歌賦的文科生。但當他一開口說話,簡短犀利的回答、清晰簡明的思路,又明明白白證實著他理科生的身份。

小時候的張亦煌崇尚自由灑脫的人生狀態,希望能成為像莊子那樣的人。“數學對我來說意味著當下的興趣,但我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再有別的興趣。”張亦煌追求自我的自由發展,追隨本心,相信著人生的無限可能。

“數學能讓我靜下心來學習,給我更多獨立思考的時間。”靜心學習和獨立思考是張亦煌有效的學習方法,他認為,無論是誰,只要靜下心去思考,都能想出問題的解決思路。當遇到難以解決的數學問題時,張亦煌基本都會先堅持完成,之後再娛樂放鬆。比一般人更認真勤奮、對自己負責,這是張亦煌為人處事、生活學習的一大信條。

張亦煌喜歡讀書、看美劇,文學和哲學是他最喜歡的兩類書籍,《老友記》則是他喜愛並重複看了多遍的美劇。生活中的張亦煌是個低調且沉靜的人,他說自己是“班級中最平凡普通的那一個”。雖為人低調,但不隨波逐流,他對自己的定位很明確,在心理邊界之內的是張亦煌認為對自己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執著地做完、做好,拖延或缺陷都是對自己的不負責,這會讓他非常難受;而在邊界之外也就是對自己不甚重要的那些事,別人怎麼說他都不會太在意。這樣一個心理素質強的人,生活自然也十分自律。張亦煌很少熬夜或睡懶覺,作息規律的生活並沒有讓他感到束縛,相反他很享受,也許,越自律的人越能感受自由的味道。

作為一名數學系學生,張亦煌的偶像卻是北宋大文豪蘇軾。“我很欣賞蘇軾曠達的人生態度,每次讀他的作品,心裡都會有很暢快的感覺。”張亦煌嚮往著,如同蘇軾在《定風波》中所寫,懷著“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之心,在穿林打葉聲的人生風雨中,吟嘯徐行。

這世界上好看的外表太多,有趣的靈魂太少。難得的是,趙子路和張亦煌兩者都具備著。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獲獎的光環已被他們輕輕收起,在各自的未來中,他們無疑將繼續保持獨有的個性,沿著心中嚮往的道路,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

【作者:文/李皖寧 圖/高佳妮 資料 轉自:山東大學 新聞中心】

相對于自己的長遠發展來說實在微不足道,沒有什麼好驕傲或煩悶的。

在神聖的數學夢想之外,生活中的趙子路愛電玩、愛動漫,做什麼都喜歡“宅”在宿舍裡,是個不折不扣的“宅男”。“我運氣好啊”,採訪現場趙子路一次次這樣回答問題,風趣詼諧的語氣總能讓人輕鬆下來。他是個不會給自己太大壓力的人,即使是在泰山學堂這樣學霸雲集的地方,他也認為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在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的初賽中,趙子路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之前他在參加李代數討論班時複習過相關的高等代數知識。但這看似幸運的背後,其實是他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參加了很多課外討論群組,學習內容廣泛,並不局限于書本、教材,像交換代數、拓撲群引論、有限群表示論、無窮維李代數的表示理論、流形上的微積分、量子力學等等課外知識就是他在選修課上學到的。

趙子路平時喜歡研究新問題、學習新知識,而往往,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總能一舉兩得地完成對舊知識的複習。大二的時候,因為想要通過考試更好地督促自己學習,趙子路沒有選擇蹭課,而是選修數學類課程多選了十幾學分。如今回想起來,他依然認為值得,督促自己學習並把課餘額外的精力用在學習新知識上,這給學習生活帶來了新樂趣、新收穫,這樣的日子才不算浪費。

談到趙子路創辦的科創討論群組,一共有五名成員,創辦目的是為了研究李代數這方面的知識。趙子路說,討論群組成員之間關係很親密,大家輪流做講師,講不好會被其他人“轟下去”,所以一定要認真看書提前做好準備,趙子路也把這當作督促自己有效學習的一種方式。

趙子路,不喜歡給自己施壓,有著愛玩的性子,但也拎得清學習的重要性,有約束自己的能力和辦法。似乎,他就像金庸武俠小說中的“老頑童”周伯通一樣,說話風趣幽默,有著玩世不恭、毫無執念的自在之態,但其實心中分得清輕重,知道自己的目標所在,並沉穩地付諸行動。趙子路,在急功近利的江湖中,用自己獨有的樂天態度,慢慢走近內心的數學家之夢。

張亦煌:崇拜蘇軾的理科男

黑框眼鏡,瘦高白皙,手指修長,乾淨整潔,這是張亦煌給人的第一印象。他身上文人氣質之濃,讓人一下子無法把他與數學聯繫到一起,更像是一位愛好詩詞歌賦的文科生。但當他一開口說話,簡短犀利的回答、清晰簡明的思路,又明明白白證實著他理科生的身份。

小時候的張亦煌崇尚自由灑脫的人生狀態,希望能成為像莊子那樣的人。“數學對我來說意味著當下的興趣,但我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再有別的興趣。”張亦煌追求自我的自由發展,追隨本心,相信著人生的無限可能。

“數學能讓我靜下心來學習,給我更多獨立思考的時間。”靜心學習和獨立思考是張亦煌有效的學習方法,他認為,無論是誰,只要靜下心去思考,都能想出問題的解決思路。當遇到難以解決的數學問題時,張亦煌基本都會先堅持完成,之後再娛樂放鬆。比一般人更認真勤奮、對自己負責,這是張亦煌為人處事、生活學習的一大信條。

張亦煌喜歡讀書、看美劇,文學和哲學是他最喜歡的兩類書籍,《老友記》則是他喜愛並重複看了多遍的美劇。生活中的張亦煌是個低調且沉靜的人,他說自己是“班級中最平凡普通的那一個”。雖為人低調,但不隨波逐流,他對自己的定位很明確,在心理邊界之內的是張亦煌認為對自己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執著地做完、做好,拖延或缺陷都是對自己的不負責,這會讓他非常難受;而在邊界之外也就是對自己不甚重要的那些事,別人怎麼說他都不會太在意。這樣一個心理素質強的人,生活自然也十分自律。張亦煌很少熬夜或睡懶覺,作息規律的生活並沒有讓他感到束縛,相反他很享受,也許,越自律的人越能感受自由的味道。

作為一名數學系學生,張亦煌的偶像卻是北宋大文豪蘇軾。“我很欣賞蘇軾曠達的人生態度,每次讀他的作品,心裡都會有很暢快的感覺。”張亦煌嚮往著,如同蘇軾在《定風波》中所寫,懷著“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之心,在穿林打葉聲的人生風雨中,吟嘯徐行。

這世界上好看的外表太多,有趣的靈魂太少。難得的是,趙子路和張亦煌兩者都具備著。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獲獎的光環已被他們輕輕收起,在各自的未來中,他們無疑將繼續保持獨有的個性,沿著心中嚮往的道路,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

【作者:文/李皖寧 圖/高佳妮 資料 轉自:山東大學 新聞中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